“过”结尾的成语「退思补过」

2023年07月15日成语大全112

成语“退思补过”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退思補過
成语读音:tuì sī bǔ guò
成语简拼:TSBG
成语注音:ㄊㄨㄟˋ ㄙ ㄅㄨˇ ㄍㄨㄛ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退思:退朝后检查自己的言行;过:过失,错误。表示事后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没有错误必须补正的地方。
成语用法:退思补过作谓语、宾语;指事后反省自己的过错。
成语造句:故必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庶几无愧于夙夜在公之义。(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五)

成语“退思补过”的扩展资料

1. 带退的成语有哪些
包含“退”的成语共有110个
不进则退
不知进退
仓皇退遁
车无退表
出处进退
寸进尺退
打退堂鼓
功成身退
功遂身退
挥戈退日
急流勇退
节节败退
进本退末
进寸退尺
进道若退
进俯退俯
进旅退旅
进荣退辱
进锐退速
进善退恶
进退跋痜
进退跋疐
进退出处
进退触籓
进退触籵
进退触篱
进退存亡
进退狐疑
进退可度
进退可否
进退狼跋
进退狼狈
进退两端
进退两难
进退路穷
进退履绳
进退荣辱
进退失措
进退失据
进退失踞
进退失所
进退失图
进退首鼠
进退双难
进退损益
进退亡据
进退为难
进退唯谷
进退惟谷
进退惟咎
进退维谷
进退维亟
进退维艰
进退无措
进退无据
进退无路
进退无门
进退无所
进退无途
进退无依
进退消长
进退消息
进退应矩
进退有常
进退有度
进退有节
进退裕如
进退中度
进退中绳
进退迍邅
进贤退奸
进贤退佞
进贤退愚
乐退安贫
旅进旅退
难进易退
牛饩退敌
鹏抟鹢退
趋前退后
身退功成
退避三舍
退避贤路
退步抽身
退藏于密
退旅进旅
退让贤路
退人坠渊
退如山移
退食从容
退食自公
退思补过
退无后言
退有后言
脱袍退位
逶迤退食
以进为退
以退为进
引年求退
有进无退
蚤朝晏退
知难而退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前进无路,后退无门
洒扫应对进退
闻鼓而进,闻金而退
一退六二五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退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退避三舍、退徙三舍、退步抽身、退避贤路、退归林下、退食从容、退有后言、退如山移、退藏于密、退食自公、退思补过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什么意思?务求准确
意思是荀林父侍奉君王,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他是国家江山的卫士,为什么要杀他呢?
出自——春秋战国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
原文: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左传·宣公十二年》上记载,荀林父由于在晋国初掌力,手下并不服从领导,导致晋楚战争失败。荀林父请求处自己以死罪。晋景公打算答应,士贞子为他求情时说了这番话。晋景公一想,胜败乃兵家常事,况且失败也并非荀林父一人所为,便让荀林父官复原位,许其戴罪立功。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左丘明,生卒年不详,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
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
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
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山东肥城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左丘明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晏子清俭 古文翻译
译文:齐景公想给(相国)晏子调换住房,说:“你的住房靠近集市,低湿、狭窄、吵闹、到处尘土飞扬,没法子居住,请你换到敞亮干燥的住处去。“晏子辞谢说:“君王您的先臣--我的先人在这里住过,我不配继承祖业,这房子对我来说已经够好的了。
况且我住处靠近集市,早晚都能买到要买的东西,这是对小人有利的事,怎敢麻烦地方上的群众(为我盖新房)呢!“齐景公笑道:“您靠近市场,了解物品的贵贱吗?“晏子回答说:“我私下里想省点钱,怎么能不知道呢!“景公说:“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便宜呢?“
这时期正是齐景公滥用刑法的时期,集市上有卖假脚的。所以回答说:“假脚贵,鞋子便宜。“齐景公听了,心里凄伤,出现了怜悯之情。齐景公为这件事减少了用刑。
君子说:“仁人的言论,它的利益是很广泛的。晏子的一句话,而齐景公就减少了刑罚。《诗经》说:‘君子如果高兴,乱事就能很快停止下来。’正是说的这类事情吧?”
等到晏子出使晋国,齐景公就为他建筑新居。他回到齐国后,新居已经筑好。晏婴拜谢了齐景公,就把这所新宅毁掉,而把因给他建新宅拆毁的住宅重新修筑起来,都修成它们原来的样子,让原来居住的人仍旧住回去,对这些人说:“谚语说:‘不要选择住宅,只是要选择邻居。’
你们都先选择邻居吧。如果违背了占卜的结果就不会吉祥。君子不做那些不遵礼法的事,小人们不做那些不吉利的事,这是古人的遗训。我敢违背它吗?”最终恢复他的旧居,齐景公不允许,晏婴又通过陈桓子向齐景公请求,齐景公最终允许了。
出处:春秋·晏子《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原文: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溢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辞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 里旅?”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对曰:“既利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何贱?”
于是景公繁于刑,有鬻踊者,故对曰:“踊贵, 履践。”既已告于君,故与 叔向语而称之。景公为是省于刑。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其是之谓乎?”
及晏子如晋,公更其宅。反,则成矣。既拜,乃毁之,而为 里室,皆如其旧,则使宅人反之,曰:“谚曰:‘非宅是卜,惟邻是卜。’二三子先 卜邻矣。 违卜不祥。君子不犯非礼,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吾敢违诸乎?”卒复其旧宅,公弗许,因陈桓子以请,乃许之。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晏婴也是非常节俭,备受后世崇敬。
二、赏析
在《晏子春秋》中,晏子的节俭观念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所以,他对那些富贵骄奢,铺张浪费的人或行为从心底里抱有一种反感。他曾对齐景公的穷奢极欲进行了多次的批评。他自己则从节俭要求和约束自己。齐景公多次要给他调整住宅,还趁他出使在外替他建了一座新宅,他都坚决辞谢。
《晏子春秋》不仅鲜明地表现了晏子光辉思想,而且也记载了许多表现晏子优良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故事。节俭是《晏子春秋》中重点突出的晏子的品质,这一点,上文已有所交代。此不赘言。另外如退思补过、待人宽以约、责人重以周、谦虚谨慎等美德,书中都做了大力宣扬。
《晏子春秋》的另一个突出的文学特点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个性鲜明突出。如上所述,《晏子春秋》的编者或作者是要塑造晏子的正面形象,而且尽量把他塑造得有血有肉,具体可感,因此,运用了细节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对比等手法来突出晏子的形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景公欲更晏子之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晏子春秋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21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