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之将至的解释和用法

2023年07月15日成语大全119

成语“老之将至”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老之將至
成语读音:lǎo zhī jiāng zhì
成语简拼:LZJZ
成语注音:ㄌㄠˇ ㄓ ㄐ一ㄤ ㄓ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宋·陈亮《谢胡参政启》:“少不如人,所向墙壁;老之将至,乃罣网罗。”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多用作自称衰老之语。
成语用法:老之将至作宾语、定语;多用作自称衰老之语。
成语造句:宋·陈亮《谢胡参政启》:“少不如人,所向墙壁;老之将至,乃罣网罗。”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讲学,来到楚国叶邑,叶公沈诸梁接待了他,他对孔子不怎么了解,就悄悄地问子路,子路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他。孔子事后得知就对子路说以后就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成语“老之将至”的扩展资料

1. 曾不知老之将至之字怎么解释
“曾不知老之将至”中“之”字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没有具体意思。
之(zhī)基本释义:
1.助词,表示领有、连关系:赤子~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往,到:“吾欲~南海”。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从中得到什么启事?
原文出自于《论语·述而》第十九章的内容。即:
原文内容: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于云尔。”
原文大意: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说; “你怎么不回答说:他这个人啊,发愤起来就忘了吃饭,高兴起来就忘了忧愁,连自己快要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所受启发:
原文所讲的是:孔子对自己的自我鉴定。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和“不知老之将至”。
所谓“发愤忘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寝忘食精神,但孔子的废寝忘食不是打麻将,不是看足球,而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子以求学问为目的和学而不厌,才能做到“发愤忘食”。
所谓“乐以忘忧”就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或者如源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其乐。”(《雍也》)所以,是安贫乐道,而不是“打起麻将来就忘了做学问”或“唱起卡拉OK来就忘了工作”的那种“乐”以忘 “忧”。
所谓“不知老之将至”是心理年龄的健康年轻,竞技状态良好,是自强不息,而不是老顽童、老天真。
由上可见,原文中孔子“学而不厌”,“安贫乐道”和“自强不息”的形象,是一个充满生气与活力的形象,是一个“老骥伏枥,志在千 里”的形象,是一个圣人的形象。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待老之将至岂不懊悔一生”是什么意思
等到年老到来,岂不是懊悔自己的一生。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翻译 2.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翻译如下:(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
一、原文:
……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二、译文:
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时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消亡!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三、赏析: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序》等。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
四、作者介绍: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22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