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诛()()”的成语「口诛笔伐」
成语“口诛笔伐”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kǒu zhū bǐ fá成语简拼:KZBF
成语注音:ㄎㄡˇ ㄓㄨ ㄅ一ˇ ㄈㄚ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大张挞伐
读音纠正:伐,不能读作“dài”。
错字纠正:诛,不能写作“洙”;伐,不能写作“代”。
成语出处:明 汪廷讷《三祝记 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口:指言语;诛:责罚;笔:指文字。伐:征讨。用言语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
成语用法:口诛笔伐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对坏人坏事的揭发与批评。
成语造句: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新文化的先驱者们对封建主义文化毫不留情地展开了口诛笔伐。
英文翻译:denounce by tongue and open
俄文翻译:казнить пером и словом
日文翻译:口頭であばき,文章で責める
其他翻译:<德>etwas mündlich und schriftlich verurteilen
成语“口诛笔伐”的扩展资料
1. 口诛笔伐的读音口诛笔伐【拼音】: kǒu zhū bǐ fá 【释义】: 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出处】: 明·汪廷讷《三祝记·同谪》:“他捐廉弃耻,向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垄上璠间识者羞。 【近义词】: 大张挞伐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口诛笔伐近义词
【成语】: 口诛笔伐【近义词】: 大张挞伐【拼音】: kǒu zhū bǐ fá【解释】: 诛:痛斥,责罚;伐:声讨,攻打。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出处】: 宋·陈亮《畏羞于君子》:“此丈夫所当履其道,免笔诛口伐于荜门闺窦之间。”【举例造句】: 他捐廉弃耻,向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垄上璠间识者羞。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请问口诛笔伐什么意思
口诛笔伐(口诛笔伐)【注音】kǒu zhū bǐ fá【出处】此丈夫所当履其道,免笔诛口伐于荜门闺窦之间。 宋·陈亮《畏羞于君子》【释义】诛:痛斥,责罚;伐:声讨,攻打。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对坏人坏事的揭发【结构】联合式【近义词】大张挞伐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口诛笔伐是什么意思
读音:kǒu zhū bǐ fá
释义:诛,讨伐。伐,攻击。指用言论或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
出处:宋·吕祖谦“君子所以口诛笔伐于筚门闺窦之间,而老奸巨猾心丧胆落。”
译文:君子在穷苦人家的住处用言论或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而那些狡猾奸诈的人也因此心惊胆战。
造句:虽然如此,罗姆尼仍然兴致勃勃地加入到对佩里的口诛笔伐中,因为佩里违背了信条。
扩展资料:
近义词:大张挞伐
读音:dà zhāng tà fá
释义:意思是比喻大规模地攻击或声讨。
出处:《诗经·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罙入其阻,裒荆之旅。”
译文:殷王武丁神勇英武,是他兴师讨伐荆楚。王师深入敌方险阻,众多楚兵全被俘虏。
造句:一旦国家无内顾之忧,陛下可以整军经武,对东虏大张挞伐,以雪今日之耻,永绝边境之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口诛笔伐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