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徭薄赋怎么造句
成语“轻徭薄赋”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輕徭薄賦成语读音:qīng yáo báo fù
成语简拼:QYBF
成语注音:ㄑ一ㄥ 一ㄠˊ ㄅㄠˊ ㄈㄨ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轻赋薄敛、轻徭薄税
反义词:横征暴敛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昭帝纪赞》:“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见“轻繇薄赋”。
成语用法:轻徭薄赋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政策等。
成语造句:凌力《少年天子》引子:“趁着朝廷蠲免三饷,轻徭薄赋,也仗着永平府圈地较少,居然人口渐增、耕地渐复。”
成语“轻徭薄赋”的扩展资料
1. 徭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轻徭薄赋 减轻徭役,降低赋税。同“轻繇薄赋”。 轻徭薄税 犹言轻徭薄赋。减轻徭役,降低赋税。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是唐太宗治理国家的哪方面
“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唐太宗这段话反映了传统农业社会的核心思想。在其一系列的治理国家的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如何证明唐太宗轻徭薄赋?请举出事例!
李世民深知正是隋炀帝的横征暴敛破坏了社会和谐,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其覆亡的重要原因,所以自己就采取轻徭薄赋、藏富于民的政策,以创造社会的和谐。唐太宗即位以后,继续推行租庸调法,并在租庸调制中放宽了纳绢代役的年龄限制,并严格了服庸时间的计算方法,从而保证了劳动者的生产时间。另外,唐太宗在一定程度上实行“轻徭薄赋”,他即位当年,即正式颁诏减免全国赋役,此后,有关局部地区减免役税的记载共计十二次,这样就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他在一份诏书中明确地说,“轻徭薄赋,务在劝农,必望民殷物阜,家给人足”。在隋末大饥荒、广大饥民挣扎于饥饿造成的死亡边缘时,隋炀帝就曾闭仓拒赈,“不怜百姓而惜仓库”,结果一边是粮仓满盈,一边却是饿殍遍野。唐初一些官吏为了邀功请赏,或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也是大肆聚敛征税。李世民发现了这个问题,感到如果在政绩观上不改弦更张,以维护百姓利益为己任,官员就会变本加厉压榨百姓,从而激化阶级矛盾,造成社会不稳。为此,他曾特别下诏规定“税纳愈数,皆系枉法”!就是说,你各地官府如果从老百姓那里收的税超过了中央政府规定的指标,就于违法,要追究你的违法责任。他还对那些打着国家利益旗号借“修葺城隍,缮治器械”以及修建堤防和桥梁等公益事业名义征税的做法进行了警告,要求即便如此,也要“慰彼民心,缓其日用”。他认为,财富(粮食)应积聚在民间,百姓富足,国家才富足,而竭泽而渔的国富乃亡国之兆。《贞观政要》里的《辩兴亡》篇记载了唐太宗颁发的这么一项规定:“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有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就是说,治国者必须藏富于民,百姓穷的话,你政府财政再充盈也没有实际意义。“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意思是“小河不满,大河还会有水吗?”可见,在贞观之初,李世民就很明白这个道理:藏富于民,比藏富于国更重要。他说:“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贞观政要》)唐太宗认为赋役的适度与否关系着王朝的存亡,必须慎重对待。他深知国家不能没有赋税与力役,但一定要做到征调适度,否则,后果不利。他说得很深刻:“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仰仗百姓。苛剥百姓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饱了身子也就死去,君主富了国家也就灭亡。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于外面,而常常在于自身。凡是欲望多就花费大,花费大就赋役繁重,赋役繁重则百姓愁苦,百姓愁苦则国家危急,国家危急则君主地位不保。我常常思考这些,所以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唐太宗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他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旧宫殿,但他一直在隋朝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利,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贞观之初,实施奖励耕作的政策,使农民纷纷回归故里从事农耕,令农业生产得以复兴;唐初规定:“田百亩租二石,庸调绢六丈……”,赋役很轻而且没有额外随意征收苛捐杂税现象,实行耕有其田的均田制和减轻服役负担的租庸调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外出官员回朝,他要先问田苗好坏,百姓疾苦。太宗还实行过一次全国性赋役减免、十二次地域性租调减免政策,让利于民。贞观初,关内自然灾害民不聊生,百姓卖儿鬻女以求生存,太宗除了减免赋税,还“诏出御府金帛为赎之,归其父母”既安抚了民心又保存了劳动力,继而大赦天下为民祈福:“若使年谷丰稔,天下又安,移灾朕身,以存万国”宁愿自身受难而求百姓安康,此举更是赢得万民称颂。唐太宗接受隋朝灭亡的教训,在减轻赋税的同时,又开征了赈灾用税———地税,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保障机制,以防止灾荒引起社会动荡。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诏令各州县都必须建立“义仓”,以备灾年。义仓之粮来自当时主要税种“租庸调”以外,是按各户土地多少另行征收的税粮,故称之为“地税”。据《通典·食货》记载:当时王公以下人户的所有耕地,皆须缴纳地税,税率为每亩纳粮二升,粟、麦、稻,随土地所宜。商贾无田者,以其资产分为九等,出粟自五石至五斗不等,下下户免税。地税是赈灾项粮储,只有出现灾荒才能用以赈济贫民,或贷给农民作种子,至秋后偿还。据史料记载,唐朝开征地税后,用义仓赈济(贷)贫民达106次,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给于道路焉。”(《资治通鉴》)。李世民看到隋炀帝在赋役法之外横征暴敛,以致国亡身死的悲剧,非常注意坚持依法征收,不准去外征敛。贞观二年,他对朝集使说:“根据土地生产情况确定贡赋,已记载在从前的典章制度里,要用本州生产的物品来献给朝廷。近来,听说各州的都督、剌史追求名声,本地物产,有的嫌其不好,越境到外地去寻求,互相仿效,成了风气,很是劳扰。应当改掉这种弊病,不得再这样做。”按照当时的规定,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算成丁;21岁以上至60岁以下才算成丁)不服兵役,成丁才服兵役。有一次,负责征兵的官员和右仆射封德彝提出要把中男十分岁以上的全部征去当兵,他也同意了。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焚林而畋的做法,如果把未成丁的男子都征去当兵,就没有人为国家交纳租税和服劳役了,而且兵不在多而在于提高斗志,应当注意改善士兵的待遇,增强战斗力;接着又尖锐地批评他即位以来,有三几件大事不讲信用,今后怎取信于人呢?他听了以后,说道:“我没有认真思考,过错是很大的啊!处理事情这样失策,怎能使国家大治呢?”于是停止抽调中男入伍,并奖魏征一口金。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历史上的“轻徭薄赋”政策的问题?
轻徭的意思是减少服徭役的时间而不是减少服徭役的人数。薄赋表面上看是少收税了,但在汉初实行的时候却是带来了更多的收入。汉高祖时期的田租的十税一,就是田地出产的1/10作为田租上交。文景时期的田租为三十税一,就是田地出产的1/30作为田租上交。人民服徭役的时间减少,而且税收的少,会大大提高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农民有大量的时间去种田,自然土地上作物的产量会大大增加,表面上是少收了,但是总产量增加了,收上来的东西并不会减少太多。同时实行“轻徭薄赋”,是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人民不会因为负担沉重的徭役和田租而隐瞒人口数量,在籍的人口多了能收税的人也就多了。财政收入不会少多少的。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轻徭薄赋”是哪一派别的思想?
“徭役”指得是老百姓向政府提供免费劳动力。 “赋税”就是向政府缴纳的金钱和实物。 “轻徭薄赋”就是指政府减轻了老百姓所出的劳力和金钱的负担。是古代君主实施的一种仁政。汉文帝曾实施过。儒家的,’苛政猛于虎’就是儒家讲的。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轻什么成语
轻而易举、
轻描淡写、
轻车熟路、
轻歌曼舞、
轻重倒置、
轻车简从、
轻举妄动、
轻重缓急、
轻财重义、
轻装上阵、
轻于鸿毛、
轻诺寡信、
轻徭薄赋、
轻裘缓带、
轻手轻脚、
轻如鸿毛、
轻言寡信、
轻装简从、
轻言细语、
轻裘肥马、
轻言轻语、
轻尘栖弱草、
轻财好施、
轻饶素放、
轻嘴薄舌、
轻手蹑脚、
轻言软语、
轻怜疼惜、
轻若鸿毛、
轻卒锐兵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轻徭薄赋,徭什么意思,赋什么意思
徭就是徭役,那时候一般百姓每过一段时间就要为国家做事,称为徭役。赋就是赋税,也就是到了丰收的时候,百姓按田数上交的税,称为赋税。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轻徭薄赋什么意思
成语 轻徭薄赋发音: qīng yáo bó fù解释:轻、薄:减少,量小。徭:徭役。赋:赋税。 减轻徭役,降低赋税。同“轻繇薄赋”。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昭帝纪》:“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事例: 治黄河修漕运,~修明政治,抚有华夏九州六十一载,算得上明君主,功盖唐宗宋祖。反义词:横征暴敛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9. 我国历届朝代中,实行轻徭薄赋的有哪些朝代?
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实行“轻徭薄赋”的朝代,它在长时间里实行低税率政策。 在整个清王朝时期,土地税不具有扩张性,它自1711年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后就再也没有随人口的增长而增加了。各省上缴中央的份额只有在新垦地纳入税册时才会有所提高,而各省却很少把土地税增加的情况上报中央。这直接影响了清廷的财政收入。晚清政府也没能改变原有的税收制度,继续维持着低税率。清政府的效能低下还表现在太平天国战争前后发展起来的厘金制。在19世纪,财税机构从最初依靠土地税转变为依靠商品税和关税,但这些税种不是处于中央政府的控制和管理之下,而是受省级督抚的控制,经济力发生了由中央向地方的倾斜,主动也就从中央政府转移到地方。这给地方政府大规模地、不合理地、不固定地强制征收厘金提供了条件。厘金制类似欧洲重商主义之前的各地贸易关卡,对国内流通的货物在每个地方关卡收1~10%的厘金。由于对跨省跨区贸易重复收税,这种税收制使贸易的交易费用极高,对分工的发展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厘金作为对工商业增税的一种制度形式,不仅代替了当时已经处于瘫痪状态的国内常关的职能,而且随着战区的变化,厘金局卡有“因地制宜”设置的灵活性,使它更加超过了常关所起的作用,日益严重地阻碍着土货在市场上的流通,而有利于洋货的倾销,进一步加强了洋货对土货的竞争力。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0. 秦朝轻徭薄赋是什么
轻徭薄赋不是秦朝的。轻徭薄赋就是减轻百姓的徭役和赋税,这往往是每个朝代建立之初实施的休养生息政策,目的是恢复民力,实现国家的富强。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1. 轻徭薄赋的意思
轻徭薄赋_成语解释【拼音】:qīng yáo báo fù【释义】:减轻徭役,降低赋税。同“轻繇薄赋”。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2. 轻徭薄赋的读音
轻徭薄赋 【读音】:qīng yáo báo fù 【释义】:轻、薄:减少,量小。徭:徭役。赋:赋税。 减轻徭役,降低赋税。同“轻繇薄赋”。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