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临危自计」相似的成语故事

2023年07月19日成语故事80

“临危自计”的成语故事:

唐朝时期,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叛乱,自称建兴王,卢龙节度使朱滔也叛乱,自称冀王,而他的哥哥朱泚进攻长安自立为皇帝,改国号秦。唐德宗逃到奉天,只有大将军吴溆不临危自计,前去长安游说朱泚归降朝廷而被杀


临危不惧是什么意思?
据《三国志·魏书·陈留王传》记载,公元263年,魏元帝曹奂派大将邓艾、钟会伐蜀,11月,蜀国灭亡。钟会欲叛魏自立,便诬告邓艾谋反。魏元帝听信诬告,命钟会擒住邓艾。正当钟会与亲信商议发动叛变时,相国司马昭却派人送来一封信,信中说:“恐邓艾不肯就擒,吾自率领十万大兵驻扎长安,相见在近。”钟会看后,大吃一惊:“擒拿邓艾,相国明知我能办到,今日自引重兵前来,这是怀疑我了。”急忙召集部下商议对策。这时,蜀汉降将姜维献计说:“近闻郭太后新亡,可诈称郭太后有遗诏,教讨司马昭。”钟会同意。到了元宵佳节,钟会乘给郭太后举行哀悼仪式之机,声称:“郭太后有遗诏,命钟会讨伐司马昭。”众官兵慑于兵威,只得依从。只有相国左司马(官名)夏侯和、骑士曹(官名)朱抚严词拒绝。护军胡烈也反对叛乱,他利用亲兵外出取食的机会,写了封密信送给城外的儿子胡渊。胡渊得到信后,立即奔赴军中,向士兵散布流言,说钟会已挖下大坑,要杀尽众将士;相国已率三十万大军前来讨伐。军中官兵听了,人心大乱。胡渊乘机率军攻入钟会的大本营。钟会被乱箭射死。事件发生后,魏元帝下了诏书,表彰夏侯和、朱抚等“皆抗节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意思是说他们在遇到危难的时候,也毫不惧怕。同时,给他们一一加官封爵。“临危不惧”这个成语由“临危不顾”而来,表示遇到危难的时候,毫不惧怕。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临危什么什么成语
“临危什么什么”的成语有16个:
1、临危履冰
lín wēi lǚ bīng
【解释】临:面临;履:踩,踏。面临危境,走在冰上。比喻处境艰危,应时时戒惧谨慎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90卷:“故圣人当言而惧,发言而忧,常如临危履冰,以大居小,以富居贫。”
2、临危自悔
lín wēi zì huǐ
【解释】悔:懊悔。遇到危难时自己懊悔。形容意志不坚定。
【出处】元·郑光祖《钟离春智勇定齐》第三折:“您今日遭陷擒缚,方才是临危自悔。”
3、临危自计
lín wēi zì jì
【解释】计:计算。指临到危险时刻只为自己着想。
【出处】后晋·刘昫《旧唐书·吴溆传》:“人臣食君之禄,死君之难,临危自计,非忠也。”
4、临危自省
lín wēi zì xǐng
【解释】省:醒悟。临到危难时能够自己觉醒。
【出处】明·无名氏《云台山》第二折:“我与你指迷途,临危自省,我教你得平安,福禄如增。”
5、临危不顾
lín wēi bù gù
【解释】临:遇到;危:危险。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出处】《三国志·魏志·陈留王传》:“和、琇、抚皆抗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
6、临危制变
lín wēi zhì biàn
【解释】面临危难时紧急应变。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
7、临危不惮
lín wēi bù dàn
【解释】见“ 临危不惧 ”。
【出处】唐·司空图《华帅许国公德政碑》:“临危不惮,赴救远征。”
8、临危不苟
lín wēi bù gǒu
【解释】见“ 临难不苟 ”。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我手无缚鸡之力,不能去杀敌雪耻,我只能临危不苟。”
9、临危下石
lín wēi xià shí
【解释】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夸谈经济者,少甚么看风使舵、临危下石之人。”
10、临危授命
lín wēi shòu mìng
【解释】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出处】《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1、临危效命
lín wēi xiào mìng
【解释】效:献出。面对危难,勇于献出自己生命
【出处】宋·欧阳修《谢复龙图阁直学士表》:“徒因学古之勤,粗识事君之节,苟临危效命,尚当不顾以奋身,况为善无伤,何惮竭忠而报国。”
12、临危致命
lín wēi zhì mìng
【解释】在遇到危难时肯豁出性命。
【出处】《论语·子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13、临危受命
lín wēi shòu mìng
【解释】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临危不挠
lín wēi bù náo
【解释】挠:屈,折。遇到危险时并不屈服。形容英勇坚贞。
【出处】《周书·李棠柳桧传论》:“李棠、柳桧并临危不挠,视死如归,其壮志贞情,可与青松白玉比质也。”
15、临危不惧
lín wēi bù jù
【解释】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16、临危不乱
lín wēi bù luàn
【解释】临:面临;危:危险;乱:慌乱,紊乱。指面临危险心情不慌乱。
【出处】梁实秋《槐园梦忆》:“此次事件端赖季淑临危不乱,镇定应付,使我得以幸免于祸灾。”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于既倒”出自哪里啊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临危受命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力挽狂澜出自韩愈《进学解》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临危不惧是什么意思
意思:面对危难;丝毫也不畏惧。临:碰到;面临;惧:害怕;畏惧。
出自:春秋 邓析《邓析子 无厚》:“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释义:生死是天命,贫富靠时运。埋怨生死的人,不懂天命。埋怨贫富的人,不懂时运。因此,大难当头毫不畏惧。
例句:
1、方志敏烈士临危不惧,慷慨就义的英雄形象,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记忆里。
2、面对突发火灾,消防员们临危不惧,配合得有条不紊。
3、他们在危险面前临危不惧,在诱惑面前毫不动摇。
扩展资料
近义词:视死如归
释义: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出自: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释义:我全军将士,都能视死如归,不怕牺牲。
例句: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
反义词:临阵脱逃
释义:脱:离开。临到上阵打仗时却逃跑了。指贪生怕死;没有胆量。
出自:清 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例句:设计一个危机的状况,看他会不会临阵脱逃,见异思迁。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功有关的成语
1、倚马千言
【成语故事】东晋豫州刺史谢尚发现袁虎文才很好,就把他推荐给大司马桓温。桓温让他负责府内文书起草工作。袁尚作《东征赋》赞扬东晋许多名士。他跟随桓温北伐前燕,在前线,桓温让他写讨伐檄文,他靠在马背上很快就写完一篇得体的檄文。
【释义】倚马:靠着战马。倚靠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写文章
【示列】他倚马千言,很快就完成了调查报告。
2、临危自计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叛乱,自称建兴王,卢龙节度使朱滔也叛乱,自称冀王,而他的哥哥朱泚进攻长安自立为皇帝,改国号秦。唐德宗逃到奉天,只有大将军吴溆不临危自计,前去长安游说朱泚归降朝廷而被杀。
【解释】计:计算。指临到危险时刻只为自己着想。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自私
【相反词】置之度外
【举例】大丈夫是不会临危自计的。
3、十行俱下
【成语故事】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记忆力很强。他读书的速度相当快,能够十行同时阅读下去,而且能够做到过目不忘。11岁时就博览群书,写诗赋文章得心应手。因此被任命为宣惠将军,丹阳尹。
【释义】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读书极快
【近义词】一目十行
【示列】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
4、才气无双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中郎将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平定吴楚等地诸侯叛乱,他立了大功,调任边境上谷太守,他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闻风丧胆。公孙昆邱担心他的安危就上书汉景帝,请求保护这个才气无双的将领。汉景帝就把他调往内地任职。
【释义】英勇的气慨,天下没有第二个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才能
【近义词】才气过人
【示列】世事几如人意,儒冠还负身谋。叹天生李广,才气无双,不得封侯。
5、拾人牙慧
【成语故事】晋康帝时建武将军殷浩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他率军北伐攻打后秦姚襄失败而归,被流放到信安,他的外甥韩康伯一直跟随他,他每天教外甥用兵之道。韩康伯自以为学到了精华,经常对外夸夸其谈,殷浩说:“康伯连我的牙慧都没有捡到。”
【解释】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于既倒”出自哪里啊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临危受命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力挽狂澜出自韩愈《进学解》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临危的成语的成语
临危不惧:【基本解释】: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拼音读法】:lín wēi bù jù
【近义词组】:无私无畏、视死如归
【反义词组】:惊慌失措、临阵脱逃
【使用方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歇后语】:悬崖边打太极拳临危不乱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临危不惧 勇往直前 前仆后继 力挽狂澜 中流砥柱 大义凛然 豪情壮志 不屈不挠 披荆斩棘 等词语的意思!
1、临危不惧
释义: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
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危不惧也。”
解释:生死是天命,贫富靠时运。埋怨生死的人,不懂天命。埋怨贫富的人,不懂时运。因此,大难当头毫不畏惧。
2、勇往直前
释义: 勇敢地一直无畏地前进。
出处: 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
解释:不必顾虑身旁人的是是非非,不要计较自己的得与失,勇敢地一直无畏地前进,大声讲出别人不敢说的话。
3、前仆后继
释义: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紧跟上来。
出处:清·秋瑾《吊吴烈士樾》:“前仆后继人应在;如君不愧轩辕孙!”
解释: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紧跟上来,永远都有人在后面,君不愧为轩辕子孙!
4、力挽狂澜
释义: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出处:清·秋瑾《失题》:“中流砥柱;力挽狂澜;具天才;立大业;拯斯民于衽席;奠国运如磐石;非大英雄无以任之。”
解释:作为国家的中流砥柱,要努力挽救国不将国的混乱局面。具有天才的能力,抱着树立大业的志向。拯救这些处于水火之中的人民,把国家的奠基巩固的如磐石一般坚韧。不是大英雄不能够胜任。
5、中流砥柱
释义: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解释:我曾经和国君一起渡河时,遇到一只鼋,它咬住车子左边那匹马的脚,拖着潜入砥柱山那段湍急的水流中。
6、大义凛然
释义:坚持正义,不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严峻不可侵犯的态度。
出处:宋·曹铺《唐颜文忠公新庙记》:“大义凛然,奋裾首倡。”
解释:坚持正义,不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严峻不可侵犯的态度,振起手臂,最先发动起来。
7、豪情壮志
释义:豪迈的情感,远大的志向。
出处:茅盾《温故以知新》:“他们大多数两鬓添霜;然而豪情壮志;更见坚强。”
解释:他们大多数已经两鬓花白,然而依然拥有豪迈的情感,远大的志向,更能看出他们的坚强。
8、不屈不挠
释义: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出处:《汉书·叙传下》:“ 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解释:在恶势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
9、披荆斩棘
释义: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解释:为我在创功立业的道路上劈开了丛生的荆棘,扫除了重重障碍,平定了关中广大地区。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中国临危的野生动物有哪些
  一、 古朴国宝:大熊猫 英文: Giant Panda 学名:Ailurpoda melanolenca 大熊猫时一种以食竹为主的食肉目动物,不仅集珍稀、濒危、特产于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称。与其同时代的古动物剑齿虎、猛犸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而灭绝,惟有大熊猫因隐退山谷而遗存下来。现仅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约40个县境内的群山叠翠的竹林中,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传说中,过去大熊猫是白色的,在一次动物葬礼上,为表达哀思,它们把煤灰涂在胳膊上,相互拥抱后,形成了延至后背的黑色,擦眼泪又染黑了眼眶…….这当然是杜撰,但大熊猫与许多动物一样,生存状况十分可悲,处在灭绝的边缘。 原因无非是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使其退缩于山顶,呈孤岛化分布,食物与配偶资源贫乏,近亲繁殖严重、体质下降、抗病力弱。目前总数仅仅1000只,被列为. 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濒危物种”。作为中国的“国宝”和“友谊使者”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选为自己的会徽标志。   二、仰鼻蓝面:金丝猴 英名: Snnb-nosed Golden Monkey 学名:Rhinpitheius roxellanae 中国金丝猴包括川、滇、黔三种,因滇金丝猴远居滇藏的雪山杉树林,数量仅千余只,黔金丝猴仅见于贵州梵净山,数量才700多只,大家比较熟悉的当川金丝猴,川金丝猴,布于四川、陕西、湖北及甘肃,深居山林,结群生活。背覆金丝“披风”,攀树跳跃、腾挪如飞。金丝猴刚被命名时,因其仰鼻金发,使动物学家爱德华先生联想起欧洲十字军司令的翘鼻金发的夫人洛克安娜,于是,他便把这个美人之名放到了金丝猴身上(请看金丝猴的学名)。 金丝猴为灵长目、猴科、仰鼻猴。在这个仰鼻猴中,还有一支中国以外的金丝猴家族,即越南仰鼻猴,这是一种小型、黑色腹及四肢内侧浅黄的长尾素食猴子,1910年才被发现,曾失踪半个世纪,到1989年才又发现,仅有200只,栖息于越南北部。 三种金丝猴都是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的“濒危”级,川金丝猴为“易危”级(越南金丝猴为极危机)。 它们都面临盗猎、伐木、毁林开荒、生境退缩的威胁,可谓“树倒猢狲散”!   三、 长江奇兽:白鳍豚 英名:Yangtze river dolphin 学名:Lipotes vexlifer 白鳍豚为中国长江中下游的特有水兽,全球豚类有70多种,淡水仅5种,中国仅此一种淡水鲸。分布狭窄,比大熊猫更古老、更稀少。白鳍豚体态娇美、皮肤滑腻、长吻似剑、身呈纺锤。眼小如豆、耳小像针,上下颌密布小牙130多颗,头顶左上方有一圆形鼻孔,每隔20秒出水换一次气,虽然视听能力欠佳,但声纳系统发达,对超声波的回声定位能力是任何现代潜艇所望尘莫及的,当群体被冲散后,它们利用高频率的声纳可与在十几公里外的同伴取得联系。 白鳍豚是法国动物学家米勒于1918年在洞庭湖采到首只标本命名的,实际上中国人早就记叙过它,如汉代的《尔雅》、明代的《本草纲目》。清代蒲松龄更在《聊斋》中有白秋练与暮生的爱情故事,白秋练就是白鳍豚的化身。 白鳍豚已是一种注定要灭绝于我们手中的美丽传奇的动物,它被国际保护人士称为“活着的死物种”。目前人工饲养仅有一只,名为“淇淇”。长江的围湖造田、有害渔具、修闸建坝、繁忙的航运、渔业及严重的污染都在威胁其生存。已经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列为“极危”物种,也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   四、中华之魂:华南虎 英名:Chinese Tiger 学名: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华南虎的英文为“中国虎”,是我国特有的亚种,原为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体型较小,但资格最老的一个虎种。全球的虎仅有一种,均产于亚洲,上个世纪尚有8个亚种:孟加拉虎、东北虎、爪哇虎、华南虎、里海虎、巴厘虎、苏门达腊虎,但后三个亚种相继灭绝,中国的新疆虎(尚未搞清于哪个亚种)是在20世纪初灭绝的。 华南虎雄性约重149—225千克,雌性约重90—120千克,个头虽然不是最大,但对华夏民族文化的影响可谓渊远流长,人们谈虎色变、畏虎、敬虎,认为“老虎吃人”的心理根深蒂固。但结果是,老虎几乎被人类吃光了。华南虎正处于垂危状态,野外数量约20只,呈孤岛分布,且捕食对象稀缺。人工饲养下的50只呈严重近亲,退化现象十分明显。 我们连作为具有民族精神“虎虎有生气”“龙腾虎跃”象征的这种大猫都保护不了,还能保护好我们自己吗?虎的消失,将预示人类灵魂的失落。 虎有几种奇异色形,如产于印度中央邦雷瓦的白虎、产于中国河北省东陵的黑虎(已于19世纪末灭绝)及产于中国福建的蓝虎(灭绝)。华南虎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列为“濒危”级别,中国一级保护动物。   五、东方之珠:朱鹮 英名:Crested Ibis 学名:Nipponia nippon 要问中国最珍稀的鸟是什么,那朱鹮应当名列前茅。这种被动物学家誉为“东方明珠”的美丽涉禽是一种人们一度认为已经灭绝的鸟类,它们原是东亚地区的特产鸟类,仅在中国、朝鲜、 .及俄罗斯有分布,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都失去了踪影。难道朱鹮真的消失了吗?七十年代后期,中国鸟类学家开始寻找朱鹮,1981年终于在陕西洋县姚家沟发现2窝共7只朱鹮,轰动了世界。 朱鹮得以幸存,是由于洋县深山里有适应其存在的自然条件,一是湿地觅食条件,二食高树营巢条件;这里的百姓因敬重祖宗的坟山而没有滥砍山林,为这种奇异之鸟的一息尚存提供了机会。而朱鹮的高度濒危,则与过度猎杀、森林锐减及广泛施用农药化肥有关。 据一个迷信的传说,朱鹮的“ 鹮”字从字面一看就知是一种要绝种的鸟,因为它由“四”字和“哀”字组成,“死哀之鸟”怎能不绝?但洋县人民不信邪,为保护朱鹮,他们付出了巨大代价,在朱鹮觅食地,不施用农药化肥、不捕捉泥鳅、蛙类,任由朱鹮来去。新世纪初,朱鹮在中国的数量已达248只,可以说已经摆脱了灭绝、甚至高度濒危的厄运。IUCN红皮书“濒危”级。   六、 堪称国鸟:褐马鸡 英名:Brown Eared Pheasand 学名: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褐马鸡是一种产于中国山西庞泉沟、河北小五台山及北京门头沟的珍禽,因耳部由两个雪白的耳羽,好似长角,或有人称之为角鸡或耳鸡。尾羽上翘后,披散垂下,如同马尾,故名马鸡,马鸡共有4种,均产于中国,既藏马鸡、白马鸡、蓝马鸡和褐马鸡。 褐马鸡虽名为鸡,可羽色黑褐,油光瓦亮,生性更为惊人,勇猛善斗,宁死不屈。在山西庞泉沟褐马鸡自然保护区,农民们就曾见过褐马鸡与老鹰搏斗的情景,二鸟扭成一团,满地翻滚,鹰爪扼住鸡脖,鸡爪抓住鹰眼,两败俱伤,十分惨烈。正因为褐马鸡有勇猛好斗精神,中国早在汉代就有将其尾羽装饰武将帽盔以示英武的记载,东汉的虎贲中郎将,要以“鹖羽”做冠饰,曹*曾曰:“鹖鸡猛气、其斗于必死,令人以和褐鸡为冠,像此也”。 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褐马鸡“**齐觅食,有被侵者直往奋斗,虽死忧不置”。(褐马鸡古语称“鹖”)将其羽毛赐予武将的形式称“鹖冠之制”。这种制度世代相,直至清朝,能被赐这种羽翎顶戴,乃是一种殊荣。褐马鸡在国际上与大熊猫齐名,被世界雉类协会放在其会徽上,许多动物学家建议,应把褐马鸡定为中国国鸟。目前,褐马鸡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濒危”级,一级保护动物。   七、 孑遗物种:扬子鳄 英名:Chinese Alligator 学名:Alligator sinensis 扬子鳄是中国唯一的鳄种。全球鳄鱼共有25种,中国只有湾鳄和扬子鳄。但是作为体型最大的鳄(10米长),湾鳄早已在几百年前灭绝了,而扬子鳄现为我国特有,也是从远古北方仅存的唯一分布在温带的孑遗种类。作为爬行动物,扬子鳄体长2米,善于游泳而栖息于水中,营巢在河湖浅滩、植被密生的草丛中,寒冬,扬子鳄却钻到地下洞之中蛰伏,穴深2—3米,带有1—3个出口,穴顶有通气小孔,洞窟是长达几米到20米不等的隧道,内铺枯木、杂草等,冬眠至4、5月份,扬子鳄出蛰 5、6月份进入繁殖期,7、8月份产卵,卵白如鸡蛋,二个月后孵化出壳,出生小鳄十分虚弱,常受到其他动物威胁。 扬子鳄,主食螺、蛙、虾、蟹、鱼、及鼠、鸟等,遇上较大猎物,会以粗硬的尾巴击打,饱食一顿可长时间不食。目前,由于长江下游湿地遭到严重破坏,河湖被围成农田,野生数量极为罕见,人工繁殖相当成功。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极危级” 。一级保护动物。   八、 高原神鸟:黑颈鹤 英名:Black-necked Crane 学名:Grus nigricollis 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高原鹤类,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神圣的大鸟,也是世界十五鹤中被最晚记录到的一种鹤,它是俄国探险家普热尔瓦尔斯基于1876年在中国青海湖发现的。黑颈鹤夏季在西藏繁殖,冬季迁至云贵越冬,少数还飞越喜马拉雅山至不丹越冬。黑颈鹤的颈、尾、翅羽均为黑色,体灰白,头上亦有红顶,但不如丹顶鹤的明显。 作为高原草甸沼泽栖息的鸟类,本来在“高处不胜寒”的云贵藏生活、迁飞,与世无争。可近年人类对湿地的开发,抽干沼泽使这些高原涉禽正面临丧失家园的威胁。 据国际鹤类基金会调查,西藏拥有中国亦既世界最大的黑颈鹤种群,估计达4000只,目前已经被列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的易危级,一级保护动物。   九、 雪域喋血:藏羚羊 英名:Tibetan Antelope 学名:Pantholops hodgsonii 藏羚羊,近年极受世人瞩目,主要原因是由于1980年以来西方时装界对“藏羚绒披肩”即“沙图什”的消费需求而刺激了偷猎者的谋财害命,另外,一些采金者也在对其肆意杀戮,致使生活在生命极限的高寒地区的藏羚羊正以一年近万只的速度减少。为打击盗猎,这几年青海、新疆、西藏的反盗猎力量林业公安一直在为保卫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而战斗,其中的佼佼者即“野牦牛队”,他们已经有两位英雄为此献身。 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为偶蹄目、牛科,与已在中国本土刚刚灭绝半个世纪的高鼻羚羊亲缘关系最近。藏羚羊又名“一角兽”,一个世纪前多达数百万只。被藏民称为大雁的朋友,它们在高原上奔跑如飞,狼也很难追上,但以汽车和枪支装备起来的盗猎者却可以成片的杀戮之。目前中国的藏羚羊不足7万只,但年复一年、禁而不止的非法交易与屠杀使其数量直线下降,目前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的“濒危级”。   十、 失而复得:“四不象”麋鹿 英名:Pere David’deer 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 “四不象”为麋鹿的俗名,它是做为中国特有的湿地鹿类,曾于1900年在中国本土灭绝的,幸有少量存于欧洲,最后仅剩18头,被养在英国乌邦寺,经过一个世纪的养护,种群才得以恢复。1985年回归到北京南海子,这是麋鹿这一物种的模式标本产地(1865年被法国传教士大卫发现),这里也是原元、明、清皇家猎苑故地。麋鹿是湿地动物,由于对湿地生境的适应,而形成特殊的形态,即所谓的“四不象”,角似鹿非鹿、脸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 中国麋鹿从1985年首批回归38头,被放养于北京南海子的千亩鹿苑后,逐渐繁衍壮大,迁往长江之畔的湖北石首,从而成功完成回归野外的“重引入”工程。另外,在江苏大丰黄海之滨的麋鹿也蓬勃发展,加上全国20几处动物园等饲养的麋鹿,至2001年初,已经达到1300只,麋鹿失而复得、重引入的成功是向国际社会展示的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就,它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活的教材,也是向公众表达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之可能性与必要性的重要范例。 麋鹿,为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极危级。   请看令人忧心的近年动物灭绝记载:渡渡鸟(印度,1781),蓝马羚(南非,1799),马里恩象龟(舌塞尔,1800),大海雀(大西洋,1844),欧洲野马(欧洲,1876),斑驴(亚洲,1883),白臀叶猴(中国,1893),旅鸽(北美,1914),佛罗里达猴(北美,1917),卡罗莱那鹦鹉(北美,1918),中国犀牛(中国,1922),高加索野牛(欧洲,1925),巴厘虎(印尼,1937),红鸭(印度,1942),普氏野马(中国,1947),袋狼(澳洲,1948),冠麻鸭(亚洲,1964),爪哇虎(印尼,1972)……也有材料谈到我国频临灭绝的动物如:糜鹿(全世界3*!000头),华南虎(50头),雪豹(1*!000~2*!000头),扬子鳄(1*!500只),白暨豚(100只),大熊猫(1*!000只),黑犀牛(3*!500头)指猴(9只),绒毛蛛猴(100只),滇金丝猴(1*!000只),野金丝猴(700只),白眉长臂猴(70只).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个比较少的成语故事
1、倚马千言
【成语故事】东晋豫州刺史谢尚发现袁虎文才很好,就把他推荐给大司马桓温。桓温让他负责府内文书起草工作。袁尚作《东征赋》赞扬东晋许多名士。他跟随桓温北伐前燕,在前线,桓温让他写讨伐檄文,他靠在马背上很快就写完一篇得体的檄文。
【释义】倚马:靠着战马。倚靠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写文章
【示列】他倚马千言,很快就完成了调查报告。
2、临危自计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叛乱,自称建兴王,卢龙节度使朱滔也叛乱,自称冀王,而他的哥哥朱泚进攻长安自立为皇帝,改国号秦。唐德宗逃到奉天,只有大将军吴溆不临危自计,前去长安游说朱泚归降朝廷而被杀。
【解释】计:计算。指临到危险时刻只为自己着想。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自私
【相反词】置之度外
【举例】大丈夫是不会临危自计的。
3、十行俱下
【成语故事】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记忆力很强。他读书的速度相当快,能够十行同时阅读下去,而且能够做到过目不忘。11岁时就博览群书,写诗赋文章得心应手。因此被任命为宣惠将军,丹阳尹。
【释义】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读书极快
【近义词】一目十行
【示列】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
4、才气无双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中郎将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平定吴楚等地诸侯叛乱,他立了大功,调任边境上谷太守,他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闻风丧胆。公孙昆邱担心他的安危就上书汉景帝,请求保护这个才气无双的将领。汉景帝就把他调往内地任职。
【释义】英勇的气慨,天下没有第二个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才能
【近义词】才气过人
【示列】世事几如人意,儒冠还负身谋。叹天生李广,才气无双,不得封侯。
5、拾人牙慧
【成语故事】晋康帝时建武将军殷浩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他率军北伐攻打后秦姚襄失败而归,被流放到信安,他的外甥韩康伯一直跟随他,他每天教外甥用兵之道。韩康伯自以为学到了精华,经常对外夸夸其谈,殷浩说:“康伯连我的牙慧都没有捡到。”
【解释】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别人言论
【近义词】拾人涕唾、人云亦云
【相反词】标新立异、独辟蹊径
【示列】写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切不可拾人牙慧。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个比较少的成语故事
1、倚马千言
【成语故事】东晋豫州刺史谢尚发现袁虎文才很好,就把他推荐给大司马桓温。桓温让他负责府内文书起草工作。袁尚作《东征赋》赞扬东晋许多名士。他跟随桓温北伐前燕,在前线,桓温让他写讨伐檄文,他靠在马背上很快就写完一篇得体的檄文。
【释义】倚马:靠着战马。倚靠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写文章
【示列】他倚马千言,很快就完成了调查报告。
2、临危自计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叛乱,自称建兴王,卢龙节度使朱滔也叛乱,自称冀王,而他的哥哥朱泚进攻长安自立为皇帝,改国号秦。唐德宗逃到奉天,只有大将军吴溆不临危自计,前去长安游说朱泚归降朝廷而被杀。
【解释】计:计算。指临到危险时刻只为自己着想。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自私
【相反词】置之度外
【举例】大丈夫是不会临危自计的。
3、十行俱下
【成语故事】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记忆力很强。他读书的速度相当快,能够十行同时阅读下去,而且能够做到过目不忘。11岁时就博览群书,写诗赋文章得心应手。因此被任命为宣惠将军,丹阳尹。
【释义】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读书极快
【近义词】一目十行
【示列】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
4、才气无双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中郎将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平定吴楚等地诸侯叛乱,他立了大功,调任边境上谷太守,他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闻风丧胆。公孙昆邱担心他的安危就上书汉景帝,请求保护这个才气无双的将领。汉景帝就把他调往内地任职。
【释义】英勇的气慨,天下没有第二个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才能
【近义词】才气过人
【示列】世事几如人意,儒冠还负身谋。叹天生李广,才气无双,不得封侯。
5、拾人牙慧
【成语故事】晋康帝时建武将军殷浩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他率军北伐攻打后秦姚襄失败而归,被流放到信安,他的外甥韩康伯一直跟随他,他每天教外甥用兵之道。韩康伯自以为学到了精华,经常对外夸夸其谈,殷浩说:“康伯连我的牙慧都没有捡到。”
【解释】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别人言论
【近义词】拾人涕唾、人云亦云
【相反词】标新立异、独辟蹊径
【示列】写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切不可拾人牙慧。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临危不惧是什么意思
临危不惧lín wēi bù jù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临危不惧的中文解释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解释】: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出自】:《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近义词】:无私无畏、视死如归【反义词】:惊慌失措、临阵脱逃【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临危不惧的英文翻译以下结果由译典通提供词典解释1.to face danger fearlessly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临危自计”扩展:

成语解释:计:计算。指临到危险时刻只为自己着想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造句:大丈夫是不会临危自计的
成语读音:lín wēi zì jì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简拼:LWZJ
成语注音:ㄌ一ㄣˊ ㄨㄟ ㄗˋ ㄐ一ˋ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繁体成语:臨危自計
反义词:置之度外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临危自计作宾语、定语;指人自私。
成语出处:后晋·刘昫《旧唐书·吴溆传》:“人臣食君之禄,死君之难,临危自计,非忠也。”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26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