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羊质虎皮”

2023年07月23日成语故事101

“羊质虎皮”的成语故事:

北魏龙骧将军羊祉的儿子羊侃身材高大魁梧,十几岁就随父出征,立下赫赫战功。北魏皇帝召他入朝,故意说他是羊质虎皮,让他学老虎的样子,羊侃的手指在地板上抓了十个洞,真的像老虎那样,北魏皇帝称他是真正的壮士


成语羊质虎皮什么意思
词目
羊质虎皮
拼音
yáng zhì hǔ pí
基本信息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外强中干、羊质虎形,色厉内荏
典源
1、《法言义疏》卷四〈吾子〉~7~
或曰:「有人焉,自云姓孔,而字仲尼。入其门,升其堂,伏其几,其裳,则可谓仲尼乎?」曰:「其文是也,其质非也。」「敢问质。」曰:「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2、《三国志》卷六十五〈吴书·王蕃传〉~454~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吴录》曰:皓每于会,因酒酣,辄令侍臣嘲谑公卿,以为笑乐。万彧既为左丞相,蕃嘲彧曰:「鱼潜于渊,出水煦沫。何则?物有本性,不可横处非分也。彧出自溪谷,羊质虎皮,虚受光赫之宠,跨越三九之位,犬马犹能识养,将何以报厚施乎!」彧曰:「唐虞之朝无谬举之才,造父之门无驽蹇之质,蕃上诬明选,下讪桢干,何伤于日月,适多见其不知量耳。」[1] 
释义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同源典故
壮虎皮 羊儇虎蒙 羊质 羊质虎皮 虎皮羊[1]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羊质虎皮的示例
汉·黄石公《素书》:“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柔。”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三国演义》第三二回:“ 袁绍 吐血身亡,后人有诗曰:‘空抬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明 王世懋《艺圃撷馀·论诗》:“小诗欲作王韦 ,长篇欲作老杜 ,便应全用其体,第不可羊质虎皮,虎头蛇尾。”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羊质虎皮是什么意思呢?
羊质虎皮 发 音 yáng zhì hǔ pí 释 义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出 处 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示 例 ~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羊质虎皮”的意思
【词语】:羊质虎皮【注音】:yáng zhì hǔ pí【释义】: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羊质虎皮的意思
羊质虎皮释义: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来自百度汉语|报错羊质虎皮_百度汉语[拼音] [yáng zhì hǔ pí] [出处] 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虎皮羊质是什么意思
羊质虎皮 发 音 yáng zhì hǔ pí 释 义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出 处 汉·扬雄《法言·盯籂驰饺佻祭宠熄触陇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示 例 ~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羊质虎皮”扩展: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读音:yáng zhì hǔ pí
成语简拼:YZHP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用法:羊质虎皮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注音:一ㄤˊ ㄓˋ ㄏㄨˇ ㄆ一ˊ
近义词:外强中干、羊质虎形
成语出处:西汉 扬雄《法言 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谜语:美人独去问谜面
成语解释: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造句: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29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