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十”「九儒十丐」
成语“九儒十丐”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jiǔ rú shí gài成语简拼:JRSG
成语注音:ㄐ一ㄡˇ ㄖㄨˊ ㄕˊ ㄍㄞ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宋·郑恩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成语用法:九儒十丐作宾语、定语;指下等人。
成语造句:清·赵翼《陔余丛考》:“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成语“九儒十丐”的扩展资料
1. 历史上称“八娼九儒十丐”是怎样排列下来的?元皇帝们也得特别借重理学,推崇儒家。所谓元朝人分十等,八娼九儒十丐,儒生比妓女还低一个档次,戏言而已,实际并非如此,更非法规定制。
从开国皇帝忽必烈,便带了提倡理学的头。他进兵南宋时,亡金的儒士大夫杨惟中、姚枢随军,在湖北俘获了号称“江汉先生”的老儒赵复,便宝贝般地加以保护,延其在国立的“太极书院”讲授理学,选作教学书目的理学著述多达8000余种,使得理学在北方传播,开启了元代理学发展的源头。号称“朱子之后第一人”的名儒许衡,更是受到忽必烈重用,纳其定朝仪官制之议。其后元成宗也曾诏明崇泰孔子,武宗更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最典型的还要数仁宗。他做皇太子时便潜心学习儒学,有人进《大学衍义》,他高兴地说,治天下此一书足矣!即皇位后,他对孔、孟更加尊崇备至,并敕宋代的诸名儒及本朝的名儒许衡配祀孔庙。他不拘资历地位地广揽儒生,“果才而贤,虽白身(平民)亦用之”。他命将汉文经史蒙译,以在蒙古和色国人中传授。又决定实行科举,用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命题。何以如此?这位皇帝明确回答说:“儒者可尚,以能维持三纲五常之道也。”又说:“朕所愿者,安百姓以图至治,然非用儒士,何以致此?”其意至明矣!总之,他们不能不认可“帝中国当行中国事”,“北方之有中夏者,当行汉法乃可长久”①的道理。
①以上见《元史》卷24、26、158,中华书局标点本,北京。
===================================
下面这个文章仅供参考
因为里面说的有失准确,
比如那个里面继续诬蔑元朝
还有,文革时期对待知识分子也不是他说的哪样
否则,两弹一星怎么来的?
不过,总的来说,
还是满有意思的
另外我那里有相关的图片一张
http://post.baidu.com/f?kz=80016976
===================================
三教九流中的二十七流
说到国学,离不开“三教”,说到“三教”,会顺延出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农七医八娼九儒十丐怎么解释
这是元朝划分的社会等级。一官(官员)二吏(机关办事员)三僧(僧尼)四道(道士)五工(工匠)六农(农民)七医(医生)八娼(妓女)九儒(知识分子)十丐(乞丐)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九儒十丐的意思
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儒:旧指读书人),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词 目: 九儒十丐释 义: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有人认为当代“臭老九”一词源于此语。出 处:一、宋·郑思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二、谢枋得《叠山集》:“滑稽之雄,以儒者为戏曰:我大元典制,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谓其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谓其无益于国也。”示例: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清·赵翼《陔余丛考》中文名 九儒十丐 释 义 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清朝人的等级怎么分啊?老师说的什么八娼九儒十丐...
你说的那是元朝的社会等级排序“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匠七盗八娼九儒十丐”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7优八倡9儒十丐是什么意思,其他的怎么说
八倡九儒十丐”来源于何处呢?原是南宋遗民谢枋得《送方伯载归三山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滑稽之雄,以儒为戏曰:我大元典制,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 ;七匠八倡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吾人岂在倡之下丐之上者乎?”人分十等:一官、二吏、三倡、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什么是九儒十丐 元朝读书人为什么地位低下
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儒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元皇帝们也得特别借重理学,推崇儒家。所谓元朝人分十等,八娼九儒十丐,儒生比妓女还低一个档次,戏言而已,实际并非如此,更非法规定制。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其来源是出自南宋遗民谢枋得之口:“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是元代读书人无奈的自嘲。)清代赵翼《陔余丛考·九儒十丐》载,“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将读书人前面的娼换成了民,算是给读书人留了点面子。(另:赵翼将文人自嘲之说,改为元制,大约也是别有用心,是故意丑化元人的统治,给后世不明就里的读者造成元代社会漆黑一团的假象。不错,元代前期曾经废除科举,使那些习惯了学而优则仕的文人失去了人生的目标,也失去了以往通过科举通往仕途的晋升通道,由此对元朝廷抱怨更大。本来元朝是能够像其他朝代一样推崇读书的,但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在元朝统治时期,蒙古人汉化程度较低,即使像忽必烈这样的也只是粗通汉语,但忽必烈的儿子皇太子真金倾心汉化,但忽必烈这老东西80多岁了还不死。汉族的儒臣们看着着急,于是想了一个臭招,给忽必烈上书,你该退休了,让位给真金太子,真金太子身负众望。忽必烈宠信色目商人,这些人能敛财,而色目人又是汉族儒臣们最看不起的,所以双方争得很激烈。忽必烈看到上书后非常生气,把真金太子叫来骂了一顿,真金就被吓死了(他可能本来身体就很虚弱)。这样一来忽必烈更恨这些汉族儒臣,觉得离间他们父子,还把他儿子吓死。所以导致了元朝一度既想用汉儒,又深深的忌惮汉儒,在对汉儒的而政策上一直不是很明朗,甚至一度取消科举。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八娼九儒十丐什么意思
这是宋代 读书人的自嘲 说是当时职业的贵贱排行是 从一到十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读书人连娼妓都不如 仅仅比乞丐要好些这也就是我国 臭老九 这一词的来历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