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威棒是年代的成语
成语“杀威棒”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shā wēi bàng成语简拼:SWB
成语注音:ㄕㄚ ㄨㄟ ㄅㄤ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三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先皇太祖武德皇帝圣旨事例,但凡新入流配的人,须先吃一百杀威棒。” 来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旧时为压倒犯人的气焰,用棍棒打刚抓到或解到的犯人的腿或臀部。借指灭人威风的工具或手段
成语用法:杀威棒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3回:“恐怕行伍中顽劣不遵约束,见面时要打一百棍,名杀威棒。”
英文翻译:awing rod
成语“杀威棒”的扩展资料
1. 宋朝“杀威棒”很厉害吗?真的能打的人痛不欲生吗?杀威棒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水浒第9回,“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常常用于旧时犯人收监前,先施以棒打,使其慑服,称’杀威棒’。水浒里有三次出现杀威棒,分别是林冲、武松和宋江。杀威棒,能取名就说明是真能去掉锐气,往死里打,就算是绳子也能给你打死,对吧
来自gyjslw.com
2. 杀威棒是什么朝代才有
说明:只是传说,法律上从来没有。 小说第九回管营对林冲说:“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第二十八回武松刺配孟州牢城营的叙述相同。从《挥麈后录》卷1、《宋史·太祖纪》等史料上看,宋太祖生前和身后的尊号与谥号中均无“武德”一词,但他是否立下一百杀威棒的规矩,在今存史料上已无法查核。第八回说林冲被“脊杖二十,刺配远恶军州”,“唤个文笔匠,刺了面颊”。第十二回说杨志被“断了二十脊杖,唤个文墨匠人,刺了两行金印,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这确是宋制。
来自gyjslw.com
3. 什么是现在的杀威棒
就是先杀杀威风,打击人的士气
来自gyjslw.com
4. 宋朝的〝杀威棒〞是怎么来的
宋太祖制定的,为的是防止有人诬告,只要是想告状的,先打一顿杀威棒再陈述案情,这样一来,想诬告的人得先考虑考虑自己想不想吃一顿棒,想一想万一露馅,挨这一顿棒值不值。
来自gyjslw.com
5. 衙役在公堂上手中拿着的棍子是叫“杀威棍”吗?
不是,是叫杀威棒。在封建社会里,被发配充军的犯人一到边镇,为了杀杀他的气焰,一般都是先打个十棍二十棍,这就是所谓的“杀威棒”。1.旧时犯人收监前,常先施以棒打,使其慑服,称“杀威棒”。2.杀威棒是宋太祖制定的,为的是防止有人诬告,只要是想告状的,先打一顿杀威棒再陈述案情,这样一来,想诬告的人得先考虑考虑自己想不想吃一顿棒,想一想万一露馅,挨这一顿棒值不值。
来自gyjslw.com
6. 衙役在公堂上手中拿着的棍子是叫‘杀威棍’吗
楼主指应该是“水火棍”吧,用来壮堂威和执法(比如打屁屁)的。杀威棒不是特指哪种棒棒,只要是用来“杀威”使用的棒棒,都可以叫杀威棒,所以水火棍可做杀威棒,扁担也可作杀威棒。但是扁担不可以做水火棍。水火棍 古时供差役使用之棍。形如短棍。棍的一半涂红色,一半涂黑色。红为火之色,黑为水之色,取不容私情之意,故名。 据说府州衙门里面的水火棍底端包有扁铁(但未经证实)。-------------------未经证实的分割线-------------------杀威棒 在封建社会里,被发配充军的犯人一到边镇,或犯人收监,为了杀杀他的气焰,一般都是先打个十棍二十棍,这就是所谓的“杀威棒”。此棍一挥下,即便是强壮之人,非养个一两个月难得痊愈。不过这杀威棒算是额外之刑,可打可不打,倘通融得好,自然可免,便是手下留情也很不错。不过,要是通融不好,那犯人可要遭殃喽。
来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