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兴()()()”「兴味索然」
成语“兴味索然”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興味索然成语读音:xìng wèi suǒ rán
成语简拼:XWSR
成语注音:ㄒ一ㄥˋ ㄨㄟˋ ㄙㄨㄛˇ ㄖㄢ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近义词:索然无味、心灰意冷
反义词:兴致勃勃、津津有味
读音纠正:兴,不能读作“xīnɡ”。
错字纠正:味,不能写作“为”。
成语出处:清 王韬《瀛壖杂志》:“卓午来游者,络绎不绝。溽暑蒸郁,看花之兴味索然矣。”内容来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一点兴趣也没有。索然:毫无兴趣的样子。
成语用法:兴味索然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成语造句:这篇文章内容空洞,语言贫乏,读起来使人兴味索然。
英文翻译:dry as dust
俄文翻译:без интереса <потерять вовсе интерес>
其他翻译:<德>uninteressiert
成语“兴味索然”的扩展资料
1. “回味无穷”是什么意思?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好的文章,就像品味一瓶老窖酒,或是一壶龙井茶,足以让人体会再三,回味无穷。
成语造句:这篇文章含义深刻,使人回味无穷。
成语辨析:~和“耐人寻味”;都形容意味深长。但~只限于事后回忆;追忆中体会到意趣很深;“耐人寻味”不仅指事后;也可以指当时。
成语使用:主谓式;作谓语、宾语、补语;指回想过去有意义的事
褒贬解析:中性成语
近义词:耐人寻味
反义词:味如嚼蜡、索然无味
扩展资料
反义词:
1、味如嚼蜡
味同嚼蜡,汉语成语,拼音是wèi tóng jiáo là,意思是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出自《楞严经》。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示例
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如嚼蜡。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2、兴味索然
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xìng wèi suǒ rán,表示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出自清·王韬《瀛壖杂志》:“卓午来游者,络绎不绝。溽暑蒸郁,看花之兴味索然矣。”
译文:中午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天气变热,看花的兴味索然了。内容来自gyjslw.com
2. 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
大致在魏晋以前,以儒家学说为核心,中国人一直相信人类和自然界都处于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这一种外于而又高于人的个体生命的威,在东汉未开始遭到强烈的怀疑。于是就迎来了个性觉醒的时代;在文学创作中,相应地有了所谓“人的主题”的兴起。但个性觉醒,既是旧的困境与背谬的结束,又是新的困境与背谬的发现与开始。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永恒的宇宙的对立。人们不断发出哀伤的感叹:“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自顾非金石,咄唶令人悲”(曹植《赠白马王彪》);“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阮籍《咏怀诗》)。人们在自然中感受到的,是无限存在对有限人生的压迫。
但是,即使说困境与背谬注定要伴随人类的全部进程(这是一个存在主义的观念),在不同的阶段上,人还是要寻找不同的解脱方式。哪怕是理念上的或者是诗意上的,人也要发现一种完美的生命形态。所以到东晋末,在玄学的背景中,陶渊明的诗开始表现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这就是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相反地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在他的这《饮酒》第五首之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而优美。凭着它那浅显的语言、精微的结构、高远的意境、深蕴的哲理,这首诗几乎成了中国诗史上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篇。
全诗的宗旨是归复自然。而归复自然的第一步,是对世俗价值观的否定。自古及今,力、地位、财富、荣誉,大抵是人们所追求的基本对象,也便是社会所公认的价值尺度。尽管庄子早就说过,这一切都是“宾”,即精神主体的对立面(用现代语汇说,就是“异化”),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终究无法摆脱。而陶渊明似乎不同些。他当时刚刚从官场中退隐,深知为了得到这一切,人们必须如何钻营取巧、装腔作势,恬不知耻地丢去一切尊严。他发誓要扔下这些“宾”的东西,回到人的“真”性上来。
于是有了这首诗的前四句。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车马喧”,意味着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所谓“冠带自相索”。因为陶渊明喜欢诉穷而人们又常常忘记贵胄之家的“穷”与平民的“穷”全不是一回事,这两句诗的意味就被忽视了。实在,陶家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是浔阳最有势力的一族。所以,尽管陶渊明这一支已呈衰落,冷寂到门无车马终究是不寻常的。所以紧接着有一问:你如何能做到这样?而后有答,自然地归结到前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远”是玄学中最常用的概念,指超脱于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此处的“心远”便是对那争名夺利的世界取隔离与冷漠的态度,自然也就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所居之处由此而变得僻静了。进一步说,“车马喧”不仅是实在的事物,也是象征。它代表着整个为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
这四句平易得如同口语,其实结构非常严密。第一句平平道出,第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高明在这种结构毫无生硬的人为痕迹,读者的思路不知不觉被作者引导到第四句上去了。难怪连造语峻峭的王安石也大发感慨:自有诗人以来,无此四句!
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字宙而存在。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原来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大化”迁变的表现,只是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投入到毫无真实价值的位和名利的竞逐中,以至丧失了真性,使得生命充满焦虑和矛盾。所以,完美的生命形态,只有归复自然,才能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出来,诗就变成论文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人(题名叫《饮酒》,自然是一位微醺的、飘飘然忘乎形骸的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即陶之居所南面的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于人,也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另一种本,“见南山”的“见”字作“望”。最崇拜陶渊明的苏东坡批评说:如果是“望”字,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东坡先生非常聪明,也很懂得喝酒的妙处,他的话说得不错。这里不能作“望”,是因为“望”是有意识的注视,缺乏“悠然”的情味。还可以深一步说:在陶渊明的哲学观中,自然是自在自足无外求的存在,所以才能具足而自由;人生之所以有缺损,全在于人有着外在的追求。外在的追求,必然带来得之惊、失之忧,根本上破坏了生命的和谐。所以,在这表现人与自然一体性的形象中,只能用意无所的“见”,而不能用目有定视的“望”。
见南山之物有: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这一切当然是很美的。但这也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在陶渊明的诗文中,读者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句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辞》);“卉木繁荣,和风清穆”(《劝农》)等等,不胜枚举。这都是表现自然的运动,因其无意志目的、无外求,所以平静、充实、完美。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应该具有自然的本性,在整个自然运动中完成其个体生命。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刚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实际的意思,是说这一种真谛,乃是生命的活泼泼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体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后世禅家的味道,在这里已经显露端倪了。
在诗的结构上,这二句非常重要。它提示了全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去体悟,去咀嚼。
这首诗,尤其是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得到很高的称誉。然而简单地以这种美学境界来概括陶渊明的全部创作,又是偏颇的。因为事实上,陶渊明诗文中,表现焦虑乃至愤激的情绪,还是很多,其浓烈几乎超过同时代所有的诗人。但也正因为焦虑,他才寻求静穆。正像开头说的,这是在新的困境与背谬中所寻得的理念和诗意上的完美的生命形态。也许,人们能够在某个时刻,实际体验它所传达的美感,进入一个纯然平和的、忘却人生所有困扰的状态,但这绝不可能成为任何人(包括陶渊明)的全部人生。内容来自gyjslw.com
3. 形容有兴趣成语
参考:兴趣盎然 形容兴趣浓厚。 兴味索然 兴味:兴趣、趣味;索然:毫无兴致的样子。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出处:清·王韬《瀛壖杂志》:“卓午来游者,络绎不绝。溽暑蒸郁,看花之兴味索然矣。” 兴致勃勃 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到了郡考,众人以为缁氏必不肯去,谁知他还是兴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岂无看文巨眼。’” 兴致索然 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出处:清·王韬《瀛壖杂志》:“卓午来游者,络绎不绝。溽暑蒸郁,看花之兴味索然矣。” 逸闻趣事 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出处:语出《四库全书总目·地理三·武林旧事》:“此十卷本,乃从毛氏汲古阁元传钞,首尾完具,其间逸闻轶事,皆可以备考稽。”内容来自gyjslw.com
4. 形容有兴趣成语
参考:兴趣盎然 形容兴趣浓厚。 兴味索然 兴味:兴趣、趣味;索然:毫无兴致的样子。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出处:清·王韬《瀛壖杂志》:“卓午来游者,络绎不绝。溽暑蒸郁,看花之兴味索然矣。” 兴致勃勃 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到了郡考,众人以为缁氏必不肯去,谁知他还是兴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岂无看文巨眼。’” 兴致索然 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出处:清·王韬《瀛壖杂志》:“卓午来游者,络绎不绝。溽暑蒸郁,看花之兴味索然矣。” 逸闻趣事 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出处:语出《四库全书总目·地理三·武林旧事》:“此十卷本,乃从毛氏汲古阁元传钞,首尾完具,其间逸闻轶事,皆可以备考稽。”内容来自gyjslw.com
5. 兴味索然反义词的成语
【成语】: 兴味索然【拼音】: xìng wèi suǒ rán【解释】: 兴味:兴趣、趣味;索然:毫无兴致的样子。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出处】: 清·王韬《瀛壖杂志》:“卓午来游者,络绎不绝。溽暑蒸郁,看花之兴味索然矣。”【举例造句】: 这篇文章内容空洞,语言贫乏,读起来使人兴味索然。【拼音代码】: xwsr【近义词】: 索然无味、心灰意冷【反义词】: 兴致勃勃、津津有味【歇后语】:内容来自gyjslw.com
6. 兴致索然是什么意思
兴致索然释义: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兴致索然[拼音] [xìng zhì suǒ rán] [出处] 清·王韬《瀛壖杂志》:“卓午来游者,络绎不绝。溽暑蒸郁,看花之兴味索然矣。”内容来自gyjslw.com
7. 兴味什么然的成语
兴味盎然:形容充满兴致、兴趣浓厚的样子兴味索然:兴味:兴趣、趣味;索然:毫无兴致的样子。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内容来自gyjslw.com
8. 词语填空兴味括号括号
相关的词语有:兴味盎然、兴味索然。兴味索然,兴味:兴趣、趣味;索然:毫无兴致的样子。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内容来自gyjslw.com
9. 兴味索然的意思
兴味索然 [xìng wèi suǒ rán] [释义] 兴味:兴趣、趣味;索然:毫无兴致的样子。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内容来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