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采摛文是什么结构

2023年07月26日成语大全98

成语“铺采摛文”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鋪採攡文
成语读音:pù cǎi xū wén
成语简拼:PCXW
成语注音:ㄆㄨˋ ㄘㄞˇ ㄒㄨ ㄨㄣ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摛”念chī。铺陈文采。
成语用法:铺采摛文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成语造句: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六章:“于是那种铺采摛文,体物叙事的汉赋,才正式成立。”

成语“铺采摛文”的扩展资料

1. 什么什么什么文成语
什么什么什么文成语 :
身无分文、
一纸空文、
斯斯文文、
以郄视文、
言之无文、
地下修文、
演武修文、
枕典席文、
不直一文、
孔壁古文、
织锦回文、
尊酒论文、
巧思成文、
锦字回文、
汲冢古文、
质木无文、
祖武宗文、
偃武修文、
车轨共文、
重厚少文、
犀顶龟文、
掌上观文、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采有多少个成语
无精打采 
 
【解释】:采:兴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小红待要过去,又不敢过去,只得悄悄向潇湘馆,取了喷壶而回,无精打采,自向房内躺着。”
【示例】:这时候贾大少爷见人家的条子都已到齐,瞧着眼热,自己一个人坐在那里,甚觉~。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神采奕奕 
 
【解释】: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出自】: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玩具·晋唐小楷真迹》:“韩宗伯所藏曹娥碑,为右军真迹。绢素稍暗,字亦惨淡。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然。”
【示例】:我在底下看着,果然~。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七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兴高采烈
 
【解释】: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示例】:阿二忽然对于曾沧海的威吓全没怕惧,反而~的说起来了。
◎茅盾《子夜》四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博采众长
 
【解释】:博采:广泛搜集。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出自】:汉·刘向《说苑·君道》:“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蹲节安静以藉之,谏者勿振以威,母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
【示例】:他对学生、画友,从不以我画线,而是主张~,自立门户。 
◎黄胄《怀念望云老师》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吸收别人的长处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赋手法的大白话解释
赋的写作手法主要可以概括为:1.韵离相间(即夸张的地方多用韵文,叙述的地方用散文);2.铺采摛文(即一遍一遍地用辞藻极尽描写);3.主客对问;4.分层描写(即东南西北上下高低)。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铺采摛文 体 读音
铺采摛文 [pù cǎi chī wén] [释义] 指铺陈文采。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文成语是什么
文不加点、
文房四宝、
咬文嚼字、
温文尔雅、
文质彬彬、
文过饰非、
繁文缛节、
舞文弄墨、
文人相轻、
文以载道、
一文不名、
文韬武略、
文山会海、
文武双全、
望文生义、
文人墨客、
温文儒雅、
一文不值、
一纸空文、
深文周纳、
文恬武嬉、
文从字顺、
文治武功、
奇文共赏、
斯文扫地、
允文允武、
铺采摛文、
文武之道、
身无分文、
文如其人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一铺什么什么的成语
  没有 一铺什么什么 的成语,含 铺 的成语如下:  大事铺张 指对场面特别安排,过于讲究,以显示自己的阔绰。多用于婚丧大事。  平铺直叙 铺:铺陈;叙:叙述。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  铺锦列绣 铺:铺陈;列:陈列;锦、绣:原指精致华丽的丝绣品,比喻华丽的词藻。形容文章充满华丽的词藻。  铺眉蒙眼 装模作样。  铺天盖地 一下子到处都是。形容来势很猛。  铺张浪费 铺张:讲究排场。为了场面好看而浪费人力物力。  铺张扬厉 原指竭力铺陈渲染,力求发扬光大。后多形容过分讲究排场。  苫眼铺眉 瞪眼晴,竖眉毛。形容装模作样地摆架子。  大肆铺张 为了形式上的好看,不顾一切地过分讲究排场。  镂金铺翠 形容缤纷的色彩。  铺采摛文 指铺陈文采。  铺谋定计 犹言设谋用计。  铺眉苫眼 装模作样。  铺胸纳地 一种上半身贴近地面的跪拜礼,表示虔敬与隆重。  平铺直序 铺:铺陈。序:叙述。形容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按顺序直接地叙述。也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平淡乏味,重点不突出。  扬厉铺张 夸大渲染。  用智铺谋 运用智力,设谋略。亦作“用计铺谋”。  运计铺谋 运用计谋。  运智铺谋 运用计谋。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铺采摛文的意思是什么?
指铺陈文采。运用大量华丽的语句,张扬文采,从不同的方面描写事物,不厌其详,不厌其细。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铺采摛文,体物言志。是一种文体吗?啥意思啊
这是文心雕龙里面描述赋这个文体的八个字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写赋要有所依托不能无病呻吟,要体现作者自身的思想感情志向;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铺陈文采。运用大量华丽的语句,张扬文采,从不同的方面描写事物,不厌其详,不厌其细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古代的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脉络
  1、《诗经》和《楚辞》作为秦汉前诗歌的两座高峰,虽有大量自然景象描写,如“关睢”、“桃花”(《诗经》)“薄荷”“挚鸟”(楚辞)等,它们或者是作为比兴之媒介,或是作为比德之物,本身并不具审美的价值。诸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样的写景佳句,也只是作为人事活动的一种背景而出现,起得是艺术媒介的作用,自身还不是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在《诗经》、《楚辞》所经历的漫长年代,还没有出现一首门描写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的诗篇。两汉数百年,乐府五言诗,特别是铺采摛文的辞赋,已有了较多的自然风光描写,在对象领域较之《诗》《骚》无疑深广了许多,但是,在强调人伦之用的儒家思想影响下,汉诗中仍未能出现山水之作。
  只是汉末建安时期,曹操写了一首《观沧海》,这才算是曲终奏雅,为汉以前诗坛献上了唯一的一首完整的山水乐章。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胸怀一统天下的伟大气魄,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兴之所至,作《观沧海》。自此,沧海,作为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铭刻在文学史册上。鲜明逼真的描写,构勒出沧海吞吐日月、囊括星汉的壮阔画面。自然环境作为审美客体,作为诗歌摹写的对象,这是一个大胆的开创。全诗不加作者主观抒情,只作客观描写,在魏晋之前绝无仅有。魏晋之前,诗歌的内容都是与人本身有关的生存、欲望、政治、战争等等,自然风光还是未被人识的一块天然璞玉。
  2、真正将自然山水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诗人以自然山水为题材写诗,则始于魏晋六朝,是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的。
  魏晋六朝,既是一个干戈纷扰,政治紊乱的时代,又是经学衰落,玄学盛行,思想开放,人性觉醒的时代,走马灯似的王朝更迭和杀夺,人命危浅、朝不得夕的恐怖和悲哀,使得许多具有觉醒意识的诗人,包括公卿身份的诗人,产生了“膏火白煎熬,多财为患害,布衣可终身,宠禄焉足赖”这样的认识。他们为了全身远祸,不得不离开动荡的政治,藏身匿迹于山泉林木之间,希企逸隐之风一时大炽。这样特殊的社会条件和风气,将诗人带到一个新的天地,看到了远离嚣闹的都市和政治风波的自然山水之美,并有了“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审美新发现,于是,他们苦闷的精神和悲愤的感情,便在这足以娱情解忧的青山绿水间觅得了可以寄托和安放的处所。
  魏未晋初诗坛,山水诗已逐渐增多,在嵇康、张华、左思、郭璞等人的诗篇中,便出现了“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石泉漱琼瑶,纤鳞亦浮沉。(左思《拈隐诗》)。“寄言之德,托意玄珠”的玄言诗,其触发媒介也都是山水景物,以自然风物为阐发玄理的契机。山水诗又经过了五言诗的曲折经历,到了晋宋时代,终以陶渊明、谢灵远这两位大诗人的出现,而在诗国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陶谢作为山中田园派开宗立派的诗人,他们都明显地受到了玄学思潮的影响,但由于地位及生活道路不同,玄学在他们诗中又有不同的印迹。陶诗中的玄旨和理趣,不只表现在诗中多有饱含人生经验的理悟,更重要的是那种玄旨就渗透在诗中“此中有意”的田园画面上。而谢诗主要是通过那些“空翠难强名,渔钩易为曲”“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之类的玄言理悟来表达,“玄旨”并未完全化入到他的诗中。
  陶诗虽然以自然为审美对象,并崇尚自然,但是追求的不是外物自身,而是心灵之趣。他的诗,是写意,而不是摹象。陶渊明原本是飞翔于田园的慧鸟,至情至性,自由自在是他的本性。因性真直率,故做不了污浊世态下的好官,一旦脱离樊笼,复返自然,喜庆之情,不能自己。《归园田居》(五首),《移居》(二首)活脱脱勾勒出一个超然物外,悠闲、适性的伟大诗人。透过晨雾暮霭,他葛衣芒鞋,荷锄走来。简朴的居处,平常的村落,作者却以十分欣赏的口吻一一道来,甘于淡泊、守拙归真。诗人率真的心性和卓迩的气节,犹如芰荷滚露,月白风清。他的田园诗,是他人格精神的外化,所以,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冲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呈露着浑然天成的大境界。写诗,对他来说只是那种“旷而且真”的怀抱的自然流露。苏东坡说“陶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元好问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
  如果说陶渊明开寄意田园山水之先河,与陶同时代而稍后的谢灵运则开模山范水、雕缕字句的先河。谢灵运山水诗句秀辞巧,如善于调度语言的匠师,往往一字而传山水情态,在提炼诗意,感悟语言方面有过人的才气,这一点连李白也佩服之至。如“林壑敛冥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乱流趋正绝,孤屿嵋中川。”(《登江山孤屿》)“白云抱幽石,绿蓧媚清连。”(《过始宁野》)“池塘生春草,柳园变鸣禽”。(《登池上楼》)“春晚绿野秀,岩高自云屯。”(《入澎蠡湖口》)“野旷河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对山姿水态、昏晓阴晴的变化穷貌极形精雕细刻,细微独到描摹,再现了一种自然美的艺术境界。从这一点上看,谢灵远绝对的灵慧,观察事物十分精微,驾驭语言的能力十分高超,山水风光,经他妙手剪辑,即刻制成了流光溢彩的清丽画面,因而在魏晋诗歌中独树一帜,令后人有“谢诗如新发芙蓉、自然可爱”之说。
  山水诗形成以后,虽然它在不断寻求外部空间的开拓和内部体制的完善,从而在各个不同时代,而有了新的风貌和姿态,但是,道释玄禅的人生情趣和艺术精神,却始终贯穿于山水诗的发展中。
  3、随着唐诗繁荣局面的到来,山水诗出现了丽日经天的壮观。王维与孟浩然等继承了陶、谢山水诗传统,形成了一个与边塞诗派交相辉映的山水田园派。在唐代诗人中,没有哪一个人没有写出自然山水为题材的诗篇。如:王绩《野望》、王勃《山中》、陈子昂《度荆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王之焕《登鹳雀楼》;杜甫《望岳》、《江村》、《登高》;韦应物的《滁州西涧》;顾况《过山农家》;张继《枫桥夜泊》;戴叔沦《苏溪亭》;储光羲《钓鱼湾》;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孟郊《游石龙涡》;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大林寺桃花》《杭州春望》;刘禹锡《巫山神女庙》;柳宗元《渔翁》《江雪》;李贺《巫山高》;杜枚《山行》;李商隐《乐游原》;温庭筠《商山早行》……唐代诗人中以山水诗闻名的人很多,但能代表山水诗成熟的,主要还是孟浩然、王维、李白。
  幽居襄阳鹿门山的孟浩然,寄情山水,一生不仕,是封建时代少有的流名千古的布衣诗人之一。李白有诗《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孟浩然乃真隐者。古代士人“达别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选择了第二条路,清心寡欲,淡泊宁静地陶醉于自然山水之中,追求诗歌的最高境界——自然美。他的诗近于陶诗,而又自有风格。“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这类气象雄浑的诗并不多见。有代表性的还是那些呈现着清寂、冷峭意境,深印着隐者情调的诗作。他诗写隐者的情怀:“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天。……”。(《秋登兰山寄张王》)他诗写田家的欢趣:“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林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清寂冷峭的意境,自然恬淡的情趣,然而掩饰不了内心的孤清和寂寞。抱卷沉思,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心高气傲的诗人郁郁独行在山道上,山风吹拂着飘逸的长衫。
  王维写过政治诗,边塞诗,但能反映他独特成就的还是他那别有胜景的山水田园诗。他目睹了官场倾轧,世情翻覆,并且自身也体验到了仕途的沉浮不定后,“愿得燕弓射天将,纵死犹闻侠骨香”功业心和热情迅速冷却下来。中年以后,即抱持了“漆园非傲吏,自阙经世务。但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的生活态度,内隐外仕,选择了一条亦官亦隐的生活道路。他的山水田园诗,既是个人心灵的写照,也是时代思潮在诗国的投影。
  王维山水诗,既有雄浑壮观的自然景象,更多见清逸雅致的山水画面。如:《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楼,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再如《终南山》“太乙还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入处宿,隔水问樵夫。”前一首诗,写江汉风光,运用了水墨山水的造境和运笔,大处落墨,勾勒出江汉雄浑壮阔,水天一起浮动,山色若有若无的景色。后一首诗,写终南山的胜境,意象朦胧,含蕴极富,山中的青岚叠翠,千岩万壑尽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
  但是,王维诗中更多是那些带有几分禅思玄意的清逸雅致的画面,他是一位悟性极高的人,超人的才气不仅在诗、书、画多方面卓有成就,而且在参禅悟道方面,也有大彻大悟的智慧。画家的眼光,音乐家的听觉,诗人的感觉,佛家的心态,赋予他一种不同凡响的艺术力量,他几乎把每一项景物都注入特有的灵魂和感觉,又把自我消融在景物里,形成了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的庄禅境界。王维的山水诗,以境写心,了无痕迹,象外有象,景外有景,意外有意,韵外有致,有一种悠远的意境。如《鹿柴》、《竹里篁》、《鸟鸣涧》、《草荑坞》等。空山、翠竹、溪水、明月、花鸟……这里是一个多么清静幽美,纯洁无暇的天地,又是一个多么独立而封闭的世界。这种静谧、空灵的无人之境,正是诗化了的物我两忘的庄禅境界!
  《辋川集》及晚年那些山水作品都闪耀着一种仍有的禅意玄思,显现出一种物我冥一,思索境谐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把自然吸入自我之中,又把自己的生命消融在景物里,形成了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的“无人之境”;那“青苔上的阳光、林中的明月、月下的山鸟、自开自落“辛荑花”……,它们既是外在的物象,又是诗人寂静内心的幻化。王维这类思与境谐的山水诗,不仅内涵了一种静态之美,而且显示出“澄澹精致”“深厚闲雅”的艺术特色。
  继王、孟之后,李白又为山水诗开拓新境界。李白山水诗的显著特征是自然山水景物的个性化。山水诗本来就是诗人审美理想的对象化,是诗人心灵的外化,山水诗必然要表现诗人自我。但是在王维、孟浩然等诗人那里,自然山水画主要是他们寄托精神,消融苦闷之处所,因而,“自我”也就常常消融在自然景物之中。而在李白,自然山水不只是他寄托精神,消融苦闷的处所,更重要的还是他追求个人自由解放的天地。强烈的主体意识,使诗人“自我”不是消融隐没在自然山水画中,而是使自然积极地表现着诗人自我。他那些最有个性的诗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飞流直下三千尺”、“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登高壮观天地阔,大江茫茫去不返”表现了诗人不拘捡,肆性情的诗人自我,这里自无而落的黄河,依傍星斗的庐山、飞流千仞的瀑布,都已融入了诗人狂放不羁、傲岸不群的鲜明个性。李白诗中自然山水,多带有流动飞扬、奔放不羁的特点,显示了一种动态美,与王维形成对照。
  如果说,王维在静态的山水中隐没了自我的话,那么,李白则常常借助动态的自然山水而浮现出诗人自我。
  以道教、道家的那种“道”的宇宙观来看待自然,自然万物不只是动态的,而且,正是这种动态显示着万物乃是有“生命”的存在。于是,诗人便能够在“天地与我弃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体验中,与那些动态的,有生命的自然万物融通相与,亲密往来了:“肠断枝上猿,泪添山下樽。白云见我去,亦为好我飞翻。”(《题情深树寄象公》)“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白云、明月、山花、清风、……都成了有情的存在,与诗人默合符契,相与往来。
  物我合一的艺术思维,产生了移情作用,诗人独坐敬亭山时,留下了“众鸟高飞去,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样的诗篇。
  李白的山水诗,还充满逍遥游的精神和超尘出世的幻想,有些山水诗,带有浓厚的游仙色彩,如《登太白山峰》“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谈,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山,何时复更还。”这里与其说是诗人在写山水,不如说是借山水而游仙。实际上李白把陶谢山水与郭璞游仙诗熔于一炉,自成风貌。
  4、山水田园诗到了宋代以后,虽在运用诗化的语言抒情、状物、写景、叙事方面,有行文不拘一格,使人耳目一新之作,但山水诗的境界上子已远远比不上唐朝。
  宋初山林隐士林逋、魏野、潘阆、诗僧九僧等多用五言近体发长林幽壑之思,孤高野逸之趣,写过一些炙烩人口的律联佳对。梅尧臣、苏东坡、王安石、陆游等大诗人在山水诗方面都多有造诣,而真正在山水诗方面开拓新路的是杨万里和范成大。
  杨万里从“师法古人”迈进到“师法自然”,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当时“诗歌转变的主要枢纽,开创了一种新鲜泼辣的写法,衬得陆(游)范(成大)都保守或稳健了。”(钱钟书《宋诗选注前言》)评论家称其诗法为“生擒活捉”法,具体说,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当万象毕来时,用新鲜的语言把亲身的观感生动形象而巧妙地描绘出来。如:“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极常见的事,写得活而且新,情趣盎然,并透出某捉哲理。杨万里对自然景物有着特别的敏感,独具眼光和心胸,观察细致,领会深刻,描写别有生趣,往往在平凡中捕捉到不平凡的情趣,如:“新秧乱插成井字,却道农夫不解书。”(《暮行田间》)他还善于捕捉自己刹那的感受,用白描的手法或拟人化的手形象凸现出来,如:“好山才皱无人见,却斜阳拈出来。”(《舟过谢潭》)流云是“一峰忽被云偷去”,写狂风是“拜杀芦花未肯休”。同代词人姜蘷和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懈君”。
  范成大以中国古代田园诗集大成之作--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进入两宋优秀诗人行列。这一组诗是个多侧面的立体,是风俗画和风情画的结合,现实感强,散发出烈的泥土气息,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指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使脱离现实的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气息,根据他的亲切的观感。抒一年四季的农村劳动和生活鲜明地刻画出一个比较完整的面貌,使田园诗又获得了生命,扩大同境地,范成大就可以和陶潜相提并称,甚至比他后来居上。”
  南宋后期。有以“永嘉四灵”“江湖诗人”为代表的诗人写过一些写自然小景的山水诗,但大多模山范水、寄寓闲情逸趣。至明清两代,山水田园诗走向衰退,尚模拟,少独创,虽有“独抒性灵”的公安、竞陵二派,袁枚、郑夑等才气横露的诗人,但杰出的诗人廖若星辰,山水田园诗因资本主义的萌芽渐渐走到了古典诗歌的终点。
  代表作品: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杜甫《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归园田居五首
  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帮你加一点点内容哈,最近在写山水诗方面的论文,觉得这段话不错:
  山水诗并不只写山光水色,名曰“山水”仅举其大端而已。我们也不能以为只要诗中有了山水描写就是山水诗了,至少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是描写山水才可以算作山水诗。同时还要注意作者对所描写的景物的态度:是将山水本身作为审美对象加以观照,还是假借山水别有寄托?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0. 什么什么什么文成语
什么什么什么文成语 :
身无分文、
一纸空文、
斯斯文文、
以郄视文、
言之无文、
地下修文、
演武修文、
枕典席文、
不直一文、
孔壁古文、
织锦回文、
尊酒论文、
巧思成文、
锦字回文、
汲冢古文、
质木无文、
祖武宗文、
偃武修文、
车轨共文、
重厚少文、
犀顶龟文、
掌上观文、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32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