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字的成语「披缁削发」

2023年07月27日成语大全109

成语“披缁削发”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披緇削發
成语读音:pī zī xuē fà
成语简拼:PZXF
成语注音:ㄆ一 ㄗ ㄒㄩㄝ ㄈㄚ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剪发披缁、祝发披缁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7卷:“何不舍离爱欲,披缁削发,就此出家。”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缁:黑色僧衣。剃去头发披上僧衣。指出家为僧尼
成语用法:披缁削发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出家。
成语造句: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2回:“操凛冰霜,披缁削发。”
成语谜语:出家

成语“披缁削发”的扩展资料

1. 披肩的披的成语
披肩的披的成语

披肝沥胆、
披头散发、
披星戴月、
所向披靡、
望风披靡、
披沙拣金、
披红戴花、
披坚执锐、
披麻戴孝、
披荆斩棘、
披罗戴翠、
披红挂绿、
披沙剖璞、
披霄决汉、
披毛带角、
斩荆披棘、
目披手、
披肝挂胆、
披缁削发、
披心相付、
雾散云披、
披袍擐甲、
烂若披掌、
披发文身、
披毛戴角、
披榛采兰、
披露腹心、
披文入情、
披褐怀金、
披毛索黡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缁怎么读音是什么
缁编辑词条
缁  缁
  缁
  zī
  <形>
  (形声。从糸(mì),甾(zī)声。糸,细丝,可以染上各种颜色。本义:帛黑色)
同本义
[silks
black]
  缁,帛黑色也。——《说文》
  缁衣之宜兮。——《诗·郑风·缁衣》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韩非子·说林下》
  素衣虽成缁,不为京路尘。——陆游《自小云顶上云顶寺》
  又如:缁布(黑色的布帛);缁衣(本为古代用黑色的布帛做的朝服,后借以泛称黑色衣服;僧尼所穿青黑色的衣服);缁林(僧人聚集之处。缁,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
  缁
  缁
  zī
  <名>
  僧侣
[monks
and
priests]
  游食缁黄,往来寄宿。——《聊斋志异》
  又如:缁锡(僧人);缁子(和尚);缁林(僧界,僧众);缁徒(僧侣)
  黑色僧服。亦指僧侣或作僧侣
[robes
of
monks]
  自此更姓改名,削发披缁,去了。——《儒林外史》
  又如:缁服(僧服);缁衲(僧衣。借指僧侣);缁锡(僧衣锡杖。僧人所用)
  缁
  (缁)
  zī
  ㄗˉ
  黑色:~衣。~帷。~素(a.黑和白;b.借指僧人和俗人,因僧尼穿黑衣,而白衣是平常人穿的衣服)。~黄(指和尚与道士)。
  郑码:zzki,u:7f01,gbk:e7bb
  笔画数:11,部首:纟,笔顺编号:55155525121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削发披缁已有年”出自哪一首诗词?
《呈冯太尉》 宋 释道济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披什么什么成语
披麻戴孝、披沙拣金、披星戴月、披头散发、披肝沥胆。
一、披麻戴孝
白话释义:旧俗子女为父母居丧,要服重孝,如身穿粗麻布孝服,腰系麻绳等,叫披麻戴孝。
朝代:元
作者:无名氏
出处:·《冤家债主》第二折:“你也想着一家儿披麻带孝为何由,故来这灵堂里寻斗殴。”
翻译:你的想象着一家的孩子披着麻带孝是怎么,所以我来这灵堂里寻斗殴
二、披沙拣金
白话释义:也说排沙简金。拨开沙子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取精华
朝代:唐
作者:高仲武
出处:《崔峒》:“斯亦披沙拣金,往往见宝。”
翻译:这也是“披沙拣金,往往见宝
三、披星戴月
白话释义: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起早贪黑,辛勤劳动或昼夜赶路,旅途辛劳。
朝代:元
作者:无名氏
出处:·《冤家债主》第一的:“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翻译:这个大的孩童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四、披头散发
白话释义:形容头发长而散乱。
朝代:明
作者:施耐庵
出处:·《水浒传》第二十回:“那张三又挑唆阎婆去厅上披头散发告道:‘宋江实是宋清隐藏在家;不令出官。’”
翻译:那张三又挑唆阎婆去厅堂上披头散发着告诉道:‘宋江实际上是宋清隐藏在家;不让他们出官
五、披肝沥胆
白话释义:比喻开诚相见,竭尽忠诚。
朝代:宋
作者:司马光
出处:《上体要疏》:“虽访问所不及,犹将披肝沥胆,以效其区区之忠。”
翻译:虽然访问所不及,还将披露肝滴胆,以证明他的小小的忠诚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披带头的成语有哪些
披开头的成语 :
披肝沥胆、
披头散发、
披星戴月、
披沙拣金、
披红戴花、
披坚执锐、
披麻戴孝、
披荆斩棘、
披罗戴翠、
披红挂绿、
披沙剖璞、
披霄决汉、
披毛带角、
披肝挂胆、
披缁削发、
披心相付、
披袍擐甲、
披发文身、
披毛戴角、
披榛采兰、
披露腹心、
披文入情、
披褐怀金、
披毛索黡、
披云见日、
披林撷秀、
披怀虚己、
披发左衽、
披头盖脑、
披发入山
披红挂彩、
披文握武、
披头跣足、
披霜带露、
披裘负薪、
披红插花、
披根搜株、
披枷带锁、
披沙沥金、
披麻救火、
披肝糜胃、
披霜冒露、
披裘带索、
披襟解带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缁字开头的成语
缁衣丈夫1.《史记.龟策列传》:’﹝宋元王﹞召博士卫平而问之曰:’今寡人梦见一丈夫,延颈而长头,衣玄绣之衣而乘辎车……是何物也?’﹝卫平﹞对元王曰:’……玄服而乘辎车,其名为。’’后因以’缁衣丈夫’为龟之别名。 词语分开解释: 缁衣 : 1.亦作’?衣’。 2.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 3.泛指黑色衣服。 4.《诗.郑风》篇名。《诗序》谓系赞美郑武公父子之诗;一说为赞美武公好贤之诗。 5.僧尼的服装。 6.引申指佛教。 7.借指僧人。 丈夫 : 1.男子。指成年男子。 2.男子。指男孩子。 3.妻称夫为丈夫。 4.犹言大丈夫。指有所作为的人。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前面两个字是“削发的四字成语
削发明志-----------------------------如回答有问题,欢迎继续追问,满意还望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披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披蓑戴笠: 削发披缁: 缁: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头发,穿上僧衣。表示出家为僧。五月披裘: 比喻清高廉洁。披发左袵: 披坚执锐: 发瞽披聋: 斩荆披棘: 斩除荆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或创业过程中扫除障碍,克服困难。同“披荆斩棘”。枕戈披甲: 以戈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备不懈,时刻准备战斗。 同“枕戈坐甲”。拽布披麻: 穿孝服,服丧事。犹言披麻戴孝。执锐披坚: 执:拿着;锐:锐利,锋利,指兵器;坚:指铠甲,古代军人护身的战衣。身穿铠甲,手持武器。形容投身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握素披黄: 犹言握铅抱椠。素,白绢,古代用以书写。黄,雌黄,古代用以校点书籍。雾散云披: 比喻变化之快。披毛索黡: 披:拨开;毛:毛发;索:寻找;黡:黑痣。比喻故意挑剔毛病。披星戴月: 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披麻救火: 披着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烧身,自招灾祸。披毛索靥: 比喻故意挑剔毛病。披毛戴角: 指牲畜。披榛采兰: 披:拔开;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采摘兰草。比喻选拔人才。披心相付: 披心:披露真心;相付:给人家。形容真心待人。披红戴花: 披着绸,戴着红花。表示喜庆或光荣。披发入山: 指离开俗世而隐居。披发文身: 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披发缨冠: 指不及束发冠戴,只系缨于颈。比喻急于救援。披肝沥血: 比喻竭尽忠诚。披肝露胆: 指竭诚相告或竭尽忠诚。同“披露肝胆”。披古通今: 披:翻阅。通:通晓。研究历史,通晓古今。披枷带锁: 枷:套在脖子上的刑具;锁:用铁环连接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9. 成语披淄削发什么意思
削发披缁拼音 xuē fà pī zī释义缁: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头发,穿上僧衣。表示出家为僧。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党阇黎一念错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发披缁,便是释牟尼佛。”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0. 披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披沙剖璞、
披罗戴翠、
披红挂绿、
披沥肝胆、
披毛带角、
披心相付、
披毛索靥、
披霄决汉、
披肝沥胆、
披坚执锐、
披红戴花、
披毛戴角、
披肝沥血、
披肝挂胆、
披袍擐甲、
披头散发、
披褐怀金、
披毛索黡、
披发文身、
披心沥血、
披缁削发、
披文握武、
披发缨冠、
披林撷秀、
披坚执锐、
披星戴月、
披麻带孝、
披肝露胆、
披发左衽、
披沙沥金、
披麻戴孝、
披云见日、
披毛求疵、
披发入山、
披榛采兰、
披枷带锁、
披霜带露、
披枷戴锁、
披古通今、
披裘负薪、
披毛求瑕、
披头盖脑、
披怀虚己、
披露腹心、
披头跣足、
披沥肝膈、
披红挂彩、
披发左袵、
披文入情、
披肝糜胃、
披麻带索、
披霜冒露、
披星带月、
披沙拣金、
披麻救火、
披根搜株、
披沙简金、
披红插花、
披裘带索、
披露肝胆、
披荆斩棘、
披襟解带。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1. 跟剃头有关的成语
削发明志成语解释:剃头发来表明自己对志向的坚定。【典故】越王勾践,他和吴王夫差打仗,结果输了。他就采取了一种很极端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的头发剪了,住在破旧的草屋,每天舔着苦胆,用来惩罚自己,表明自己的决心和志向。因此有一句话就叫削发明志,卧薪尝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见于《孝经·开宗明义章》),古时候认为头发是父母所赐不可轻易损毁,削发是一种耻辱,就像是给奴隶在脸上用烙铁刺字一样的羞辱,削发的人以这种近乎“自残”的方式,提醒自己要铭记所受的耻辱,以此激励自己奋发图强,一雪前耻。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2. 什么的出家的成语
出家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半路出家】: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半路修行】: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迈:举步走出。指从来不出家门与外人接触。
【遁迹空门】: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同“遁入空门”。
【遁迹桑门】:指避开尘世而出家为僧。桑门,即沙门。
【遁入空门】: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方外人】:方外:世外。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等出家人。
【功完行满】:功:功德;行:道行。指出家功德修炼已成,道行圆满。
【行成功满】:满:圆满。旧指出家修炼成仙。
【行满功成】:行满:修行期满。旧指出家修炼成仙。
【行满功圆】:行满:修行期满。旧指出家修炼成仙。
【剪发被褐】:指出家为僧尼。同“剪发披缁”。
【剪发披缁】:削发,身着僧尼服装。指出家为僧尼。亦作“剪发被褐”。
【苦行僧】:苦行:某些宗教徒的修炼手段,用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来磨炼自己。指出家修行的人。现用来形容放弃正当物质享受,一味苦行的人。
【披缁削发】:缁:黑色,指黑色僧衣;削:剃除。指剃云头发,披上僧衣,出家为僧尼。
【弃俗出家】:弃:放弃;俗:尘俗。放弃世俗出家为僧尼。
【扫地出门】:比喻将坏东西彻底清除出去。也没收全部财产,赶出家门。
【削发披缁】:缁: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头发,穿上僧衣。表示出家为僧。
【削发为僧】:剃除须发,出家为僧。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指子孙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犹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在家出家】:出家:做僧尼或道士。指不出家当和尚或道士,清心寡欲,在家修行。
【祝发空门】:指削发出家为僧尼。
【祝发披缁】:祝发:剃去头发;缁:僧尼穿的衣袍。指削发出家为僧尼。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3. 披字开头的成语
披荆斩棘[读音][pī jīng zhǎn jí] [解释]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出处]《后汉书·冯异传》:“为吾披荆棘,定关中。”[反义]养尊处优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4. 和理发有关的成语
有关剃头发的成语——削发明志、削发披缁、披缁削发、削发为僧、削发为尼。
削发披缁
xuē fā pī zī
【解释】缁: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头发,穿上僧衣。表示出家为僧。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党阇黎一念错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发披缁,便是释牟尼佛。”
【结构】联合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出家
【近义词】披缁削发、削发为僧
【例句】分别去后,王惠另觅了船入到太湖,自此更姓改名,~去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33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