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成语「破国亡家」

2023年07月30日成语大全96

成语“破国亡家”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破國亡家
成语读音:pò guó wáng jiā
成语简拼:PGWJ
成语注音:ㄆㄛˋ ㄍㄨㄛˊ ㄨㄤˊ ㄐ一ㄚ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破国亡宗、国破家亡
成语出处:唐 汪遵《咏酒二首》诗:“后人不识前贤意,破国亡家事甚多。”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成语用法:破国亡家作谓语、定语;指国家覆灭、家人离散。
成语造句:世事纷纷难诉陈,知机端不误终身。若论破国亡家者,尽是贪花恋色人。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三卷

成语“破国亡家”的扩展资料

1. 国破家亡的成语
国破家亡 [guó pò jiā wáng] [释义]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出处] 晋·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亲友凋残。”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国破家亡什么意思造句
国破家亡_成语解释【拼音】:guó pò jiā wáng【释义】:国家覆灭、家庭毁灭。【出处】:晋·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亲友雕残。”【例句】:天荒地老英雄丧,~事业休。 ★明·赵弼《续宋丞相文文山传》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用月表达国破家亡的诗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国破家亡是什么意思
guó pò jiā wáng
成语释义 国家被分割;家室被毁灭。
成语出处 晋 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亲友雕残。”
感情色彩 贬义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国家覆灭、家人离散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山河破碎;
反义词 国富民强,国泰民安
成语例句
天荒地老英雄丧,国破家亡事业休。(明 赵弼《续宋丞相文文山传》)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有关国破家亡的诗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李煜的词有哪些是反应国破家亡的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忆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望江南》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关于国破家亡的诗人名单.关于国破家亡的诗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入武林
张煌言
国破家亡欲何之?
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尽鸱夷。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国,亡,家,破组成成语
国、亡、家、破组成成语是‘国破家亡’。意思:国家和家园受到破坏。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历史上的国破家亡的原因
原因有很多 类似夏桀,商纣王和隋炀帝的骄奢淫逸,导致国破家亡; 秦国灭亡是因为秦始皇在位时用法家思想治国,严刑峻法,赋税徭役沉重,人民不堪重负导致起义,简单的说就是秦王暴政;汉朝大体来说就像诸葛亮出师表中说的差不多,亲小人,远贤臣,皇帝无能,外戚干政,宦官,引发黄巾起义,导致国破家亡;唐朝灭亡,藩镇割据,皇帝没有实,土地兼并严重,导致起义;宋朝一开始就重文轻武,军队的力量弱,重视步兵而不重视骑兵,加上统治者贪生怕死、消极防御、议和苟安更有奸佞当道;元朝灭亡除了暴政和自然灾害之外还有民族歧视的原因在里面,明朝军事制度,经济制度都有问题。总结来说,国破家亡的原因大致有这几个:君王残暴,代表人物商纣王,隋炀帝;土地兼并,几乎中国每个朝代都有这样能的问题;臣汉奸当道,代表朝代东汉,西汉,宋朝(宋朝出汉奸,妈的,呸!);地方势力割据,这个代表的就多了,据说商朝有八百路诸侯(可不是八路。。。),周朝也不少,唐朝也是;王朝末期,军队力量弱,代表朝代,宋朝,还有清朝(不说了,都是泪。。。)再有就是各种因素加到一块了,再来个天灾人祸什么的就齐活了,什么王朝都得完蛋。。。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0. 烈女所作的绝命词,饱含着国破家亡的辛酸,后人读来字字感伤,究竟写了什么?
这位女子所写这首诗叫做《满庭芳》。我们仍然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的名字,但是根据对于字词的运用于斟酌,大约可以推测出来这是一位古代的美女所写。因为这首诗读起来句句泣血,所以后世人觉得这是一位性情刚烈的女子写出来的诗词。她也在为自己国家的覆灭和朝廷的软弱感到悲哀。这首诗的内容是: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余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都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南宋在蜗居了多年以后,还是没能躲过蒙古人的毒手。临安被攻陷,所有人只有逃命的份。有一对叫做徐君宝与金淑贞的夫妇,他们也在疯狂躲避。可是那个战乱年代,两个人在逃亡的过程中失去了彼此的消息。由于金淑贞长得貌美,蒙古人见到她以后并没有杀死她,而把她送到了元帅唆都的营帐了。
唆都一直想要把金淑贞占为己有,金淑贞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躲了过去。金淑贞相信自己的南宋和自己的夫君会来救自己,虽然一度有寻死的想法,还是按耐了下去。当时蒙古已经占领了临安,唆都就到这金淑贞一起去了临安。
金淑贞在这里听到,南宋已经被蒙古覆灭了,曾经那个繁华且美丽的南宋,被毁于一旦。唆都看到南宋没了,心里再无顾忌,便要和金淑贞成亲。金淑贞这时候心意已决,就跟他说,想让我祭奠一下我的丈夫,咱们再成亲。唆都同意了。金淑贞在焚香沐浴之后,提笔在墙上写下这首《满庭芳》就跳了池塘自杀了。不知道她是不是叫金淑贞,还是只是后人的想象罢了。一个女子都有这样的魄力,如果南宋的皇帝也有如此的气概,那就不会被蒙古人随意践踏了。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1. 国破家亡,没有国就没有家。以前金国辽国亡国了,金人辽人家也没有了?
大多数情况下,是的。
战争是残酷的,军人(士兵)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为国效力。其所得的军饷即使足够养家,也难以称得上富裕-------更何况中古时代。
这种情况下,现代国家以外的时代,都将容许军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掳掠发泄,作为对于军人的奖赏。
战败国的平民,自然就是军人们奖赏的来源了。他们可以肆意奸淫、掳掠战败国平民中的女子,肆意抢夺战败国平民的财产,肆意将战败国平民的幼儿掳掠为奴隶,肆意屠杀战败国平民发泄战争对其心理的伤害。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文明政被摧毁后,随即文明断绝的原因。
也许,有少数家庭能够通过逃亡、与征服者配合(卖国),让自己免遭掳掠屠杀,但是这些家庭势必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向征服者靠拢以免得自己与众不同,最后的结果仍然是,这少数残留的家庭无法成为文明的火种。
中国是比较例外的
因为中国在面临两次文明断绝的侵略时,虽然军事力量崩溃,却依然在经济上对侵略者占据绝对优势。
为了获取中国的财富-------中国的财富也和其他灭绝的古文明完全不同,中国的财富不是大量可以掳掠的贵金,而是华夏人民源源不断的创造------所以两个侵略者都放弃了彻底同化华夏的意图,转为通过征税获取华夏文明的财富(人口原因也很重要,相对于汉族,蒙满人口太少,当时都在100:1以上的比例),也给华夏文明的重新崛起留下了机会。
.
所以说,抗日战争在华夏文明抵抗外族侵略史的地位很重,因为日本和蒙满不同。
首先,日本人口比中国的劣势不明显,中国是4.5亿,日本是8000万,不到6:1。这个人口数量差距已经足够发起征服者对被征服者的同化了。
其次,日本当时的人均产值远远超过中国,即日本无需为了中国的财富而不强行同化中国。相反,同化中国反而能够让日本获得更多的财富。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36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