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传尺素」的成语故事

2023年03月11日成语故事164

“鱼传尺素”的成语故事:

汉代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描写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靠鱼传尺素来传递感情,原诗:“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鱼传尺素是什么意思
词目 鱼传尺素
发音 yú chuán chǐ sù
释义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示例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宋·秦观《踏莎行》词)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传递书信。
注意 鱼传尺素并不是说在活鱼的肚子里塞入书信,而是说将信放入鱼形的乘信匣中,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
宋秦观《踏莎行》词鱼传尺素是一成语,指传递书信。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相传古时用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传给对方,后来改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装书信,于是,就形成了“鱼传尺素”这句成语。“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鱼传尺素的素是什么意思?
素:古称洁白的生绢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表达了什么意思
表达的意思是: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这句词出自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踏莎行·郴州旅舍》
原词
《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
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望断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也无处可寻。怎能忍受得了在这春寒料峭时节,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郴江啊,你本来是环绕着郴山奔流,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扩展资料:
元祐六年(1091年)七月,苏轼受到贾易的弹劾。秦观从苏轼处得知自己亦附带被劾,便立刻去找有关台谏官员疏通。秦观的失态使得苏轼兄弟的政治操行遭到政敌的攻讦,而苏轼与秦观的关系也因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人认为,这首《踏莎行》的下阕,很可能是秦观在流放岁月中,通过同为苏门友人的黄庭坚,向苏轼所作的曲折表白。
词的上阕在写景物,“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出语便已入哀景之中,从后句“桃园望断无寻处”可以想到,楼台、津渡都是因情所设之景,可能现实中并不存在。是由词人内心的不被人理解的情怀,无处宣泄所生出无人问津之感。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又将情景拉入到了悲凉之谷底,可堪孤馆和一个寒字,写尽了词人心中的孤苦凄凉,杜鹃啼血,本就凄凉又怎堪残阳日暮。自古日暮是归途,词人或许是在感叹自己生命将暮,或许在感叹仕途将暮。
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寄梅传素”远方的亲友送来安慰的信息,按理应该欣喜为是,但身为贬谪之词人,北归无望,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每一封裹寄着亲友慰安的书信,触动的总是词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凄伤哀婉的歌。每一封信来,词人就历经一次这个心灵挣扎的历程,添其此恨绵绵。
“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切安慰均无济于事。离恨犹如“恨”墙高砌,使人不胜负担。一个“砌”字,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鱼传尺素是什么意思
词目 鱼传尺素
发音 yú chuán chǐ sù
释义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示例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宋·秦观《踏莎行》词)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传递书信。
注意 鱼传尺素并不是说在活鱼的肚子里塞入书信,而是说将信放入鱼形的乘信匣中,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
宋秦观《踏莎行》词鱼传尺素是一成语,指传递书信。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相传古时用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传给对方,后来改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装书信,于是,就形成了“鱼传尺素”这句成语。“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求“鱼传尺素”的传说
书信还有两个很文雅的别名一个叫鸿雁传书,另一个曰鱼传尺素。『鸿雁传书』的『来龙』的传说有着两个本,一个是『男人』: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另一个是民间流传的凄美的『女人』,说的是: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鱼传尺素』出处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鱼传尺素就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客人从远方来,给我两条鲤鱼,叫人烹饪鲤鱼,肚中有一尺长的绢帛。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鱼传尺素、鸿雁传书的出处
书信还有两个很文雅的别名一个叫鸿雁传书,另一个曰鱼传尺素。『鸿雁传书』的『来龙』的传说有着两个本,一个是『男人』: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另一个是民间流传的凄美的『女人』,说的是: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鱼传尺素』出处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鱼传尺素就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客人从远方来,给我两条鲤鱼,叫人烹饪鲤鱼,肚中有一尺长的绢帛。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雁足传书鱼传尺素的典故
1、雁足传书:苏武被困匈奴多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探知实情,声言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云在某泽中。单于不得已,交还武等九人。后遂以“雁足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
2、鱼传尺素:相传古时用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传给对方,后来改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装书信,于是,就形成了“鱼传尺素”这句成语。“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
扩展资料
宋代秦观的《踏莎行》词也有对鱼传尺素的描述:
全文: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漫雾遮没楼台,暗淡的月色迷蒙了渡口,桃源美境任你怎样盼望都是无法找到之处。怎能忍受这孤独的馆舍正紧紧关住春天的冷寒,特别是在杜鹃悲啼不停夕阳将暮。驿站寄来了梅花,鱼雁传送到书素,堆砌起来的怨恨重重叠叠无法指数。郴江幸本来是环绕着郴山,为了何人又要流向潇湘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雁足传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鱼传尺素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鱼传尺素、鸿雁传书的出处
书信还有两个很文雅的别名一个叫鸿雁传书,另一个曰鱼传尺素。『鸿雁传书』的『来龙』的传说有着两个本,一个是『男人』: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另一个是民间流传的凄美的『女人』,说的是: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鱼传尺素』出处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鱼传尺素就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客人从远方来,给我两条鲤鱼,叫人烹饪鲤鱼,肚中有一尺长的绢帛。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是什么意思?
驿寄梅花: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
鱼传尺素: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出自宋代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原句为: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
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作者因坐党籍连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写。当时作者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又贬横州,此词作于离郴前。
作者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苏省高邮市人,字少游,号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为北宋婉约词人,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
他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3卷、《劝善录》、《逆旅集》等。为“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踏莎行·郴州旅舍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鱼传尺素”扩展:

成语简拼:YCCS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解释: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用法:鱼传尺素作宾语、定语;指传递书信。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注音:ㄩˊ ㄔㄨㄢˊ ㄔˇ ㄙㄨˋ
造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宋 秦观《踏莎行》词)
近义词:鸿雁传情
成语读音:yú chuán chǐ sù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3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