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泉”的成语「不饮盗泉」

2023年08月01日成语大全91

成语“不饮盗泉”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bù yǐn dào quán
成语简拼:BYDQ
成语注音:ㄅㄨˋ 一ㄣˇ ㄉㄠˋ ㄑㄨㄢ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不食周粟
成语出处:《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比喻为人廉洁。
成语用法:不饮盗泉作谓语、定语;指人有骨气。
成语造句:正人君子是不饮盗泉的

成语“不饮盗泉”的扩展资料

1. 饿死不吃嗟来之食,渴死不饮盗泉之水
孔子非常鄙视“盗’这个字,因为“盗’这个字是偷来的意思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是什么意思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陆机《猛虎行》【注释】(1)盗泉:古泉名,故址在今山东省泗水县东北,传说有人喝了盗泉水就会起盗心。(2)恶木:有毒、有刺的树木。【译文】再渴也不喝盗泉的水,再热也不在有毒的树下乘凉。【评介】陆机是西晋时期诗人。他的《猛虎行》表现了他的雄心壮志。这是开头的两句。特定环境最能考验人,能抵挡得住你最需要的东西的诱惑,才有可能保持你的气节。忘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志士不饮盗泉,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怎么解释?
有志气的人不喝不正当得来的泉水,清廉的人不会接受乞讨得来的食物,也就是说有骨气的人不做没骨气的事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此语出自范晔《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原文为:羊子尝行路,的遗金一饼,还一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羊子妻子的话的意思是:“我听说过,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里的水,廉洁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何况是捡取失物贪求利益而玷污了自己的品行呢?” 句中用了两个典故,其出处上面已有答复,不再赘述。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是什么意思?
:就算口渴也了也不要去饮用被污染的泉水,就算燠热难耐也不要在不好的树木下荫凉。表达了为人高洁,不能受腐败诱惑的思想情操。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什么意思
有志向和气节的人,会时刻保持自己的志向和气节,纵然在危机的时刻,也能恪守己道。盗泉:古籍中有:“(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嗟来之食: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对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终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志士不饮盗泉,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
是对做人气节的称颂与赞美.提倡做人应有骨气,宁可克制自然生理的、强烈的、基本的欲望,直至断送性命,也不做摧眉折腰、苟且偷生之事。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源自“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的典故。是说孔子路过“盗泉”,口很渴,但因为泉水的名字为“盗泉”,遂忍耐干渴,不饮其水。孔子何人?圣人也。圣人忍住一时的口渴,不饮“盗泉之水”,是为了保持名节,因对“盗”的鄙视,而用自己的行为,言传身教做人的道理。正因为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流芳千古,传为佳话。
不受嗟来之食典出《礼记》: 齐大饥, 黔敖为食於路, 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 蒙袂辑履, 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 右执饮, 曰:“ 嗟, 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 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以至於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这个故事更为惨烈,一个逃荒之人,因为受到富人的不礼貌的待遇,而不接受施舍,最终宁肯饿死。做人气节之高,无可攀越者。
两则典故,是教育人们做人要有尊严、有志气,守操节。用心良苦,其情可嘉。但却看到有人不但不解其意,还骂我们的祖宗迂腐,说什么有水不喝白不喝,有饭不吃饿死是活该。完全用世俗的眼光来对待我们的文化,简直是对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糟蹋。
两则典故的意义不在于追究情节的本身,而在于弘扬一种精神。孔子不饮盗泉,仍可从别处讨得水喝;饥饿之人不受黔敖的施舍,也可从别处讨得饭吃。等等。这些情节不需要我们去设置,如果太聪明,如果有太多的假设,也就没有了一切,而且,所有的一切也就没有了意义。所以今之人骂古人迂腐者,是自作聪明,自欺欺人也。我们没有必要以自己的心思揣度圣贤,对先贤的行为指手画脚、说三道四,难道就你聪明,别人都是傻瓜?做人要明白道理。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什么意思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陆机《猛虎行》【注释】(1)盗泉:古泉名,故址在今山东省泗水县东北,传说有人喝了盗泉水就会起盗心。(2)恶木:有毒、有刺的树木。【译文】再渴也不喝盗泉的水,再热也不在有毒的树下乘凉。【评介】陆机是西晋时期诗人。他的《猛虎行》表现了他的雄心壮志。这是开头的两句。特定环境最能考验人,能抵挡得住你最需要的东西的诱惑,才有可能保持你的气节。忘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指明出处)
这句话出自《礼记》:  齐大饥,黔敖为食於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於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这个故事更为惨烈,一个逃荒之人,因为受到富人的不礼貌的待遇,而不接受施舍,最终宁肯饿死.做人气节之高,无可攀越者.意思是: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盗泉是一个泉口的名字,被正直的人认为名字不好,象征偷盗,所以正直的人不喝这里的水),清廉的人不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对做人气节的称颂与赞美.提倡做人应有骨气,宁可克制自然生理的、强烈的、基本的欲望,直至断送性命,也不做摧眉折腰、苟且偷生之事.志士不饮盗泉之水,源自“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的典故.是说孔子路过“盗泉”,口很渴,但因为泉水的名字为“盗泉”,遂忍耐干渴,不饮其水.孔子何人?圣人也.圣人忍住一时的口渴,不饮“盗泉之水”,是为了保持名节,因对“盗”的鄙视,而用自己的行为,言传身教做人的道理.正因为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流芳千古,传为佳话.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0. 谦谦君子不饮盗泉之水是谁什么时候说的
不饮盗泉之水,是古代留用至今的一句俗语,字面意思是,只因此泉名为盗泉,所以即使口渴,也绝不饮用一滴。后用于表示坚守节操,不污其行的高尚节操。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尸佼《尸子》(节录):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盗泉: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孔子不喝“盗泉”水,因为他憎恶这个名字.旧时人们饮用这句话,表示坚守节操,不污其行.尸佼是战国时法家,著有《尸子》,已佚,后人有辑本.
晋陆机《猛虎行》
晋陆机《猛虎行》:“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1]
唐白居易《感鹤》
唐白居易《感鹤》:“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2]
南北朝范晔
南北朝范晔:“《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1. 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收掘来之食怎么解释?
错误!盗泉,是泉名,孔子路过盗泉因讨厌那个名字,所以即使口渴也不喝, 不受嗟来之食不是“不收掘来之食”,这个出处好像孟子里说的,一个快饿死的人,就因为别人说:喂(嗟),来吃吧!就不吃那个人给的食物,饿死了。 有志气(志向)的人,口渴也不喝:盗泉的水, 有自尊的人即使饥饿要死也不会接受带有侮辱施舍的食物。sarge919 - 助理 二级 的回答是对的,课文里有学过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2. 不饮盗泉《淮南子·说山》 翻译
曾子(即:曾参)认为(君子的)孝道,不可以超过(或:进入)以“胜母”为名的里巷(或:里弄);
墨子主张“非乐”,不愿进入以“朝歌”为名的城邑;
孔子倡导(为人要)廉洁公正,不喝名为“盗”的泉水。
这些就是所谓的修养(或:培养志气)了。
原文应该是:
曾子立孝,不过胜母之闾;墨子非乐,不入朝歌之邑;孔子(一说“曾子”)立廉,不饮盗泉,所谓养志者也。
“胜母”的词义指超过母亲,这是封建孝道所不容的,所以以孝著称的孔子的大弟子曾参,不进以“胜母”为名的里弄。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3. “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意思
乐羊子妻的一句经典的话:有志气的人不喝偷盗来的水(这是一个典故)清廉、方正的人不吃别人施舍给他的食物。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4.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是什么意思?
盗泉、恶木均是物名,意思是口渴了也不和喝盗泉的水,因为名字不好。天气再怎么眼热诚,都不去恶木下乘凉,因为恶木之名不雅。现在形容人的洁身自好,高风亮节。出自孔子的一本书,具体记不住了。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38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