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字结尾的成语「免怀之岁」

2023年08月02日成语大全133

成语“免怀之岁”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免懷之歲
成语读音:miǎn huái zhī suì
成语简拼:MHZS
成语注音:ㄇ一ㄢˇ ㄏㄨㄞˊ ㄓ ㄙㄨㄟ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论语·阳货》:“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谓三岁。《论语·阳货》:“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后因称三岁为“免怀之岁”。
成语用法:免怀之岁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免怀之岁”的扩展资料

1.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取科第耳!”曰:“
19.答案D
考点:实词
解析:足够


①<名>脚。《劝学》:“假舆马者,非利~也,而致千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而置之其坐。”
②<名>动物的脚。《核舟记》:“细若蚊~,钩画了了。”
③<名>器物的支撑部分。《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之形成矣。”
④<形>充足。《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补不~。”
⑤<形>满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兰亭集序》:“快然自~。”
⑥<副>足够。《鸿门宴》:“料大王士卒~以当项王乎?”
《赤壁之战》:“兵精粮多,~以立事。”
⑦<副>值得。《桃花源记》:“不~为外人道也。”
【足下】⒈称对方的敬词。战国时多称诸侯国国君为足下。⒉脚下;立足的地方
20.答案BD
A.且第一个 连词并且 况且 第二个 <副>将要;将近。
B.因此
C.第一个“ 因为 ”
第二个介词 “在”
D. “用来”
21.答案
(1)这个孩子聪明非凡,今后一定能大大超过其他人,我不能做他的老师。
(2)(李德辉)于是谢绝与他交好过的少年们的来往,向年长的先生们求学,来完成他的学业。
22.答案:
许衡和李德辉两个人的家庭都很贫困,但他们都喜欢读书且胸怀大志。许衡书而读,又善于思考提问。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科举及第;李德辉录书籍,读诵,又谢绝与朋友的来往,心求教,立志于做一个为国效力、造福于民、孝顺父母且有修养的人。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超过70周岁老人免于拘留
  刑事拘留,我国《刑法》无此规定。行政拘留,我国《治安处罚法》规定对于70周岁以内上的,依照《容治安处罚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治安处罚法》第二十一条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一)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  (二)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三)70周岁以上的;  (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过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的翻译
【原文】
臣光曰:过者,人之所必不免也;惟圣贤为能知而改之。古之圣王,患其有过而不自知也,故设诽谤之木,置敢谏之鼓;岂畏百姓之闻其过哉!是以仲虺美成汤曰:“改过不吝。”傅说戒高宗曰:“无耻过作非。”由是观之,则为人君者,固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今叔孙通谏孝惠,乃云“人主无过举”,是教人君以文过遂非也,岂不缪哉!
【译文】
臣司马光说:过错,是人所一定不能避免的;只有圣人贤者能知道并改正。古代的圣明的君王,担心自己有过错而自己却不知道,所以(门)竖立(鼓励人向君王提意见的)的木杆,设置(鼓励人)敢于劝谏君王的鼓;(这)难道是(君王)害怕百姓听到自己的过错吗!这是仲虺赞美成汤说:“改正错误决不吝惜。”傅说劝戒高宗说:“不要因为怕别人耻笑便不改正过失。”由此看来,做君王的人,本来就不是以不犯错误为贤明,而是以改正错误为美德。今叔孙通劝谏孝惠帝,却说“天子没有错误的举动”,这是教导君主文过饰非,这难道不是很荒谬的吗!
【注释】
1、诽谤:进谏。《汉书·贾山传》:“其所以莫敢告者何也?亡养老之义,亡辅弼之臣,亡进谏之士,纵恣行诛,退诽谤之人,杀直谏之士。”《周书·柳虬传》:“伏惟陛下则天稽古,劳心庶政。开诽谤之路,纳忠谠之言。”宋宋祁《绝禁忌篇》:“秦暴汉杂,禁忌始兴,诽谤坐诛,妖言有法。”参见“诽谤之木”。
2、仲虺:汉族人,奚仲后裔,薛方国君主,生于薛(今滕州市官桥镇薛国故城),汤革夏命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3、成汤:商汤(约前1670-前1587),即成汤,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
4、傅说:傅氏始祖,古虞国(今山西平陆)人,生卒不详,殷商时期著名贤臣,先秦史传为商王武丁(前1250-前1192年在位)丞相,为“三公”之一。
5、高宗:商高宗武丁,商朝国君(前1259-1200年在位),军事统帅。子姓,名昭。商王小乙之子。相传少年时期遵父命行役于外,与平民一同劳作,得以了解民众疾苦和稼穑艰辛。继位后,勤于政事,任用工匠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
6、叔孙通:薛县人(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初为秦待诏博士,后被秦二世封为博士。见秦将要灭亡,逃回薛城旧地,归附正在盘踞薛城的项梁。项梁败死定陶(今山东西南部,万福河上游)后,通跟随楚怀王。怀王为义帝,迁至长沙,通留下侍项羽。汉高祖二年(前205),刘邦率领诸侯军队攻取彭城(今江苏徐州),通转投汉军,并举荐勇武之士为汉争取天下。汉王拜其为博士,号稷嗣君。汉王刘邦统一天下后,在定陶被诸侯尊为皇帝,下令废除秦的仪法,代以简易的规范,但又厌于君臣礼节不严。叔孙通得知便自荐为汉王制定朝仪,采用古礼并参照秦的仪法而制礼,召儒生与其共订朝仪。汉高祖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王大臣都依朝仪行礼,次序井然。叔孙通所订朝仪简明易行,适应了加强皇的需要。他因功拜奉常,其弟子也都进封为郎。高祖九年,为太子太傅。十二年,刘邦欲废太子刘盈,通以不合礼仪劝阻,刘邦听从了他的意见。刘盈即位后,用他制定了宗庙仪法及其他多种仪法。司马迁尊其为汉家儒宗。
7、孝惠:孝惠帝刘盈(前211-前188),西汉第二位皇帝(前195-前188年),他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嫡长子,母亲吕雉,在位7年,死时年仅24岁。谥号“孝惠”,葬于安陵。
8、过举:错误的举动。一说指误加擢用。《战国策·楚策一》:“王过举而已,不然,无以至此。”《史记·乐毅列传》:“先王过举,厕之宾客之中,立之羣臣之上,不谋父兄,以为亚卿。”唐张九龄《岁初巡县登高安南楼言怀》诗:“不才叨过举,唯力酬明恩。”宋司马光《论公主宅内臣状》:“伏望圣慈察臣愚忠,追止前命,无使四方指目,以为过举,亏损盛德,非细故也。”
9、缪:通“谬”。荒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安能与君相决绝,免叫生死做相思。的全诗是什么?
这句话并不是出自一首诗,而是一首歌词。歌词如下: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衣带渐宽,怨秋风悲画扇。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相思枕畔,但凭见泪痕湿。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别是一般,剪不断理还乱。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此情可待,记忆里一个你。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重门深居,难独上画楼西。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再相会,岂知吾谁与归。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负尽苍生 负尽蓬山万重。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续断之间,听一夜梧桐雨。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东劳西燕,天欲晓各自飞。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曲终人散,念去去伤别离。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见与不见,何须悲何须怨。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相思无益,十诫说与君知。
相思无益,十诫说与君知。
扩展资料
怀旧配音联盟的CV凤凰长离对仓央嘉措、皎月清风、白衣悠蓝的《十诫诗》进行改编增补、配以神思者的曲子《river》演唱,流传于网络的歌曲作品。歌曲成品诞生于2009年11月。对影相思。
歌词考据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衣带渐宽,怨秋风悲画扇。
出处:《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相思十诫》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然后免于父母之怀翻译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孩子长到三岁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全诗是什么意思
1位粉丝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世说新语》这句话也就是说何晏在七岁的时候,聪明伶俐就像是神童,魏武帝非常喜欢他,因为何晏住在宫里,就想收他做义子。何晏于是在地上画了一个圈,把自己圈在里面。别人问他这是干什么,他回答说:“这是我的房子”。魏武帝知道这件事,就让人把他送到宫外去了 。(古时候皇宫一般都是方形的,何晏的回答虽是事实,但曹操多疑的性格似乎听出了“言外之意”,认为何晏大有取而代之的意思)。当今学术界认为其实此时的何晏未必是七岁,应该为十岁左右。一方面说此时的何晏有野心,实在太牵强。另一方面曹操虽然生性多疑,但怀疑一个十岁的小孩,未免太夸张了点。何况实际上曹操是很喜欢何晏的。历史上何晏是个美男子,还有点自恋,不过政治上不太顺利,老是站错队,最后算是飞黄腾达了一把,但结局却很悲惨,被司马家几乎灭了门。好了,,再说就跑题了,,呵呵。追问单个字的注释 回答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①。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②。”魏武知之,即遣还。【注释】①“何晏”句:何晏的父亲死得早,曹操任司空时,娶了何晏的母亲,并收养了何晏。②庐:简陋的房屋。按:这里指何晏不愿改姓做曹操的儿子。【译文】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过人,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因为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长大,曹操想认他做儿子。何晏便在地上画个方框,自己站在里面。别人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何家的房子。”曹操知道了这件事,随即把他送回了何家。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免”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免”的偏旁部首是刀。

拼音:miǎn wèn 
注音:ㄇㄧㄢˇ ㄨㄣˋ
简体部首:刀 
部首笔画:2 
总笔画:7
繁体部首:儿 
部首笔画:2 
总笔画:7
五笔86:QKQB  
五笔98:QKQB  
仓颉:NAHU 
释义:
(miǎn)1.去掉,除掉:~除。~税。~费。~官。~检。罢~。豁~。2.不被某种事物所涉及:避~。~疫。~不了。在所难~。3.不可,不要:闲人~进。4.古同“勉”,勉励。5.古同“娩”,分娩。
(wèn)古代丧服。去冠括发,以布缠头 。如:免服(古代丧服);免袒(古代丧服。袒露左臂,以麻布缠头);免麻(居丧者,缠麻带于首、腰以示哀)物之新生、稚弱者推远稚免之幼志,崇积文武之宠德。——《大戴礼记》。
组词: 免费  免夫 免夫钱 免服 免赋 免梏 免官 免冠 免归 免怀之岁 免患 免祸 免减 免解 免解进士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39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