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离麦秀」的成语故事和用法

2023年08月02日成语故事93

“黍离麦秀”的成语故事:

相传西周灭亡后,周大夫长途跋涉来到西周都城,看到过去的宗庙宫室都成了长满禾黍的田地,触景伤怀,无限感慨,就作《黍离》诗一首。后来微子朝见周王时,路过殷墟,看到宫室毁坏,长满禾黍,非常哀伤,就作一首《麦秀》歌


求这首诗的赏析?
古人常以“黍离之悲”表示怀旧之情、亡国之痛。这出自于诗经《王风·黍离》。周平王东迁后,周王朝的大夫行役到故都镐京,经过宗庙宫室,看到宗庙宫室都已被毁坏,地上长满了庄稼,为西周王室的颠覆感到忧伤,故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首无比悲伤、无限伤感的诗句。这就是千古绝唱《黍离》。 《黍离》全诗共三章,以叠唱的形式,反复咏叹着使人恍惚的忧思,反复中加重了整首诗沉痛忧郁的思想感情。三章中在景的描写方面,取黍稷在不同时期的生长状态,层层递进,由“苗”到“穗”再到“实”,换了三个字,在黍稷不断地茁壮成长的背后,暗示着西周王朝的层层崩溃,直至彻底灭亡。同时诗人心中情感也由“摇摇”的恍惚不定,到“如醉”的忧思难释,再到“如噎”的悲不能息,诗人的情感越来越沉重,悲伤的程度越来越深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开头两句用了互文的手法,写彼黍苗离离,彼稷苗亦离离。“离离”是形容植物行列茂盛的样子,白居易在《草》中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也是此意。 “迈”为远行,“靡靡”是形容脚步迟缓的样子。这两句是说:缓步走在荒凉的小路上,心中忧思不宁。诗的开头以遍地茂盛的黍稷起兴,以乐景写哀情,景越乐,情越哀,黍稷本是行役途中最常见的植物,地里长满了庄稼,本是一片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但诗人慢慢地走在小路上想到这里原是西周宗庙宫室之所在,黍稷的茂盛反衬突显出宗庙毁坏,宫室倒塌的破败之景,宣告着西周的灭亡,心中便不由地感到忧伤和痛苦,遍地的行列茂盛,在诗人眼中却成了满目凄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诗人是孤独的,他为西周的沦亡而悲痛,但这爱国之心忧是常人所难以理解的,悲痛之情无法倾诉、无人倾诉,难以抒发、难以发泄。到底为什么会有如此结局,是谁导致了如此结局,诗人不得而知,郁闷之下,只能呼号苍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一句“此何人哉”,既是一句质问,又是一句感慨、一声叹息、一种绝望,是诗人愤慨中的无奈。诗人满腔激愤,呼号质问中表达着面对历史前进的车轮无能为力的悲哀,悲愤的呼号无人回应,这使诗人郁闷的心情更难以排解。 第二章以“穗”替换“苗”,描述了黍稷的成长,暗示着西周的逐渐衰败,因而诗人心中由“摇摇”递进为“如醉”,深沉的忧思时时刻刻萦绕在心头;第三章又以“实”替换了“穗”,黍稷的成熟与西周的衰败形成了更鲜明的对比,也更强烈的刺激了诗人心中的爱国之情,使诗人“如醉”的忧思进一步递进为“如噎”的悲痛,沉重的故国情思压抑得诗人不能呼吸,从而张显出整首诗沉郁悲伤的感情基调。 与此相似的,在《史记·宋微子世家》中,记载着商纣王的叔叔箕子的《麦秀歌》:“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商纣王残暴无道,箕子因直言相劝而被纣王囚禁,周武王灭商后,将箕子释放。在箕子前去朝周的路上,路过殷商废墟,引发了故国情思,创作了这首诗。相距300余年,《黍离》与《麦秀歌》的创作动机,创作过程以及诗中所寄托的深切的亡国之痛,都惊人的相似,故后人常以“黍离”“麦秀”之悲来表现亡国之痛。如向秀在《思旧赋》中写道:“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王安石在《金陵怀古·之一》中也有“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的诗句。 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胸怀祖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大凡心智高于常人者都是悲哀的,比如箕子,比如屈原,他们总是处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境地,知音难觅,知己难求,不被世人所理解。他们终究只是少数,力量绵薄,因而奔走呼号仍不能使统治者觉醒,只能看着历史一次次重演,悲剧一幕幕发生。千百回的痛定思痛之后仍有千百回的长歌当哭。这曾令多少人不胜忧愁,《黍离》将这忧愁激愤的情绪抒发的淋漓尽致,成为了凭吊诗中之绝唱。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已远离了那些战火连绵、硝烟弥漫的年代,拥有了更多的民主,更多的自由,不会再满怀报国热情而苦于报国无门,不会再如昨日的周朝大夫只来得及为故国惋惜。但《黍离》之诗不能不读,历史之鉴不能忘记。让我们在古人的哀叹中警醒,在历史的悲剧中奋起。我们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强盛,更加美好!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黍离之悲的渊源是什么?
《黍离》节自《诗经王风》,其原文如下: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是一首慨叹西周王朝盛衰兴废的诗。郭沫若说过:“《黍离》是周室遭了犬戎的蹂躏,平王东迁以后的丰镐的情形。相传周室东迁以后,所有旧时的宗庙宫室尽为黍稷。周的旧臣行役过旧都,便不禁心中悲怆,连连呼天不止。”(《沫若文集》第十四卷,第一九○页)三章诗意思相同,每章开头是满目凄凉,结尾含蓄无穷,悲伤欲绝。 后世即用“黍离之悲”来表示亡国之痛。“黍离麦秀”一词即源于此。黍:俗称“小米”。离离:茂盛的样子。 稷:高梁。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找首诗词~~~~~~~~~
难分难舍,字字读来都是血。各奔西东,从此相逢在梦中。暑来寒往,羽扇轻摇天下广。叶落雪飘,我自逍遥天自高。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黍离麦秀的象征意蕴是什么?
商朝灭亡,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在去朝见周王时,路过殷商旧墟,看到宫室毁坏,长满禾黍,非常哀伤,作诗一首,是为《麦秀歌》。而后,相传西周灭亡后,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所在,皆成为长满禾黍的田地,触景伤怀,无限感慨,就作《黍离》诗一首。由此得来“黍离麦秀”之说。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出自《诗经》的成语汇释
1、【成语】: 哀鸿遍野
【拼音】: āi hóng biàn yě
【解释】: 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出处】: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举例造句】: 我记得历史上的罗马何等殷阗繁盛,怎么今日却是哀鸿遍野,春燕无归,满眼凄惶。
【近义词】: 啼饥号寒、饿蜉载道、民不聊生
【反义词】: 安居乐业、国泰民安、丰衣足食
2、【成语】: 爱莫能助
【拼音】: ài mò néng zhù
【解释】: 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出处】: 《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举例造句】: 收到各处的回信,只是写些“爱莫能助”之类的抱歉话。
【近义词】: 无能为力、力不从心、鞭长莫及
【反义词】: 鼎力相助、舍己救人、相濡以沫
3、【成语】: 白驹空谷
【拼音】: bái jū kōng gǔ
【解释】: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贤能者。比喻贤能之人在野而不能出仕。后也比喻贤能者出仕而谷空。
【出处】: 《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举例造句】: 我本渔樵,不是白驹空谷。
4、【成语】: 暴虎冯河
【拼音】: bào hǔ píng hé
【解释】: 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出处】: 《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痛惜朝代灭亡的成语
黍离麦秀:相传 西周 亡后,“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见旧时宗庙宫室,尽为禾黍之地,触景伤怀,无限感慨,而作《黍离》之诗。又 箕子 朝 周 ,过故 殷 墟,见宫室毁坏,尽生禾黍,哀伤不已,而作《麦秀》之歌。事见《诗·王风·黍离》、《史记·宋微子世家》。后遂用作典故,以“黍离麦秀”为感慨亡国之词。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黍离麦秀”扩展:

成语读音:shǔ lí mài xiù
成语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注音:ㄕㄨˇ ㄌ一ˊ ㄇㄞˋ ㄒ一ㄡˋ
造句:《清史稿·庄元辰》:“陛下试念《两都》、《黍离麦秀》之悲,则居处必不安。”
成语解释:哀伤亡国之辞。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用法:黍离麦秀作定语;用于哀伤亡国之辞。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近义词:故宫禾黍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简拼:SLMX
英文翻译:The grains grow luxuriantly among the ruins of the former capital.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39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