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内()()()”「内疏外亲」

2023年08月04日成语大全92

成语“内疏外亲”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nèi shū wài qīn
成语简拼:NSWQ
成语注音:ㄋㄟˋ ㄕㄨ ㄨㄞˋ ㄑ一ㄣ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虚情假意
成语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二卷:“曾子曰:‘内疏而外亲。’”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疏:疏远;亲:亲密。内心疏远,表面亲近。指不是真心待人
成语用法:内疏外亲作谓语、定语;指为人处世。

成语“内疏外亲”的扩展资料

1.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
我听说,要想使树木生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它的根部,因为根深方能叶茂;要想水流潺潺,经久不息,必须疏通它的源头,源远才能流长。同样的道理,如果想使国家安定,统治稳固,就必须积聚道德和仁义,缓和与百姓间的矛盾。反之,源流不深却要它流长,根不牢固却要树长得茂盛,德义不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无知,也知其不可,更何况像您这样的明君呢!作为统治天下的国君,如果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从长远利益出发,那就等于是刨了树根希望树木茂盛,堵了源泉还要流水畅通啊! 历代的帝王承天景命治理天下,善始者实多,而善终者却少。难道取之容易而守之艰难吗?原来是在打天下的时候,帝王对待臣民诚心诚意,一旦得志,便纵情傲物;如果彼此竭诚相待,虽远隔一方心也会在一起;如果远离臣民,即使是骨肉之亲,也形同陌路。如果只是用严刑监督,用威势镇压百姓,就会使百姓外表恭顺而内心不服。时间久了必然会激起民愤。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人民的力量,因为船能载舟,亦能覆舟。一定要慎重啊! 因此恳请国君接纳臣下的建议:遇其所好,理应“思知足以自戒”,要懂得知足;要修建什么,就要克制自己,以安定百姓生活为前提;想到高处不胜寒,就要谦虚并加强自己的修养;担心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就应有江海容纳百川的度量;喜欢游乐,就要严格按照国君一年打猎三次的规定;害怕自己懈怠;就应慎始慎终;忧虑自己受到蒙蔽,就要虚心纳谏;害怕谗言和邪恶,就要自身行得正;有所赏赐不要因为个人的喜好乱加赏赐;施行刑罚,也不要因为自己一时怒气而滥用。总之,如果国君您能发扬光大这十点陈述的话,选拔能者任之,择其善者从之,那一定会使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自然可以达到垂拱而治的情景了。哪里需要您劳神苦思,代管百官的职事呢?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2. 内什么外什么成语
【内查外调】指在单位内外调查事情的真实情况。
【内峻外和】内心严厉而外貌和蔼。
【内紧外松】指政策的收紧与放宽或指人的心情,即内心紧张,态度镇静。
【内亲外戚】指帝王的母族或妻族。
【内清外浊】清:清白;浊:污浊。内心清白,外表污浊。比喻本质很好而外表极普通。
【内柔外刚】内心柔弱,外表刚强。亦作“外刚内柔”。
【内仁外义】内心很仁慈,待人重情义。
【内疏外亲】疏:疏远;亲:亲密。内心疏远,表面亲近。指不是真心待人。
【内圣外王】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内修外攘】对内整治国政,对外抵御敌人。修亦作“修”。
【内应外合】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内忧外患】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
【内忧外侮】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同“内忧外患”。
【内重外轻】内:京都;外;外省。形容京官大,外官小。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3. 内疏外亲什么意思?
内心疏远,表面亲近。指不是真心待人。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4. 从亲密到疏远的
相见恨晚 形影不离 如胶似漆 雾里看花 不即不离 貌合神离 渐行渐远 人走茶凉 形同陌路 。。。。 【利尽交疏】到了无利可图的时候交情就疏远了。【内疏外亲】疏:疏远;亲:亲密。内心疏远,表面亲近。指不是真心待人。【亲极反疏】亲:亲近;极:顶端;疏:生疏。亲近到了极点反而显得很生疏。【意懒情疏】懒:怠倦,消沉。意志消沉,感情淡漠。【外亲内疏】疏:疏远。外表亲密无间,内心冷若冰霜。形容表里不一。【日远日疏,日亲日近】疏:疏远;近:亲近。不经常在一起就日益疏远,经常在一起就越来越亲近。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4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