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的成语「春蚕到死丝方尽」
成语“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chūn cán dào sǐ sī fāng jìn成语简拼:CCDSSFJ
成语注音:ㄔㄨㄣ ㄘㄢˊ ㄉㄠˋ ㄙˇ ㄙ ㄈㄤ ㄐ一ㄣ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七字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蜡烛成灰泪始干
成语出处:唐 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丝:双关语,思的谐音。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
成语用法:春蚕到死丝方尽作宾语、定语;指竭力奉献。
成语造句:人都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时候
英文翻译:Spring silkworms spin silk till death.
成语“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扩展资料
1. 春蚕到死丝方尽。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
出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一首爱情诗。
原文节选: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扩展资料
“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
“东风无力百花残”,写的是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而分离的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
“晓镜但愁云鬓改”,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
“夜吟应觉月光寒”,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细腻地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春蚕到死丝方尽.下一句是什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扩展资料: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人。开成年间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意思
春蚕结茧到死时,缠绵的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眼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扩展资料
这首诗写作年代不明,有说作于开成三年(838)婚王氏之前。就内容而言,吴、冯、张、汪诸家皆以为寓意令狐氏之作。或谓进士方及第后,调弘农尉时,寓意君王之作。然皆猜度而无实证。从明显描写的内容看,似是一首爱情诗。
参考资料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爱情诗)_百度百科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春蚕到死丝方尽,下一句是什么
春蚕到死丝方尽下一句为蜡炬成灰泪始干。
【释义】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出处】唐·李商隐《无题》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春风。残,凋零。
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蜡炬:蜡烛。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赏析
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