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字的成语「救亡图存」
成语“救亡图存”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捄亡圖存成语读音:jiù wáng tú cún
成语简拼:JWTC
成语注音:ㄐ一ㄡˋ ㄨㄤˊ ㄊㄨˊ ㄘㄨㄣ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近义词:存亡断绝、吊民伐罪、拨乱反正
反义词:闭关自守
读音纠正:图,不能读作“tǔ”。
成语出处:《鬼谷子 中经》:“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拯救祖国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
成语用法:救亡图存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造句:早在30年代,一大批有识之士就以救亡图存为己任,投身到社会变革的洪流之中。
英文翻译:fight for the survival and salvation of the nation
成语谜语:修复古画保管好
成语“救亡图存”的扩展资料
1. 举例说中国近代各阶级救亡图存运动中国近代各阶级救亡图存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
1. 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在道光三十年末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制度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内容: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意义: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救亡图存意思是什么
救亡图存,意思是拯救国家或民族的危亡,谋求生存。
【拼音】 jiù wáng tú cún
【出处】清·王无生《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夫救亡图存,非仅恃一二才士所能为也。”
白话释义:倘若要拯救国家或民族的危亡、谋求生存,并不只是依靠一两位有才之士就可以实现的。
【例句】
1、早在30年代,一大批有识之士就以救亡图存为己任,投身到社会变革的洪流之中。
2、使得今天处在民族敌人侵入的紧急关头的中国有了救亡图存的条件。
扩展资料
一、救亡图存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史
①第一阶段,洋务运动.第二阶段,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 特点: (1)各阶级都参与了探索:农民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2)道路曲折: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先后都以失败告终 (3)各阶级的探索都借鉴了外国成果.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救亡图存都进行了哪些探索时间各自的主张和特点是什么
(1)资产阶级:1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改变现状,实行维新变法,于1898年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于1911年发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农民阶级于1898年发起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矛头直指帝国主义,1900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救亡图存是谁最先在什么运动中提出来的
是维新变法运动最先提出来的。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