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权在握的意思、详解、出处、反义词

2023年08月07日成语大全92

成语“大权在握”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大権在握
成语读音:dà quán zài wò
成语简拼:DQZW
成语注音:ㄉㄚˋ ㄑㄨㄢˊ ㄗㄞˋ ㄨㄛ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近义词:大权独揽
反义词:大权旁落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1回:“总要升到了秤长,这才大权在握,一出一入操纵自如哩!”摘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手中掌握有很大权力。
成语用法:大权在握作谓语、定语;指手中掌握着实权。
成语造句:王安石得到神宗皇帝的支持,大权在握,就全力来推行一些新的政治。(蒲韧《二千年间》九)
英文翻译:hold power in one's hands

成语“大权在握”的扩展资料

1. 古代大权在握用什么词形容
【生杀予夺】生:让人活;杀:处死;予:给予;夺:剥夺.形容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的大.
【倾朝野】指位高重的大臣在朝堂或者民间的势力都很大,得到众多官员的和民众的支持,在这个程度上,皇帝和皇室成员也忌他三分.
【朝野侧目】朝野:旧指朝廷与民间,不论官吏还是平民,都不敢正眼相看.形容势极大.
【一手遮天】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势,玩弄手段,蒙蔽群众.
【拥兵自固】拥有掌握军队的力,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拥兵自重】拥有军队,巩固自己.通常就是指手握重兵的大将,横跋扈不服从上级或者朝廷的管制 挑战中央政.
【尺寸之柄】柄:力.指尺寸长大小的力.比喻微小的力.
【处尊居显】显:显要,显赫.指有声望有地位.形容职位高,势大的人.
【代拆代行】拆:拆开,指拆阅来电来文;行:发出.一般指首长不在时由人负责代理拆阅和审批、处理公文.形容力极大.
【独揽大】揽:把持.一个人把持着力,独断行.
【大旁落】处理重大事情的力落到旁人手里(多指领导人被架空).
【大在握】手中掌握有很大力.
【灭门刺史】指地方官手中的力,足以使人破家灭门.
【明升暗降】指表面上升官,而实际上被削去力.
【裂地分茅】古代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力.同“裂土分茅”.
【滥用职】指过分地或非法地行使自己掌握的力.
【平起平坐】比喻彼此地位或力平等.
【豪势要】有力的豪门,有势力的要人.
【倾天下】力可以倾动于天下.形容力极大.
【重望崇】指力大而威望高.
【重秩卑】指力大官品低.
【人微轻】微:低下.指人的资历浅,威望低,力不能使大家信服.
【尚方宝剑】上方宝剑.比喻极大的力.
【杀生之柄】柄:力.掌管生死大.
【生杀之】掌握别人死活的力.
【拥兵自固】拥有掌握军队的力,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予夺生杀】《周礼·天官、大宰》的“八柄”中有予、夺、生、诛(责备)等力.后泛指帝王掌握的赏罚生死大.
【有有势】势:地位和力.既有力,又有地位.
【政出多门】政:政令;门:部门.原意是政令出自几个卿大夫的门下.指中央领导软弱,国家力分散.
【指大于臂】手指比胳臂大.比喻下级的力比上级大.
【杖节把钺】杖节: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征时,皇帝授予的杖;钺:古兵器.既有皇帝授予的符节,又有极大的兵.形容力很大.
【宗庙社稷】宗庙:祭祀祖先的场所;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力.也借指国家.
【争夺利】争夺力和利益.
【作威作福】原意是只有君王才能独揽威,行赏行罚.后泛指凭借职位,滥用力.
【争长黄池】长:首领;黄池:春秋时地名.春秋时吴王、晋王在黄池会面,争做盟长.现比喻争夺力,占据上风.
【回天之势】比喻势极大.
【亢宗之子】亢:庇护;宗:宗族.能维护、扩大家族势的人.也形容光宗耀祖之人.
【揽怙势】揽:把持;怙:凭借.指总揽大,倚仗势.
【倾中外】势压倒朝廷内外.形容势极大.
【驷马高车】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套着四匹马的高盖车.旧时形容有势的人出行时的阔绰场面.也形容显达富贵.
【势倾朝野】形容势极大,压倒一切人.
【位尊势重】位:官位.指官位越高势越大.
【小人得志】小人:指道德低下或行为不正派的人.指人格卑下的人人取得了势.
【颐指气使】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霸道横行】犹言横行霸道.指依仗势为非作歹.
【称王称霸】王:帝王;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比喻凭借势横行一方,或狂妄地以首脑自居.
【皇亲国戚】皇帝的亲戚.指极有势的人.摘自gyjslw.com
2. 【明代兵部和吏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大权在握,所以基本上和内阁是对立阵营……】这是真的吗?
也未必,主要看内阁首辅和六部首脑之间的关系。明朝中后期,皇帝长期不理政事,朝政实际上主要靠内阁和六部官员协商处理摘自gyjslw.com
3. 曹操大权在握却不肯称帝,表现出了他什么心理?
反映出曹操在势巅峰之时的清醒与明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热衷力、看重实利的心理。当时,确实有些人认为曹操蓄有异志,诸葛亮和周瑜等人就公开骂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在曹操下中,也有人劝他交出兵,回到自己的封国养老,以此“杜天下人之口”。曹操当然不会受他们操纵,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如果只图这种虚名,一旦失去了兵,说不定哪天仇人就会杀上门来,他和子孙都要遭殃。而现在,自己大在握,一言九鼎,连皇帝都可以随意操纵,功名富贵,样样皆备,没有的只是那顶名誉上的皇冠,同样没有必要图此虚名。因为他已经完成了儿子要做皇帝的全部准备工作,儿子做了皇帝,自己也会被追认为皇帝。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果然在他算计之中,曹操把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发挥到了极至,所以他不会急于做皇帝。摘自gyjslw.com
4. 为什么当年武则天大权在握(“实权在握”),她选择了称帝而不选择“垂帘听政”呢?而慈禧为什么不称帝?
因为武则天出身很好,母家家境殷实,有兄弟。但慈禧有什么,他爹惠征是监生出身,死前只是镇江一个管钱粮的官,兄弟基本没什么出息摘自gyjslw.com
5. 安禄山已经大权在握,为何还要发动叛乱?
不管是谁应该都知道安史之乱这个类似事件。很多人都会疑惑,为什么安禄山要发送这个安史之乱呢?它本身的利就已经很大了,生活也是十分安康,那么黄帝那个位置到底有什么诱惑你才能够使得他发动这样的一个造反呢?首先就是尽管安禄山已经大在握,但是毕竟还是一人之下,他想当万人之上,不想当一人之下。所以说安禄山太过于稀向往皇帝的生活,所以说就用了这样的想法。还有就是当时朝廷的军事力量十分的腐朽。安禄山他大在握,所以他对朝廷的知识结结是十分的了解的,那么对于朝廷现在状况他也是知道的。所以他知道朝廷当时实际上只是一个花架子,真正战斗力强的人并没有。根本就派不上什么用场。还有就是安禄山作为湖人察言观色,他做的非常的好,但是你想啊,一个位高重的人在皇帝面前尽管皇帝当时为尊吧,但是他还是假装自己是一个愚笨的人,其实对于一个聪明人来说这个是一种侮辱。当时安禄山的情况是十分危险,要么就是被现代的皇帝唐玄宗玩死,要么就是等到新皇帝上任被新皇帝为了那威而杀死,本身就是处在一个十分动荡的风险的状态。所以说如果他现在拼一把赢了,他就可以当皇帝输了还不过就是个死,反正都是死,那么选哪个他肯定是心中是有数的。虽然说尽管安禄山大在握,但实际上他本身也是十分的危险的。摘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43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