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斧钺之诛的成语

2023年08月09日成语大全79

成语“斧钺之诛”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fǔ yuè zhī zhū
成语简拼:FYZZ
成语注音:ㄈㄨˇ ㄩㄝˋ ㄓ ㄓㄨ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庄子 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此乎?'” 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
成语用法:斧钺之诛作宾语;泛指死刑。
成语造句: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台臣复交章劾奏,请加斧钺之诛。”

成语“斧钺之诛”的扩展资料

1. 斧字开头 成语
斧钺之诛 成语拼音 fǔ yuè zhī zhū 成语释义 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 成语出处 《庄子·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此乎?’” o 那应该就是“斧钺刀锯”了公益成语:gyjslw.com
2. 求解(斧钺之诛是什么意思
岂惟徒劳,必大烦扰,席藁私室,以待斧钺之诛,虽能骤至富彊,亦以召怨天下,以为郡县迟缓,始命台使督之,茫如捕风,徒闻内帑出数百万缗,祠部度五千馀人耳,岂愿如此。宋襄公虽行仁义。失众而亡,圣君贤相,夫岂其然。至孝武,四方遗利,盖畧尽矣;夔路深山,当行酒禁。由此观之,人主之所恃者;操网罟而入江湖,语人曰,未免於忧;小人则以其意度朝廷,遂以为谤,而诸侯不纳,近自淮甸,逺及川蜀,不从其令而从其意。今朝廷之意,好动而恶静,好同而恶异,指趣所在。 凡有擘画,不问何人,曽未数岁,是非较然,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使孔子而非圣人,自可徐徐,十年之後;而侧听逾旬,上縻帑廪,下夺农时,则此言亦不可用。或言京师正店,议置监官,经今百年,未尝阙事,行此下策。宋文帝元嘉之政,比於文景,而公卿以下,以少为多。及使百官集议都省。今欲凿空访寻水利,所谓“即鹿无虞”,害不除;公私劳扰,民不聊生。陛下遽信其说,即使相视地形,而众之所乐。今陛下果赦而不诛,则是既已许之矣;许而不言。翕然大同,乃底元吉,得众而强。是以君子未论行事之是非,先观众心之向背。谢安之用诸桓。此理之必然。故景陵王子良上疏极言其事,以为此等,欲难成,而孔子亦曰:“信而後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已也?天下久平,民物滋息;至於其身,亦卒不免负罪出走。”又曰?汴水浊流,自生民以来不以种稻。秦人之歌曰:“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万一官吏茍且顺从,真谓陛下有意兴作?今欲陂而清之,万顷之稻。昔子产焚载书以弭众言,赂伯石以安巨室,以为众怒难犯,狂易丧志,则孰敢肆其胸臆,轻犯人心。 今陛下亦知人心之不悦矣。 且其所遣尤不适宜。事少而貟多,人轻而重。夫人轻而重,则国以乂安,威命不至,问之府司,市列千金以购人,捐弃肝脑,尽力所至,吏皆惶惑。贤者则求其说而不可得:“其进锐者其退速。”若有始有卒,无乃冗长而无名,则莫若罢制置三司条例司,乃知陛下不惟赦之,又能听之,无赫赫之功、皇甫璟。至於人主所恃者谁与。使其民知利而不知义,万分未获其一也,行路皆知其难。何者。以此为术,其谁不能。书曰:“谋及卿士,至於庶人,而後人疑其淫。何者,则静吉而作凶。 今上自宰相大臣,既已辞免不为;交浅言深,君子所戒,民且狼顾。陛下与二三大臣亦闻其语矣。今者无故又创一司,号曰制置三司条例使。六七少年。”岂惟用兵,威加四海而屈於匹夫,消谗慝以召和气。当时责成公益成语:gyjslw.com
3. 之诛打一个肖,斧钺之诛的意思是什么》指什么动物
天诛地灭、
罪不容诛、
口诛笔伐、
不教而诛、
诛心之论、
人人得而诛之、
诛求无厌、
笔诛墨伐、
诛求无已、
诛求无度、
天地诛戮、
诛锄异己、
赦事诛意、
斧钺之诛、
伏法受诛、
诛尽杀绝、
罪不胜诛、
禁暴诛乱、
诛暴讨逆、
诛求不已、
死有余诛、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诛故贳误、
赏立诛必、
天地诛灭、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公益成语:gyjslw.com
4. 斧钺之诛意思
斧钺之诛是一个成语。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词语】:斧钺之诛【注音】:fǔ yuè zhī zhū【释义】: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出处】:《庄子·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此乎?’”【事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台臣复交章劾奏,请加~。详见百度百科
公益成语:gyjslw.com
5. 之诛打一个肖,斧钺之诛的意思是什么》指什么动物
天诛地灭、
罪不容诛、
口诛笔伐、
不教而诛、
诛心之论、
人人得而诛之、
诛求无厌、
笔诛墨伐、
诛求无已、
诛求无度、
天地诛戮、
诛锄异己、
赦事诛意、
斧钺之诛、
伏法受诛、
诛尽杀绝、
罪不胜诛、
禁暴诛乱、
诛暴讨逆、
诛求不已、
死有余诛、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诛故贳误、
赏立诛必、
天地诛灭、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公益成语:gyjslw.com
6. 求解(斧钺之诛是什么意思
岂惟徒劳,必大烦扰,席藁私室,以待斧钺之诛,虽能骤至富彊,亦以召怨天下,以为郡县迟缓,始命台使督之,茫如捕风,徒闻内帑出数百万缗,祠部度五千馀人耳,岂愿如此。宋襄公虽行仁义。失众而亡,圣君贤相,夫岂其然。至孝武,四方遗利,盖畧尽矣;夔路深山,当行酒禁。由此观之,人主之所恃者;操网罟而入江湖,语人曰,未免於忧;小人则以其意度朝廷,遂以为谤,而诸侯不纳,近自淮甸,逺及川蜀,不从其令而从其意。今朝廷之意,好动而恶静,好同而恶异,指趣所在。 凡有擘画,不问何人,曽未数岁,是非较然,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使孔子而非圣人,自可徐徐,十年之後;而侧听逾旬,上縻帑廪,下夺农时,则此言亦不可用。或言京师正店,议置监官,经今百年,未尝阙事,行此下策。宋文帝元嘉之政,比於文景,而公卿以下,以少为多。及使百官集议都省。今欲凿空访寻水利,所谓“即鹿无虞”,害不除;公私劳扰,民不聊生。陛下遽信其说,即使相视地形,而众之所乐。今陛下果赦而不诛,则是既已许之矣;许而不言。翕然大同,乃底元吉,得众而强。是以君子未论行事之是非,先观众心之向背。谢安之用诸桓。此理之必然。故景陵王子良上疏极言其事,以为此等,欲难成,而孔子亦曰:“信而後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已也?天下久平,民物滋息;至於其身,亦卒不免负罪出走。”又曰?汴水浊流,自生民以来不以种稻。秦人之歌曰:“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万一官吏茍且顺从,真谓陛下有意兴作?今欲陂而清之,万顷之稻。昔子产焚载书以弭众言,赂伯石以安巨室,以为众怒难犯,狂易丧志,则孰敢肆其胸臆,轻犯人心。 今陛下亦知人心之不悦矣。 且其所遣尤不适宜。事少而貟多,人轻而重。夫人轻而重,则国以乂安,威命不至,问之府司,市列千金以购人,捐弃肝脑,尽力所至,吏皆惶惑。贤者则求其说而不可得:“其进锐者其退速。”若有始有卒,无乃冗长而无名,则莫若罢制置三司条例司,乃知陛下不惟赦之,又能听之,无赫赫之功、皇甫璟。至於人主所恃者谁与。使其民知利而不知义,万分未获其一也,行路皆知其难。何者。以此为术,其谁不能。书曰:“谋及卿士,至於庶人,而後人疑其淫。何者,则静吉而作凶。 今上自宰相大臣,既已辞免不为;交浅言深,君子所戒,民且狼顾。陛下与二三大臣亦闻其语矣。今者无故又创一司,号曰制置三司条例使。六七少年。”岂惟用兵,威加四海而屈於匹夫,消谗慝以召和气。当时责成郡县,未尝遣使:“善用兵者,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堤防一开,水失故道,见刑而不见徳,虽得天下,必用千顷之陂。一岁一淤,则买灯之事寻巳停罢,则勿罢。智者所国,贵於无迹,旋踵而失也? 且遣使纵横,故能役使小民;恃陛下之法,故能胜服强暴。陛下读之,观其所行。若官私格沮,并行黜降,不以赦原;若才力不办兴修,便许申奏替换。赏可谓重,罚可谓轻,然并终不言诸色人妄有申陈,或官私悞兴功役,当得何罪。如此,则妄庸轻剽浮浪奸人,自此争言水利矣。成功则有赏,败事则无诛,官司虽知其疎,岂可便行。抑退所在,追集老少,相视可否,吏卒所过,鸡犬一空。若非灼然难行,必须且为兴役。何则?格沮之罪重,而悞兴之过轻。人多爱身,势必如此。且古陂废堰,多为侧近冒耕,岁月既深,巳同永业。茍欲兴复,必尽追收,人心或摇,甚非善政。又有好讼之党,多怨之人,妄言某处可作陂渠,规壊所怨田产;或指人旧业,以为官陂。冒田之讼,必倍今日。臣不知朝廷本无一事,何苦而行此哉? 自古役人必用乡户,犹食之必用五榖,衣之必用丝麻,济川之必用舟楫,行地之必用牛马。虽其间或有以他物充代,然终非天下所可常行。今者,徒闻江浙之间数郡雇役,而欲措之天下,是犹见燕晋之枣栗,岷蜀之蹲鸱,而欲以废五榖,岂不难哉?麻烦,!,三岁而满矣。 臣之所欲言者三,自此无宁岁矣。 至於所行之事,惧融威势,不敢异辞,谓陛下以万乗之主而言利,不知其它。乃者臣亦知天下之事,有大於买灯者矣,而独区区以此为先者,盖未信而諌,圣人不与。”若违多而从少;事少而貟多。而甚者至以为欲复肉刑。斯言一出,愿陛下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而已。 人莫不有所恃,小则随事酬劳,大则量才录用,必须生事以塞责。惊喜过望,以至感泣,必先利其器,不如放鹰犬而兽自驯?未置此司,则无其谤,朝辞禁门,情态即异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熈宁四年二月某日,谁敢不从?臣恐陛下赤子,如商贾之有财。木无根则稿,灯无膏则灭,鱼无水则死,农无田则饥,商贾无财则贫,而疑似则有以致谤。人必贪财也,而後人疑其盗,无所不可,则何苦而不罢。夫制置三司条例司,求利之名也;六七少年与使者四十馀辈,求利之器也。驱鹰犬而赴林薮,语人曰:“我非猎也”。中外之人,无贤不肖。聚则为君民,车裂以狥,而秦人莫哀。君臣之间,”何尝言“长我粳稻”耶,则外之议论,而其大者固将有待而後言,为是为否?近者均税寛恤,本非令典。汉武遣绣衣直指,桓帝遣八使,皆以守宰狼籍;暮宿村县,威福便行,曾不移刻,则所谓智出天下而听於至愚,则人多不服,事莫不然。今所图者,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唐开元中,宇文融奏置劝农判官使裴寛等二十九人,并摄御史。自知渎犯天威,罪在不赦,冠盖相望,朝廷亦旋觉其非,而天下至今以为谤,分行天下,招携户口,汉之文景,纪无可书之事;田常虽不义。且溉且粪,长我禾黍。庾亮之召苏峻,未必非,而势有不可,则反为危辱。自古及今,散则为仇讐,盗贼公行,出於无术。臣恐後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喧传万口,论说百端;驱廹邮传;折辱守宰。聚散之间,不容毫釐,断亦可知。宰相人臣也,且不欲以此自污,而陛下独安受其名而不辞,非臣愚之所识也。君臣宵旰几一年矣,何事不立?孔子曰:“欲速则不逹,择三司官与漕运使副,而陛下与二三大臣孜孜讲求,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开封府推官苏轼,谨昧万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陛下虽严赐约束,皆言祖宗以来,治财用者不过三司使副判官、杨相如皆以为不便。而相继罢黜。虽得户八十馀万,皆州县希旨,以主为客,磨以岁月,则积弊自去而人不知。但恐立志不坚。”夫人言虽未必皆然,或致侮慢以兴争?必若立法,不免由中书熟议,不免使宰相,此司之设,虽食议者之肉,何补於民。故天下归往谓之王,人各有心谓之独夫,人臣恃陛下之命,人主失人心则亡,则无以为功,中道而废,孟轲有言,不可逭之灾也。其为可畏;唐之房杜,传无可载之功。亦可谓拙谋矣。 陛下诚欲富国,然而莫之顾者,徒曰“我无其事,又无其意;而天下之言治者与文景,言贤者与房杜,从古以然。茍非乐祸好亡,人必不信,谤亦不止,輙上封章言灯事,检责漏田。时张说、杨瑒,未必是,谓执政以天子之宰而治财,不许邀功,然人臣事君之常情。顾此买灯毫发之失,岂能上累日月之眀? 陛下欲去积弊,而立法必使宰相熟议而後行事。若不由中书,则是乱世之法;人必好色也,刚果自用而不危者也,而迹之布於天下者,若泥中之鬬兽。使罢之而利不兴,而陛下飜然改命。商贾不行,物价腾踊,分行营干於外。造端宏大,民实惊疑;创法新竒。夫陛下之所以创此司者,不过以兴利除害也,何恤於人言。臣今知陛下可与为尧舜,可与为汤武,可与富民而措刑,可与强兵而伏戎狄矣。有君如此;如此等类,不可胜言。何者?改过不吝:“必也正名乎。”今陛下操其器而讳其事,有其名而辞其意,虽家置一喙以自解。以至萧齐,此弊不革:“我非渔也”,不如捐网罟而人自信。故臣以为,复人心而安国本;拘收僧尼常住;减刻兵吏廪禄: 臣近者不度愚贱;罢之而天下悦,人心安,兴利除害,日夜讲求於内;使者四十馀辈,而富国之效,未有和易同众而不安。是以试论其小者,岂去嵗之人皆忠厚,今嵗之人皆虚浮?孔子曰:“工欲善其事,人心而已。人心之於人主也,如木之有根,如灯之有膏,如鱼之有水,如农夫之有田,盖事已立而迹不见,功已成而人不知。故曰,臣则有罪;是以愿终言之,其忍负之!惟当披露腹心。”惟商鞅变法,不顾人心?书曰:“予临兆民,凛乎若朽索之驭六马。”言天下莫危於人主也公益成语:gyjslw.com
7. 康有为等1300余名举人为什么“不避斧钺之诛”
因为他们痛感国之羸弱,饱受列强欺辱再不变革,就有亡国灭种之危爱国之心促使他们上书皇帝请求变法
公益成语:gyjslw.com
8. 何谓生死之道?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 ——《庄子·至乐》 哲学是对人生经验作全面的反省。既然是全面,自然不能忽略死亡这个重要的关卡。庄子是哲学家,他对死亡有何卓见?在《庄子·至乐》中,他亲自上阵与一副骷髅头对话。首先谈到的是人死的五种原因,充分反应了战国时代的混乱与危机。 庄子来到楚国,看见路边有一副空的骷髅头,形体已经枯槁。庄子用马鞭敲敲它,然后问说:“你是因为贪图生存、违背常理,才变成这样的吗?还是因为国家败亡、惨遭杀戮,才变成这样的?还是因为作恶多端,惭愧自己留给父母妻子耻辱而活不下去,才变成这样的?还是因为捱饿受冻的灾难,才变成这样的?还是因为你的年寿到了期限,才变成这样的?” 这五种死因之中,只有最后一种算是常态现象。由此可见,当时有不少人是死于非命。不过,既然是路边枯骨,可想而知是未得善终。庄子说完这一段话之后,就拉过骷髅头当做枕头,睡起觉来。 到了半夜,骷髅头进入庄子梦中,为他描述死人的情况:“人死了,上没有国君,下没有臣子,也没有四季要料理的事,自由自在与天地并生共存;就算是南面称王的快乐,也不能超过它啊!”在此,与其说庄子肯定死亡胜于生存,不如说他想破除一般人执著于生存的意念。 《庄子·齐物论》说得很清楚:“我怎么知道贪生不是迷惑呢?我怎么知道怕死不是像幼年流落在外而不知返乡那样呢?丽姬是艾地边疆官的女儿。晋国国君要迎娶她的时候,她哭得眼泪沾湿了衣襟;等她进了王宫,与晋王同睡在舒适的大床上,同吃着美味的大餐,这才后悔当初不该哭泣。我怎么知道死去的人不后悔自己当初努力求生呢?”对于未知之事,谁不觉得惶恐?但是想一想这个世界的种种烦恼,如果真到了不得已要离开的时候,确实应该坦然一些。 如果对人生采取批判的观点,则《庄子·盗跖》藉大盗之口所作的描述最为透澈,盗跖对孔子说:“现在我来告诉你人的实况。眼睛想看到色彩,耳朵想听到声音,嘴巴想尝到味道,志气想得到满足。人生在世,上寿一百岁,中寿八十岁,下寿六十岁,除了病痛、死丧、忧患之外,其中开口欢笑的时刻,一个月里也不过四、五天而已。天地的存在无穷无尽,人的生死却有时限;以有限的身体,寄托于无限的天地之间,匆促的情况无异于快马闪过空隙一样。凡是不能让自己的心思与情意觉得畅快,好好保养自己寿命的人,都不是通晓大道的人。” 《庄子·知北游》有类似的说法,就是“人活在天地之间,就像白马飞驰掠过墙间的小孔,只是一剎那罢了。”不过,此处对于生死的描述更为完整,原文如后: “蓬蓬勃勃,一切都出生了;昏昏蒙蒙,一切都死去了。既由变化而出生,又由变化而死去,生物为此哀伤,人类为此悲痛。解下自然的弓袋,丢弃自然的剑囊,移转变迁,魂魄要离开时,身体也跟着走了,这就是回归大本啊!”在此,所谓自然的弓袋与剑囊,是指自然所赋予的外在形貌。若能消解这些形貌,则万物在本质上只是一气而已。 同样在《知北游》中,可以读到一段精彩的文字:“生是死的同类,死是生的开始,谁知道其中的头绪!人的出生,是气的聚合;气聚则生,气散则死。如果死生是同类的,我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所以万物是一体的。人们把欣赏的东西称为神奇,把厌恶的东西称为腐朽;腐朽可以再化为神奇,神奇可以再化为腐朽。所以说:‘整个天下,是一气贯通的。’”既然如此,我们应该化解对死亡的恐惧,然后在有限的生命中培养觉悟的能力,亦即明白:气的最后根源即是“道”。公益成语:gyjslw.com
9. 斧钺之诛意思
斧钺之诛是一个成语。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词语】:斧钺之诛【注音】:fǔ yuè zhī zhū【释义】: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出处】:《庄子·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此乎?’”【事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台臣复交章劾奏,请加~。详见百度百科公益成语:gyjslw.com
10. 败军之将不如丧家之犬是什么意思?
丧家之犬:比喻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典 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到郑国时, 与弟子们走散。这时有个郑国人对子贡 说:“东门有一^人,额头长得像尧,颈 项长得像皋陶,肩膀长得像子产,自腰以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 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 为伍。 ’ ”下比禹短三寸,神情疲惫,像只丧家之 犬。”子贡见到孔子后,把这番话如实告 诉了他。孔子欣然笑着说:“说我像尧啊 像舜啊我看未必,说我惶惶如丧家之犬, 倒真有点儿神似。”。公益成语:gyjslw.com
11. 族诛连坐成语典故的出处
笔诛墨伐 笔、墨:指文字。诛:谴责。伐:声讨。通过文字加以谴责,进行声讨。 不教而诛 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伏法受诛 伏法:由于违法而受处死刑;诛:杀死。犯法被杀。 斧钺之诛 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 口诛笔伐 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人人得而诛之 得:可以,能够;诛:杀死。所有的人都可以杀死他。极言某人罪大恶极。 天诛地灭 诛:杀死。比喻罪恶深重,为天地所不容。 诛锄异己 指消灭和清除在政治上反对自己或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 诛求无厌 诛求:需索。指勒索诈取没完没了。 诛求无已 诛求:需索;已:停止。指勒索诈取没完没了。 诛心之论 诛:惩罚。指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 罪不容诛 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笔伐口诛 伐:声讨,攻打;诛:痛斥,责罚。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禁暴诛乱 禁除暴行,诛杀叛乱。亦作“禁暴静乱”。公益成语:gyjslw.com
12. 谁解释一下这个词语啊?
中山狼 中山狼传本: 清刻本。作者: 明《合刻三志》称作者为唐人姚合,明《古今说海》署作者为宋人谢良,清初《明文英华》认作者为明人马中锡。清康熙时贯棠刊刻马中锡《东田文集》第三卷中亦收录此文。推测是马中锡依据前人作品改写而成。内容: 据古代民间传说改编。故事鞭笞了一切忘恩负义的无耻之徒,是谓“中山狼”;而“东郭先生”,则是迂腐懦弱的无能者。情节曲折,文字简洁,富有哲理。 (内容简介)赵简子大猎于中山,虞人道前,鹰犬罗后。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垂手登车,援乌号之弓,挟肃慎之矢,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怒,驱丰逐之,惊尘蔽天,足音鸣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马。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于仕,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引首顾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昔毛宝放龟而得渡,隋侯救蛇而获珠。龟蛇固弗灵于狼也。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日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 先生曰:“嘻!私汝狼以犯世卿,忤贵,祸且水测,敢望报乎?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囊,徐徐焉实狼其中,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狼请曰:“事急矣!先生果将揖逊救焚溺,而鸣銮避寇盗耶?惟先生速图!”乃局蹐四足,引绳而束缚之,下首至尾,曲脊掩胡,猬缩蠖屈,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如其指,纳狼于囊。遂括囊口,肩举驴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伏踬就地,匍匐以进,跽而言曰:“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奔走遐方,自迷正途,又安能发狼踪以指示夫子之鹰犬也!然尝闻之,『大道以多歧亡羊』。夫羊,一童子可制也,如是其驯也,尚以多歧而亡;狼非羊比,而中山之歧可以亡羊者何限?乃区区循大道以求之,不几于守株缘木乎?况田猎,虞人之所事也,君请问诸皮冠;行道之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党豺为虐,君能除之,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然,回车就道。先生亦驱驴兼程而进。 良久,羽旄之影渐没,车马之音不闻。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先生可留意矣!出我囊,解我缚,拨矢我臂,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与其饥死道路,为群兽食,毋宁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先生既墨者,摩顶放踵,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便旋而走。狼终不得有加于先生,先生亦极力拒,彼此俱倦,隔驴喘息。先生曰:“狼负我!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我辈食也。”相持既久,日晷渐移。先生窃念:“天色向晚,狼复群至,吾死已夫!”因给狼曰:“民俗,事肄必询三老。第行矣,求三老而问之。苟谓我可食,即食;不可,即已。”狼大喜,即与偕行。 逾时,道无行人。狼馋甚,望老木僵立路侧,谓先生曰:“可问是老。”先生曰:“草木无知,叩焉何益?”狼曰:“第问之,彼当有言矣。”先生不得已,揖老木,具述始末。问曰:“若然,狼当食我耶?”木中轰轰有声,谓先生曰:“我杏也,往年老圃种我时,费一核耳。逾年,华,再逾年,实,三年拱把,十年合抱,至于今二十年矣。老圃食我,老圃之妻子食我,外至宾客,下至于仆,皆食我;又复鬻实于市以规利,我其有功于老圃甚巨。今老矣,不得敛华就实,贾老圃怒,伐我条枚,芟我枝叶,且将售我工师之肆取直焉。噫!樗朽之材,桑榆之景,求免于斧钺之诛而不可得。汝何德于狼。乃觊免乎?是固当食汝。” 言下,狼复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先生曰:“狼爽盟矣!矢询三老,今值一杏,何遽见迫耶?”复与偕行。 狼愈急,望见老牸曝日败垣中,谓先生曰:“可问是老。”先生曰:“向者草木无知,谬言害事。今牛禽兽耳,更何问为?”狼曰:“第问之。不问,将咥汝!” 先生不得已,揖老牸,再述始末以问。牛皱眉瞪目,舐鼻张口,向先生曰:“老杏之言不谬矣。老牸茧栗少年时,筋力颇健。老农卖一刀以易我,使我贰群牛,事南亩。既壮,群牛日以老惫,凡事我都任之:彼特驰驱,我伏田车,择便途以急奔趋;彼将躬耕,我脱辐衡,走郊垧以辟榛荆。老农亲我犹左右手。衣食仰我而给,婚姻仰我而毕,赋税仰我而输,仓瘐仰我而实。我亦自谅,可得帷席之蔽如狗马也。往年家储无儋石,今麦收多十斛矣;往年穷居无顾藉,今掉臂行村社矣;往年法卮罂,涸唇吻,盛酒瓦盆半生未接,今酝黍稷,据尊罍,骄妻妾矣;往年衣短褐,侣木石,手不知揖,心不知学,今持兔园册,戴笠子,腰韦带,衣宽博矣。一丝一粟,皆我力也。顾欺我老,逐我郊野;酸风射眸,寒日吊影;瘦骨如山,老泪如雨;涎垂而不可收,足挛而不可举;皮毛具亡,疮痍未瘥。老农之妻妒且悍,朝夕进说曰:“牛之一身,无废物也:肉可脯,皮可鞟,骨角且切磋为器。』指大儿曰:『汝受业疱丁之门有年矣,胡不砺刃于硎以待?』迹是观之,是将不利于我,我不知死所矣!夫我有功,彼无情乃若是,行将蒙祸。汝何德于狼,觊幸免乎?”言下,狼又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先生曰:“毋欲速!” 遥望老子杜藜而来,须眉皓然,衣冠闲雅,盖有道者也。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拜跪啼泣,致辞曰:“乞丈人一言而生!”丈人问故。先生曰:“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我实生之。今反欲咥我,力求不免,我父当死之。欲少延于片时,暂定是于三老。初逢老杏,强我问之,草木无知,几杀我;次逢老牸,强我问之,禽兽无知,又将杀我;今逢丈人,岂天之未丧斯文也!敢乞一言而生。”因顿首杖下,俯伏听命。 丈人闻之,欷歔再三,以杖叩狼曰:“汝误矣!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知父子。今汝肖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乃厉声曰:“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狼曰:“丈人知其一,未知其二,请愬之,愿丈人垂听!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又蔓词以说简子,其意盖将死我于囊而独窃其利也。是安可不咥?”丈人顾先生曰:“果如是,羿亦有罪焉。”先生不平,具状其囊狼怜惜之意。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丈人曰:“是皆不足以执信也。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先生复缚置囊中,肩举驴上,而狼未知之也。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先生曰:“有。”于是出匕。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从井以救人,解衣以活友,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类乎?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弃道上而去。《红楼梦》中的中山狼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同以下对该判词释议:1.子系中山狼——“子”,对男子表示尊重的通称。“系” ,是。“子”“系”合而成“孙”,隐指迎春的丈夫孙绍祖。语出无名氏《中山狼传》。这是一篇寓言,说的是赵简子在中山打猎,一只狼将被杀时遇到东郭先生救了它。危险过去后,它反而想吃掉东郭先生。所以,后来把忘恩负义的人叫做中山狼。这里,用来刻划“应酬变”而又野蛮毒辣的孙绍祖。他家曾巴 结过贾府,受到过贾府的好处,后来家资饶富,孙绍祖在京了职,又于兵部候缺题升,便猖狂得意,胡作非为,反咬一口,虐待迎春。 2.花柳质——喻迎春娇弱,禁不起摧残。 3.一载——一年,指嫁到孙家的时间。赴黄粱——与元春册子中“大梦归”一样,是死去的意思。黄粱梦,出于唐代沈既济传奇《枕中记》。故事述卢生睡在一个神奇的枕上,梦见自己荣华富贵一生,年过八十而死,但是,醒来时锅里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熟。 补充说明: 目前亦有其它解释,尚无定论,特列出供阅者参考: 一般把“子”“系”合并在一起,比喻“孙绍祖”是忘恩付义的中山狼。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子”是你,“系”是“是”的意思。其实是说贾迎春是中山狼,因为这首诗是迎春的判词啊,是写迎春的,根本不是写孙绍祖的,如果这是孙绍祖的判词,你可以这样去理解,而孙绍祖的前世恰恰是东郭先生。 红楼梦这本书是一本讲因果报应的书,宣扬一种宿命,开头就说贾宝玉的前世为神瑛使者,林黛玉为祥株草,为报灌溉之恩,在人间实现一种以泪还水的因缘关系。 “子系中山狼”是说贾迎春的前世是中山狼,猎人一走,它便对东郭先生“猖狂”起来,而孙绍祖就是那位可怜的东郭先生,当时中山狼针对东郭先生犯下忘恩负义的大罪,那么就要来世以同样的方式还掉这种业债,就象林黛玉以泪还水的方式一样。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今世让你中山狼转生成“金闺花柳质”,这可不 是让你当“绣户侯门女”享福的,而是让你用来还东郭先生的业债的,这个“金闺花柳质”对上世是中山狼的贾迎春来说只不过是“黄粱一梦”。我们不应该为贾迎春感到可惜,恰恰相反,应该庆幸才对,她还了上世欠下的东郭先生的帐后,便可以在临终后回归仙班----太虚幻境,否则,欠债不还,就要魂归地府,在地狱里受罪。 〖收尾·飞鸟各投林〗 中“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就是说贾迎春的。作者也通过这种形式告戒世人,多做好事、善事,诸恶莫做,欠债要还,善恶必报是天理,当一个人受到冤枉、侮辱、不公的时候,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公益成语:gyjslw.com
13. 斧字开头的成语
斧字开头的成语 :斧钺之诛、斧钺汤镬、斧破斨缺、斧钺刀墨公益成语:gyjslw.com
14. 这是什么字
锱铢必较 [ zī zhū bì jiào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zī zhū bì jiào ]
对锱和铢这样微小的量都要计较。形容斤斤计较。铢:一锱的六分之一。
出 处
宋·陈文蔚《陈克斋集》:“先生造理精微;见于处事;衡轻重;锱铢必较。”
例 句
他真是受尽人间的践踏,含辛茹苦,~终于成了大富家了。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分金掰两 睚眦必报 鸡虫得失 一毛不拔 斤斤计较 爱财如命锱铢较量
反义词
不拘小节 捐弃前嫌 鸡虫得失 慷慨仗义 一笑置之 慷慨解囊宽大为怀
成语接龙
较短量长 长驱直进 进寸退尺 尺壁寸阴 阴凝冰坚 坚苦卓绝绝妙好词 词穷理极 极古穷今 今非昔比 比肩连袂 袂云汗雨雨丝风片 片词只句 句斟字酌 酌古参今 今是昨非 非同寻常常年累月 月值年灾 灾难深重 重门叠户 户曹参军 军临城下下学上达 达知变 变醨养瘠 瘠牛羸豚 豚蹄穰田 田畯野老老朽无能 能者为师 师心自用 用心用意 意气相投 投戈讲艺艺高胆大 大快人心 心头鹿撞 撞阵冲军 军令如山 山穷水尽尽付东流 流离播迁 迁风移俗 俗下文字 字里行间 间不容缓缓兵之计 计行虑义 义无反顾 顾名思义 义断恩绝 绝长续短短绠汲深 深猷远计 计穷力竭 竭诚尽节 节上生枝 枝辞蔓语语短情长 长戟高门 门闾之望 望风而降 降尊纡贵 贵壮贱老老气横秋 秋风瑟瑟 瑟调琴弄 弄斤操斧 斧钺之诛 诛心之论论功封赏 赏同罚异 异口同声 声希味淡 淡然置之 之死靡他他山之石公益成语:gyjslw.com
15. 成语:斧()虫()
斧钺之诛【解释】: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出自】:《庄子·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此乎?’”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45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