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宰相,齐国越来越强大。管仲辅佐他成为春秋霸主地位。孔子与弟子子路、子贡分析管仲这个人,子路与子贡都认为管仲没有仁德,孔子耐心地开导他们:管仲辅佐齐桓公一匡天下,使百姓受益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全文是什么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有三处出处:
其一,是《史记·齐太公世家》,原文是:于是桓公称曰:“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诸侯莫违寡人。寡人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昔三代受命,有何以异於此乎?吾欲封泰山,禅梁父。”
其二,是《史记·管晏列传》,原文是: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其三,是曹操的诗歌《短歌行·其二》,原文是: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一匡天下是何意·出自于哪?
“一匡天下”的意思是说,使天下的一切事情都得到纠正。此典出自《论语·宪问》:“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有一天,孔子与弟子子路、子贡讨论起了“仁德”的问题。子路说:“从前的齐桓公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公子纠,公子纠的师傅召忽也因此自杀。但是公子纠的另一位师傅管仲却活下来,还帮助齐桓公治理朝政。这样的人不算有仁德吧?”“不,不能这样看待人。”孔子严肃地说,“管仲是有仁德的。他英才盖世,智勇过人,把齐国治理得国富民强、威震四邻,齐桓公多次主持诸侯国之间的盟会,都是凭借管仲的力量啊……”子贡不同意先生的看法,他反驳说:“管仲怎么可以算是仁人呢?公子纠被齐桓公杀死,作为师傅的管仲,根据节应该以身殉难。但是他不但没有死,反而去辅佐仇人齐桓公!”孔子听了子贡的话,笑了笑,耐心地向弟子们解释说:“观察一个人只盯着小节、小信,是不公正的哟。你们想想看,如果齐国没有管仲,它会强盛吗?齐桓公没有管仲,他能称霸于诸侯吗?天下的一切都得到匡正,全是管仲的功劳呀。人们至今还在享用他的恩泽呢。当初如果失掉管仲,齐国人可能是披头散发衣衫不整,像野人那样生活哩!像管仲这样具有大智大勇的卓绝人才,怎么能像普通百姓那样自毁自弃在山沟、草莽,埋没自己的济世之才呢……”子路、子贡听了先生的一席话,对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赞不绝口。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历史故事的成语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的故事:春秋时期,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宰相,齐国越来越强大。管仲辅佐他成为春秋霸主地位。孔子与弟子子路、子贡分析管仲这个人,子路与子贡都认为管仲没有仁德,孔子耐心地开导他们:管仲辅佐齐桓公一匡天下,使百姓受益。【成语】: 一匡天下【拼音】: yī kuāng tiān xià【解释】: 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出处】: 《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举例造句】: 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拼音代码】: yktx【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统一天下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一匡天下指的是什么
战国时期.齐桓公有管仲相佐,所以能霸诸侯,匡天下.求贤若渴,任人唯贤,知人善用而已.指天下人全部臣服,称雄中原,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一匡天下是何意?出自于哪?
【释义】匡:匡正,改正。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出处】春秋·孔丘弟子《论语·宪问》。
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是春秋时齐襄公的两个兄弟。当时辅佐公子纠的是管仲;辅佐公子小白的是鲍叔牙。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公元前686年,齐襄公不幸死于内乱之中。
两位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心急火燎地赶回齐国争夺国君的位子。管仲对公子纠说:“公子小白在莒国,离齐国很近,万一让他先进了齐国,事情也就麻烦了,请公子允许我先带一支人马去截住他。”
果然不出管仲所料,公子小白正匆匆忙忙地往齐国赶。路上,遇到管仲的阻挠。管仲张弓搭箭,瞄准公子小白射去,只见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管仲以为公子小白已被射死,就不慌不忙地护送公子纠返回齐国。他哪里知道,他射中的只不过是公子小白的钩带罢了。待到公子纠等人兴冲冲进入齐国国境的时候,公子小白早已当上了齐国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下令杀死了公子纠。管仲经鲍叔牙的举荐,加之齐桓公宽大为怀,不计前嫌,竟委以他掌管国政的重任。
管仲尽心尽职地辅助齐桓公治理国家,齐国变得越来越富强了。
这时候,管仲又替齐桓公出主意,让他借周天子的名义,向各诸侯国发号施令,代替周天子召开诸侯国的会议;若有不听从的,就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去讨伐。这样一来,齐桓公就成了霸主,各诸侯国纷纷向齐国进贡,齐国成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有一次,孔子与他的弟子子路、子贡谈起了管仲,师生双方各抒己见,褒贬不一。
子路说:“齐桓公杀死了他的哥哥公子纠,公子纠的师傅管仲却活下来了,如此看来,管仲怕不能算有仁德吧?”
孔子说:“不能这么看,管仲还是有仁德的,是他使齐国强大起来的。”
子贡提出异议:“管仲怎么能算仁人呢?公子纠被齐桓公杀了,作为师傅的管仲按礼节按情理都应该以身殉难,可他非但不死,反而去辅佐仇人,对齐桓公忠心耿耿,这能叫‘仁’吗?”
孔子耐心地解释说:“看一个人,仅仅盯住他的小节是不行的。你们好好想一想,假如没有管仲,齐国会强盛起来吗?管仲辅佐齐桓公,使他称霸于诸候,一匡天下,老百姓不是因此也受益了吗?”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一匡天下成语典故
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了内乱,齐襄公被害。
齐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一个叫公子小白。他们两人的身边都有师傅辅佐。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
两位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心急火燎地赶回齐国争夺国君的位子。管仲对公子纠说:“公子小白在离齐国很近的地方,万一让他先进了齐国,事情也就麻烦了,请公子允许我先带一支人马去截住他。”果然不出管仲所料,公子小白正匆匆忙忙往齐国赶。路上,遇到管仲的阻扰。管仲张弓搭箭,瞄准公子小白射去只见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就不慌不忙地护送公子纠返回齐国,他哪里知道他射中的不过是公子小白的钩带罢了。待到公子纠等人兴冲冲进入齐国国境的时候,公子小白早已当上了齐国君,这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下令杀死了公子纠。管仲经鲍叔牙的举荐,加之齐桓公宽大为怀,不计前嫌,竟委以他掌管国政的重责大任。
管仲尽心尽职地辅佐齐桓公治理国家,齐国变得越来越富强了。
这时候,管仲又替齐桓公出主意,让他借周天子的名义,向各诸侯国发号施令,代替周天子召开诸侯国的会议;若有不听从的,就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去讨伐。这样一来,齐桓公就成了霸主,各诸侯国纷纷向齐国进贡,齐国就成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有一次,孔子与他的弟子子路、子贡谈起了管仲,师生双方各抒己见。
子路说:“齐桓公杀死了他的哥哥公子纠,公子纠的师傅管仲却活下来了,如此看来,管仲怕不能算有仁德吧?”孔子说:“不能这么看,管仲还是有仁德的,是他使齐国强大起来的。”子贡提出异议:“管仲怎么能算仁人呢?公子纠都被齐桓公杀了,作为师傅的管仲按礼节按情理都应该以身殉难,可他非但不死,反而去辅佐仇人,对齐桓公忠心耿耿,这能叫‘仁’吗?”孔子说:“看一个人,仅仅盯住他的小节是不行的呀。你们好好想一想,假如没有管仲,齐国会强盛起来吗?管仲辅佐齐桓公,使他称霸于诸侯,一匡天下,老百姓不是因此也受益了吗?”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成语“一匡天下”扩展:
造句:《南齐书·高帝纪下》:“用获拯溺龛暴,一匡天下。”成语用法:一匡天下作谓语、定语;指统一天下。
成语读音:yī kuāng tiān xià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成语注音:一 ㄎㄨㄤ ㄊ一ㄢ ㄒ一ㄚˋ
成语解释: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简拼:YKTX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