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务”「务本抑末」
成语“务本抑末”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務本抑末成语读音:wù běn yì mò
成语简拼:WBYM
成语注音:ㄨˋ ㄅㄣˇ 一ˋ ㄇㄛ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汉书 郑弘传》:“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然后教化可兴。”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从事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
成语用法:务本抑末作宾语、定语;指农工商关系。
成语造句:务本抑末的做法已经过时
成语“务本抑末”的扩展资料
1. 务的成语职务繁杂
不通世务
务本抑末
识时达务
贪多务得
当务之急
除恶务尽
不务正业
不务空名
不急之务
不识时务
修学务早
当今之务
先务之急
务去陈言
务实去华
不达时务
通时达务
适时应务
当务始终
除恶务本
不晓世务
舍近务远
不知世务
敦本务实
陈言务去
捐华务实
知时识务
百务具举
务本力穑
谈优务劣
树德务滋
毛举细务
开物成务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本和末成语
本末倒置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本末源流 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 背本趋末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舍本求末 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 舍本逐末 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 背本就末 指背离根本,追逐末节。 崇本抑末 注重根本,轻视枝末。古代“本”多指农业,“末”多指工商业。 德本财末 指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 降本流末 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进本退末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捐本逐末 捐:抛弃;逐:追逐。指抛弃根本,追求末节。 强本弱末 犹强干弱枝。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力。 离本徼末 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离本趣末 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离本依末 丢掉根本,追逐末节。同“离本趣末”。 弃本求末 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同“弃本逐末”。 弃本逐末 弃:舍弃;逐:追求。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他事业。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去本就末 指弃农经商。 去本趋末 指弃农经商。同“去本就末”。 弱本强末 指中央力削弱而地方势力强大。 损本逐末 犹舍本逐末。谓抛弃根本,在枝节上用功夫。 务本抑末 从事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带抑和起的成语
没有这个成语
抑成语 :
抑塞磊落、
谄上抑下、
诌上抑下、
潜遁幽抑、
按行自抑、
崇本抑末、
重本抑末、
抑恶扬善、
屈心抑志、
欲扬先抑、
顿挫抑扬、
扬清抑浊、
抑郁寡欢、
以暴抑暴、
抑扬顿挫、
务本抑末、
扶弱抑强、
抑暴扶弱、
抑强扶弱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凡为治之大本,莫善于抑末而务本是什么意思
大凡治国的根本策略,最好的是抑制商业,抓紧农业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有()本()末的词语吗?
背本就末
重本抑末
去本就末
损本逐末
舍本求末
张本继末
背本趋末
崇本抑末
重本轻末
降本流末
离本依末
德本财末
弃本逐末
去本趋末
务本抑末
遵本舍末
强本弱末
进本退末
舍本从末
离本徼末
弃本求末
离本趣末
捐本逐末
弱本强末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务的文言文成语是什么
百务具举、不务正业、不务空名、不晓世务、不识时务、除恶务尽当务之急、敦本务实、捐华务实、开物成务、毛举细务、清官难断家务事舍近务远、恃功务高、识时务者为俊杰、识时知务、树德务滋、殊礼异务通时达务、务去陈言、务实去华、务本力穑、务本抑末、修学务早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栗者 政之本务 本什么意思
材料一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世宗实录》卷五十七材料二故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张居正《赠水部周汉浦榷峻还朝序》材料三黄宗羲在论述经济政策时说:“(将不切于民用者)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材料四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履园丛话·产业》请回答:(1)材料一主张实行什么经济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三主张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一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导致材料四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重农抑商政策。(2)二、三两则材料都主张在重视农业的同时,发展工商业。(3)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封建地租收入稳定。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