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伯()”的成语「行比伯夷」
成语“行比伯夷”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xíng bǐ bó yí成语简拼:XBBY
成语注音:ㄒ一ㄥˊ ㄅ一ˇ ㄅㄛˊ 一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桔颂》:“年岁虽小,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摘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行:品德;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品行可与伯夷相比拟。形容品德高洁
成语用法:行比伯夷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行比伯夷”的扩展资料
1. 短一些的屈原诗词(至少五首)1、《九歌·云中君》
先秦:屈原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译文:用兰汤沐浴带上一身芳香让衣服鲜艳多彩像花朵一样。灵子盘旋起舞神灵仍然附身,他身上不断地放出闪闪神光。我将在寿宫逗留安乐宴享,与太阳和月亮一样放射光芒。
乘驾龙车上插五方之帝的旌旗,姑且在人间遨游观览四方。辉煌的云神已经降临,突然间像旋风样升向云中。俯览中原我目光及于九州之外,横行四海我的踪迹无尽无穷。思念你云神啊我只有叹息,无比的愁思真让人忧心忡忡!
2、《九歌·东皇太一》
先秦:屈原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
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译文:吉祥日子好时辰,恭敬肃穆娱上皇。手抚长剑玉为环,佩玉铿锵声清亮。华贵坐席玉镇边,满把香花吐芬芳。蕙草裹肉兰为垫,祭奠美酒飘桂香。
高举鼓槌把鼓敲,节拍疏缓歌声响,吹竽鼓瑟声悠扬。群巫娇舞服饰美,香气四溢香满堂。众音齐会响四方,上皇欢欣乐安康。
3、《九歌·礼魂》
先秦:屈原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译文:祭祀礼已完毕紧紧敲起大鼓,传递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姣美的女子唱得从容自如。春天供以兰秋天又供以菊,长此以往不断绝直到终古。
4、《九歌·国殇》
先秦: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译文: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5、《河伯》
先秦:屈原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灵何惟兮水中;
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
流澌纷兮将来下;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
译文:河神啊,与你一起游九河,急风冲起河水泛洪波。乘坐水车荷叶做车盖,双龙驾辕双螭来拉车。登上昆仑纵目望四方,心意飞扬胸怀多宽畅。
日暮美景流连竟忘归,突然警醒更怀念水乡。鱼鳞做屋瓦厅堂画蛟龙,紫贝饰门阙珍珠饰玉宫,河伯啊,为何久住水中?
乘上白鼋文鱼伴,同游沙洲永相随,绵绵情深如流水。与你携手向东行,送你同到河南岸。滔滔河水来欢迎,鱼儿列队来陪伴。摘自gyjslw.com
2. 赠刘景文古诗全文的意思
意思: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原文: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①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宋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话》卷下)。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②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
③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④君:你,指刘景文。
⑤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赠刘景文》摘自gyjslw.com
3. 行比伯夷 的 拼音 是
行比伯夷,汉语词汇,读音xíng bǐ bó yí,解释,行:品德;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品行可与伯夷相比拟。形容品德高洁。摘自gyjslw.com
4. 求《橘颂》和《少年中国说》中的文言现象
好了,加200分给我~~~~~~~~~,原创的
《橘颂》是《楚辞·九章》中的一篇。楚辞是战国时楚国大诗人屈原和他的学生通过对民间歌谣进行加工而形成的一种诗歌形式。
《晏子春秋》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橘树的这种奇异特性本是一大遗憾,但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之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谗被疏、赋闲郢都期间,即以难迁的橘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深情地写下了这首咏物名作–––《橘颂》。
全诗可分为两节,第一节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在美。开笔“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等四句不同凡响:一树坚挺的绿橘,突然升立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它深深扎根于“南国”之土,任凭什么力量也无法使它迁徙。那凌空而立的意气,“受命不迁”的坚毅神采,让人生出无限敬意!橘树是可敬的,同时也俊美可亲。接下来,诗人以精工笔法,勾勒它充满生机纷披“绿叶”,晕染它雪花般蓬勃开放的“素荣”;它的层层枝叶间虽也长满“剡棘”,但那只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害;它所贡献给世人的,却有“精色内白”,光彩照人的累累“圆果”!于是感情喷薄而出,高声赞叹“纷緼宜修”,堪托大任!本节虽然以描绘为主,但从字里行间,却浓浓透出诗人对“嘉树”的一派自豪、赞美之情。
橘树的美好,不仅在于它的外部形态,更在于它的内在精神。本诗第二节,即从对橘树的外在美描绘,转入对它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它虽年少,即已抱定了“独立不迁”的坚定志向;长成以后,更是淡泊宁静,疏远浊世,超然自立,“横而不流”、“淑离不淫”,表现出梗然坚挺的高风亮节,纵然面临百花并谢的岁暮,它依然郁郁葱葱,决不肯向凛寒屈服。写到此处,诗人再次压抑不住汹涌的情感,以“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一句,沟通“物我”:在颂橘中突然揽入诗人自己,并愿与橘树长相为友,共抗严峻的岁月。这便顿使傲霜斗雪的橘形象,与遭谗被废、不改操守的作者叠印在一起。于是作者思接千载,以“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收结。全诗意境一下得到了升华–––在古今两位志士的遥相辉映中,橘树的崇高精神全都流转、汇聚,成了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伟大志士精神之象征,而高高地闪烁在历史灿烂的星空。
文言现象分析:
写法探究
(1)托物言志。
《橘颂》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咏物诗。诗人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既沟通物我,又融合古今,正如清人林云铭所云:“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但见屈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
(2)《橘颂》全用四字句,间以“兮”字作衬。汹涌澎湃而有节奏感,将诗人对橘树的热爱与崇敬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5. 疑难解析
这首诗托物言志,表达屈原热爱乡土的感情和坚守节操的高尚品质,那么橘与这些品质有什么相同点呢?
1. 橘“受命不迁”、“深固难徙”,屈原生在楚国,长在楚国,日夜为楚国操劳,一心只希望楚国发展、希望家乡繁荣,从无二心。
2. 橘子“精色内白”“纷緼宜修”,屈原也是形貌昳丽,内心高洁。
3. 橘树“独立不迁”,“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屈原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宁葬鱼腹,也不以皓皓之身蒙世俗之尘。
所以说,橘树实质上就是屈原人格的写照。
《少年中国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相当于现代的议论文。《少年中国说》全文共十段,约三千多字。本文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奋发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了作者热切企盼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第1段先竖起批驳的靶子:以帝国主义者讥讽中国为老大帝国开篇,旋即点出老大之说是“日本人”“译欧西人之言”,这样就概括了当时东西方帝国主义者对中国的看法。接着用设问句“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引出下面的反驳文字。作者自问自答,彰示姓名,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重叠“是何言”,语气强烈,更足以表达愤激不平的情绪。段末一语“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是从正面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第2段论证老年与少年的不同性格,并以此比拟国之老少。开头两句,针对开篇“老大帝国”之说,以人之老少喻国之衰盛,挈领全段,而后列举、对比老年人和少年的种种不同性格。段末再标作者姓名,庄重地指出:“人固有之,国亦宜然”,这既对前面所列内容作了概括总结,又自然地回到本段所论主旨,与段首句相呼应,且照应了“少年中国”这一论题。
第3题论证中国少年的历史责任。号召和激励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热烈讴歌少年中国的光辉未来。本段分两层阐论。
第一层(把段首到“则国雄于地球”),阐明中国少年肩负建设重任。
段首把文意转到建国立业上来,突出少年承担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首先从老年人、少年人活在世上的时间长短来论证少年人对建设未来中国的重要作用。接下去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等方面,竭力强调国家命运直接拴系在少年人身上。句子内容的排列,从小到大,从部分到全体,步步发展,并且合理运用反复、排比的修辞,使文章气势磅礴。
第二层(从“红日初升”至段末),热烈讴歌少年中国。
这一层用四字句热烈赞颂我少年中国及其英姿和光辉灿烂的前程。其中用了八种象征、比喻:以“红日初升”,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无可限量;以“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生动形象和“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大声威,以“鹰隼试翼,风尘吸张”的冲天气势,喻我中国少年创建的少年中国的英姿;“奇花”、“干将”两句,前者是歌颂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后者以刚刚磨砺过的无比锋利的宝剑比拟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的中国少年;“天戴”、“地履”句描写中国少年像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在地球之上,雄视整个世界;“纵”、“横”两句,一指时间之长,一指空间之广,为下句所表现的少年中国的“前途”展现了无比广阔的前景。
文章的最后,赞颂少年中国不断发展与天长存的壮美远景,讴歌中国少年永远向前的精神。“少年中国”“与天不老”,而“中国少年”则“与国无疆”,表现两者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这里,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歌颂为创建少年中国的中国少年,赞美有着无限壮丽前景的少年中国。语调高昂,给读者以巨大的震撼力量。
由于时代的局限和作者感情的影响,文章中也反映出作者对一些问题认识的片面和绝对。例如:作者把国民按老年、少年来区分并加以否定和肯定,把保守与进取,怯懦与豪壮,无为与有为等等,仅仅归结于老年和少年性格上的差异,把少年人全部看成先进,老年人全部斥为保守,并且把旧中国的衰弱,仅仅归根于官僚的老朽,这些认识并不完全符合实际,甚至有些偏激,对于这些提法都应历史地加以认识。
文言现象分析:
1.文中多用对偶。
对偶就是把一对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似、相关或相反、相对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2.
1)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品析:“呜呼”、“其果”体现了作者对前面所说的“中国是老大帝国”之说的强烈不满,可见作者怒气冲天。“是何言,是何言!”反复运用有强调、突出之意,读到这里我们可以想见梁启超此时气愤至极的神态。后面直接表白自己的观点。这段话不仅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体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感情。
作者提出论点(即自己的观点)并不是凭空而谈,而是针对以日本为首的帝国提出的“中国为老大帝国”之说,显示提出了论点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2)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品析:“天戴其苍,地履其黄”赋予中国凛然、雄壮的形象;“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对历史的讴歌,对中国地大物博的称赞;“前途似海”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美哉”、“壮哉”既是纵情的讴歌,又是焦切的祝愿。
从这段饱含激情的赞语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作者对祖国充满着无限的热爱,那情潮,一泻汪洋,一发而不可收。
3.自由晓畅,不求雕饰。
本文的语言,“纵笔所至不检束”。为了晓畅地表达思想,作者使用词语无所顾忌,不求雕饰,不以文害意。
4.反复对比,说理透辟。
如第二段写老年人和少年人种种不同性格的对比,以及老与少对比的比喻,象征句,都充分显示出这方面的特色。
5.重叠排比,感情充沛。
为了表达奔放的感情,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对偶、反复、重叠等修辞格,文章酣畅淋漓,感情洋溢奔放,如第二段运用重叠排比,层层推进的手法,以正反两面加以反复阐发;又如结尾部分也是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写法,在对称中富于变化,在整齐中饱含气势。
好了,加200分给我~~~~~~~~~,原创的摘自gyjslw.com
5.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象兮.
你好!很乐意为你解答!
原文: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出自《橘颂》。
译文:
愿在万物凋零的季节,我与你结成知己啊。
内善外美而不放荡,多么正直而富有文理啊,
你的年纪虽然不大,却可作人们的良师啊。
品行好比古代的伯夷,种在这里作我为人的榜样啊。
注释:
〔愿岁并谢〕誓同生死。岁,年岁。谢,死。
〔淑离〕美丽而善良自守。离,通“丽”。
〔梗〕正直。
〔可师长〕可以为人师表。
〔像〕榜样。
希望我的回答会帮助到你,如果满意,望你,谢谢!摘自gyjslw.com
6. 描写动植物的古诗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 题 】:生离别
【内容】:
食蘖不易食梅难,蘖能苦兮梅能酸。
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
晨鸡再鸣残月没,征马连嘶行人出。
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蘖苦甘如蜜。
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 题 】:春风
【内容】: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 题 】:寄情
【内容】:
灼灼早春梅,东南枝最早。
持来玩未足,花向手中老。
芳香销掌握,怅望生怀抱。
岂无后开花,念此先开好。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 题 】:新载梅
【内容】:
池边新种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州桃李妒,今年好为使君开。
【年代】:魏晋
【作者】:刘桢
【 题 】:赠从弟
【内容】: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 题 】:长安闲居
【内容】:
风竹松烟昼掩关,意中长似在深山。
无人不怪长安住,何独朝朝暮暮闲?
作者】:汉无名氏
【 题 】:古诗十九首
【内容】: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 题 】:北窗竹石
【内容】:
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
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
况临北窗下,复近西塘曲。
筠风散余清,苔雨含微绿。
有妻亦衰老,无子方茕独。
莫掩夜窗扉,共渠相伴宿。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 题 】:池畔逐凉
【内容】:
风清泉冷竹修修,三伏炎天凉似秋。
黄犬引迎骑马客,青衣扶下钓鱼舟。
衰容自觉宜闲坐,蹇步谁能更远游。
料得此身终老处,只应林下与滩头。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 题 】:东溪种柳
【内容】:
野性爱栽植,植柳水中坻。
乘春持斧斫,裁截而树之。
长短既不一,高下随所宜。
倚岸埋大干,临流插小枝。
松柏不可待,(木便)楠固难移。
不如种此树,此树易荣滋。
无根亦可活,成阴况非迟。
三年未离郡,可以见依依。
种罢水边憩,仰头闲自思。
富贵本非望,功名须待时。
不种东溪柳,端坐欲何为?
【年代】:南北朝
【作者】:庾信
【 题 】:杨柳歌
【内容】:
河边杨柳百丈枝,
别有长条踠地垂。
河水冲激根株危,
倏忽河中风浪吹。
可怜巢里凤凰儿,
无故当年生别离。
流槎一去上天池,
织女支机当见随。
谁言从来荫数国,
直用东南一小枝。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 题 】:落花
【内容】:
留春春不住,春归人寂寞。
厌风风不定,风起花萧索。
既兴风前叹,重命花下酌。
劝君尝绿醅,教人拾红萼。
桃飘火焰焰,梨堕雪漠漠。
独有病眼花,春风吹不落。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 题 】:伤春词
【内容】:
深浅檐花千万枝,碧纱窗外啭黄鹂。
残妆含泪下帘坐,尽日伤春春不知。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 题 】:白鹭
【内容】: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
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 题 】:白牡丹
【内容】:
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
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
闭在深寺中,车马无来声。
唯有钱学士,尽日绕从行。
怜此皓然质,无人自芳馨。
众嫌我独赏,移植在中庭。
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
对之心亦静,虚白相向生。
唐昌玉蕊花,攀玩众所争。
折来比颜色,一种如瑶琼。
彼因稀见贵,此以多为轻。
始知无正色,爱恶随人情。
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
君看入时者,紫艳与红英。摘自gyjslw.com
7.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象兮。原文是什么?
原文: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出自《橘颂》。
译文:
愿在万物凋零的季节,我与你结成知己啊。
内善外美而不放荡,多么正直而富有文理啊,
你的年纪虽然不大,却可作人们的良师啊。
品行好比古代的伯夷,种在这里作我为人的榜样啊!
注释:
1、〔愿岁并谢〕誓同生死。岁,年岁。谢,死。
2、〔淑离〕美丽而善良自守。离,通“丽”。
3、〔梗〕正直。
4、〔可师长〕可以为人师表。
5、〔像〕榜样。摘自gyjslw.com
8. 有关道德品质的成语 褒义词
关于品德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百世师】:品德学问可以做为百代的表率。
【包元履德】:元:善。指心怀善意,行为具有高尚的品德。是古代对帝王的谀词。
【抱宝怀珍】:怀:藏有。比喻人有美好的品德和才能。
【抱瑜握瑾】:瑜、瑾:美玉。比喻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冰壶秋水】:比喻心地纯洁,品德高尚。
【冰壸秋月】: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洁。
【不同流俗】: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不肖子孙】:不肖:不象,不贤。指品德差,没出息,不能继承先辈事业的子孙或晚辈。
【才德兼备】:才:才能。德:品德。备:具备。才能和品德都具备。
【才高行厚】:厚:不可轻薄,端谨。指才能高,品德端谨。
【超世拔俗】:超出当代,不同凡俗。形容人的思想、品德、言行等境界极高,当世罕见。
【朝阳鸣凤】:比喻品德出众、正直敢谏之人。
【称德度功】:称:衡量;度:估量。对被任用的人既要考虑到他的品德,也要考虑到他的功劳。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同类聚集。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口入耳】: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类拔群】: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类超群】:出:超过;类:同类。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存神索至】:存神:保养精神;索至:寻找事物深奥的道理。旧指品德高尚的人注重保养精神,以探寻事物深奥的道理。
【大德必寿】:指高尚品德的人受命于天,必然会享高寿,以造福众人。
【道德文章】: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德薄望浅】:薄:轻微;望:名望,声望。品德低下,名望轻微。
【德被八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
【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
【德不称位】:品德和其地位不相称。指品德不好,而身居高位。
【德高毁来】:品德高尚却招来毁谤。形容坏人总是嫉妒和毁谤品行高尚的人。
【德浅行薄】:行:德行、品行。指品德、操行浅薄。
【德荣兼备】:品德贞淑而且仪容美好。旧时对女子的褒美之辞。
【德容言功】: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德为人表】:品德高尚,可作为他人的榜样。
【德言工容】: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德言容功】:德:妇德,品德。言:言辞。容:容貌。功: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砥砺德行】:磨炼品德行为。形容对自己要求严格,奋发向上。
【砥砺廉隅】:砥砺:磨炼;廉隅:品德端正。通过磨炼而使品德端正不苟。
【砥砺琢磨】:琢磨:雕刻和打磨玉石。比喻磨练自己的品德,在学业上不断上进。
【斗南一人】: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内。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
【妒能害贤】:贤、能:有德有才的人;害:陷害。嫉妒有才能的人,陷害贤明的人。指容不下才能、品德比自己高的人。
【妒贤疾能】: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同“妒贤嫉能”。
【妒贤嫉能】:妒、嫉:因别人好而忌恨。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方圆难周,异道不安】:周:调和,方和圆难于相互通融,政治道路不同的人不能和平相处。也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匪夷匪惠】: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孚尹明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同“孚尹旁达”。
【孚尹旁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呷醋节帅】:此为具有高尚品德和节操的典实。
【高才大德】: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极高尚的品德。形容才能和品德都很好。
【高风伟节】:高风:高尚的品格。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比喻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高山仰之】: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高世之德】:高世:超出世人;德:品德。具有超出一般人的德行。形容德行非常高尚。
【高躅大年】:躅:足迹,引申为行为,品行。品德高尚而年纪高迈。
【羔羊素丝】:羔羊:小羊羔,此指小羊羔的皮;素:白。用小羊羔的皮毛缝制衣服,用素丝作为装饰。旧时称赞士大夫正直节俭,品德与仪表一样美。
【桂折兰摧】: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行比伯夷】:行:品德;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品行可与伯夷相比拟。形容品德高洁。
【行若由夷】:行:行为;由、夷:指春秋时的许由和伯夷,古代的廉洁之士。比喻品德高尚,做人清正廉洁。
【虎生而文炳】:文:纹理;炳:显著。老虎生来身上的皮毛就是花纹鲜艳多彩。比喻人本来就具有的素质和品德。
【怀瑾握瑜】:怀:怀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怀真抱素】:真:纯真;素:质朴的本色。指品德高洁,质朴无华。
【怀质抱真】: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同“怀真抱素”。
【怀珠抱玉】:珠、玉:比喻美德和才华。比喻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杰出的才能。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亲:亲近;辅:帮助。指老天爷公正无私,总是帮助品德高尚的人。
【积善成德】: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嫉闲妒能】:嫉、妒:因别人好而忌恨。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嫉贤妒能】: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嫉妒。
【忌贤妒能】:忌:妒忌;妒:妒忌。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嫉妒。
【金碗盛狗矢】:狗矢:狗屎。指小人位居高位。比喻地位与品德不相称。
【经师人师】:经师:研究或传授儒家经典的学者;人师:教人如何做人的师表。指教授经典学术的学者和培养人才品德的老师。
【敬老怜贫】:老:年老的人;怜:怜恤。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敬老恤贫】:老:年老的人。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敬老尊贤】:尊敬年纪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敬贤礼士】: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酒色财气】:旧时以此为人生四戒。泛指各种不良品德、习气。
【举善荐贤】:贤:有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君子:泛指品德高尚的人。指有志之士报仇雪恨不必性急,等待时机再动手。
【恺悌君子】:恺悌:平易近人;君子:先秦时代对诸侯卿士的美称。泛指品德优良,平易近人的人。
【兰芷萧艾】:兰、芷:香草;萧艾:杂草。由香草变为杂草。比喻人的品德由好变坏。
【磊落奇伟】:磊落:形容胸怀坦白;奇伟:奇特伟大。形容人襟怀坦白,品德卓绝。
【厉志贞亮】:厉志:激励心志。志行坚贞,品德高尚。
【怜贫敬老】:老:年老的人;怜:怜恤。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廉静寡欲】:廉:品行端正;静:脾气平和;寡欲:欲望很少。指人的品德高尚,性格平和,没有什么奢望。
【麟凤芝兰】:麟凤:麒麟、凤凰,比喻高尚的人;芝兰:比喻才质之美。指人的品德高尚,气质优美。
【令闻令望】:令闻:美好的名声;令望:有美好的威仪,使人景仰。有美好的名声和品德,使人仰慕效法。
【母仪之德】:母仪:作为母亲的典范。母亲的品德。泛指妇女的品德。
【年高德韶】:年纪大,品德好。
【年高德邵】:邵:美好。年纪大,品德好。
【年高德劭】:劭:美好。年纪大,品德好。
【年高有德】:年纪大,品德好。
【品德文章】:指学问和品德。
【品学兼优】:兼:都。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
【其人如玉】:人的品德如玉一样高尚,也指女子貌美如玉。
【青天白日】:指大白天。也比喻明显的事情或高洁的品德。
【如坐春风】: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盛德若愚】:盛德:极高的品德;愚:愚笨。形容品德高尚的人谦逊朴实,外表看来好像愚笨的样子。
【十里挑一】:形容从若干人中挑选一个,表示人才、品德、相貌出众难得。
【使贤任能】: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
【事变知人心】:在事情发生的变化中,才能考察出一个人的真实思想和品德。
【万古长存】:万古:千秋万代。指某种好的精神或品德永远存在。
【万古长新】:万古:千秋万代,永远。永远是新的。指某种好的精神或品德永远存在。
【万年长存】:万年:久远。指精神或品德永世长存。
【温恭直谅】:温恭:温和谦恭;直谅:性格正直,能谅解人。指和气、谦恭、正直、诚信的高尚品德。
【握瑜怀瑾】: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误杀好人】:好人:品德好、行为端的人。过失地杀掉品行好的人。
【形表影附】:形表:仪容表率;影附:影子附于形而不可分离。比喻人的品德堪为表率,人们对他形影不离,依附得很紧。
【修身慎行】:修:学问、品德方面的学习和锻炼。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谨慎小心地处理问题。
【雪操冰心】:志行品德高尚纯洁。
【雪后始知松柏操】:冰天雪地,才显出松柏的高尚节操。比喻只有在危难之时,才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和节操。
【衣冠禽兽】:穿戴着衣帽的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象禽兽一样卑劣的人。
【衣冠土枭】:犹衣冠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卑劣的人。
【懿范长存】:懿范:美好的风范。美好的风范永远留存下去。多用于称颂妇女的品德好。
【有长者风】:长者:年高望重之人。有长者的风度。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待人大度。
【与世长存】:和世界一起永远存在。多用于赞颂人的功绩和不朽的精神品德。
【玉洁松贞】:象玉一样洁净,如松一般坚贞。形容品德高尚。
【玉山将崩】:玉山:比喻品德仪容美好的人。形容酒醉后东倒西歪的样子。
【玉山倾倒】:玉山:比喻品德仪容美好的人。形容酒醉后东倒西歪的样子。
【玉山倾颓】:玉山:比喻品德仪容美好的人。形容酒醉后东倒西歪的样子。
【玉山自倒】:玉山:比喻品德仪容美好的人。形容酒醉后东倒西歪的样子。
【渊渟岳立】: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
【渊渟岳峙】: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
【渊亭山立】:比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同“渊渟岳峙”。
【渊停山立】: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
【责先利后】:尽职责、尽义务在他人之前,分离利益在他人之后。形容品德高尚。
【芝兰之交】:芝草和兰草之间的交往。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之间的友谊。
【知人善任】: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止谤莫如自修】:止:阻止;谤:诽谤;修:修身。要阻止他人对自己的诽谤,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修身,提高自己的品德。
【至德要道】:至:极,最。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
【至人无梦】:至人:指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做想入非非的梦。摘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