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字的成语「同袍同泽」
成语“同袍同泽”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同袍同澤成语读音:tóng páo tóng zé
成语简拼:TPTZ
成语注音:ㄊㄨㄥˊ ㄆㄠˊ ㄊㄨㄥˊ ㄗㄜ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同袍共泽
成语出处:《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摘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袍:长衣服的通称;泽:内衣。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同仇敌忾。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成语用法:同袍同泽作谓语、定语;用于朋友之间。
英文翻译:comrades in the same army
成语“同袍同泽”的扩展资料
1.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什么意思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全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 邶风 击鼓》全文: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这是两首诗别弄混了。全两首诗都是战争中鼓舞士气的。摘自gyjslw.com
2.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出处?具体点
《诗经.国风.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摘自gyjslw.com
3. 昔日无衣,与子同袍;的全文是什么?
《诗经.国风.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摘自gyjslw.com
4. 同袍同泽造句,怎么造啊?
【名称】:同袍同泽 【拼音】:tóng páo tóng zé 【解释】: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出处】:《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摘自gyjslw.com
5. 看动漫,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原文和翻译是什么
原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翻译: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披一件战袍。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戈与矛。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穿一件汗衣。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矛与戟。我愿与你一同战斗!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穿一件下裳。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盔甲兵器。我愿与你一同前进!摘自gyjslw.com
6.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全文
原文是: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出自先秦佚名的《国风·秦风·无衣》。
译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在《诗经》大量的战争题材作品中,《秦风·无衣》一诗以其高亢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作品的创作年代久远,文字叙述简略,故而后代对于它的时代背景、写作旨意产生种种推测。
大致说来,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认为《秦风·无衣》是讽刺秦君穷兵默武、崇尚军力的作品;第二,认为《秦风·无衣》乃是秦哀公应楚臣申包胥之请,出兵救楚抗吴而作,是哀公征召秦民从军,士卒相约之歌;第三,认为《秦风·无衣》是秦人攻逐犬戎时,兵士间团结友爱、同仇敌忾、偕作并行、准备抵御外侮的歌声。
据今人考证,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诗词赏析
《国风·秦风·无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全诗共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叙说着将士们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
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训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
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固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也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秦风·无衣摘自gyjslw.com
7. 请问“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中的“同”是什么意思?
共同的意识,就是同穿一件衣服出自 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译文] 谁说你没有军装?我与你同穿一件长袍。国王发兵要打仗,修整好我们的戈与矛,与你敌对同一目标。 谁说你没有军装?我与你同穿那件衬衫。国王发兵要打仗,修理好矛和戟,与你同把敌人歼灭。 谁说你没有军装?我与你同穿那套罩衣。国王发兵要打仗,修理好铠甲与兵器,与你一道去杀敌摘自gyjslw.com
8. 同袍还有什么意思
同袍 tóngpáo (1)旧时在同一军队工作的人互称。参看“袍泽” (2)挚友 出处:《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脩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 古代作为同朝为官者之间互称。 现在汉服复兴者用于互相之间称呼,类似于“志同道合者”。表现出汉服复兴者共同为汉服的复兴而努力的决心。摘自gyjslw.com
9. 同袍同泽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同袍同泽,成语,出自《诗经·秦风·无衣》,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名称】:同袍同泽【拼音】:tóng páo tóng zé【解释】: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出处】:《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摘自gyjslw.com
10.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出自哪里
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原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摘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