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鹬蚌相争”

2023年08月28日成语故事97

“鹬蚌相争”的成语故事:

  赵国准备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明天你的嘴取不出,就会有死鹬。’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鹬蚌相争的意思
一只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蚌马上合上,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饿死你。”鹬和蚌都不肯互相放弃,渔夫就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gyjslw.com
《鹬蚌相争》的意思
鹬蚌相争①
蚌②方出曝③,而鹬④啄其肉。蚌合而钳⑤其喙⑥。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⑦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⑧,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⑨之。
【字词注释】
①选自《战国策》。②蚌(b4ng):生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有两扇椭圆形硬壳,可以开合。③曝(p)):晒,这里指蚌上河滩晒太阳。④鹬(y));鸟名,常在水边捕吃鱼、虫、贝类。⑤钳(qi2n):夹住。⑥喙(hu@):鸟类的嘴。⑦即:就。⑧不出:指鹬的嘴拔不出。⑨擒(q0n):抓住。
【诗文翻译】
河蚌刚刚爬上河滩张开壳儿晒太阳,一只鹬鸟扑过来啄它的肉。蚌灵敏地合扰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鹬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饿死!”鹬和蚌谁也不肯让谁。结果都被渔夫毫不费力地抓住了。gyjslw.com
鹬蚌相争的意思是什么?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又称:蚌鹬相争),出自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一般与“渔翁得利”连用,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意思是鹬和蚌争斗对抗,僵持不下,使过路的渔翁捡了便宜,比喻前两方争斗使第三方得利。
战国时,赵国、燕国都不是实力很强的国家,然而赵惠文王无视对赵、燕两国虎视眈眈的强大的秦国,打算出兵攻打燕国。
为了避免一场国破家亡的战乱,燕国的苏代跑到赵国去求见赵惠文王,以游说赵与燕两相和好、共同抗秦。苏代对惠文王说:
“大王您先别谈打仗的事,我且讲个故事给您听:一只河蚌好久没上岸了。有一天出了太阳,河岸上十分暖和,于是河蚌爬到岸上,张开蚌壳晒太阳。河蚌只觉得浑身舒服极了,它懒洋洋地打起瞌睡来。这时,一只鹬鸟飞过来,悄悄落在河蚌的身边,很快地用长长的尖嘴伸过去啄河蚌的肉。河蚌猛一惊醒,迅速用力把蚌壳一合,将鹬的尖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河蚌说:“我看你能在岸上呆多久!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被干死、晒死,到时候,这岸上就会有一只死蚌了。”
河蚌也十分强硬地说:“我看你能饿多长时间!我今天不松开你的嘴,明天也不松开你的嘴,你就会在这里被饿死,到时候这岸上就会有一只死鹬了。”
两个小东西就这样对抗着,谁也不肯相让,真有要拼个同归于尽的架式。
这时,一位渔人走过来,十分轻易地就捡了个便宜,把蚌和鹬都捉住,满心高兴地赶回家去。
苏代的故事刚一讲完,赵惠文王幡然醒悟。他拍着自己的脑袋说:
“多谢先生的启发,如果我们小国间自相残杀,让秦国从中得利,那我们跟这故事里刚愎自用的鹬和蚌又有什么区别呢?”
于是,赵王取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gyjslw.com
鹬蚌相争的歌词
《鹬蚌相争》
演唱:佚名
作词:佚名
作曲:佚名
歌词:
正月里,阴天渭水寒
出了水的河蚌儿,晒在了沙滩
半悬空落,下鱼鹰子
紧翅收翎,往下扦
那鹰扦蚌肉,疼难忍
蚌夹鹰嘴,两翅扇
打南边就来了,渔翁一位
有一位渔翁,是来到了岸边
他倒说欢喜欢,喜真欢喜
捉来蚌儿下酒,鹬子换钱
有鹬鹰落下了,这伤心的泪
叫一声河蚌儿,要你听言
早知道落在了,渔人手
倒不如你归,大海我上高山
你归大海,饮天水  
我上高山,乐安然
这就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你是伸头容易,是退头难
扩展资料:
太平歌词是一种从于相声的曲艺形式,约形成于清代初叶,从北京的民间小曲演变而来,在京、津、冀广为流传。
20世纪20年代就有艺人在露天(明地)演唱,20世纪30年代较为流行,后来逐渐被埋没。它一直被作为相声的四门基本功之一,也是相声艺人招揽观众的主要手段之一。
作为相声四门功课“说、学、逗、唱”中“唱”的重要组成,太平歌词与常用作“垫头”的开场小曲不同,既可融入相声段子中,也可以独立演出。gyjslw.com
鹬蚌相争是什么意思
鹬蚌相争: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出处】《战国策·燕策》。
【原文】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译文】
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扩展资料:
1、近义词:两败俱伤
【拼音】liǎng bài jù shāng
【释义】斗争双方都受到损伤,谁也没得到好处。
【出处】《史记·张仪列传》。
【原文】“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译文】过了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斗了起来,大的受伤,小的被咬死。卞庄子就从受伤的老虎下手刺杀,一下子果然获得杀双虎的功效。
2、反义词:相辅相成
【拼音】xiāng fǔ xiāng chéng
【释义】意思是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出处】明·张岱《历书眼序》。
【原文】“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两者之说始得无蔽”。
【译文】诹日与推命必须互相配合使用,这样两者的解释(结果)才能够没有缺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鹬蚌相争gyjslw.com
鹬蚌相争翻译
赵国准备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变成肉干了。’河蚌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鹬。’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走过来,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gyjslw.com
生活中有哪些“鹬蚌相争”的例子?
一天小东和小红为了一团垃圾而争吵,老师看见了,就把他们两个一起处罚
gyjslw.com
鹬蚌相争(原文)
鹬蚌相争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gyjslw.com

成语“鹬蚌相争”扩展:

成语出处:清 湘灵子《轩亭冤 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gyjslw.com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造句:肃清日寇吾侪事,鹬蚌相争笑列侯。朱德《和董必武同志七绝》之三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读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
成语注音:ㄩˋ ㄅㄤˋ ㄒ一ㄤ ㄓㄥ
成语解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近义词:鹬蚌相危
成语用法:鹬蚌相争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简拼:YBXZ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54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