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封”字的成语「李广难封」
成语“李广难封”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lǐ guǎng nán fēng成语简拼:LGNF
成语注音:ㄌ一ˇ ㄍㄨㄤˇ ㄋㄢˊ ㄈㄥ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李广难封
成语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见“李广未封”。
成语用法:李广难封作宾语、定语;用于慨叹。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中郎将李广任边境上谷太守,他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闻风丧胆。他一生不被重用,没有受到封侯的奖赏,最后被逼自杀。他的部将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他的堂兄弟李蔡才能不如他却官至丞相
成语“李广难封”的扩展资料
1. 古语有李广难封,为何难封呢?李广虽然是一个大功臣,但是当时的皇帝却不这么认为,有的认为他的功绩不够,有的认为战功太小,还有的皇帝对于李广心中有怨恨,所以就没有给他加官进爵。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李广难封史上的李广究竟得罪了谁为什么就难封了?
并不是他得罪了谁难封,而是他没有拿得出手的功绩,他只是一个没有功劳只有苦劳得大将。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为什么说李广难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自古以来文臣与武将就是一对冤家,除了争夺利的本能矛盾,两者之间在分工上的互补性非但没有弥合这种冲突,反而使之愈演愈烈——动脑子的瞧不起卖力气的,拿枪杆子的看不上摇笔杆子的,这种本质上的区别使得即便没有直接的利益纠葛,文武之间也很难和平共处。
在汉唐那些华夏民族尚武精神犹存的年代,武将在利和地位上尚能与文官一较短长,甚至有时还能稍占上风。可是武将毕竟离枪杆子、刀把子太近了,让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非常没有安全感,尤其是晚唐及五代的武将给人留下了太过糟糕的印象。所以自宋朝开始,皇帝和文官联起手来压制武将,偃武修文成了国策,于是后者在文官面前再也没直起过腰来。
中国有2千多年的王朝史,前1千年文武还能平起平坐,后1千年就只有文尊武卑
到底是武将没了骨头、宋明才断了脊梁成天被人欺负,还是宋明没了骨头、武将才断了脊梁不复汉唐雄风?这个问题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反正我是找不到答案。
文武殊途,彼此间自然不会有什么好印象,偏偏写史书的都是文人,耍不转笔杆子的武将只能干瞪眼的任人评(mo)说(hei)。所以哪怕是白起、韩信、卫青、李靖这些千古名将中的佼佼者,在史书上的口碑也是毁誉不一;相反若是文官,哪怕功业只有武将的零头,也可能被夸成一朵花。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反例就不多了,但其中最大的一个例外应该是西汉名将李广。
这么说是有根据的。中国历史上的名将灿若繁星,在其中李广并不怎么起眼,可奇怪的是偏偏一提起这位“飞将军”来,那帮子文人墨客就诗兴大发,千古名句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比起题诗,古往今来的名将们,好像没一个人能跟李广相提并论。
从李广的身后名上就能看出司马迁的影响力
比如“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燕歌行》唐·高适)比如“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军城早秋》唐·严武)比如“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塞下曲》唐·卢纶)当然最有名的还是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甚至在这些文人眼中,卫青能成为一代名将仅仅是比李广运气好而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哪个典故?
“冯唐易老”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冯唐列传》。
汉文帝时,冯唐是一位大臣,他当初以孝悌而闻名,拜为中郎署。由于他为人正直无私,敢于进谏,不徇私情,所以时时处处遭到排挤,直到头发花白,年事已高,也没有得到升迁,还只是个郎官。
冯唐以孝行著称于时,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郎官是汉代的初级官吏,职责是担任皇宫侍卫,干这活的一般都是年轻人,冯唐作郎官时年纪已经不小了。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怎么还在做郎官?家在哪里?冯唐说是代郡人。汉文帝曾经做过代王,就说:“我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了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齐。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尚且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担任过统率士兵的职务,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也过从甚密,所以能知道他们的为人。”汉文帝听完冯唐的述说,很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很不高兴,回到宫里,越想越窝火,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汉文帝还真是个有道明君,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这不是虚夸之言呀。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支援韩魏。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后来恰逢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卖唱的女子。他一即位,就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因此军溃兵败,被秦人俘虏消灭。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边地的税金用来犒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为什么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看央视大戏《汉武帝》,想起了当时的两位人杰,冯唐和李广,这两个人生活在汉代最杰出的三代皇帝执政时期,不能说他们是生不逢时,却不能畅其胸怀,抒展抱负,令人概叹。唐初文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说: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桀,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说这话的时候二十六岁,发这样的感叹似乎有点太嫩了点。尽管后人多为这两位鸣不平,但还没人从他们自身找原因的。
冯唐以孝行著称于时,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郎官是汉代的初级官吏,指责是担任皇宫侍卫,干这活的一般都是年轻人,冯唐作郎官时年纪已经不小了。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怎么还在做郎官?家在哪里?冯唐说是代郡人。汉文帝曾经做过代王,就说:“我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了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齐。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尚且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担任过统率士兵的职务,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也过从甚密,所以能知道他们的为人。”汉文帝听完冯唐的述说,很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很不高兴,回到宫里,越想越窝火,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汉文帝还真是个有道明君,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这不是虚夸之言呀。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支援韩魏。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后来恰逢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卖唱的女子。他一即位,就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因此军溃兵败,被秦人俘虏消灭。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边地的税金用来犒赏士兵,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啥意思?
“冯唐易老”的典源出于《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亲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汉书·冯唐传》亦载。冯唐身历三朝,老尚为郎,至武帝时,举为贤良,己九十余岁,不能再做官了。 这是两个“生不逢时”的典型。特别是冯唐,历经三代,本事也有,可就是官升不上去,90多岁了,还是个郎官,大约相当于副科级。人问他咋回事?冯无奈答曰:文帝好文,我却以武见长,景帝爱用老成人,我正年轻,武帝上台搞年轻化,我已经老了。这位还真是够倒霉的,阴差阳错,就这么蹉跎了一辈子,连苏东坡都为他抱屈:“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究竟表达了什么含义呢?
纵观《史记》,李广没有突出的战绩,而是多次失败,其中一次还被匈奴俘获,汉朝对将军的封赏制服是以斩获敌首数量来衡量的,所以不存在汉武帝赏罚不明。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什么意思
人尽其用,陆游的文章,好像是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9.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什么意思
冯唐是初汉一个很有才干的人,可惜一直得不到重用,汉武帝想用他时,他已经九十多岁了。李广是汉武帝时的名将,有很大的功劳,但是也犯过很多大错,总是功过相抵,最后也没有被封侯。现在大多用来比喻生不逢时 ,命运多舛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0.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楼主年纪很大吗?居然发出这样的感慨?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1.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典故。
冯唐易老的典故:早在汉文帝时,就做上郎官的位置了。但是因为其性格太耿直,说话直来直去,一直得不到升迁的机会。有次汉文帝到郎官署“慰问”。因为郎官的年龄都相比较小,只有冯唐“满脸褶子”。
汉文帝到了冯唐跟前“慰问”一番,当得知冯唐老家是代郡人,汉文帝显得温和许多。因为汉文帝没有做皇帝之前,他老爹刘邦给他的封地就是代郡,算是“半个老乡”。
汉文帝就问冯唐:以前在代郡时,身边人一直给我说你们老家的李奇很厉害,打仗从来没输过,你听说过他吗?冯唐随口来了句:他厉害?他可比李牧,廉颇差远了。我们冯家和李家有几代人的交情,所以我非常清楚。
虽然不高兴,但是汉文帝还是说了句:如果让我拥有李牧,廉颇这样的帅才多好啊,哪里还怕他匈奴人骚扰?冯唐耿直的性格出来了,说到:臣担心陛下就算拥有这些人才,也不一定会用他们。听完这句话汉文帝拂袖而去。本来看你有才华,又是“半个老乡”想提拔你,谁知你个“刺头”当众“怼”我?
幸亏汉文帝是个仁慈皇帝。这件事过后没多久,汉文帝又召见冯唐问他为什么说寡人不能善用“帅才”?冯唐回答:古时候帝王让将军领军征战,出征前都会“拜将”。
甚至临行前会扶着大将军的车辇嘱咐:此去,对外的作战全部由将军一人决断,得征。代表皇帝行使利。所以君臣齐心,无往不利。而我听说云中郡守魏尚把云中治理的很好,能灵活运用军民,抵御匈奴入侵,使匈奴人不敢正面击云中,却因为小错误被革除职务,接受审判。所以我才说陛下不会用人,请恕罪。
汉文帝一听有道理,随后让冯唐持节恢复了魏尚的职位,并因此加封冯唐为车骑都尉。但是,到了汉景帝时,冯唐不知是什么原因被罢免官职,估计还是因为“脾气太臭”。
又到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时代,他非常欣赏冯唐的才华,于是就派人召冯唐进宫准备授予官职。可是当时的冯唐已经九十岁的高龄了,再也没有精力为国效力……这就是冯唐易老的典故。
李广难封的典故:汉文帝时,面对匈奴的进攻,李广就展现了其勇猛的一面,获封郎官。汉文帝称赞他说:你呀,就是错生了时代。如果在高祖时代,你一定能封个万户侯。
后来到汉景帝时代,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立有大功。却因为不识时务,私自接受梁王刘武授予的“大将军印”。引起汉景帝的不满,所以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2. 李广难封,为什么?
制度问题!独裁就是这样,不会讨统治者欢心,功劳再大也是徒劳!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