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达()”「辞不达意」
成语“辞不达意”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辭不達意成语读音:cí bù dá yì
成语简拼:CBDY
成语注音:ㄘˊ ㄅㄨˋ ㄉㄚˊ 一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词不达意、言不及辞
反义词:言必有中
成语出处:宋 罗烨《醉翁谈录 崔木因妓得家室》:“但恐小子不才,辞不达意。”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成语用法:辞不达意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说话与写作。
成语造句:大概学作文时,总患辞不达意。(鲁迅《两地书》一一)
英文翻译:the language fails to express the idea
其他翻译:<法>l'expression n'arrive pas à rendre la pensée
成语“辞不达意”的扩展资料
1. 辞不达意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辞不达意 cí bù dá yì
成语解释: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成语出处:宋 罗烨《醉翁谈录 崔木因妓得家室》:“但恐小子不才,辞不达意。”
成语造句:大概学作文时,总患辞不达意。(鲁迅《两地书》一一)
成语使用: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说话与写作
褒贬解析:贬义成语
近义词:词不达意、言不及辞
反义词:言必有中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词不达意与辞不达意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
两种用法都是可以的,两者都解释为”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词不达意:读音【 cí bù dá yì】
释义:谓词句,词:言词;意:意思。 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大凡译技艺的书,必要是这门技艺出身的人去译,还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
例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四篇:「惟文笔则远不逮。词不达意,粗具梗概而已。」
辞不达意 :读音【cí bù dá yì】
释义: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出处:《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例句: 宋·罗烨《醉翁谈录•崔木因妓得家室》:「但恐小子不才,辞不达意。」
清·吴骞《<扶风传信录>自序》:「所记皆寻常世俗杂务,且其辞不达意者,间亦有之。」
陈梦家《论简朴》:「当然有些人辞不达意并不是为了说话故意要花藻,而是由於思路不清,缺乏条理和逻辑性。」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以辞开头的成语
辞不获命
辞不达义
辞不达意
辞严义正
辞严意正
辞严气正
辞严谊正
辞多受少
辞富居贫
辞尊居卑
辞巧理拙
辞微旨远
辞穷理屈
辞简义赅
辞金蹈海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拟人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一般是什么
可以表达对某种事物的喜爱。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词不达意后面一句是什么
1、词不达意,即辞不达意。“词”不达意是长期形成的错误书写习惯。它后面一句是——余尝叹息之。 2、“辞不达意”,出自—— 《仪礼·聘礼》。 3、附原文 《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4、成语示例: 不然,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 5、《仪礼·聘礼》是《仪礼》的篇名。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谢绝邀请去罗马(打一成语)
谜底是辞不达意(绝扣“辞”,去扣“达”,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因此扣“意”。)辞不达意 [cí bù dá yì] 释义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出处《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词不达意”和“言不由衷”,意思一样吗?
“词不达意”和“言不由衷”意思不一样。
1、词不达意是表达不准确,是能力问题 。
2、言不由衷是不说真心话,是态度问题。
详细解释:
词不达意:[ cí bù dá yì ]
1. 【解释】:词:言词;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2. 【出自】:《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3. 【示例】:不然,必有个~的毛病。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
4.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词语不能确切表达意思
言不由衷:[ yán bù yóu zhōng ]
1. 【解释】: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2. 【出自】:《左传·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3. 【示例】:旋复下一通令,洋洋洒洒,约一二千言,小子因他~,不愿详录。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八回
拓展资料:
1、我写作有困难,常常感到词不达意。
2、他在大庭广众中说话总是感到紧张,常常词不达意。
3、迫于无奈,他只好言不由衷地说了几句捧场话。
4、我看你是喜欢上王先生了,才会言不由衷地假意批评他。
5、看他这言不由衷的样子,就知道他不是诚心要帮忙。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