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的成语「痛定思痛」
成语“痛定思痛”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tòng dìng sī tòng成语简拼:TDST
成语注音:ㄊㄨㄥˋ ㄉ一ㄥˋ ㄙ ㄊㄨㄥ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复杂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痛不欲生、悲痛欲绝
反义词:悠然自得
读音纠正:思,不能读作“shī”。
成语出处:唐 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摘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让人震撼;也让人警醒。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含有警醒的意思。痛:悲痛;哀苦;定:平静。
成语用法:痛定思痛复杂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表示受挫折后的教训。
成语造句: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英文翻译:draw a lesson from a bitter experience
俄文翻译:страшно раскаиваться <с горечью вспоминать>
日文翻译:苦(くる)しみの中(なか)から教訓(きょうくん)を汲(く)み取(と)る
其他翻译:<德>sich einen erlittenen Schmerz in Erinnerung rufen
成语谜语:好了伤疤不忘痛
成语故事: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元军逼近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为解朝廷燃眉之急,文天祥毅然辞去右丞相的职务,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元营谈判,并伺机窥察军情。到元营后,文天祥慷慨陈辞,痛斥了元军南侵的罪行。元军统帅伯颜被其才华折服,企图劝他归顺元朝,但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 不久,元军强迫文天祥跟随贾余庆一起前往元朝的京城大都。文天祥本欲以死明志,但想到国恨家仇,就忍辱负重跟随贾余庆一同前往。船到京口(今江苏镇江)时,文天祥趁人不备,乘上一条小船逃走,碾转来到了真州(今江苏仪征)。他把敌人的军情虚实
成语“痛定思痛”的扩展资料
1.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一般怎么解释’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的译文是: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出自《文山先生全集》的《指南录后序》,作者文天祥。创作背景是在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南宋满朝文武惊慌失措。文天祥挺身而出,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使元营谈判。在敌人面前,文天祥慷慨陈词,力图挽狂澜于既倒,税负敌方撤军。
元军扣留了文天祥,并于二月九日押解北上。二月二十九日夜,文天祥一行在镇江逃脱,历尽艰险,经真州等地到大通州,然后航海南下,先到温州,再转福州。他把患难之中所写的诗编成《指南录》,写有自序,每首诗前,多有小序,故该文称后序。
文章气势充沛,用语多变。一句“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把文章气势推向悲痛的顶点。
扩展资料: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后来演化为了成语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定之后,回想当时的痛苦。1275年,元军逼近南宋都城临安,文天祥率军抵抗失败,他得知赵昰在福州称帝,就前去投奔。他一路与敌兵周旋,在路上写出《指南录》一书,他总结宋朝失败的原因,痛定思痛,要把握时机,才能振兴宋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指南录后序摘自gyjslw.com
2. 痛定思痛 后面一句是什么 出自那里
痛何如哉
出自: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译文:唉!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危难层迭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世间的人所能忍受的。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故事:1275年,元军逼近南宋都城临安,文天祥率军抵抗失败,他得知赵昰在福州称帝,就前去投奔。他一路与敌兵周旋,在路上写出《指南录》一书,他总结宋朝失败的原因,痛定思痛,要把握时机,才能振兴宋朝。
扩展资料
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定之后,回想当时的痛苦。
用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痛不欲生、悲痛欲绝、柔肠百结、不堪回首
反义词:悠然自得、至死不悟、稀里糊涂、浑浑噩噩、执迷不悟、顽固不化
痛不欲生,意思是形容人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一般是心灵上的无法短时间抚慰的令人失望的崩溃的伤害,甚至都让人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勇气!当然身体上的创伤同样令意志溥弱的人有痛苦到不想活下去的伤疼,都能形容成痛不欲生。
悠然自得是一个成语,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痛定思痛摘自gyjslw.com
3. 痛定思痛是成语吗?
是痛定思痛tòng dìng sī tòng[释义] 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让人震撼;也让人警醒。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含有警醒的意思。痛:悲痛;哀苦;定:平静。[语出]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正音] 思;不能读作“shī”。[近义] 痛不欲生 悲痛欲绝[反义] 悠然自得[用法] 可表示受了一次重大教训;就会警惕以免重犯错误。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结构] 复杂式。摘自gyjslw.com
4. 痛定思痛等类似的成语有哪些
举不胜举、神乎其神、天外有天、防不胜防、亲上加亲、为所欲为、忍无可忍、贼喊捉贼、话里有话、精益求精、闻所未闻......摘自gyjslw.com
5. 痛定思痛是什么意思
【解释】: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出自】:唐·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示例】: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何如哉!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近义词】:痛不欲生、悲痛欲绝【反义词】:悠然自得【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表示受挫折后的教训我的新浪微博:“暖风公益”感兴趣的朋友请加关注!摘自gyjslw.com
6. 痛定思痛的成语解释
痛定思痛语出:唐·韩愈《与李翱书》:“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 释义:痛苦的心情平静之后,再回想当时的痛苦。有令人深思的意思。例句:工人们看着在在大火烧毁的废墟上重建的厂房,痛定思痛,深深地认识到必须加强防火措施。 示 例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唐·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用 法: 复杂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近义词:痛不欲生、悲痛欲绝、柔肠百结、不堪回首反义词:悠然自得、至死不悟、稀里糊涂、浑浑噩噩、执迷不悟、顽固不化英文:draw a lesson from a bitter experience法文:penser avec angoisse aux souffrances passées德文:sich einen erlittenen Schmerz in Erinnerung rufen成语故事:1275年,元军逼近南宋都城临安,文天祥率军抵抗失败,他得知赵昰在福州称帝,就前去投奔。他一路与敌兵周旋,在路上写出《指南录》一书,他总结宋朝失败的原因,痛定思痛,要把握时机,才能振兴宋朝。摘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