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丽()春()”「丽藻春葩」
成语“丽藻春葩”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lì zǎo chūn pā成语简拼:LZCP
成语注音:ㄌ一ˋ ㄗㄠˇ ㄔㄨㄣ ㄆㄚ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唐 冯贽《云仙杂记 粲花》:“李白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时号李白粲花之论。”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比喻美妙的言谈。
成语用法:丽藻春葩联合式;作宾语;比喻美妙的言谈。
成语造句:闻一多《红烛·李白之死》:“也便烧得他那幻象底轮子急转,转出了满牙齿上攒着的‘丽藻春葩’。”
成语“丽藻春葩”的扩展资料
1. 丽藻春葩的成语接龙20个以上1)丽藻春葩
*由于“葩”字开头的不知,所以第二个开始谐音
2)爬山涉水
3)水至清而无鱼
4)鱼贯而入
5)入幕之宾
6)宾至如归
7)归心似箭
8)剑拔弩张
9)张冠李戴
10)戴月披星
11)星罗棋布
12)布鼓雷门
13)门可罗雀
14)雀屏中选
15)选贤与能
16)能言巧辩
17)辩才无碍
18)碍口识羞
19)羞花闭月
20)月白风清
21)清风明月
22)月黑风高
23)高屋建瓴……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丽(成语)
沉博绝丽 春葩丽藻 风和日丽 富丽堂皇 华冠丽服 丽藻春葩 日月丽天 沈博绝丽 天生丽质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成语接龙丽藻春葩
同音的可以吧扒高踩低--- 低三下四 ---四面受敌---敌众我寡---寡不敌众---众流归海---海阔天空---空穴来风---风靡一世---世风日下---下落不明---明察秋毫---毫厘千里---里勾外连---连汤带水---水泄不通---通今博古---古往今来---来之不易---易如反掌---掌上明珠---珠沉沧海 ---海纳百川 ---川流不息---息怒停瞋 ---瞋目竖眉 ---眉眼高低---低首下气 ---气冲斗牛 ---牛衣夜哭---哭哭啼啼--- 啼啼哭哭--- 哭天抹泪---泪迸肠绝 ---绝少分甘--- 甘心首疾---疾雨暴风--- 风云突变 ---变化无穷---穷凶极虐 ---虐老兽心--- 心满意足---足音跫然--- 然糠照薪 ---薪尽火传---传风扇火 ---火妻灰子 ---子虚乌有---有始无终 ---终身大事--- 事在萧墙---墙面而立--- 立此存照 ---照萤映雪---雪上加霜 ---霜露之悲 ---悲歌易水---水米无干--- 干将莫邪 ---邪门歪道---道弟称兄 ---兄弟阋墙 ---墙头马上---上篇上论--- 论短道长--- 长材茂学---学富五车--- 车轨共文--- 文章星斗---斗筲之器--- 器宇不凡 ---凡夫肉眼---眼花撩乱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笔底春风 白雪阳春 春冰虎尾 长春不老 寸草春晖 春蚕到死丝方尽 春风得意 春风风人 春风和气 春风化雨 春风
找到 102 个成语白雪阳春 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两支高雅歌曲。比喻高雅的诗歌和其他的文学艺术 春风风人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 春光漏泄 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带来的信息。喻指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露出来 春华秋实 华: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春满人间 指生机勃勃的春意充满人间 春秋鼎盛 春秋:指年龄。指年富力强,精力充沛 春去秋来 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春树暮云 仰慕、怀念友人 春诵夏弦 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寸草春晖 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的心意难以报答春天的恩惠。比喻子女报答不尽父母养育之恩 漏泄春光 原指透露春天的信息,后比喻泄露男女私情 满脸春风 形容心情喜悦,满脸笑容 满脸春色 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 齿牙春色 形容爽朗地大笑。 吹皱一池春水 原形容风儿吹指水面,波浪涟漪。后作为与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闲事的歇后语。 春冰虎尾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春风得意 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春风和气 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春风化雨 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春风满面 春风:指笑容。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霭愉快的面容。 春风夏雨 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春风一度 度:次,回。比喻领略一番美妙的生活情趣。亦借指男女合欢。 春风沂水 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春光明媚 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春寒料峭 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春和景明 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春花秋月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春晖寸草 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春回大地 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春兰秋菊 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春露秋霜 比喻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 春梦无痕 比喻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不留一点痕迹。 春暖花开 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比喻大好时机。 春葩丽藻 比喻美妙的言谈。 春秋笔法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春秋无义战 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春色撩人 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春色满园 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山如笑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春深似海 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春笋怒发 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春蛙秋蝉 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春宵一刻 欢娱难忘的美好时刻。 春意盎然 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春蚓秋蛇 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春雨如油 春雨贵如油。形容春雨可贵。 大地回春 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 寒木春华 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虎尾春冰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口角春风 原指言语评论如春风之能生长万物。后比喻替人吹嘘或替人说好话。 腊尽春回 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枯木逢春 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丽藻春葩 比喻美妙的言谈。 料峭春寒 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妙手回春 指医生医术高明。 满园春色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满面春风 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蔼愉快的面容。 皮里春秋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秋月春风 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 秋月春花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如坐春风 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如登春台 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阳春白雪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一室生春 整个房间里充满了愉快欢乐的气氛。 阳春有脚 用以称誉贤明的官员。 一场春梦 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 月旦春秋 比喻评论人物的好坏。 有脚阳春 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万古长春 万古:千年万代,永远。永远像春天一样,草木翠绿,生机勃勃。比喻人的精神永远像春天一样毫不衰退或祝愿好事长存。亦作“万古长青”、“万古常青”、“万古常新 着手成春 着手:动手。一着手就转成春天。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长春不老 犹言长生不老。 触手生春 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形容技术高明神奇。 春蚕到死丝方尽 丝:双关语,思的谐音。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 春风野火 比喻迅猛之势。 春风雨露 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春花秋实 见“春华秋实”。 春蛇秋蚓 见“春蚓秋蛇”。 春生秋杀 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春意阑珊 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大地春回 见“大地回春”。 富于春秋 谓年少,年轻。 鸿爪春泥 同“鸿爪雪泥”。 回春妙手 妙手回春。喻人医术高明,能使垂危的人恢复健康。 回春之术 回春:本指冬去春来,比喻医道高明,能治愈难治之病,挽救垂危的病人。术:医术。指起死回生的医术。参见“妙手回春”。 枯树逢春 已枯之树又重获生机。喻绝境逢生。 枯枝再春 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柳暖花春 指花柳荣茂,春意正浓。 马耳春风 见“马耳东风”。 暮云春树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琼岛春云 即琼华岛。明代北京八景之一。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积水潭》:“海子东浒有琼华岛,亦永乐间赐名。岛之阳为广寒殿,乔松古桧,烟云缭绕。京师八景有‘琼岛春云’,谓此。”明王洪《北京八咏》有《琼岛春云》诗。亦谓北京十景之一。明李东阳《京都十景》诗之一有《琼岛春云》 桃李春风 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杏花春雨 初春杏花遍地、细雨润泽的景象。 一年之计在于春 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沂水春风 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有女怀春 谓少女爱慕异性。 雨后春笋 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笔底春风 〖解释〗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春暖花香 【出处】明·无名氏《打韩通》头折:“春暖花香,和风淡荡。我则见东郊上,男女成行,处处闲游赏。” 【解释】形容春天美丽的景色【示例】【故事】 漏洩春光 〖解释〗①透露春天的信息。②指密传消息或泄露男女私情。 满袖春风 〖解释〗衣袖飘曳生风。形容十分得意。 秋实春华 〖解释〗比喻德行和才华。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丽藻春葩成语接龙
扒耳搔腮不知道这个成语接龙可不可以是类似读音的成语接龙。因为葩字开头的成语好像并没有。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丽藻春葩成语接龙
扒耳搔腮不知道这个成语接龙可不可以是类似读音的成语接龙。因为葩字开头的成语好像并没有。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带着“丽”、“珠”字的成语有哪些,作何解释?
丽句清词 华丽清新的辞句。 丽句清辞 华丽清新的辞句。同“丽句清词”。 丽藻春葩 比喻美妙的言谈。 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粲花》:“李白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时号李白粲花之论。” 侈丽闳衍 华丽繁富。多用以指文辞。 出处:《汉书·艺文志》:“其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风谕之义。” 斗丽争妍 竞相比赛艳丽。 出处:清·顾禄《清嘉录·山塘看会》:“每会至坛,箫鼓悠扬,旌旗璀璨,卤簿台阁,斗丽争妍。” 富丽堂皇 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连忙灯下一看,只见当朝圣人出的是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 日丽风和 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出处:元·李爱山《集贤宾·春日伤别》:“那时节和风丽日满东园,花共柳红娇绿软。” 日丽风清 阳光明丽,清风送爽。形容天气晴和。 出处: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外面日丽风清,蓝天如洗,是一个典型的明净的秋日。” 绚丽多彩 形容色彩华丽。 春葩丽藻 比喻美妙的言谈。 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粲花》:“李白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时号李白粲花之论。” 和风丽日 指天气温暖而晴朗。 出处:宋·柳永《西平乐》词:“正是和风丽日,几许繁红嫩绿,雅称嬉游去。” 鸿笔丽藻 形容诗文笔力雄健,词藻华丽。 出处:唐·源直心《议释道不应拜俗状》:“枢纽经典,畴咨故实,理例锋颖,词韵膏腴,则司戎之称鸿笔丽藻矣。” 华冠丽服 冠:帽子。形容衣着华丽。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全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清词丽句 指清新美丽的词句。 出处: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五:“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清辞丽句 指清新美丽的词句。同“清词丽句”。 清辞丽曲 指清新美丽的词曲。同“清词丽句”。 日月丽天 丽:附着。象日月悬挂在天空。比喻永恒不变。 出处:《易·离》:“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软谈丽语 指谈话时态度温和,言辞柔美。 出处:明·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三:“饮酒娱乐,软谈丽语,交欢释闷者不为少矣。” 天生丽质 天生:天然生成。丽质:美丽的姿容。形容女子妩媚艳丽。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沉博绝丽 沉:深长;博:渊博。指文章的含义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出处:汉·扬雄《答刘歆书》:“少不得学,而心好沉博绝丽之文。” 斗美夸丽 指比赛美丽以争胜。 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民俗》:“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厅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 丰姿冶丽 容貌姿态艳丽到极点了。 风和日丽 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出处:元·李爱山《集贤宾·春日伤别》:“那时节和风丽日满东园,花共柳红娇绿软。”清·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根株附丽 比喻依附势。 出处:明·唐顺之《与周约庵中丞论项守》:“又自罗翁当国,为缙绅所辐辏,而永嘉之人根株附丽,攫美官鼓声势者尤众。” 沈博绝丽 指文章的含意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出处:汉·扬雄《答刘歆书》:“少不得学,而心好沈博绝丽之文。” 堂皇富丽 堂皇:盛大,雄伟;富丽:华丽。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连忙灯下一看,只见当朝圣人出的是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 1、升山采珠 到山上去采珍珠。比喻办事的方向、方法错误,一定达不到目的。2、珠箔银屏 箔:帘子;屏:屏风。珠缀的帘子,银制的屏风。多形容神仙洞府陈设华美。3、遗珠弃璧 本指弃置不用的珍珠玉璧,比喻弃置不用的美好事物和优秀人才。4、翠围珠绕 翠:翡翠;珠:珍珠。形容富家女子的华丽装饰。亦比喻随从侍女众多。5、满腹珠玑 玑:不圆的珠子;珠玑:比喻优美的文章。形容人很有文才。6、珠联玉映 本指一种天象。同“珠联璧合”。7、珠规玉矩 比喻人的言行纯正合乎规矩。8、珠投璧抵 谓以珠玉投掷鸟鹊。比喻人才不被重视。9、珠联璧合 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10、被褐怀珠 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宝珠。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11、老蚌珠胎 指老妇人得子。12、还珠合浦 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13、买椟还珠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15、珠窗网户 饰珠、镂花的门窗。极言宫殿之奢侈华贵。16、涎玉沫珠 流出美玉,吐出珍珠。比喻水花四溅的美丽景象。17、韫椟藏珠 韫:蕴藏。椟:木匣子。指珠宝藏在木匣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18、明珠弹雀 用珍珠打鸟雀。比喻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19、字字珠玉 每一个字都像珍珠、宝玉那样珍贵值钱。形容文章作的好,声价高。20、日角珠庭 形容人额角宽阔,天庭饱满,相貌不凡。21、二龙戏珠 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22、明珠暗投 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惊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23、明珠投暗 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同“明珠暗投”。24、一串骊珠 骊珠:一种珍贵的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比喻歌声宛转就象成串的骊珠一样。25、隋珠弹雀 隋珠:古代传说中的夜明珠,即隋侯的明月珠。用夜明珠去弹鸟雀。比喻得不偿失。26、薏苡明珠 薏苡: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可供食用酿酒,并入药。薏米被进谗的人说成了明珠。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27、隋珠和玉 即隋珠和璧。28、珠盘玉敦 古代诸侯盟誓时用的器具。引申为订立盟约。29、咳唾成珠 咳唾:咳嗽吐唾沫,比喻谈吐、议论。“咳”也写作“欬”。比喻言辞精当,议论高明。也形容文词极其优美。30、珠歌翠舞 指声色美妙的歌舞。31、零珠碎玉 比喻零碎的却值得珍惜的事物。亦作“零珠断璧”、“零珠片玉”。32、宝珠市饼 拿珍珠换饼。比喻杜绝贪心。33、贝阙珠宫 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34、眼内无珠 比喻不识货或看不出好坏。35、珠沉玉碎 比喻美女的死亡。37、怀珠韫玉 用以比喻怀藏才德。38、沤珠槿艳 比喻短暂的幻景。沤珠,水泡。槿,木槿花,鲜艳而易凋谢。39、珠槃玉敦 古代诸侯盟誓时用的器具。引申为订立盟约。40、抱玉握珠 比喻满腹经纶,富有才学。41、米粒之珠 比喻细微弱小的东西。42、妙语连珠 连珠:串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43、目若悬珠 眼睛象一对悬挂的珠子。形容眼睛明亮有光彩。44、米珠薪桂 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45、咳珠唾玉 比喻为文措辞优美。46、合浦还珠 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同“合浦珠还”。47、字字珠玑 珠玑:珠子。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48、还珠返璧 宝物失而复得。49、好语如珠 指诗文中警句妙语很多。50、珠璧联辉 比喻美好事物交相辉映。51、剖腹藏珠 破开肚子把珍珠藏进去。比喻为物伤身,轻重颠倒。52、珠流璧转 比喻时光之流逝。53、珠玉在侧 侧:旁边。比喻仪态俊秀的人在身边。54、珠沉沧海 珍珠沉在大海里。比喻人才被埋没。55、翠绕珠围 珠:珍珠;翠:翡翠。形容妇女妆饰华丽。也形容富贵人家随侍的女子众多。56、鱼目间珠 比喻以假乱真。57、怀珠抱玉 用以比喻怀藏才德。同“怀珠韫玉”。58、随珠荆玉 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泛指珍宝或珍宝中的上品。同“随珠和璧”。59、珠圆玉洁 比喻诗文圆熟明洁。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丽藻春葩的成语接龙20个以上
1)丽藻春葩
*由于“葩”字开头的不知,所以第二个开始谐音
2)爬山涉水
3)水至清而无鱼
4)鱼贯而入
5)入幕之宾
6)宾至如归
7)归心似箭
8)剑拔弩张
9)张冠李戴
10)戴月披星
11)星罗棋布
12)布鼓雷门
13)门可罗雀
14)雀屏中选
15)选贤与能
16)能言巧辩
17)辩才无碍
18)碍口识羞
19)羞花闭月
20)月白风清
21)清风明月
22)月黑风高
23)高屋建瓴……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9. 春什么春什么的成语有哪些?
1、春暖花开
【拼音】chūn nuǎn huā kāi
【解释】: 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2、阳春白雪
【拼音】yáng chūn bái xuě
【解释】: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3、春风化雨
【拼音】chūn fēng huà yǔ
【解释】: 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4、春意盎然
【拼音】:chūn yì àng rán
【解释】: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5、如坐春风
【拼音】:rú zuò chūn fēng
【解释】: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等
成语:
春暖花开、阳春白雪、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春秋笔法、春花秋月、妙手回春、雨后春笋、春色满园、杏花春雨、春意盎然、如坐春风、寸草春晖、春和景明、春寒料峭、枯木逢春、春风得意、春意阑珊、春秋鼎盛、春山如笑、春秋无义战、春去秋来、着手成春、春树暮云、满面春风、春光明媚、春色撩人、春花秋实、春满人间、马耳春风、沂水春风、春风风人、春深似海、春梦无痕、春兰秋菊、大地回春、寒木春华、春宵一刻、春风一度、皮里春秋、有脚阳春、春诵夏弦、春蚓秋蛇、丽藻春葩、桃李春风、触手生春、一场春梦、春风和气、春风雨露、富于春秋、春蛙秋蝉、秋月春风、春风夏雨、虎尾春冰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0. 有宁和麗的成语
没有同时含有两个的成语。
含有丽的成语如下:
根株附丽、
堂皇富丽、
天生丽质、
沈博绝丽、
日丽风清、
清辞丽曲、
风暖日丽、
清辞丽句、
丽句清辞、
日月丽天、
风和日丽、
鸿笔丽藻、
沈博绝丽、
丽藻春葩、
清词丽句、
和风丽日、
沉博绝丽、
富丽堂皇、
斗丽争妍、
日丽风和、
斗美夸丽、
春葩丽藻、
绚丽多彩、
丽句清词、
华冠丽服、
软谈丽语、
丰姿冶丽、
侈丽闳衍
含有宁的成语如下:
宁缺勿滥、
坐卧不宁、
息事宁人、
礼奢宁俭、
不遑宁息、
戒奢宁俭、
宁折不弯、
本固邦宁、
宁缺毋滥、
福寿康宁、
国无宁日、
鸡犬不宁、
深根宁极、
天道宁论、
永无宁日、
宁死不辱、
食甘寝宁、
省事宁人、
睡卧不宁、
不遑宁处、
管宁割席、
宁死不屈、
不宁唯是、
安国宁家、
心神不宁、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不自由,毋宁死
树欲静而风不宁、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可清贫,不作浊富、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1. 什么丽什么奇的词语
没有“什么丽什么奇”的成语。含有“丽”的成语有丽藻春葩、丽句清词、丽句清辞、风和日丽、天生丽质,具体解释如下:
一、丽藻春葩
读音:lì zǎo chūn pā
解释:用来比喻美妙的言谈。
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粲花》:“李白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
译文:李白与人交谈,都成句子读,如春天的鲜花华丽。
二、丽句清词
读音:lì jù qīng cí
解释:华丽清新的辞句。
出处: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五:“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译文:你们学诗要爱古人但也不能鄙薄像庾信、四杰这样的今人,要把他们的清词丽句引为同调。
三、丽句清辞
读音:lì jù qīng cí
解释:华丽清新的辞句。同“丽句清词”。
出处: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五:“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译文:你们学诗要爱古人但也不能鄙薄像庾信、四杰这样的今人,要把他们的清词丽句引为同调。
四、风和日丽
拼音: fēng hé rì lì
释义:风和日丽释义:微风和畅,阳光明丽。
出处: 清·沈覆《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
译文:那天微风和畅,阳光明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让人不饮自醉。
五、天生丽质
拼音:tiān shēng lì zhì
释义:形容女子妩媚艳丽,有时也形容男子长得标致。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译文:天生丽质让她很难埋没人世间,果然没过多久便成为了唐明皇身边的一个妃嫔。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2. 求李白<幽涧泉>翻译及详解,表达意义等. 诗的开头是:拂彼白石,弹吾素琴...
世俗流传太白以捉月骑鲸而终,本荒诞。此诗所述亦凭臆造,无非欲借以描画诗人底人格罢了。读者不要当作历史看就对了。 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李白 一对龙烛已烧得只剩光杆两枝, 却又借回已流出的浓泪底余脂, 牵延着欲断不断的的弥留的残火, 在夜底喘息里无效地抖擞振作。 杯盘狼籍在案上,酒坛睡倒在地下, 醉客散了,如同散阵投巢的乌鸦; 只那醉得最很,醉得如泥的李青莲 (全身底骨架如同脱了榫的一般) 还歪倒倒的在花园底椅上堆着, 口里喃喃地,不知到底说些什么。 声音听不见了,嘴唇还喋着不止; 忽地那络着密密红丝网的眼珠子, (他自身也象一个微小的醉汉) 对着那怯懦的烛焰瞪了半天; 仿佛一只饿狮,发见了一个小兽, 一声不响,两眼睁睁地望他尽瞅; 然后轻轻地缓缓地举起前脚, 便迅雷不及掩耳,忽地往前扑着—— 象这样,桌上两对角摆着的烛架, 都被这个醉汉拉倒在地下。 “哼哼!就是你,你这可恶的作怪,” 他从咬紧的齿缝里泌出声音来, “碍着我的月儿不能露面哪! 月儿啊!你如今应该出来了罢! 哈哈!我已经替你除了障碍, 骄傲的月儿,你怎么还不出来? 你是瞧不起我吗?啊,不错! 你是天上广寒宫里的仙娥, 我呢?不过那戏弄黄土的女娲 散到六合里来底一颗尘沙! 啊!不是!谁不知我是太白之精? 我母亲没有在梦里会过长庚? 月儿,我们星月原是同族的, 我说我们本来是很面熟呢!” 在说话时,他没留心那黑树梢头 渐渐有一层薄光将天幕烘透, 几朵铅灰云彩一层层都被烘黄, 忽地有一个琥珀盘轻轻浮上, (却又象没动似的)他越浮得高, 越缩越小;颜色越褪淡了,直到 后来,竟变成银子样的白的亮-- 于是全世界都浴着伊的晶光。 簇簇的花影也次第分明起来, 悄悄爬到人脚下偎着,总躲不开—— 象个小狮子狗儿睡醒了摇摇耳朵 又移到主人身边懒洋洋地睡着。 诗人自身的影子,细长得可怕的一条, 竟拖到五步外的栏杆上坐起来了。 从叶缝里筛过来的银光跳荡, 啮着环子的兽面蠢似一朵缩菌, 也鼓着嘴儿笑了,但总笑不出声音。 桌上一切的器皿,接受复又反射 那闪灼的光芒,又好象日下的盔甲。 这段时间中,他通身的知觉都已死去, 那被酒催迫了的呼吸几乎也要停驻; 两眼只是对着碧空悬着的玉盘, 对着他尽看,看了又看,总看不倦。 “啊!美呀!”他叹道:“清寥的美!莹澈的美! 宇宙为你而存吗?你为宇宙而在? 哎呀!怎么总是可望而不可即! 月儿呀月儿!难道我不应该爱你? 难道我们永远便是这样隔着? 月儿,你又总爱涎着脸皮跟着我; 等我被你媚狂了,要拿你下来, 却总攀你不到。唉!这样狠又这样乖! 月啊!你怎同天帝一样地残忍! 我要白日照我这至诚的丹心, 狰狞的怒雷又砰訇地吼我; 我在落雁峰前几次朝拜帝座, 额撞裂了,嗓叫破了,阊阖还不开。 吾爱啊!帝旁擎着雉扇的吾爱! 你可能问帝,我究犯了那条天律? 把我谪了下来,还不召我回去? 帝啊!帝啊!我这罪过将永不能赎? 帝呀!我将无期地囚在这痛苦之窟?” 又圆又大的热泪滚向膨胀的胸前, 却有水银一般地沉重与灿烂; 又象是刚同黑云碰碎了的明月 溅下来点点的残屑,眩目的残屑。 “帝啊!既遣我来,就莫生他们!”他又讲, “他们,那般妖媚的狐狸,猜狠的豺狼! 我无心作我的诗,谁想着骂人呢? 他们小人总要忍心地吹毛求疵, 说那是讥诮伊的。哈哈!这真是笑话! 他是个什么人?他是个将军吗? 将军不见得就不该替我脱靴子。 唉!但是我为什么要作那样好的诗? 这岂不自作的孽,自招的罪?…… 那里?我那里配得上谈诗?不配,不配; 谢玄晖才是千古的大诗人呢!—— 那吟‘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 谢将军,诗既作的那样好——真好!—— 但是那里象我这样地坎坷潦倒?” 然后,撑起胸膛,他长长地叹了一声。 只自身的影子点点头,再没别的同情? 这叹声,便似平远的沙汀上一声鸟语, 叫不应回音,只悠悠地独自沉没, 终于无可奈何,被宽嘴的寂静吞了。 “啊‘澄江净如练,’这种妙处谁能解道? 记得那回东巡浮江底一个春天,—— 两岸旌旗引着腾龙飞虎回绕碧山,—— 果然如是,果然是白练满江…… 唔?又讲起他的事了?冤枉啊!冤枉! 夜郎有的是酒,有的是月,我岂怨嫌? 但不记得那天夜半,我被捉上楼船! 我企望谈谈笑笑,学着仲连安石们, 替他们解决些纷纠,扫却了胡尘。 哈哈!谁又知道他竟起了野心呢? 哦,我竟被人卖了!但一半也怪我自身?” 这样他便将那成灰的心渐渐扇着, 到底又得痛饮一顿,浇熄了愁底火, 谁知道这愁竟象田单底火牛一般: 热油淋着:狂风扇着,越奔火越燃, 毕竟谁烧焦了骨肉,牺牲了生命, 那束刃的采帛却焕成五色的龙文: 如同这样,李白那煎心烙肺的愁焰, 也便烧得他那幻象底轮子急转, 转出了满牙齿上攒着的“丽藻春葩”。 于是他又讲,“月儿!若不是你和他,” 手指着酒壶,“若不是你们的爱护, 我这生活可不还要百倍地痛苦? 啊!可爱的酒!自然赐给伊的骄子—— 诗人底恩俸!啊,神奇的射愁底弓矢! 开启琼宫底管钥!琼宫开了: 那里有鸣泉漱石,玲鳞怪羽,仙花逸条; 又有琼瑶的轩馆同金碧的台榭; 还有吹不满旗的灵风推着云车, 满载霓裳缥缈,彩 玲珑的仙娥, 给人们颁送着驰魂宕魄的天乐。 啊!是一个绮丽的蓬莱底世界, 被一层银色的梦轻轻地锁着在! 啊!月呀!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 当我看你看得正出神的时节, 我只觉得你那不可思议的美艳, 已经把我全身溶化成水质一团, 然后你那提挈海潮底全副的神力, 把我也吸起,浮向开遍水钻花的 碧玉的草场上;这时我肩上忽展开 一双翅膀,越张越大,在空中徘徊, 如同一只大鹏浮游于八极之表。 哦,月儿,我这时不敢正眼看你了! 你那太强烈的光芒刺得我心痛。…… 忽地一阵清香搅着我的鼻孔, 我吃了一个寒噤,猛开眼一看,…… 哎呀!怎地这样一副美貌的容颜! 丑陋的尘世!你那有过这样的副本? 啊!布置得这样调和,又这般端正, 竟同一阕鸾凤和鸣底乐章一般! 哦,我如何能信任我的这双肉眼? 我不相信宇宙间竟有这样的美! 啊,大胆的我哟,还不自惭形秽, 竟敢现于伊前!——啊!笨愚呀糊涂!—— 这时我只觉得头昏眼花,血凝心冱; 我觉得我是污烂的石头一块, 被上界底清道夫抛掷了下来, 掷到一个无垠的黑暗的虚空里, 坠降,坠降,永无着落,永无休止! 月儿初还在池下丝丝柳影后窥看, 象沐罢的美人在玻璃窗口晾发一般; 于今却已姗姗移步出来,来到了池西; 夜颸底私语不知说破了什么消息, 池波一皱,又惹动了伊娴静的微笑。 沉醉的诗人忽又战巍巍地站起了, 东倒西歪地挨到池边望着那晶波。 他看见这月儿,他不觉惊讶地想着: 如何这里又有一个伊呢?奇怪!奇怪! 难道天有两个月,我有两个爱? 难道刚才伊送我下来时失了脚, 掉在这池里了吗?——这样他正疑着…… 他脚底下正当活泼的小涧注入池中, 被一丝刚劲的菖蒲鲠塞了喉咙, 便咯咯地咽着,象喘不出气的呕吐。 他听着吃了一惊,不由得放声大哭: “哎呀!爱人啊!淹死了,已经叫不出声了!” 他翻身跳下池去了,便向伊一抱, 伊已不见了,他更惊慌地叫着, 却不知道自己也叫不出声了! 他挣扎着向上猛踊,再昂头一望, 又见圆圆的月儿还平安地贴在天上。 他的力已尽了,气已竭了,他要笑, 笑不出了,只想道:“我已救伊上天了!” 《李白之死》系闻一多就学清华学校时所作,是诗人早期创作的长诗之一。诗歌以“李白捉月骑鲸而终”这一民间传说为基础,加以诗的提炼与生发,写来慷慨激昂又哀怨动人。 “托物言志”的中国诗歌传统当然也包括了“借他人之酒杯,浇心头之块垒”这样的形式。在超越于本时代、本社会及本人的生存环境的那样一个所在,诗人的喜怒哀乐仿佛更容易自由地抒发出来,而且在这样的古今印证中,个人的情感也似乎得以历史性的支撑、拓展,因而也加强了自身的自信感、充实感。直到“五四”以后的中国现代诗坛,中国古代诗人的形象、话语还不时出现在这种“舶来”的白话形式当中。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屈原、陶渊明、 李白、杜甫等人。忧时叹世、上下求索者需要借屈原“发言”,独善其身、与世无争者自然以陶渊明“立人”,杜甫的热忱报国、体恤民众以及那张愁云密布的脸面都一再引起中国诗人的共鸣。那么,李白这一历史形象又包涵了什么样的内容呢?我认为是他的豪迈、洒脱,桀傲不驯却又真诚地追求自由、追求自己的理想人格。他的诗心,他的文风,他的生活方式,在沉闷压抑的传统社会中都显出自身的“亮色”来,这对心性高贵、而又缺乏现实操纵能力的中国文人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精神慰藉。李白的狂、李白的醉都包含着对某种强阶层的戏谑与反抗,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泄愤遣闷的安全的渠道。 但闻一多却把“狂”与“醉”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引起诗人兴趣的是李白身上的另外一个东西:孤独。《李白之死》告诉我们,正是这种排遣不掉的孤独,驱使李白神思飞扬但又迷醉于幻想之境而不知返,终于在幻觉中沉江而死。与“孤独”比较起来,“狂”与“醉”不过是派生的情感表现,是诗人试图驱散孤独的努力,这样的立意,当然就有了思想深度的不同,而我还想提醒读者注意:从个人行为的“狂”与“醉”到内心世界的孤独体验,这又不仅仅是一个“深度”的问题,它实质上于两个时代、两种不同的文化精神的表现。行为方式上的“狂”与“醉”当然也是一定心理情感的表现,也包含着对现存时代、现存文化的某些不满,但是,纵观中国封建社会史,我们可以看到,正如“隐”与“仕”可以成为合乎自然的过渡一样,“狂”与“驯”也可能互相补充、互相变化。对于一个缺乏自我价值感的知识分子而言,“狂”往往是他“未驯”之前巩固奴才地位、提高个人身价的相当矫情的手段罢了!所以说归根结蒂,单纯的行为方式上的“狂”与“醉”依然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是传统文化精神的显现。而闻一多则把自己所写的李白定位于“孤独”,则是努力从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入手,寻找他超脱于封建伦常秩序与价值观念、而追求个人理想的形象,这是现代文化精神的呈现。 当然,也许读者会问:这个悖离封建文化观念、寻找自我价值的李白就符合历史的真实吗?难道说封建时代李白的“醉”与“狂”与他的封建知识分子心态就没有一点关系了吗?我认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恐怕要留给我们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了。但是,就闻一多的诗歌创作与我们今天的解读而言,却完全没有必要陷入这类的学术难题中去。闻一多诗歌中的李白仅仅于闻一多,并且也只有于闻一多现代心态理解中的李白才是有价值的、独一无二的李白——对于现代诗人闻一多与现代读者而言,古老的李白究竟是个什么形象已经没有了太大的意义,重要的在于,我们可能在李白那里寻找到什么样的自我映射! 接下来,值得我们思考的就是,现代诗人闻一多的“孤独”体验是什么层面上的?又有什么样的意义?我认为,这一体验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来自个人生活的经历。闻一多为人严谨、耿直,又出身于书香门第,入学清华学校之后,耳闻目睹的尽是制腐败的风气;制僵化的学校管理令人痛心,““学校素来于积极的训善底事毫不注意,就要开除,‘不教民战,是谓弃之’。”(闻一多《痛心的话》)“学校只管天天在科学记分法同实效试验上推敲,于我们的智识同身体,倒都照料得很周到,可是对于我们的精神上的训养,满没有理会。”(《恢复伦理演讲》)而清华学生中的腐败颓靡。不思进取。那些“旅客式的书虫”亦让闻一多体味着了无知音的寂寞,这些个人生活的经历无疑成了诗人“孤独”感受的来源。此外,我认为闻一多的“孤独”还有一层文化层面上的意义,那就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真诚的崇拜者,闻一多对清华学校里的西方文化气氛产生了深深的隔膜,乃至抵触。在1922年发表的《美国化的清华》一文中,他说:“清华太美国化了!清华不应该美国化,因为所谓美国文化者实不值得我们去领受!美国文化到底是什么?据我个人观察,清华所代表的一点美国化所得的结果是,笼统地讲,物质主义,零碎地数,经济,实验,平庸,肤浅,虚荣,浮躁,奢华……”而“出洋回来以后,也不过戴上几个硕士、博士、经理、工程师底头衔而已;那时这些特色只有变本加厉的美国化呀!够了!够了!物质文明!我怕你了,厌你了,请你离开我罢!东方文明啊!支那底国魂啊!‘盍归乎来’!”在蜂拥而来的西方文化的浪潮中,这位由中国文化启蒙的青年人深感困惑不解,无从适从,因而又体验到了一层文化追求上的“孤独”。诸如此类的个人的与文化的“孤独”感受,时时刻刻盘旋在诗人的心灵深处,使他压抑、气闷、焦躁。终于,在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之后得以升华。闻一多的“孤独”在中国大诗人李白的“孤独”中得以转化、释放。 《李白之死》里,诗人从六个方面着力描绘、渲染了这样的“孤独”体验。 首先是一种“人走茶凉”式的凄凉感。长诗一开篇就描绘了一幅华宴已罢、杯盘狼藉、风流云散的画面:龙烛已残,余火将熄,李白烂醉如泥,睁着朦胧的眼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地扑向烛架,这是何等的百无聊赖之举呢!与先前的满屋辉煌、高朋满座相比较,现在的冷清实在让人凉到脊髓。鲜明的反差倒不折不扣地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所有的欢声笑语、融洽和谐都掩饰不住个人的最深厚的孤独感!甚至于我们可以说,个体精神追求中的孤独感反倒因一些形式上的怡乐之象而愈发显得落落寡欢了。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世上却有不散的孤独。李白借酒浇愁,又有意识呼朋引类,但最终还是无济于事:待到那“鸟兽散”的深夜,留下来的只是更深的伤疼,更深的寂寞。长诗一开篇即描绘了诗人欲挣脱孤独而不得的失败景观,从而为全诗奠定了一个基本的情绪基调——哀婉、凄清、迷离。 其次是盼望月亮的焦灼感。诗人在孤寂当中又想起了那永远纯净、永远温良、永不背叛自己的月亮,他多么希望能够尽快地见到这位雍容的、沉默不语的朋友呀!但是遥远的天宇上还是黑漆漆的,毫无月亮的影子。诗人焦躁万分:“骄傲的月儿,你怎么还不出来?/你是瞧不起我吗?啊,不错!/你是天上广寒宫里的仙娥,/我呢?不过那戏弄黄土的女娲/散到六合里来底一颗尘沙!/啊!不是!谁不知我是太白之精?/我母亲没有在梦里会过长庚?”显然,纯净的月亮已经成了诗人孤寂之中唯一的慰藉,唯一的情感寄托,所以他才是如此执着、又如此的忐忑不安,所以他才会把月亮的出没与世界的清浊与自我地位的尊卑联系在一起,也才会因盼月不得而心绪烦乱,不知如何来自我估价! 第三是亲近月亮的怨怼感。诗人终于盼到了月亮,它在“几朵铅灰之影”的烘托下,如“一个琥珀盘轻轻浮上”,“于是全世界都浴着伊的晶光。”在最初的一瞬间,诗人迷醉了,但是随即却产生了更强烈的失落感:“哎呀!怎么总是可望而不可即!/月儿呀月儿!难道我不应该爱你?/难道我们永远便是这样隔着?”诗人对月亮的爱已达到一种无以复加的近于颠狂的程度,他不仅仅是想欣赏月亮,而是渴望着将自己的生命与月亮融为一体,这是污浊的生存环境对清纯的个体不断挤兑、压迫的结果。可叹的在于,人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似乎就注定了要与这样的环境粘着在一起,超脱是不可能的,于是乎,诗人才会把这种超脱不得的怨怼转移到月亮身上。 第四是因超脱不得而引发的对整个人生世事的痛苦的反思。诗人回顾了自己人生历程中的种种挫折、坎坷,他对此这样解释:“我究犯了那条天律?”“把我谪了下来,还不召我回去?”“帝啊!帝啊!我这罪过将永不能赎?/帝呀!我将无期地囚在这痛苦之窟!”诗人把自我的不幸归结为前世的罪孽与天帝的惩罚,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的“原罪”意识。中国式的“原罪”派生了这样两种心理:①此身的种种遭遇与人的任何现实意义的操行无关,也就是说个人的奋斗几乎无济于事,不幸的命运将永远伴随着你。②“原罪”是由脱离个人意志的“前世”所铸定,根本与自我无关,而履行这一惩罚的天帝又是这样的严酷无情。这样,个人的受罚总是充满屈辱的。这些心理都进一步加强了诗人在现世人生的“孤独”体验。 第五是乘月飞升中的自惭形秽。长时间的对月凝思,诗人的幻觉出现了,他仿佛被月亮的强力摄入太空,“如同一只大鹏浮游于八极之表”,在中国传统的老庄哲学里,乘自然之气,作逍遥之游,此是人生之化境。在这样的境界中,诗人应当满意了吧?但瞬间的轻快过后,诗人的心倒比以前更沉重了:“啊,大胆的我哟,还不自惭形秽,/竟敢现于伊前!——啊!笨愚呀糊涂!——/这时我只觉得头昏眼花,血凝心冱;/我觉得我是污烂的石头一块,/被上界底清道夫抛掷了下来。”如果说,在“原罪”意识的痛楚里,诗人欲作抗诉、欲有挣扎,那么“自惭形秽”的自贬自责则完全失去了抗争的勇气,这是不是说诗人在向污浊的现实妥协、认输呢?当然不是,诗人的惭愧是因为他心中的理想境界过分完美、过分的一尘不染,而出身于污浊社会的他难免不带些浊气,他实在是太爱太爱他的那一片唯一的净土了!从盼月,怨月到怨己,诗人竭力维护着与人间迥乎不同的这么一个温良之乡,以致不惜自我牺牲——当对上是清纯得让人不敢染指的月亮,对下又是污浊得无法落脚的世界,那么诗人的境遇就格外的孤独、格外的富有悲剧性。 第六是蹈水救月的迷幻。诗人是这样的深爱、护持他的月亮,以致产生了月亮落水的错觉,于是,在丧失了理智的迷幻中,他不顾一切地入水救月,终于力竭而亡。在这里,闻一多有意识地改造了原来的民间传说(“世俗流传太白以捉月骑鲸而终”),赋予了这位潇洒的诗人以潇洒的结局。闻一多的“孤独”体验显然与这样的潇洒不相和谐,他所写出的“李白之死”倒是李白一生孤独寂寞的一个总结:他献身于自己的理想,而这一理想恰恰又是虚幻的假象,月亮永远不会掉入水中,它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对于一位真诚的精神探索者而言,这不就是最可悲哀的结果么? 孤独的李白终于孤独的死了。从以酒浇愁的醉,到盼月望月的怨,到原罪观念中的愤,再到浮游八极的愧,最后是精神痴迷的献身,都是他摆脱孤独、自我挣扎的种种努力。最后,诸种努力皆告失败,他获得的只是最深的孤独感受,最后的死倒也未尝不是一种客观上的解脱,李白“要笑”了。那么,闻一多自己呢? 这首长诗在艺术上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对历史氛围的成功营造。我们说过。这首诗本来是“借他人之酒杯,浇心头之块垒”,即是假托历史来抒发现实的体验,闻一多在前序中也告诫读者说“不要当作历史看”。但这并不是说诗歌可以任意填充现实的成分,既然是“史诗”,那么就意味着,它与现实的联系是精神体验上的,而在诗的表层成分(形象、气质、语言等)方面则应当具有必要的历史特征。《李白之死》力避出现现代的术语,又以李白的《月下独酌》为全诗的基本骨架,其中不时穿插众多的历史史实及李白本人的诗句,这样就在整体上成功地营造了一个完整的“李太白时代”的氛围,从而把历史与现实的互相解释放在一个不容挑剔的背景上。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3. 带有藻字的成语
带有藻字的成语有:春葩丽藻 比喻美妙的言谈。 丽藻春葩 比喻美妙的言谈。 掞藻飞声 掞:发舒;藻:辞藻;飞:飞扬;声:声誉。指施展文才,声誉远扬。 扬葩振藻 葩:华美;藻:文采。形容文章写得华丽多采。 重葩累藻 比喻许多华丽的篇章。 雕镂藻绘 比喻刻意修饰文辞。 鸿笔丽藻 形容诗文笔力雄健,词藻华丽。 虑周藻密 藻:辞藻,措辞。密:缜密。思路严谨,措词缜密。考虑周到,辞采细密。 山节藻棁 古代天子的庙饰。山节,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棁,画有藻文的梁上短柱。后用以形容居处豪华奢侈,越等僭礼。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