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天宁”的成语「天道宁论」
成语“天道宁论”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tiān dào níng lùn成语简拼:TDNL
成语注音:ㄊ一ㄢ ㄉㄠˋ ㄋ一ㄥˊ ㄌㄨㄣ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恨赋》:“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谓天道福善惩恶之说难以凭信。
成语用法:天道宁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鲁迅《热风·随感录》:“他们一面说些‘怀才不遇’‘天道宁论’的话,一面有钱的便狂嫖滥赌,没钱的便喝几十碗酒。”
成语“天道宁论”的扩展资料
1. 成语 天道开头的有哪些天道人事
【解释】:天道:天理。人事:人力所能做到的事。天道人事不可违背。意谓大势所趋。
【出自】:《元史·谦希宪传》:“因为书与宋四川统制余玠,谕以天道人事,玠得书愧感自守,不敢复轻动。”
【示例】:嗟呼!不知此正所谓~也。
◎清·郑板桥《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
天道无亲
【解释】:亲:亲近。公正,不偏不倚。
【出自】:《老子》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道好还
【解释】:旧指恶有恶报。
【出自】:《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
天道宁论
【解释】:指天道福善惩恶之说难以凭信。
天道酬勤
释义:
“天道酬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上天会按照每个人的付出给以勤奋的人们相应的酬劳。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那么付出的努力就算现在没有看到直接的收益,将来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天”指“上天”,“道”指“规律”,“天道”即“天意”,可以引申为客观的规律;“酬”可解释为“实现志愿”,即酬答、回报,“勤”为“勤奋”。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奋的人”。所以总的意思是说:勤奋的人会得到更多的回报。上天会实现勤劳的人的志愿。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我们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的完善充实自己,千方百计的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就会有一个美好光明的明天。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恨赋的作品分析
试望平原
第一部分,这部分就是赋作第一段: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人生到此,天道宁论?于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这一段意思是:眺望原野,杂草缠绕尸骨,大树聚敛魂魄。人生到了这种境地,难道还有什么吉凶祸福可言吗?我本来就是个含恨之人,看到这种情景,便抑制不住心中的惊惧,因此更想到古时那些饮恨而死的人。这段是开篇序言,作者直接点出主题,一开篇就给人一种十分苍凉悲愤之感。接下来从第二段到第九段,是赋作的第二部分,也是整篇《恨赋》的重点,这一部分分别列举了秦始皇、赵王迁、李陵、王昭君、冯衍、嵇康这六个人,以及类举了其他几种不同的人,他们各自的不同的恨:
秦始皇
第一个是秦始皇:“至如秦帝按剑,诸侯西驰。削平天下,同文共规,华山为城,紫渊为池。雄图既溢,武力未毕。方架鼋鼍(yuán,tuó)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这段意思是秦始皇用武力统一天下,诸侯都到西方来朝见,平定天下,统一文法,秦王朝占有有利地形,易守难攻。而他又雄心勃勃,武力并未用尽,宏伟的战略并未完全实现,因此他更勾画远图,希望征服海外,然而蓝图并未实现,他便魂断西方,此为始皇壮志未酬之恨。
赵王迁
第二个是赵王迁:“若乃赵王既虏,迁于房陵。薄暮心动,昧旦神兴。别艳姬与美女,丧金舆及玉乘。置酒欲饮,悲来填膺。千秋万岁,为怨难胜。”这段意思是,赵王做了俘虏,被迁徙到了房陵。整天心神不宁,失去了美丽的姬妾及富丽堂皇的车马。置酒欲饮之时,悲愤首先填满心胸。最终死去,怨恨依然无尽无穷。此为赵迁亡国辱身之恨。赵王迁,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是为赵幽缪王,名叫迁。秦国俘虏赵迁之后,赵国逃亡的大夫们共同扶立赵嘉(赵嘉是赵迁同父异母兄,其父赵悼襄王的嫡子,悼襄王因为宠爱赵迁的母亲,所以废了嫡子赵嘉而立庶子赵迁为太子),在代地(今河北蔚县城东一带)称王。六年后,就是秦王政25年,公元前222年,秦灭赵。
李陵
第三个是李陵:“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拔剑击柱,吊影惭魂。情往上郡,心留雁门。裂帛系书,誓还汉恩。朝露溘(kè)至,握手何言!”这段意思是,李陵投降匈奴,汉武帝杀其全家,他名辱身冤。李陵在投降后,郁闷如狂,孤独心惭,无从发泄和排解。但是他虽身在匈奴,但却心怀故国,欲报汉恩。然而生命短促,无话可说,遗憾终身!这是李陵名辱身死却又含冤莫白之恨!李陵,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他投降匈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事件。另外这段中还有一句“裂帛系书”,这四个字的意思,其实就是作者化用苏武的故事来说明李陵欲报汉恩。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迫降不从,被徙至北海无人处放羊,苏武执汉节、饮冰雪、吃草籽,坚持19年。昭帝年间,常惠教汉使者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射下一只鸿雁,足系帛书,书上说苏武在某泽中,单于才放了苏武,使其得以归汉。
王昭君
第四个是王昭君:“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摇风忽起,白日西匿。陇雁少飞,代云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这段意思是,王昭君离汉北去,远嫁匈奴,仰天深深叹息。离王宫逐渐远去,一路将要经过关隘山峦,行程遥远,似乎没有尽头。边塞荒漠,风沙阵阵,白日西沉,孤雁零落,云色惨淡。明妃心中虽然想念盼望君王,但最终死在异域。这是王昭君远居塞外,愁死他乡之恨!关于王昭君的故事,历来就有西施沉鱼、昭君落雁、貂蝉闭月、贵妃羞花之说!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南郡姊归(今湖北)人。晋朝因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
冯衍
第五个是冯衍:“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左对儒人,顾弄稚子。脱略公卿,跌宕文史。赍(jī)志没地,长怀无已。”这段的意思是,冯衍当罪,被罢免归田。他闭门谢客,不与外界往来,关上门庭,不再出去做官,在家陪伴妻儿。他轻慢王侯公卿,在艺术创作上放荡不羁,敢想敢言。他虽然胸怀大志,但已经无从实现,徒然死去,饮恨不止。冯衍,《后汉书》中有传,字敬通。东汉辞赋家,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冯衍之恨,就是心怀壮志,报国无门,郁郁而终之恨!
嵇康
最后一个是嵇康:“及夫中散下狱,神气激扬。浊醪(láo)夕阳,素琴晨张。秋日萧萦,浮云无光。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旸(yáng)。”这段的意思是,嵇康下狱,气概激昂。每天喝劣质的酒,弹普通的琴,萧条冷落,没有生机,他心中郁结着那种高迈不俗的情怀,夜不能寐,以盼天明。嵇康,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人。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有《琴赋》等。“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嵇康之恨,是为世道黑暗,清流难容之恨。
孽子坠心
接下来两段:“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迁客海上,流戍陇阴,此人但闻悲风汩起,血下沾衿。亦复含酸茹叹,销落湮沉。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这两段的意思是,还有那些孤立无助的远臣,不是嫡出的庶子,掉泪担心,惶惶终日。以及贬谪流迁、流放边远地区的官员。他们这种种人,一旦听见风声迅猛而起,便滴泣为血,沾满衣襟。他们尝尽辛酸,最终还是落得个饮恨吞声,消散湮灭的结果。边关众人,平时虽然车骑繁多以致黄尘漫天,亦或歌乐四起,舞乐喧天,最终还是一死,尸骨埋于九泉之下”。
结论
写到这里,作者不再一一列举单独的个体,而是类列了其他几种不同类型的人,由个体而及大众,举出他们虽然各自恨所不同,但却人人饮恨的结果。最后再把前面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结合起来得出最后一段,也是整篇赋作最后一部分的结论。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是什么意思??
活的现在这个份上,天道福善惩恶之说难以凭信了。或者说,如果人生已经走到这一步,又怎能知晓天道安在?这句话是感叹.天道常理哪里是人可以论知的?用以比喻天意如此,人力无奈.通常指善人无善报.好人没好报.宁,岂也.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天道什么成语
天道无亲、
天道好还、
天道宁论、
天道酬勤、
天道恢恢、
天道无私、
天道昭彰、
天道人事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宁的成语有什么
鸡犬不宁、
心绪不宁、
宁缺毋滥、
息事宁人、
宁死不屈、
永无宁日、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心神不宁、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本固邦宁、
礼奢宁俭、
天无宁日、
不自由,毋宁死、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宁可清贫,不作浊富、
树欲静而风不宁、
宁折不屈、
除患宁乱、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天道宁论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具有“深刻含义”的词语有哪些?
涅盘[niè pán],佛教修行者的终极理想。意译为灭、灭度、寂灭。指灭一切贪、瞋、痴的境界。因为所有的烦恼都已灭绝,所以永不再轮回生死。涅槃并非死时才能证得,肉身尚在者称有余依涅槃,肉身已死者称无余依涅槃。一般也用来尊称出家人去世。
造句:报年之限,涅槃之时,同于如来。
轮回[lún huí],佛家认为世间众生,莫不辗转生死于六道之中,生死像轮子旋转的过程。
造句:奶奶说生命就是另一个轮回。
天道[tiān dào],自然规律,天理、自然的法则。
造句:人生至死,天道宁论!在茫茫宇宙间,仿佛只剩下我和这一条狗了。
白云苍狗[bái yún cāng gǒu],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造句:回忆前尘,往事如白云苍狗般,不禁令人歔欷!
宁靖[níng jìng],社会秩序安定。
造句:宁靖盐高速公路、盐淮高速公路、宁盐一级公路贯穿镇区。
润色[rùn sè],修饰文字,使有文采。
造句:你还得用细笔略加几笔色彩来润色一下。
魑魅魍魉[chī mèi wǎng liǎng],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造句:那些魑魅魍魉,在光天化日之下终于出现了原形。
苍穹[cāng qióng],苍天;天空。
造句:你那动人的眼睛宛若苍穹那璀璨的明星!
浮华[fú huá], 表面上豪华、动人而实际内容空虚、无用。
造句:为表不必三让,又勿得浮华。
祸福[huò fú],吉凶。
造句:相信命运,认为吉凶祸福都是命中注定的,这纯迷信。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阳和宁的成语,急求
阳煦山立 象太阳那样暖和,象山岳那样屹立。比喻人性格温和,品行端正。
渔阳鼙鼓 渔阳:地名,现河北省蓟县,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渔阳郡响起了战鼓。指有战事发生...
栎阳雨金 比喻意外的恩赐。栎阳,地名,在中国陕西省。
鲁阳回日 指力挽危局。同“鲁阳挥戈”。
否极阳回 犹言否极泰来。《泰》卦内阳而外阴,故称阳。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阴疑阳战 比喻侵略者气焰嚣张,逼使被侵略者奋起自卫。
贡禹弹冠 指贡禹与王吉(字子阳)友善,见其在位,亦愿为官。比喻乐意辅佐志向相同的人。
龙阳泣鱼 后以之为失宠之典。
杨虎围匡 杨,通“阳”。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
阴阳惨舒 古以秋冬为阴,春夏为阳。意为秋冬忧戚,春夏舒快。指四时的变化。
渭阳之情 渭阳:渭水的北边。传说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晋,直到渭水之北。指甥舅间的情谊。
鲁阳挥戈 指力挽危局。
渔阳鞞鼓 指公元755年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鞞鼓,骑兵用的小鼓。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
鲁阳挥日 指力挽危局。同“鲁阳挥戈”。
昼阴夜阳 依我国古代阴阳之说,昼阳,夜阴。“昼阴夜阳”表示天道反常,将有灾异。
阳解阴毒 指表面和解背后下毒手。
鲁阳麾戈 指力挽危局。同“鲁阳挥戈”。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
宁缺勿滥 宁:宁愿;勿: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鸡口牛后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管宁割席 管宁:人名;席:坐卧用的编织物。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
安国宁家 指治理国家。
不宁唯是 宁:请助词,无义;唯:只是;是:这样。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鸡尸牛从 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树欲静而风不宁 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戒奢宁俭 戒:戒除;奢:奢侈;宁:宁可,宁愿;俭:节俭。宁愿节俭,也要戒除奢侈。
本固邦宁 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
深根宁极 ①指深藏静处。②根柢牢固。
天道宁论 指天道福善惩恶之说难以凭信。
宁死不辱 宁愿被处死也不肯受辱。
礼奢宁俭 礼义过多而烦杂,不如俭约些。
不遑宁息 没有闲暇的时间过安宁的日子。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务。同“不遑宁处”。
睡卧不宁 睡:睡觉。卧:躺下,睡觉或躺下都不安宁。形容心绪烦乱,不能安定。
不遑宁处 遑:闲暇。没有闲暇的时候。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情。
食甘寝宁 吃得香甜,睡得安稳。形容心绪宁静。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有关天道的词语,要4个字的,如,天道酬勤,天道总司,天道沉默。之类的我现在很需要谢谢。
天道人事 天道无亲 天道宁论 天道好还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9. 天道()()
天道酬勤天道人事天道好还天道宁论天道无亲如有疑问可追问 满意请及时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0. 成语 天道开头的有哪些
天道好还
发音
tiān
dào
hǎo
huán
释义
旧指恶有恶报。
出处
《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天道宁论
发音
tiān
dào
níng
lùn
释义
指天道福善惩恶之说难以凭信。
天道人事
发音
tiān
dào
rén
shì
释义
天道:天理。人事:人力所能做到的事。天道人事不可违背。意谓大势所趋。
出处
《元史·谦希宪传》:“因为书与宋四川统制余玠,谕以天道人事,玠得书愧感自守,不敢复轻动。”
示例
嗟呼!不知此正所谓天道人事也。
★清·郑板桥《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
天道无亲
发音
tiān
dào
wú
qīn
释义
亲:亲近。公正,不偏不倚。
出处
《老子》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1. 天道()()
标准答案:天道酬勤其它答案:天道宁论:指天道福善惩恶之说难以凭信。天道好还:旧指恶有恶报。《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天道人事:天道:天理。人事:人力所能做到的事。天道人事不可违背。意谓大势所趋。《元史·谦希宪传》:“因为书与宋四川统制余玠,谕以天道人事,玠得书愧感自守,不敢复轻动。”天道无亲:亲:亲近。公正,不偏不倚。《老子》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酬勤、天道恢恢、天道好还、天道宁论、天道人事、天道无亲、天道无私、天道昭彰、天道轮回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2. 关于书宁的成语
1、 宁缺毋滥 【拼音】: nìng quē wù làn 【解释】: 宁:宁愿;毋: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若不幸而过,宁僭不滥。”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3. 带有宁字的诗句
安国宁家
本固邦宁
不遑宁处
不遑宁息
不宁唯是
不自由,毋宁死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福寿康宁
管宁割席
国无宁日
鸡犬不宁
戒奢宁俭
礼奢宁俭
宁可清贫,不作浊富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宁缺毋滥
宁缺勿滥
宁死不屈
宁死不辱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折不弯
深根宁极
食甘寝宁
睡卧不宁
树欲静而风不宁
天道宁论
心神不宁
息事宁人
永无宁日
坐卧不宁
诗句:
宁坐窗前待花发,
爱意飘然上枝丫。
修自翩翩过花下,
邦然一树锦绣花。
宁今为卿狂,
爱意来难当。
修若有此心,
邦也生馨香。
明月独冷宁独醉,
朝霞遍暖爱相随。
今生若与修为伴,
愿似比翼邦上飞。
宁望伊人心已归
爱尔一生终不悔
修若怜君共岁月
邦花蝶舞永相随
宁欲乘风归化鸟,
爱云不见宿池巢.
修作明月待春朝,
邦华凝落碧水瑶.
宁静月下花前坐
爱在此间夜未眠
修言欲止和羞绾
邦锵儿郎落我心
宁诵经卷薄衾寒
爱游佛前遥相见
修得浮屠九世浅
邦如君家一朝恋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4. 燕歌行的赏析
赏析《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见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不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见《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唐汝询说:“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唐诗解》卷十六)这样理解是正确的。紧接着描写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犹如“看明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张孝祥《六州歌头》)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第二段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所以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第三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最后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最末二句,诗人深为感慨道:“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提出李将军,意义尤为深广。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何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李广,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杜甫赞美高适、岑参的诗:“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寄高使君、岑长史三十韵》)此诗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 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蓄。“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诗人着意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尤可注意的是,诗人在激烈的战争进程中,描写了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凄恻动人,深化了主题。全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而结尾提出李广,则又是古今对比。全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最为沈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诗用韵依次为入声“职”部、平声“删”部、上声“麌”部、平声“微”部、上声“有”部、平声“文”部,恰好是平仄相间,抑扬有节。除结尾两句外,押平韵的句子,对偶句自不待言,非对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如“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碍石间”;押仄韵的句子,对偶的上下句平仄相对也是很严整的,如“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这样的音调之美,正是“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唐风定》卷九邢昉评语)。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