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字的成语「日削月割」

2023年09月25日成语大全97

成语“日削月割”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rì xuē yuè gē
成语简拼:RXYG
成语注音:ㄖˋ ㄒㄩㄝ ㄩㄝˋ ㄍㄜ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日削月朘
成语出处:宋·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每日每月割让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
成语用法:日削月割作谓语;指被蚕食。
英文翻译:be reduced day after day, month after month

成语“日削月割”的扩展资料

1. 悲乎!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天天消减,月月割让,而走向灭亡。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2. 六国论中日削月割中的削怎么读
【文字】:日削月割【拼音】:rì xuē yuè gē【解释】:每日每月割让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出自】:宋·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3.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怎么翻译
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4. 翻译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已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有这样的优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一天天削减,一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的积威所胁制啊。
【词语释义】
势:优势。
而:却。
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
劫:胁迫,劫持。
日:每天,一天天,名作状。下文“月”同。
于:比。
这几句话出自苏洵的《六国论》,《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扩展资料:
《六国论》的创作背景:
《六国论》的历史背景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二是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
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制度,解除节度使的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财、军都收归中央。为了防范武将军过重,严令将帅不得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
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是也造成军事上的衰颓。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北宋加强中央集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
到北宋中期,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实行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集中现象严重,贵族占有大量土地,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的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
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六国论》(苏洵作品)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65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