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割席分坐”的典故“割席分坐”成语故事
“割席分坐”的成语故事:
汉朝末年,读书人管宁与华歆从小在一起读书,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两人性格不一样,管宁读书刻苦,不贪慕富贵,华歆行事浮躁,羡慕荣华富贵,渐渐地管宁厌恶他,就把两人共坐的席子割成两半,分席而坐,从此两人断绝交情管宁割席 这里的捉是什么意思?
捉:拿取,用手拿取
去:抛出
尝:曾经
废:放弃,丢下
故:原来
如故:像原来一样
这里是原文和译文,你可以对照一下!O(∩_∩)O
原文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服冕(miǎn)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不停,把它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看到了管宁的神色之后又扔了它。后来,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座位上读书,有个坐着华贵车辆带着官帽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 你再不是我的朋友了。”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管仲割席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xin,两人都是三国时魏国人),尝同席读书, 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后以“管宁割席”谓不与志同道合者为友。
[白话]汉朝人管宁,字幼安。小时非常好学,与华歆坐在同一张席上读书。一次,有人乘坐轩经过门前,华[歆]放下书出去看,管宁于是将席割成两半,与华歆分开坐,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坐在一个木榻上,有五十五年,没有一次席地而坐把两腿像八字样分开,木榻上放膝盖的地方都被磨穿了,有时叫他十多次都不起来。
成语解释:
词题:管宁割席
发音 guǎn níng gē xí
释义 管宁:人名;席:坐卧用的编织物。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②,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③。宁割席分坐曰④:’子非吾友也。’
①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原《德行》第十一则。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县东)人,传为管仲之后。少恬静,不慕荣利。华歆,字子鱼,高唐(今山东)人,汉桓帝时任尚书令,曹魏时官至太尉。
②轩冕:轩车。复词偏义。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
③废书:放下书。
④席:坐席。古人席地而坐。
示例:像那种不仁不义的朋友,早该“~,一刀两断。”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把它看作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照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体会:
管宁因朋友的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标准,便断然绝交,未免苛求于人,也过于绝情寡义。而但仅以这两件小事就断定华歆对财富、官禄心向往之,未免以偏概全,片面武断。
是这个吧?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管宁割席阅读答案
原文
管宁、华歆共②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③而掷④去之。又尝⑤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⑥(miǎ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⑦,歆废书⑧出观⑨。宁割席⑩分坐,曰:’子非吾友也⑾。’——《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译文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不停,把它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后来,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座位上读书,有个坐着华贵车辆带着官帽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再不是我的好朋友了。”
释义
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原《德行》第十一则。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华歆: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
②共:一起③捉:拿起来,举起,握。④掷:扔。⑤去:抛去。⑤尝:曾经。
⑥乘轩服冕:复词偏义。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 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
⑦如故:像原来一样。如:如同,好像。⑧废书:放下书 。废: 停止。
⑨观 :观望
⑩席:坐具,坐垫。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⑾窥:偷看⑿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子:指你
⒀割席:割开草席,分清界限,断交关系
成语演变
【割席断交】席:坐席,草席。把席割开分别坐。比喻朋友绝交。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管宁割席 这里的捉是什么意思?
捉:拿取,用手拿取
去:抛出
尝:曾经
废:放弃,丢下
故:原来
如故:像原来一样
这里是原文和译文,你可以对照一下!O(∩_∩)O
原文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服冕(miǎn)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不停,把它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看到了管宁的神色之后又扔了它。后来,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座位上读书,有个坐着华贵车辆带着官帽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 你再不是我的朋友了。”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文言文《割席分坐》
管宁、华歆xīn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xuān miǎn者过门,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译文】 管宁和华歆都是汉末人。一天早晨,两个人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当做没看见,把它看作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十分高兴,偷偷看看管宁(对他鄙夷)的脸色,就扔掉了那片金子。俩人还曾经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照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原文本二】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xuān miǎn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照样读书一如先前,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启示】我们应该像管宁一样,淡泊名利,不慕虚荣,用心一,爱憎分明。一心一意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受世俗诱惑,视金钱名利如无物,只有这样,将来才能成大器。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俩人坐在草席上一人割草席是什么成语
俩人坐在草席上一人割草席是什么成语——割席断交、割席分座、管宁割席。 割席断交gē xí àn jiāo【解释】席:坐席,草席。把席割开分别坐。比喻朋友绝交【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结构】紧缩式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朋友绝交【近义词】割席分坐【反义词】和好如初【英译】severe relation with a friend【成语故事】汉朝末年,读书人管宁与华歆从小在一起读书,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两人性格不一样,管宁读书刻苦,不贪慕富贵,华歆行事浮躁,羡慕荣华富贵,渐渐地管宁厌恶他,就把两人共坐的席子割成两半,分席而坐,从此两人断绝交情。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官宁割席
有大志者不近小利;有大谋者不衿小功。人生在世哪能只为追逐名利而活。潜心研学又哪是为平步青去而用?管宁以割席来教育华歆,追逐名利与金钱的心态及行为是可耻的。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凡目光短浅、心性浮躁之辈,所见即是蝇头小利,所思即是身家性命,所为即是随波逐流。君子不同。君子持正守端,超然物外,然而脚下自有鹏程万里,胸中自有浩然正气。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管宁“割席分坐”的含义是啥
「管宁割席」的故事,载于《世说新语·德行》: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之所以要与他的好友华歆「割席」绝交,不是因为有甚么大的政治矛盾或观点歧异,而仅仅是因为「恰同学少年」结伴读书时的两个细微末节引起的「分歧」.一是在园中锄地时,他俩同时发现「地有片金」,管宁看都不看,视为瓦石,而华歆却拾起察看之后才甩掉.这被管宁视之为见利而动心,非君子之举.二是门外有官员的轿舆前呼后拥而过,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忍不住放下书本跑出去看了一下热闹.这被管宁视之为「心慕官绅」,亦非君子之举.于是,管宁毅然对华歆说:「看来你不是我的朋友」,并割断坐席,与之断了交情. 故事被载入《世说新语》的「德行」篇,不言而喻是事关德行.事情很小,确实是人们容易忽略的细微末节,然正因其小,足见当时的士大夫读书人品评他人与约束自己的尺度之严,见微而知著,因小而见大. 华歆拒金品德高尚 管、华二人「割席」之后如何呢?前述故事中「因小见大」的「大」,即日后二人的作为、抱负、成就等等究竟怎样呢?这些问题之所以耐人寻味并吸引著人们亟欲穷根究底,实乃管、华二人日后的发展与「结局」,关涉到当初的「割席」是否确能「预见」未来?是否确能折射出二人终生的成败得失? 《三国志.卷十三》之《魏书十三》载有《华歆传》.据此传,此人后来成就为一个了不起的栋梁之才,以至三国时期的大人物如袁术、孙策、孙、曹操等,都曾先后相邀其出山为官,并委以重任.魏国建国以后,华歆又先后在魏文帝和魏明帝两朝担任要职,官至相国、司徒.然而,华歆虽身居宰辅高位,却严于律己.他的廉洁清贫是世所公认的,史称他「素清贫、家无担石之储」,以致魏文帝听说后感动不已,下诏说,现在宫中的饮食是美味多样的,而华歆官为司徒,却以蔬菜下饭,这太说不过去了;特地赐给他御衣,并且给他的妻子儿女全部做了衣服.传记中还记载著一则「华歆拒金」的著名故事.当初,华歆受天子之召,离开孙去京城任职时,宾客好友前来相送者逾千人之众,赠送给他几百金的钱财.华歆当面都不予拒绝,却暗地里给各份礼金都写上馈赠者的姓名,临别时,他召集各位宾客,诚恳地说:「我本不想拒绝诸位的好意,然因单车远行,所载礼物太多,会因财宝惹眼而招来意想不到的灾祸,所以只好将所载礼物给各位留下了.」于是照单发还.此举不仅清廉,而且「策略」得很有分寸.宾朋无不叹服其道德人品. 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管宁割席》中华歆拾金「视之而掷」的细节.看来,管宁当年的小题大做,是很值得怀疑而站不住脚的了. 欲让官管宁更显襟怀 华歆不仅为官清廉,而且为政清明,颇有治国安邦的高策良谋.他曾上书天子,劝谏其「留心治道」而减少「征伐之事」;他听说战事征役频繁「颇失农桑之业」,又上书恳请重视农业:「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则天下幸甚.」这些强农固本、富国安民的政治见解,在今天读来仍具有现实意义.故尔史书称道他「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而爱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华歆「红火」之后对待旧友管宁的态度.《华歆传》写华歆官至司徒时,将管宁当作品德高尚、卓尔不群的人才而向天子举荐;华歆官至太尉时,又上书欲「让位」于管宁.由此可见华歆对管宁当年「割席绝交」的过分之举,非但没有耿耿于怀,挟嫌泄私,而且以极其大度的胸怀,出以公心,举贤荐能.华歆其人之德行高洁亦由此可见一斑.顺便提及,《三国志》中《管宁传》称管「心怀道德,胸藏六艺,清静谦虚,廉洁清白」,足见管宁也确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交友勿苛 「断交」须慎 窃以为:《管宁割席》作为一个独立的故事,从细节入手,以「见微而知著」为著眼点,作为封建士大夫道德教化与行为规范的文本,仍是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参考意义的.「见微而知著」虽有其可取的一面,但仅以这两件小事就断定华歆对财富、官禄「心向往之」,未免以偏概全,片面武断.管宁因朋友的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标准,便断然绝交,未免苛求于人,也过于绝情寡义.须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不以一眚掩大德」,这才是冷静客观、宽容大度的交友态度.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98643.html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割席分坐”扩展:
成语注音:ㄍㄜ ㄒ一ˊ ㄈㄣ ㄗㄨㄛˋ成语解释:席:坐席。把席割断,分开坐。比喻朋友绝交。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英文翻译:break off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somebody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割席分坐连动式;作谓语;比喻朋友绝交。
成语读音:gē xí fēn zuò
反义词:和好如初
繁体成语:割蓆分坐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成语简拼:GXFZ
近义词:割席断交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