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俱蓄”的成语「俱收并蓄」
成语“俱收并蓄”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俱収並蓄成语读音:jù shōu bìng xù
成语简拼:JSBX
成语注音:ㄐㄨˋ ㄕㄡ ㄅ一ㄥˋ ㄒㄨ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兼收并蓄
反义词:不可兼得
成语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内容来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不加区别,统统收纳包容
成语用法:俱收并蓄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容量大。
成语造句:聂绀弩《鲁迅的褊狭与向培良的大度》:“要把那些蝇营狗苟,奴颜婢膝,昏夜乞怜,白昼骄人的各色人等,俱收并蓄,无不宽容下去。”
英文翻译:incorporate things of diverse nature
成语谜语:兼容
成语“俱收并蓄”的扩展资料
1. 业精于勤荒于嬉,的下句业精于勤,荒于嬉的下句是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进学解》。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学业由于勤奋而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这句话出自韩愈·《进学解》,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能荒废在游戏玩耍中。在这句话下面还有一句话,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它却能毁灭于不经大脑的随性中(更应该为随于骄奢淫逸等思想体现的小事,致使偏离本意,南辕北辙)。
古往今来,多少成就事业的人是由于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又有多少的历史典故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进学解》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古文,是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借以抒发牢骚之作。全文可分三大段:第一段写国子先生解析进学正义,向诸生陈明形势,正面得出“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的结论;第二段写学生进行辩解,以先生在“学”“言”“文”“行”四个方面的努力、成就与自身遭遇对照,先扬后抑,驳斥先生的结论;第三段写先生再作自我解嘲,针对学生之意申说发挥,表明随意而安的态度,对朝廷隐含讥刺。文章构思别出心裁,语言新颖形象,在技巧上吸收了辞赋体的铺叙、排偶、藻饰、用韵等形式,又加以革新改造,富于整饬之美。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即出于此文。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内容来自gyjslw.com
2. 兼容并蓄 博学笃行 是什么意思
兼容并蓄的意思是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博学笃行的意思是广泛地学习,切实履行。
1、兼容并蓄 [ jiān róng bìng xù ]
基本释义: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出处:明·方孝孺《复郑好义书》:“所贵乎君子者以能兼容并蓄,使才智者有以自见,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
白话释义:贵重的是君子的能够兼容蓄,使才智的人有发现自己,但愚蠢不贤的人有以保全自己。
例: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这种兼容并蓄的大度精神还表现在庵里僧尼共存。”
2、博学 [ bó xué ]
基本释义:广泛地学习。
出处:战国 子思《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白话译文:要广泛地学习,仔细地询问,审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忠实地实践。
例句:现代 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3、笃行 [ dǔ xíng ]
基本释义:切实履行;心实行。
出处:战国 子思《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白话译文:君子儒者应博览群书,知识的积累是无止境的;有了学问还要切实付诸行动,不能懈怠。
例句:现代 鲁迅《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 中华民国二十有三年秋,先生年届七十,含和守素,笃行如初。”
扩展资料:
兼容并蓄近义词:
1、兼收并蓄【jiān shōu bìng xù】
基本释义:意思是指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白话释义:地榆朱砂,赤箭青芝,牛粪、勃,败鼓皮,同时收集,储藏,要用无遗的,医生的好东西。
2、兼而有之【jiān ér yǒu zhī】
基本释义:指同时涉及几种事物,几个方面,也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
出处:《墨子·法仪》:“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白话释义:怎么知道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的?因为他兼而有之,兼而食之的。内容来自gyjslw.com
3. “兼收并蓄”和“兼容并包”有什么区别?
“兼收并蓄”和“兼容并包”区别有:读音不同、释义不同、出处不同、注重点不同。
1、读音不同:
兼收并蓄:读音为[jiān shōu bìng xù]
兼容并包:读音为[jiān róng bìng bāo]
2、释义不同
兼收并蓄:指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兼容并包:把各个方面全都容纳包括进来。
3、出处不同
兼收并蓄:出自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译文:贵重的地榆、朱砂,天麻、龙芝,车前草、马屁菌,坏鼓的皮,全都收集,储藏齐备,等到需用的时候就没有遗缺的,这是医师的高明之处啊。
兼容并包: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译文:所以要尽情努力地做到兼容包蓄,要勤勉思考着把自己变成可与天地比德的人。
4、注重点不同
兼收并蓄:重在“蓄”上,储蓄保存的意思,把内容吸收后保存起来,建立在对保存的内容了解的基础上。
兼容并包:重在“包”字,包含容纳的意思,把内容包含容纳在内,对要包含的内容不是很了解,一股脑全部包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兼收并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兼容并包内容来自gyjslw.com
4. 包容并蓄什么意思?名词解释一下。
意思是将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性质相互融合并保存。与“隐藏”不一样,意味着这个想法不保守,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用包容的心态来对待不同的人和事。事情是多方面的,所以要让想法更开放。
【近义词】:兼容并包、兼而有之
【反义词】: 不可兼得
【灯谜】: 储金会
【解释】: 并:收罗;蓄:储藏,容纳。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指兼容性大
扩展资料
包容并蓄中包容意思相近的词:
宽饶 kuān ráo :宽容,饶恕
宽厚 kuān hòu :宽容厚道,深沉浑厚,宽阔厚实
宽恕 kuān shù :宽容饶恕他指望他宽恕和同情市长丝毫不宽恕这种人
【反义词】
刁难diāo nàn:故意把事情弄复杂故意出难题使人为难内容来自gyjslw.com
5. 兼收并蓄是什么意思
兼收并蓄 (jiān shōu bìng xù) 解释:收:收罗;蓄:储藏,容纳。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示例:古来藏书家,亦不乏~。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六 来源 亿容在线词典内容来自gyjslw.com
6. 包容并蓄什么意思?名词解释一下。
意思是将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性质相互融合并保存。与“隐藏”不一样,意味着这个想法不保守,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用包容的心态来对待不同的人和事。事情是多方面的,所以要让想法更开放。
【近义词】:兼容并包、兼而有之
【反义词】: 不可兼得
【灯谜】: 储金会
【解释】: 并:收罗;蓄:储藏,容纳。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指兼容性大
扩展资料
包容并蓄中包容意思相近的词:
宽饶 kuān ráo :宽容,饶恕
宽厚 kuān hòu :宽容厚道,深沉浑厚,宽阔厚实
宽恕 kuān shù :宽容饶恕他指望他宽恕和同情市长丝毫不宽恕这种人
【反义词】
刁难diāo nàn:故意把事情弄复杂故意出难题使人为难内容来自gyjslw.com
7. 韩愈的作品有那些呢?
韩愈(768~824) 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它们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短篇如《杂说》、《获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远;长篇如《送穷文》、《进学解》,运用问答形式,笔触幽默,构思奇特,锋芒毕露。论述文学思想和写作经验的,体裁多样,文笔多变,形象奇幻,理论精湛。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学习儒家经书的,如《平淮西碑》,用《尚书》和《雅》、《颂》体裁,篇幅宏大,语句奇重,酣畅淋漓;《画记》直叙众多人物,写法脱化于《尚书·顾命》、《周礼·考工记·梓人职》。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的,如名篇《张中丞传后叙》,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学《史记》、《汉书》,描绘人物生动奇特而不用议论的,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清河张君墓志铭》等。记文学挚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贞曜先生墓志铭》等。但在大量墓碑和墓志铭中,韩愈也有些“谀墓”(指为死者歌功颂德,在墓志铭中不论其功绩如何,一概夸大其词予以赞颂的行为)之作,当时已受讥斥。 抒情文中的祭文,一类写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韵常规,如《祭十二郎文》;一类写朋友交谊和患难生活,四言押韵,如《祭河南张员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书信如《与孟东野书》、赠序如《送杨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韩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颖传》、《石鼎联句诗序》之类,完全出于虚构,接近传奇小说。韩愈散文气势充沛,纵横开合,奇偶交错,巧譬善喻;或诡谲,或严正,艺术特色多样化;扫荡了六朝以来柔靡骈俪的文风。 他善于扬弃前人语言,提炼当时的口语,如“蝇营狗苟”(《送穷文》)、“同工异曲”、“俱收并蓄”(《进学解》)等新颖词语,韩文中较多。他主张“文从字顺”,创造了一种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书面散文语言,扩大了文言文体的表达功能。但他也有一种佶屈聱牙的文句。自谓“不可时施,只以自嬉”(《送穷文》),对后世有一定影响。韩愈也是诗歌名家,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为主。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内容深刻;《南山诗》、《岳阳楼别窦司直》、《孟东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韩诗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语、押险韵。韩愈也有一类朴素无华、本色自然的诗。韩诗古体工而近体少,但律诗、绝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张十一功曹》、《题驿梁》,七绝《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楚昭王庙》等。 韩集古本,以南宋魏怀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为最善;廖莹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明徐氏东雅堂翻刻)最为通行。清代顾嗣立、方世举各有诗集单行注本。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是另行系年的集注本。另外,为韩集作校勘或补注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陈景云、王元启、沈钦韩、方成和今人徐震。年谱以宋洪兴祖《韩子年谱》最为详备。赵翼《瓯北诗话》、方东树《昭昧詹言》、林纾《韩柳文研究法》中有关部分,是评论其诗文的代表著作。《马说》被选入初中课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