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违”的成语「灭德立违」

2023年09月30日成语大全104

成语“灭德立违”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滅惪立違
成语读音:miè dé lì wéi
成语简拼:MDLW
成语注音:ㄇ一ㄝˋ ㄉㄜˊ ㄌ一ˋ ㄨㄟ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灭:消灭。败坏道德,做违背道德的事
成语用法:灭德立违作谓语、定语;用于人处世。

成语“灭德立违”的扩展资料

1. 有灭的四字成语
①1 灭此朝食 2 灭德立违 3 灭顶之灾 4 灭虢取虞 5 灭景追风 6 灭绝人性 7 灭门绝户 8 灭门之祸 9 灭私奉公 10 灭自己志气,长别人威风②1 灰灭无余 2 火灭烟消 3 明灭可见 4 神灭形消 5 澌灭无闻 6 兴灭继绝 7 兴灭举废 8 星灭光离③1 秉公灭私 2 柴毁灭性 3 大义灭亲 4 敌存灭祸,敌去召过 5 反风灭火 6 覆宗灭祀 7 灰身灭智 8 毁不灭性 9 毁形灭性 10 假道灭虢 11 假途灭虢 12 卤莽灭裂 13 鲁莽灭裂 14 磨踵灭顶 15 溺心灭质 16 杀人灭口 17 韬光灭迹 18 韬形灭影 19 亡国灭种 20 消声灭迹 21 徇公灭私 22 以公灭私 23 自取灭亡④1 兵强则灭 2 不可磨灭 3 不生不灭 4 长生不灭 5 朝荣夕灭 6 促死促灭 7 凋零磨灭 8 亘古不灭 9 国亡种灭 10 怀刺漫灭 11 灰飞烟灭 12 浸微浸灭 13 前功尽灭 14 清净寂灭 15 全军覆灭 16 身名俱灭 17 声销迹灭 18 天地诛灭 19 天诛地灭 20 旋生旋灭 21 烟消火灭 22 烟销灰灭 23 永不磨灭 24 云飞烟灭 25 自生自灭⑦1 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2 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3 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 4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⑨1 救人救彻,救火救灭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请大家给我说一个以灭字开头的成语:灭字,就是这个字:灭
【灭此朝食】朝食:吃早饭.让我先把敌人消灭掉再吃早饭.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灭德立违】灭:消灭.败坏道德,做违背道德的事.【灭顶之灾】灭顶:水漫过头顶.指被水淹死.比喻毁灭性的灾难.【灭虢取虞】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等灭掉甲国后再灭乙国.【灭绝人性】完全丧失人所具有的理性.形容极端残忍,象野兽一样.【灭门刺史】指地方官手中的力,足以使人破家灭门.【灭门绝户】绝户:绝后.全家死尽,无一幸免.【灭门之祸】全家遭受株连以致毁灭的祸害.【灭私奉公】灭:消灭.消灭私念,一心为公.【灭景追风】看不见影子,追得上风.形容马跑得极快.景,同“影”.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开头灭字的成语
【成语】:灭此朝食【拼音】:miè cǐ zhāo shí【简拼】:mczs【解释】:朝食:吃早饭。让我先把敌人消灭掉再吃早饭。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灭此朝食 灭德立违 灭顶之灾 灭虢取虞灭绝人性 灭门绝户 灭门之祸 灭私奉公灭景追风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臧哀伯谏纳郜鼎的作品鉴赏
《臧哀伯谏纳郜鼎》的中心内容是臧哀伯批评鲁桓公“取郜大鼎于宋”并“纳于大庙”这件事的“非礼”。那么,到底什么是礼呢?礼的范畴极其广泛,内容极其复杂,但一言以蔽之,就是本书《郑庄公戒饬守臣》一文的评论文字所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如果用今天更切合礼的历史本质的话说,它是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贵族等级制度下的社会规范、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它规范并制约着上自天子下至百姓所有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言行。所以,删改《春秋》的孔夫子才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君子“约之以礼”《论语·雍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为国以礼”(《论语·先进》);“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联系古今关于礼的界说和孔夫子这些关于礼的言论,就不难理解作为鲁大夫的臧哀伯为什么非要冒着触怒鲁桓公的风险,向他“发表”这篇谏辞了;也就不难理解《臧哀伯谏纳郜鼎》一开始就说,鲁桓公“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了。臧哀伯这篇谏辞,并不先说鲁桓公“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这件事如何不对,而是以高屋建瓴之势,首先提出“君人者”最根本的社会职责是“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接着就从礼制这个大视角,连用七个排比句,从七个方面,即“昭其俭”、“昭其度”、“昭其数”、“昭其文”、“昭其物”、“昭其声”、“昭其明”,来阐明君主如何体现和落实这一根本社会责任;然后,话锋一转,才落到桓公“纳郜鼎”这件“灭德立违”的事情上来。并在指出这一事件必将导致的恶劣后果以后,还用周武王克商后“迁九鼎于雒邑”招来“义士”非议的历史教训,警醒鲁桓公必须清醒地认识这种“灭德立违”的错误举措的危害性。这篇谏辞如此行文,不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谨严,具有强烈的逻辑能力,而且气势显得特别恢弘,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至于谏辞中用了近乎后世才产生的赋的手法,铺叙大量我们今天颇感陌生的具体事物,那也是行文的需要,因为这些事物都和当时的典章制度有密切关系。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任何一种文化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许多或厚或薄的积淀层,而每个积淀层都会或深或浅地打上它的时代烙印。因此,在阅读和欣赏此文的时候,也必须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去审视,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去分析,去感悟,抛弃其“封建性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精华”。可以肯定地说,“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云云,直到今天,其“合理内核”还有很好的垂诫作用和警示作用。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灭开头的成语
灭顶之灾、灭绝人性、灭此朝食、灭虢取虞、灭德立违、灭景追风、灭门绝户、灭门之祸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见不可违是不是成语
不是
违 成语 :
违法乱纪、
事与愿违、
阳奉阴违、
靖言庸违、
乐行忧违、
违心之论、
不得违误、
违乡负俗、
弃信违义、
负心违愿、
德音莫违、
言与心违、
面从背违、
违利赴誉、
忠不违君、
泥古违今、
用违其长、
违条犯法、
予违汝弼、
逆理违天、
久违謦欬、
违时绝俗、
昭德塞违、
依违两端、
违强凌弱、
违信背约、
违心之言、
重违其意、
灭德立违、
依违两可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违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违法乱纪、违乡负俗、违心之言、违时绝俗、违利赴誉、违心之论、违强凌弱、违信背约、违恩负义、违条犯法、违强陵弱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臧哀伯谏纳郜鼎 臧怎么读
读zāng和 臧僖伯谏观鱼 一个读音《国语》臧哀伯谏纳郜鼎 【原文】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大庙。非礼也。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革咅,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锡、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旗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周内史闻之曰:“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 【释文】 鲁桓公二年夏天四月,桓公从宋国取得原郜国的传国大鼎,放进太庙,这是不符合礼仪的事。 臧哀伯进谏道:“作君主的人,应该发扬美德,堵塞违礼的行为,来为百官做出表率,就是这样,还怕有不足之处,所以要显示各种美德以传示子孙。因此,宗庙使用茅草盖的房子,朴素的车子,草编的席子;肉食不调五味,粮食不加工成细粮,这些是为了显示节俭。祭祀的礼服、礼冠,皮做的蔽膝、玉制的朝板,腰带、下衣、绑腿、靴子、冠上的横簪、冠旁的填绳、系冠的带子、冠顶的盖,这都是表明尊卑等级制度的。皮做的衬玉器、刀鞘上的装饰、束衣的布带、下垂的带穗、旌旗上的飘带、马颈上的丝绳,这也是表明尊卑等级的礼数。礼服上绣的火形、龙形、斧形、弓形等花纹,这些是为了显示纹彩上的差别。用五色绘出模仿天地四方的各种图象来装饰器物服饰,这是为了显示器物物色的差别。马铃、大小车铃、旗铃,是为了显示声音节奏,旌旗上画的日、月、星辰,是为了显示光明。所谓美德,就是节俭而有法度,上下尊卑有礼数,并用纹彩和颜色、器物加以标志,用声音和光亮加以表现,把这些摆在百官面前,百官才感到警戒和畏惧,而不敢违反法度。现在摈弃美德,树立违礼的坏榜样,把别国贿赂的大鼎安放在太庙里,以此明白昭示百官。如果百官都来效法,又有什么理由去惩罚他们呢?国家的衰败,是由于官吏不走正道。官吏丧失德行,则是由于国君宠爱和贿赂风行的原故。现在,郜鼎放在鲁国的太庙,还有什么比这更显眼的?武王灭了殷商,将九鼎搬到洛阳,当时的义士尚且认为他做的不对,何况把明显的违德招乱的贿赂物放在太庙里,又将怎么办呢?”桓公不听。 周王室的内史听到这件事,说:“臧孙达的后代大概会在鲁国世代享受爵禄吧!国君虽然违背了礼制,他却不忘用昭德塞违的道理去劝谏他。”大哥,臧哀伯,是人名啊给分啦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9. 违字有哪些成语
含违字的成语:
违法乱纪
事与愿违
阳奉阴违
靖言庸违
弃信违义
乐行忧违
面从背违
负心违愿
德音莫违
违乡负俗
泥古违今
阴奉阳违
违心之论
不得违误
违利赴誉
违恩负义
依违两端
避迹违心
违条犯法
重违其意
昭德塞违
忠不违君
违强凌弱
违信背约
久违謦欬
违时绝俗
逆理违天
不相违背
言与心违
依违两可
循道不违
不违农时
迁善塞违
灭德立违
予违汝弼
色仁行违
违心之言
用违其长
违强陵弱
天违人愿
……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0. 消灭的灭有什么词
消灭的灭有什么词 :
溺心灭质、
声销迹灭、
游移明灭、
兵强则灭、
灭门绝户、
毁不灭性、
促死促灭、
假途灭虢、
薪尽火灭、
以义灭身、
澌灭无闻、
柴毁灭性、
不生不灭、
半明不灭、
烟消火灭、
反风灭火、
永不磨灭、
苦集灭道、
灰身灭智、
清净寂灭、
毁形灭性、
身名俱灭、
国亡种灭、
亡国灭种、
灭虢取虞、
灭德立违、
神灭形消、
兴无灭资、
卤莽灭裂、
覆宗灭祀、
凋零磨灭、
灭此朝食、
亘古不灭、
烟销灰灭、
星灭光离、
韬形灭影、
灭门之祸、
朝荣夕灭、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救人救彻,救火救灭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1. 带灭字的成语。
大义灭亲 【拼音】:dà yì miè qīn 【解释】:大义:正义,正道;亲:亲。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示例】:这是一条汉子,~,死活只有一个党。★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四 【近义词】:大公无私、不徇私情、六亲不认 【反义词】:徇情枉法、徇私舞弊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维护正义灰飞烟灭 【拼音】:huī fēi yān miè 【解释】:比喻事物消失净尽。 【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示例】:岂知转眼之间~,金山化作冰山,极是不难的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近义词】:冰消瓦解、烟消云散、化为乌有 【反义词】:东山再起、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语法】:作谓语;比喻人亡或事物迅速消失灭顶之灾 【拼音】:miè dǐng zhī zāi 【解释】:灭顶:水漫过头顶。指被水淹死。比喻毁灭性的灾难。 【出处】:《周易·大过》:“过渉灭顶,凶。” 【示例】: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的汪洋大海。★毛泽东《论持久战》 【近义词】:弥天大祸 【反义词】:洪福齐天 【歇后语】:铁榔头砸进耗子洞 【语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毁灭性、致命性的天诛地灭 【拼音】:tiān zhū dì miè 【解释】:诛:杀死。比喻罪恶深重,为天地所不容。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神明鉴查。” 【示例】:“人不为己,~”,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 【近义词】:天理难容 【反义词】:天经地义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67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