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岁”的成语「以日为岁」
成语“以日为岁”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yǐ rì wéi suì成语简拼:YRWS
成语注音:一ˇ ㄖˋ ㄨㄟˊ ㄙㄨㄟ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以日为年、度日如年
成语出处:宋·张孝祥《迎嘉显孚济侯求雨文》:“望神之来,以日为岁,飚舆在望,亦既劳止。”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把一天变成了一年。形容焦急的心情
成语用法:以日为岁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成语“以日为岁”的扩展资料
1.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翻译成现代汉语不久子方(一种黏虫)全被杀尽,庄稼得以大丰收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岁岁平安日,年年如意春意思
这是一副很明显的春联。一如既往表达着人们对新的一年或者说对未来的美好祈愿。这里的年年岁岁就像很多文言文中体提到的“三”、“五”、“万千”之类的词语,并不表示确指。日的意思很明显,就不多说了。而春这个字,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也常以“春秋”来代指年月。因此此处的“春”,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年”的意思。“岁岁”对“年年”,“平安”对“如意”,“日”对“春”,按照对联的格式,这样对照着来理解,就可以理解出它们的意思了。所以这一副春联的大概意思可以理解为:(祈愿)未来每一天都是平平如意的。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翻译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以周知四国之治,以诏王及冢宰废置
以参互考日成者,司会钩考之官,以司书之等相参交互考,一 日之成,一日之中之 计算文书也。以月要考月成者,月计曰要,亦与诸职参互考一月成事文书也。以岁 会考岁成者,岁计曰会,以一岁之会计考当岁成事文书。”“日成“、“岁会”报告,已经初具当今会 计报表的作用。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以日为本
至唐代,中国始称“倭”为“日本”。在《旧唐书·东夷传》中,“倭”与“日本”分列并叙,《新唐书·东夷传》则单叙日本,不再有“倭”的名目,并对改“倭”为“日本”作了如下的说明: 咸亨元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为名。或云日本乃小国,为倭所并,故冒其号。使者不以情,故疑焉。 《新唐书》为宋欧阳修、宋祁等所修,以上说法当有所据。从这段话看,“倭”改国名为“日本”当在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以后。然而,为什么要改国名,以及取名“日本”的缘由,其说是值得怀疑的。 为什么要改“倭”为“日本”呢?说是倭国派到中国的使者略懂“夏音”(汉语)之后,发觉“倭”的含义不好,此后就改称“日本”了。如前所述,中国古人称日本为“倭”,原本只是“和”的音译,本身并无贬义,所以,以其“恶”的说法难以置信。 再是说倭人改国号为“日本”,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国家的地理位置“近日所出”。这种说法也值得怀疑;因为认为日本“近日”,那只能是中国人的观念———日本在中国东方遥远的海上,从视觉上感受,似乎正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山海经·海外东经》说:“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淮南子·天文训》也说:“日出于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身居日本列岛的人,并不见太阳从本土升起。因此,说日本是“日之所本”这种观念只能产生在中国,后来日本人这样说,也显然是受了中国观念的影响。 还有一种说法是倭国附近原有一个小国叫“日本”,为倭所吞并,后来倭国遣唐使者便对中国人冒用“日本”这个名称了。这一说法,当时就很可疑,更不足为据了。 倒是唐人张守节的《史记正义》提供了一条罕为人知的证据,或许有助于解开“日本”国名来源之谜:“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史记·五帝本纪》张守节《正义》)原来,倭国是遵照唐代女皇武则天的意见才改国名为日本的。张守节系玄宗时人,离武后统治时期不远,他的说法当有所据。如果此说确定无误,以上种种疑惑也就不复存在了 明治三年(公元1870年)日本政府作出“凡国民,均可起姓”的决定。可是竟然没有多少人响应,于是,政府不得不在明治八年(1875年)颂布了强制性的《苗字必称令》,规定了“凡国民,必须起姓”。确实是这样,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1875年之前绝大多数人是没 有姓的。可以说,日本人有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老黄历中是日岁破,大事勿用,是什么意思?
“是日岁破”或“日值岁破”是与年(太岁)相对冲的日子。如今年太岁在卯,和卯相冲的酉即为破日,凡是酉日皆为“日值岁破”,“大事勿用”是说一切大事都不要在这一天进行。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是日岁破是什么意思?
是日:这一天;岁破:犯太岁。
岁破 一种迷信禁忌的名称。指太岁所冲的方位。如太岁星运行到子位,子位叫直符,同子位相对的午位即叫岁破。迷信认为,在太岁所冲的方位或向太岁所冲的方位搬迁是不吉利的。 汉 王充 《论衡·辨祟》:“宅盛即留,衰则避之,及岁破直符,辄举家移。” 汉 王充 《论衡·难岁》:“抵太岁名曰岁下,负太岁名曰岁破,故皆凶也。” 清 允禄 等《协纪辨方书·义例一·岁破》:“《广圣历》曰:‘岁破者,太岁所衡之辰也。其地不可兴造、移徙、嫁娶、远行,犯者主损财物及害家长。惟战伐向之吉。’《明时总要》:‘岁破者,子年在午,顺行十二辰是也。’”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用 现代汉语怎么说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消灭,这一年粮食因此获得了大丰收选自方为秋田之害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岁:收成 穰岁:丰收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消灭,这一年年因此而获得大丰收在沈括《梦溪笔谈》中,有提及步行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选自《以虫治虫》) 其中’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描写的即是步行虫。 翻译: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遮蔽住了土地;它们遇上黏虫,就用嘴上的钳跟黏虫搏斗,黏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黏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其中,狗蝎即“蠼螋”。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