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成语故事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汉室日益衰弱,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曹操将献帝迎至许昌,并以皇帝的名义号令诸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对付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刘备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联合东吴抵制曹操歌词中有挟天子以令诸侯
范朋飞《我是歌手》歌词,辑《挟天子以令诸侯》.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挟天子以令诸侯” 原本出自什么地方?
曹贼 劫持 小孩子犯贱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是什么意思
挟天子以令诸侯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解释〗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挟天子以令诸侯”一语源自诸葛亮的《隆中对》,孔明在给刘备分析当时天下形势时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者是曹操。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什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释义 挟:挟制,用强力逼迫就范。诸侯:古代帝王统治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后也指割据称雄的军阀。挟制皇帝,借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重威者的名义,发号施令 [编辑本段]出处 《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编辑本段]事例 朕命白虎驮邱生来,原恶其自矜汉学,凌蔑百家,~,故有投畀豺虎之意。 ★清·袁枚《续子不语·麒麟喊冤》 【献帝春秋曰:袁绍叛卒诣公云:“田丰使绍早许,若挟天子以令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公乃解绣围。】 [编辑本段]典故 曹操就比袁绍高明多了,曹操他不换皇帝,他利用这个现成的皇帝,而且把这个皇帝客客气气地供奉起来,利用皇帝这张牌来号令天下、号召诸侯,这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这个说法是可以讨论的,曹操本人和曹操集团的人从来没有说过“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何去何从》一集中, 易中天先生告诉我们,曹操的谋士毛玠曾经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曹操了谋士毛玠的建议,并予以实施。也就是说,曹操的路线和策略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说法是人家说曹操的,比方说诸葛亮就说过这个话,他的说法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意思一样的。也就是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话是曹操的敌人说他的,敌人的话不怎么靠得住吧!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有没有人说过呢?有,谁呢?袁绍的谋士沮授,叫做“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可是袁绍手下其他的谋士不赞成,说这个皇帝现在是个废物啊,这么一个废物你把他接到我们这儿来干什么呢?你是朝拜他呢还是不朝拜他呢?你是请示他呢还是不请示他呢?那你肯定要朝拜、要请示,我现在把他弄来以后大事小事我都要跟皇帝请示,皇帝万一意见和我们不一样怎么办呢?我是听他的呢还是不听他的呢?我听他的显得我们没分量,我不听他的我不又是违法吗?算了算了。袁绍怎么想呢?袁绍一想,这现任皇帝那是董卓扶起来的,而且董卓要废立皇帝的时候我袁绍是不干的,我现在又去尊奉他,我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吗?当然我现在又不可能把我主张的那个皇帝再扶起来,那个已经被董卓谋杀了,拉倒吧。那么这个事情袁绍一犹豫,曹操就抢先了一步。 公元196年,被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简述
三国时期,当时袁绍占据冀州,兵多将广,实力雄厚。袁绍不听从谋士挟持汉献帝的劝告,而乱世奸贼曹操听从了谋士郭嘉的建议,把汉献帝夺在自己手中,挟天子以令诸侯。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什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是控制皇帝,以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群雄。这里的天子指的是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曹操对这位末代皇帝采取了这种策略,从而成为曹操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步骤,为其后统一北方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汉代的正统思想相当强烈,各路诸侯虽然互相攻伐,无视皇,但都是打着拥护皇帝、恢复汉室的旗号进行战争的。谁能够控制皇帝,谁就能掌握主动,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曹操与袁绍两大集团都注意到了这一重要策略。
当年,关东群雄讨伐董卓,董卓迫于压力,挟持献帝离开洛阳,西迁长安。在曹操占领兖州后,他的谋士毛玠就对曹操建议,应该“奉天子以令不臣”,只有这样才能建立霸业。曹操深以为然。年轻的献帝被董卓劫持到长安后,日夜思念东归。董卓死后,部将李傕、郭汜相争,都想挟持献帝。此后,老臣杨奉、董承与李傕、郭汜之间展开了艰苦的斗争,一路上艰苦备尝,终于将献帝护送回洛阳。此时,袁绍集团中的一些人也注意到了献帝的价值。袁绍的谋士沮授向袁绍建议:“应该在占有冀州,兵强马壮之时,迎接皇帝到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挟天子以令诸侯,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叛臣,就可以天下无敌了。”袁绍听后,稍有心动。这时,谋士郭图、淳于琼表示反对,他们认为:“此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把一个累赘皇帝带在身边,凡事都要向他启奏。如果服从他,我们的力就会削弱;如果反对他,就要背上不忠的罪名。这种办法不可取。”沮授连忙说:“现在如果不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就会失去良机,反被他人占了先。”优柔寡断的袁绍最终还是没有沮授的建议,他放弃了这个机会。
早在关东群雄讨伐董卓之时,曹操与袁绍之间曾有过一次对话。袁绍问曹操:“如果讨伐董卓失败,我们应该去什么地方发展呢?”曹操反问:“我想听听您的意见。”袁绍说:“我准备南面占据黄河,北面占据燕、代,降服戎、狄等少数民族,由此向南部争夺天下,应该可以成功吧?”曹操听罢,说道:“依靠山川之险,占据一方获得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我要任用天下的有才之士,采用各种方法招纳利用他们,就会获得成功。”从袁、曹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曹操的理想比袁绍要远大得多。
就在袁绍失掉控制皇帝的良机之时,建安元年(公元196),曹操开始聚集谋士商讨迎接献帝事宜。一些人认为献帝由杨奉等人护送回洛阳,他们自认为是大大的功臣,我们不容易战胜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什么意思?
挟天子以令诸侯意思是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左传·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春,齐侯(齐桓公)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楚成王)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风,佚也,《书·费誓》马牛其风)。不虞(料也)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召音邵,召公奭)命我先君大公(姜太公)曰:五侯九伯(音霸),女实征之,以夹(音挟)辅周室。赐我先君履(践履之界),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音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求问也)。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许慎故里)。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获也)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挟”的读音是什么?
挟(xié)拼 音 xié jiā 释义 [ xié ]1.用胳膊夹着:~持。~山超海(喻不可能做到的事)。2.倚仗势力或抓住人的弱点强迫人服从:要(yāo)~。~制。~势(仗势)。3.心里怀着(怨恨等):~恨。~怨。~嫌。[ jiā ]古同“夹”,从物体两边钳住。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挟天子以令诸侯”扩展:
成语用法:挟天子以令诸侯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近义词:挟天子以令天下
成语字数:七字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解释: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宋 张端义《贵耳集》下卷:“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必从,然谓之尊君则不可。”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造句:鲁迅《华盖集续编·谈皇帝》:“其实利用了他的名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和我那老仆妇的意思和方法都相同。”
成语读音: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成语注音:ㄒ一ㄝˊ ㄊ一ㄢ ㄗˇ 一ˇ ㄌ一ㄥˋ ㄓㄨ ㄏㄡˊ
英文翻译:have the emperor in one's power with the aim of oedering the dukes about in his name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简拼:XTZYLZH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