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可”的成语「可杀不可辱」
成语“可杀不可辱”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可殺不可辱成语读音:kě shā bù kě rǔ
成语简拼:KSBKR
成语注音:ㄎㄜˇ ㄕㄚ ㄅㄨˋ ㄎㄜˇ ㄖㄨˇ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五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儒行解》:“儒有可亲而不可却,可近而不可迫,可杀而不可辱。”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辱:侮辱。可以牺牲生命但不可遭受侮辱。形容做人的尊严
成语用法:可杀不可辱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世。
成语造句:清·华伟生《开国奇冤·被擒》:“即此我便随汝前往,但我英雄旨趣,可杀不可辱。”
英文翻译:would rather die than be disgraced
成语“可杀不可辱”的扩展资料
1. 自古以来士可杀不可辱的人物《礼记·儒行》有云:“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进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届处不淫,其饭食不褥,其过失可微词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这段话是士可杀不可辱的出处。
事例其实在百度上还是可以找到,如:
1.明朝方孝儒曾经是惠帝朱允文的下,后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起兵将惠帝击败后把方孝儒擒获。朱棣让方孝儒替他做事,芳孝儒认为一臣不侍两殿君主,如要继续替成祖做事对他来说是一种污辱,故不从。明成祖威胁他道:“你不怕被灭九祖吗?”方孝儒回答说:“再灭十族又如何?”于是,明成祖用笔写上了“灭十族”。包括方孝儒的朋友和学生一起诛灭。
2.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道歉,饥民终究没有吃,最后饿死了……(其实就是“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
3.天祥(1236—1283) 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
4.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等等.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要杀就杀,士可杀不可辱?
士可/杀/不可辱拼音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侮辱。语出《礼记·儒行》:“儒者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儒者的刚毅是吃软不吃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你胡搅蛮缠、要挟威迫却行不通,宁可去死,也不愿受侮。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类似似可杀不可辱的句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士可杀不可辱和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
1、士可杀不可辱的例子:
文天祥英勇就义
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
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
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最终慷慨就义。
2、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
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
由于长期的困苦生活和工作劳累,朱自清先生患了严重的胃病。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的时候,他的病情也加重了,然而他顾不得疗养,倒是更加忘我地投入到斗争中去。此时的朱自清先生,已经重病缠身而且无钱医治。
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后立即让孩子把面粉配给证退了回去。
8月上旬,朱自清先生病情恶化,入院治疗无效,不幸于12日逝世,终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先生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扩展资料:
1、文天祥的历史影响
以文天祥代表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士的形象,被后世的历代政广为褒扬,树立为士大夫的楷模;文天祥舍生取义的选择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浩然正气,逐渐成为以士人为主流的全民自觉参照和遵守的人生价值标准。
他的勇敢精神融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外来侵略面前勇敢斗争,坚决抵抗。
2、朱自清的文学成就
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是新文学初期继冰心之后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文作家,以他“美文”创作的实绩,打破了复古派认为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他在古典文学的础石之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
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尤其是他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散文作品,为白话美文提供了典范,为培养文学青年和繁荣散文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自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天祥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大丈夫可杀不可辱 打节日名
谜面:可杀而不可辱 (打三字节日名) 谜底:护士节5.12”国际护士节是全世界护士的共同节日,是为了纪念近代护理的创始人——英国护士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又被称为“提灯女士”)而设立的。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关于”士可杀不可辱”的一些例子
《礼记·儒行》有云:“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进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届处不淫,其饭食不褥,其过失可微词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这段话是士可杀不可辱的出处。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
——骨鲠之气不可没有
【原文】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侮辱也。其居处不淫②,共饮食不溽(3)。其过关可微辨(4),而不可数也(5)。其刚毅有如此者。”
【注释】
①水节选自《德行》。②淫:奢侈放纵。 (3)溽(rù):味道浓厚。(4)微辨;委婉地批批评。(5)面数:当面指责。
【译文】
“ 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威胁,可以接近而不可逼迫,可以杀害而不可侮辱。他们的日常生活不奢侈,饮食不丰美。对他们的过失可以委婉地批评,却不可当面指责。他们的刚毅就是如此。”
【读解】
儒者的刚毅是吃软不吃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胡搅蛮缠、要挟威迫却行不通,宁可去死,也不愿受侮。
这种刚毅,很让人想起历史上的燕赵之士,慷慨悲歌,豪气冲天,侠义行天下,可杀不可辱,使人为之击节高蹈,浩然长叹。是的,人不仅要活个面子,也要活口气,活个气节。然而。大多数营营苟苟的众生不知气节为何物,只会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宁可象狗一样地活着,哪怕是只赖皮狗,也绝不会为了节义而付出,而献身。
儒者的刚毅是浸透在骨子里的,外表却很柔和,如棉里裹针这就更加让人敬畏三分。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自古以来士可杀不可辱的人物
《礼记·儒行》有云:“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进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届处不淫,其饭食不褥,其过失可微词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这段话是士可杀不可辱的出处。
事例其实在百度上还是可以找到,如:
1.明朝方孝儒曾经是惠帝朱允文的下,后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起兵将惠帝击败后把方孝儒擒获。朱棣让方孝儒替他做事,芳孝儒认为一臣不侍两殿君主,如要继续替成祖做事对他来说是一种污辱,故不从。明成祖威胁他道:“你不怕被灭九祖吗?”方孝儒回答说:“再灭十族又如何?”于是,明成祖用笔写上了“灭十族”。包括方孝儒的朋友和学生一起诛灭。
2.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道歉,饥民终究没有吃,最后饿死了……(其实就是“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
3.天祥(1236—1283) 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
4.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等等.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士可杀不可辱近义词
宁死不屈【拼音】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典故】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语出《礼记·儒行》【释义】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结构】复句式【相近词】宁死不屈【同韵词】瘴乡恶土、五月粜新谷、擦屁股、开疆拓土、铭心刻骨、红飞翠舞、笃信好古、分茅裂土、舐皮论骨、负隅依阻、......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