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前”字的成语「跋前疐后」

2023年10月11日成语大全85

成语“跋前疐后”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bá qián zhì hòu
成语简拼:BQZH
成语注音:ㄅㄚˊ ㄑ一ㄢˊ ㄓˋ ㄏㄡ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跋前踬后、进退跋疐
成语出处:宋 陈亮《谢罗尚书启》:“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跋前疐后,方进退惟谷以堪惊。” 内容来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同“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
成语用法:跋前疐后作谓语、定语;指进退维谷。
成语造句: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无事之时,望影藏匿,跋前疐后,日不聊生。”
英文翻译:be caught in a dilemma <to be on the horns of a dilemma>

成语“跋前疐后”的扩展资料

1.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怎么读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这样读如下:(普通话拼音读法)跋(bá回)前(qián)踬(zhì)后(hòu)动(dòng)辄(zhé答)得(dé)咎(jiù)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内容来自gyjslw.com
2. 跋前踬后的意思
跋前踬后释义:跋:踩;踬:被绊倒。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拼音] [bá qián zhì hòu] [出处] 《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唐·韩愈《昌黎集·卷十二·近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内容来自gyjslw.com
3. 跋前踬后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跋前踬后bá qián zhì hòu【解释】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出处】唐・韩愈《昌黎集・卷十二・近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示例】无事之时,望影藏匿,~,日不聊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拼音码】bqzh【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进退两难【英文】nonplus
内容来自gyjslw.com
4. 不食人间烟火跋前踬后是什么意思?
不食人间烟火
[拼音]    [bù shí rén jiān yān huǒ]    
[释义]    食:吃;烟火:熟食。比喻人有出世之想或诗画立意高超,言词清丽。    
跋前踬后    
[拼音]    [bá qián zhì hòu]    
[释义]    意思是说狼向前进就踩着它的胡(下巴下面下垂的肉),往后退就被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    《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内容来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71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