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庭之()”「过庭之训」
成语“过庭之训”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過庭之訓成语读音:guò tíng zhī xùn
成语简拼:GTZX
成语注音:ㄍㄨㄛˋ ㄊ一ㄥˊ ㄓ ㄒㄨㄣ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晋 袁宏《后汉纪 安帝纪上》:“苌少长藩国,内无过庭之训,外无师傅之道,血气方刚。”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成语用法:过庭之训偏正式;作宾语;指父亲的教诲。
成语造句:宋·张元幹《贺陈都丞除刑部侍郎启》:“夙奉过庭之训,克遵良冶之传。”
英文翻译:father's instructions
成语“过庭之训”的扩展资料
1. 与庭有关的成语有哪些大庭广众、
大相径庭、
门庭若市、
分庭抗礼、
埽穴犂庭、
犂庭扫穴、
犁庭扫闾、
大有迳庭、
玉阶彤庭、
面折庭争、
广众大庭、
诗庭之训、
黍秀宫庭、
椿庭萱室、
过庭之训、
谢庭兰玉、
门庭赫奕、
广庭大众、
改换门庭、
门庭如市、
分庭伉礼、
初写黄庭、
日角龙庭、
郗家庭树、
秦庭朗镜、
发言盈庭、
前庭悬鱼、
鸾鹄在庭、
面争庭论、
扫穴犁庭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过庭之训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过庭之训读音:guò tíng zhī xùn解释:用以指父亲的教诲。出自:《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父亲的教诲。例句:父亲的过庭之训一直深深的影响着我。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过庭语典故发生的地点
过庭(过庭之训)指父亲对儿子的教诲,典出孔子。《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庭,指的是自己家的庭院。孔子家曲阜,故而过庭之训发生在曲阜孔子老家。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开头是“庭”字的成语有什么?
开头是“庭”的成语庭无留事。
带“庭”的成语大庭广众、分庭伉礼、过庭之训、 门庭若市
1、【成语】: 庭无留事
【拼音】: tíng wú liú shì
【解释】: 庭:公庭。官府衙门内没有积压下来的事情。形容办事及时,效率高,不拖拉。
【出处】: 《旧唐书·李适之传》:“适之雅好宾友,饮酒一斗不乱,夜则宴赏,昼决公务,庭无留事。”
【举例造句】: 映以右谏议大夫知杭州。映临决蜂锐,庭无留事。
2、【成语】: 大庭广众
【拼音】: dà tíng guǎng zhòng
【解释】: 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出处】: 《孔丛子·公孙龙》:“使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见侮而不敢斗,王将以为臣乎?”
【举例造句】: 这是秘密的事,他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喧扬起来?
3、【成语】: 分庭伉礼
【拼音】: fēn tíng kàng lǐ
【解释】: 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同“分庭抗礼”。
【出处】: 《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4、【成语】: 过庭之训
【拼音】: guò tíng zhī xùn
【解释】: 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出处】: 《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汉·蔡邕《郡掾吏张玄祠堂碑》:“掾孙翻,以贞固之质,受过庭之训。”
【举例造句】: 仆世承门之业,受过庭之训,是以得接冠带之末,充乎士大夫之列。
5、【成语】: 门庭若市
【拼音】: mén tíng ruò shì
【解释】: 庭:院子;若:象;市:集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一》:“齐王乃下令:‘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子市朝,闯寡人之开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举例造句】: 声价最高,门庭若市者,如常熟则高丘、湖田、退垦桥、乌船头等女巫。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