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伏龙凤雏」的故事
“伏龙凤雏”的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刘备向司马徽请教指点时局,司马徽向他推荐说,这里有伏龙、凤雏都是识时务的俊杰。刘备急切问他们的名字,司马徽告诉他伏龙就是南阳的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刘备于是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后来又得到庞统的辅助伏龙凤雏的相关人物
诸葛亮(181—234) 。三国蜀汉政治家、 军事家, 字孔明。琅琊阳都( 今山东沂南南) 人。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 今湖北襄阳西) 。留心世事, 被称为 “ 卧龙” 。建安十二年( 207 年), 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 今湖南、 湖北) 、 益( 今四川、 重庆) 两州, 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 联合孙对抗曹操, 统一全国的建议, 即所谓 “ 隆中对” 。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后刘备根据其策略, 联孙攻曹。取得 “ 赤壁之战” 的胜利, 并占领荆益, 建立了蜀汉政。曹丕代汉, 他劝刘备称帝, 任丞相。建兴元年( 223 年) , 刘禅继位, 他被封为武乡侯, 领益州牧。政事无论大小都由他决定。当政期间, 励精图治赏罚严明, 推行屯田政策, 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 文化的发展。曾五次出兵攻魏争夺中原。建兴十二年(235 年) 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葬定军山( 今陕西勉县西南) 。谥为 “ 忠武侯” 。相传曾经革新连弩, 能同时发射十支箭, 又制造 “ 木牛流马” , 有利于山地运输。著有 《 诸葛亮集 》。 庞统( 179-214),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期 著名的谋士、将领,与诸葛亮齐名,同为刘备主要谋士,人称“凤雏”。三国时期,襄阳人庞统为人朴纯,少言寡语,并没有显示出过人 的本领与才华。但是,有一个人不这样认为,他就是庞统的叔父、名士庞德公。 庞德公举贤不避亲,十分看重庞统,认为他足当大任。庞德公还将他 与著名的谋士诸葛亮并列,说孔明是“卧龙”,庞统是“凤雏”。
摘自gyjslw.com
玄德曰:昔水镜先生曾为备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
司马徽 (水镜)字德操---------------------------------------------------------刘备 (玄德)---------------------------------------------------------庞统 (凤雏)-----------------------------------------------------------诸葛亮 (伏龙)
摘自gyjslw.com
伏龙凤区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伏龙和凤雏是指什么
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出自《三国演义》三十五回 伏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庞统 。两个人都是很有才能的谋士。若是君主得到他们其中一人就可以统一天下。
摘自gyjslw.com
伏龙凤雏是谁?
诸葛亮和庞统 诸葛亮号卧龙先生 庞统字凤雏
摘自gyjslw.com
伏龙凤雏 意思
伏龙凤雏 拼 音 fú lóng fèng chú 释 义 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出 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摘自gyjslw.com
伏龙凤雏的意思
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望!!!
摘自gyjslw.com
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知道中有的。我也比较同意这种观点: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刘备从织席贩履的一届草民最终成为西蜀皇帝,靠的恐怕就是仁义了。所谓诸葛亮所说的“曹操得天时,孙占地利,主公可得人和”。故而才能有关羽张飞至死相随,才能有刘备投奔哪里,。哪里都会待如上宾。 诸葛庞统徐庶、法正张松等人,无不是因为刘备的仁义才辅保于他。故刘备才能成就霸业。 水镜先生云: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可刘备为什么没有得天下呢? 因为刘备在几个最关键的地方都没有听从二人的建议: 刘玄德携民渡江之时,刘表新忘,刘琮不战而降。诸葛亮建议刘备攻打襄阳,可是刘备不忍百姓涂炭,放弃了这个大好的机会。 刘备刚刚进川,刘璋前来劳军,庞统建议‘刘备在营中当场把刘璋拿下,刘备不听。 庞士元献上中下三策的时候,刘备为了所谓的仁义,不取上策,取了中策,给后来庞统之死埋下了祸根。 关羽死后,刘备又为了仁义,不顾诸葛亮和赵云等人的苦苦劝谏,举倾国之兵罚吴,结果大败而回,使刚刚建立的蜀国大伤元气。后来刘备死后,诸葛六出祁山不过是尽人事而已,已经无力回天了。 纵观刘备一生,可谓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摘自gyjslw.com
成语“伏龙凤雏”扩展:
英文翻译:Zhuge Liang and Pang Tong--two great strategists of the late Han and early Three Kingdoms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读音:fú lóng fèng chú
成语简拼:FLFC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摘自gyjslw.com
成语用法:伏龙凤雏作宾语、定语;指能人。
造句: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伏龙凤雏,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
成语解释: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注音:ㄈㄨˊ ㄌㄨㄥˊ ㄈㄥˋ ㄔㄨˊ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