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人”的成语「恕己及人」
成语“恕己及人”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shù jǐ jí rén成语简拼:SJJR
成语注音:ㄕㄨˋ ㄐ一ˇ ㄐ一ˊ ㄖㄣ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恕己及物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至理》:“慈心于物,恕己及人。”内容来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恕:宽恕。宽恕自己,推及别人
成语用法:恕己及人作谓语、定语;指宽恕别人。
成语造句:宋·曾巩《节相制》:“束发修身,有恕己及人之志。”
成语“恕己及人”的扩展资料
1. 成语什么及人推己及人释义 推:推想;及:到。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内容来自gyjslw.com
2. 成语 什么及人
己人成语 : 舍己为人、 先人后己、 以己度人、 审己度人、 损人利己、 损人害己、 修己安人、 以己律人、 瘠人肥己、 瘠己肥人、 虚己受人、 枉己正人、 屈己待人、 推己及人、 人一己百、 至人无己、 察己知人、 尊己卑人、 大人无己内容来自gyjslw.com
3. 翻译“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人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翻译:
以要求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么过错就会很少了;以宽容自己的标准来宽容别人,那么交往的人就很全面了。
原文: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人己之心恕人,则全交。责人者不全交,自恕者不改过。自满者败,自矜者愚,自贼者害。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害。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白话译文:
以要求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么过错就会很少了;以宽容自己的标准来宽容别人,那么交往的人就很全面了。喜欢责备别人的人难以维持与别人的交情,经常原谅自己过失的人永远不可能改正错误。骄傲自满的人必定失败,自我夸耀的人愚蠢可笑,自我戕害的人必然害己害人。多说话而得到好处,不如沉默而不受伤害。
礼义廉耻,可以用来要求自己,不可用来要求别人。要求自己则能少犯过失,要求别人则难以与人和睦相处,难以与他人相处就不合乎处世之道。所以君子只严格要求自己,小人则对别人求全责备。
此文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省心录》是老人言丛书之一。老人言丛书收录北宋隐士林逋的《省心录》、明代学者屠隆的《娑罗馆清言》以及清代学者张潮的《幽梦影》等修身名著。体例上采取在每部作品前加题解、原文分段注释并作今译的形式。注释力求准确,今译文字尽可能做到晓畅传神。
书中的这些金玉良好比陈年佳酿,历久弥新,相信能为今天的人们在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所谓“老人言”,一是因为这些格言体作品的作者多为饱经世事沧桑之人,既有搏击宦海的名臣贤相,也有遗世独立的高人隐士;
既有学富五车、年高德劭的才学究,又有命运多舛、穷愁潦倒的老幕客。二是因为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些格言警句无不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历史老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和谆谆教诲。
作者简介: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林和靖,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
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
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闻其名,赐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逋虽感激,但不以此骄人。人多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同,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既老,自为墓于庐侧,作诗云:“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有人问:“何不录以示后世?”答曰:“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有心人窃记之,得300余首传世。
天圣六年(1028)卒,年六十一,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州为上闻,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葬孤山故庐侧。事见《宋史》卷四五七《隐逸传》。宋代桑世昌著有《林逋传》。内容来自gyjslw.com
4.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这句话主张,在自己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不能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了他人的存在,更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来谋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论语新解》这样解释:“立,三十而立之立。达,如是闻非达之达。己欲立,思随分立人。己欲达,思随分达人。孔子好学不厌,是欲立欲达;诲人不倦,是立人达人。此心已是仁,旦胆测感爻啡诧拾超浆行此亦即是仁道,此则固是人人可行者。”内容来自gyjslw.com
5. 曰恕己中“恕”念什么
shù 恕:宽恕,宽容,原谅。内容来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