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热病()”「冷热病」
成语“冷热病”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冷熱病成语读音:lěng rè bìng
成语简拼:LRB
成语注音:ㄌㄥˇ ㄖㄜˋ ㄅ一ㄥ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三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出处: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五章:“可工作起来犯冷热病,有利向前,没利靠后,怕得罪人,满肚子小机器,就是不往正经地方使。”来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疟疾。比喻情绪高低不定
成语用法:冷热病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造句:干工作不能犯冷热病
英文翻译:malaria
成语“冷热病”的扩展资料
1. 阴虚和阳虚各有些什么症状?肾阳虚的症状比较常见的有: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重者夏天也凉)、听力下降或耳鸣;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自汗;身体发沉、虚喘气短、;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软;性欲减退。来自gyjslw.com
2. 水灾与疾病的关系
在洪水、暴雨等灾害发生时,饮用水时常会受到污染。所以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的传播和流行。这些常见的疾病有:伤寒、肝炎、霍乱、痢疾、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疟疾、乙型脑炎等因蚊虫叮咬而传播的疾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食用霉变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与患有疾病的家畜如牛、马、羊、猪的接触机会增多,可能传播给人;长江中下游血吸虫流行区,洪水时钉螺面积扩大,接触阳性螺区疫水,易发生血吸虫病急性感染。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分别是: 1、伤寒:持续性高热、全身中毒症状、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相对缓脉(脉搏与体温不成比例)、皮肤玫瑰疹;还可有肠出血,肠穿孑L等并发症。 2、霍乱:以剧烈无痛性泻吐,米泔样大便,严重脱水,肌肉痛性痉挛及周围循环衰竭等为主要特征。 3、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便次频为主要特征。 4、疟疾:俗名“打摆子”、“冷热病”,多在夏秋季发病,病人大都突然发冷、发抖,面色苍白,口唇与指甲发紫。发冷停止后继发高热、头痛,接着就是全身大汗,体温又恢复正常。如此症状可间隔一到两天反复周期性发作。 5、乙型脑炎:一般起病急,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热,恶心、呕吐、嗜睡,头痛。2~3天后出现昏迷、抽搐,颈项发硬,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6、流行性出血热:起病较急,发热是本病的首发和必有的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之间,热程多数为3-7天,有的可长达10天以上。一般体温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多数患者在发热末期或热退的同时出现血压下降,持续约1-3天后,患者可出现肾脏损伤症状。 7、血吸虫病: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和肝脾轻度肿大。反复多次感染血吸虫,大多表现为慢性血吸虫病。轻者无自觉症状;重者常腹痛、腹泻和粘液血便,并有不同程度贫血、消瘦、营养不良、肝脾肿大;晚期病人出现肝硬化、腹水及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常因肝功能损害和上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 灾区群众如果出现以上疾病的症状,应尽快到业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并及时向相关卫生防疫部门报告。来自gyjslw.com
3. 脱症是什么病?
即气厥病,又称阳厥.但是厥病与脱病可以兼并存在.要治疗最好到门的医院治疗,因为不容易治疗好.
以往所称“厥脱证(或病)”实质包括厥病类、脱病类两类性质不同的病变,“国标”已将其分化成30余种具体疾病。厥多因邪所致,病性偏实,以昏厥为主症,脱之病因病性为脏气衰绝,精血亡脱,以面白、气微、脉绝等为主要表现。厥病与脱病可以兼并存在,厥、脱且为辨证基本内容之一。
中医学对于厥、脱的概念,自古便常混于一起。如《诸病源候论*冷热病诸候》说:“夫厥者逆也,谓阴阳二气率有衰绝,逆于常度。”《景岳全书.厥逆》亦说:“气厥之证有二,以气虚气实皆能厥也;……血厥之证有二,以血脱血逆皆能厥也。”“今其气血并走于上,则阴虚及于下,而神气无根,是即阴阳之气相离之候,故致厥脱。”《医碥.厥逆》也说:“厥者尽也,逆者上冲也,言正气虚弱,上冲而欲脱也。”
现在许多著作仍将厥脱合为一个病证,或只言厥而对脱重视不够,或将脱归并于厥病之内。惟罗侃等主编的《中医急症学》指出,厥脱是厥证与脱证的综合;张笑平主编的《中医急症救治》认为,厥脱分之可为两证,合之则为一证;王永炎等主编的《临床中医内科学》在其急症部分始将厥证与脱证并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等主编的《中医急症研究》对厥脱的定义为:“病名称为厥脱证。是指邪毒内陷,或内伤脏气,或亡津失血所致的气血逆乱,正气耗脱的一类病证……而非单纯之厥证或脱证。”但终是言证者多而称病者少,更未明确为病类概念。
其实,厥、脱为性质不同的两类疾病,各自包括多个病种。兹辨析如下:
1 厥(闭)病类
“厥”,《释名》曰“逆气”。因此以往多称厥为厥逆,其疾病诊断称为厥病或厥证。
在中医学中,“厥”的含义广泛,命名复杂。厥,有逆、尽、蹶(昏厥、仆倒)等多义。厥之名有指症者(如厥冷),有指证者(如寒厥),有指病者(如蛔厥),有指病机者(如《素问.方盛衰论》“逆皆为厥”)。
厥病,主指诸种原因导致气机逆乱,升降乖戾,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表现以晕厥不识人为主症,或伴肢体厥冷的多种神志蒙闭病变,故为病类概念。
《内经》有《灵枢.厥病》、《素问.厥论》、《素问.气厥论》等篇,并散见于30多个篇章中。《伤寒论.厥阴病》篇指出:“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儒门事亲.论厥逆近世差元说》分为“有涎如曳锯,声在喉咽中为痰厥;手足搐搦者为风厥;因醉而得之为酒厥;暴怒而得之为气厥;骨痛爪枯为骨厥;两足指挛急,屈伸不得,爪甲枯结为臂厥;身强直如椽者为肝厥;喘而惋者,狂走攀登为阳明厥,皆气逆之所为也。”
从上可见,自《内经》始,中医学就极重视对“厥”的研究。但应指出,后世在对“厥”的认识上,多宗仲景而突出四肢厥冷之症是不妥的。因为“厥”的基本含义是气机逆乱,厥作为诊断名词主要应病的概念,而不是症,欲言其症则主要是神识昏乱,肢厥只是气机逆乱或有表现而已,肢厥作为症并无经典篇论述之必要,只有神昏这一危重症方有必要认真辨析。这正如《杂病广要.厥》所说:“轩岐之厥,甚少能演其义者。”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亦说:“厥凡三义:一谓逆也,下气逆而上也,诸凡言厥逆是也;一谓极至也,本篇之热 厥寒厥,盖言寒热之极也;一谓昏迷不省人事也。……世之云手足逆冷,不知人事为言,合之经旨,偏矣。”外感温热病过程中出现肢厥,仅是一般症状而并非主症,更非独立的疾病,因此应按疫病、热病(伤寒、温病)进行疾病诊断及辨证论治。
历代医籍中有关“厥”的名称很多,有以病因命名者,如食厥、酒厥、痰厥、色厥、风厥、冷厥、血厥、气厥、暑厥、怒厥、趺厥、跌厥、秽厥等;有以病性命名者,如阴厥、阳厥、实厥等;有以病之暴急危重而命名者,如暴厥、卒厥、卒中暴厥、大厥、薄厥、煎厥、尸厥等;有以病状而命名者,如寒厥、清厥、热厥、痿厥、躁厥、晕厥、手足厥冷等;有以病位而命名者,如体厥、脏厥、肢厥、四厥、维厥、脉厥、骨厥、踝厥、骭厥、臂厥、肝厥、肾厥等;有以经脉命名者,如巨阳厥、阳明厥、少阳厥、太阴厥、少阴厥、厥阴厥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以下简称“国标”)所概括的厥病类疾病,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指脏气衰败,清气不升,瘀痰湿浊内生,邪毒闭塞清窍,而神识昏蒙的病变,据其原发病脏器的不同,分为肺厥[肺性脑病]([ ]内所指为西医相关病种,下同)、肝厥[肝昏迷]、肾厥[尿毒症昏迷]、消渴厥[糠尿病昏迷]、心厥[心原性休克及晕厥]、尸厥[去大脑皮质状态]等,所谓“脏厥”的范畴。二是指各种外来刺激等,导致神昏肢厥的病变,据其因性的不同,而有气厥[癔病性晕厥]、风厥[过敏性休克]、痰厥[痰阻性晕厥]、脉厥[血管运动失调性休克]、冷厥[冻僵]、酒厥[急性酒精中毒]、饥厥[低血糖晕厥、倾倒综合征]、蛔厥[胆道蛔虫]、暑厥[高热昏迷]、中恶[神经精神性昏厥]等。此外,厥头痛[高血压脑病]、厥心痛[急性心肌梗塞]、煤气中毒、自缢、溺水、电击伤等,亦可归厥病类。这些都是独立的疾病。
中风、痫病、中毒、脑部外伤、疫病及温热病过程中虽常有神识昏厥的主症,但因其已另列为独立病种,故应与之加以鉴别,而不得统称厥病,亦不宜归于厥病类疾病之内。
2 脱(绝、衰)病类
脱(绝、衰)病类,系指脏气衰败,精血、阴液、阳气等消耗殆尽,阴阳相离,生命垂危的一类危重病变。其中脱,亡也,虚而脱也,主指阴津阳气等的亡夫;绝,竭也,衰而竭也,主指脏气衰竭。然脏气衰绝必阳气阴血消亡,阴血阳气消亡则脏气必败,故脱、绝、衰可以通称,实行于一类病变。
古代早有脱、衰、绝、竭之称,如《灵枢.决气》有精脱、气脱、津脱、液脱、血脱、脉脱等名,且《内经》、《伤寒论》等书在其论“厥”中已包含某些脱病,如《素问.缪刺论》所指尸厥,实脱病性质。《说文》:“绝,断丝也。”故“绝”有断绝、衰败等义。《脉经*诊五脏六腑气绝证侯》提出心绝、肾绝等十绝,并论及因气绝而死的表现,如“病人心绝,一日死。何以知之?肩息,回视,立死;……病人肺绝,三日死。何以知之?口张,但气出而不还。”《圣济总录》虽有“心衰则健忘”之语,但其所指显然于病机而非疾病。至《临证指南医案.脱》徐灵胎评曰:“脱之名,惟阳气骤越,阴阳相离,汗出如油,六脉垂绝,一时急迫之症,方名为脱。”方将“脱”作为独立的病种,甚至作为一类疾病对待。
古之所指脱(绝、衰)类疾病,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指精微正气亡脱,如气脱、血脱、脱阳、脱阴、阴阳俱脱、阳绝、阴绝、六阳气绝、阴竭阳脱、肉脱、肉绝、筋绝、脉脱、津脱、液脱、精脱;二指内脏气机衰绝,如心绝、肺绝、肝绝、脾绝、肾绝、胆绝、胃绝、小肠绝、大肠绝、三焦竭;三指某些危急重病,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所谓“五绝”,系指自缢、摧压、溺水、魇魅、冻死(或产乳、服毒)等五种疾病。此外尚有暴脱、暴绝、上脱、下脱、上下俱脱、面脱、中风脱、中风绝等名。
“国标”所列于脱(绝、衰)病炎的术语有:血脱[失血性休克]、液脱[脱水与失液性休克]、暑脱[热衰竭]、心衰[心力衰竭]、肺衰[呼吸衰竭]、肾衰[肾功能衰竭](急性肾衰[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慢性功能衰竭])等,皆为独立的疾病。
3 厥脱辨析
厥、脱皆为病类概念,均危重病变,但其病因、病机、病性、治法等有所不同。
厥(闭)病类疾病的病性偏实,多因邪气阴闭(气机滞闭、血瘀血逆、痰浊蒙闭、邪毒脑等)所致,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以昏厥不省人事为主症。故其治疗当以祛除邪气、调和阴阳、疏理气机、开窍醒神等为大法。
脱(绝、衰)病类疾病的病性偏虚,一般是因脏气衰竭、精血亡脱所致,以面色苍白、气微、脉绝等为主症,或有烦躁或神情淡漠,甚至神识昏厥的表现。故其治疗当以益气回阳、救阴固脱等为大法。
然而邪盛必然伤正,正衰可致邪留,故厥、脱病变又可以同存。如厥病之末可转变或合并脱病,且古之厥病已包括部分脱病在内(如《类经.厥逆》“忽为眩仆脱绝,是名为“厥”);而肾衰等某些衰脱疾病,因脏气微而邪气留,邪气蒙闭脑神亦可见神昏等厥的表现。正因为某些厥病与脱病可以同时存在,这恐怕是中医学以往常将厥、脱合称的原因所在。因此,在“国标”中则既列有肾厥、心厥、肺厥,又列有肾衰、心衰、肺衰,但其病性并不相同,并非同病异名。当临床上出现厥、脱的表现共存时,可对疾病作出复合诊断。
前人常将厥脱称为“证”,则说明厥、脱不仅是“病”的概念,并且是“证”的概念。这是因为亡、脱、绝、衰、厥、闭等,皆“病性”概念,而病性在辨病与辨证中都是应当重点明确的内容。在疾病诊断时,可用以归类而成为病类概念,而有前列种种厥、脱疾病;在辨证诊断时,双可将其作为辨证的基本内容之一,而有亡阳证、亡阴证、气脱证、血脱证、痰热内闭证、气闭神厥证、浊毒闭神证、痰迷心窍证等证名。临床治疗同样主要应针对病性,故对于厥、脱而言,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大法相同。来自gyjslw.com
4. 急急急 忽冷忽热是什么病状
你是中暑了,先吃霍香正气软胶囊。另外还要用手指去沿经络压心经、心包经。http://photos.i.cn.yahoo.com/make_zero/6b69/b4b1.jpg/#doc-bodyhttp://photos.i.cn.yahoo.com/make_zero/6b69/b4b1.jpg/#doc-body因为中暑会造成心包、心脏积水。用指手去压压心经、心包经可以去除积水。压的时候用力轻一点,但时间要长一点,沿经络一路压过去,你就会感到舒服了。来自gyjslw.com
5. 水灾与疾病的关系
在洪水、暴雨等灾害发生时,饮用水时常会受到污染。所以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的传播和流行。这些常见的疾病有:伤寒、肝炎、霍乱、痢疾、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疟疾、乙型脑炎等因蚊虫叮咬而传播的疾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食用霉变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与患有疾病的家畜如牛、马、羊、猪的接触机会增多,可能传播给人;长江中下游血吸虫流行区,洪水时钉螺面积扩大,接触阳性螺区疫水,易发生血吸虫病急性感染。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分别是: 1、伤寒:持续性高热、全身中毒症状、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相对缓脉(脉搏与体温不成比例)、皮肤玫瑰疹;还可有肠出血,肠穿孑L等并发症。 2、霍乱:以剧烈无痛性泻吐,米泔样大便,严重脱水,肌肉痛性痉挛及周围循环衰竭等为主要特征。 3、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便次频为主要特征。 4、疟疾:俗名“打摆子”、“冷热病”,多在夏秋季发病,病人大都突然发冷、发抖,面色苍白,口唇与指甲发紫。发冷停止后继发高热、头痛,接着就是全身大汗,体温又恢复正常。如此症状可间隔一到两天反复周期性发作。 5、乙型脑炎:一般起病急,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热,恶心、呕吐、嗜睡,头痛。2~3天后出现昏迷、抽搐,颈项发硬,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6、流行性出血热:起病较急,发热是本病的首发和必有的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之间,热程多数为3-7天,有的可长达10天以上。一般体温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多数患者在发热末期或热退的同时出现血压下降,持续约1-3天后,患者可出现肾脏损伤症状。 7、血吸虫病: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和肝脾轻度肿大。反复多次感染血吸虫,大多表现为慢性血吸虫病。轻者无自觉症状;重者常腹痛、腹泻和粘液血便,并有不同程度贫血、消瘦、营养不良、肝脾肿大;晚期病人出现肝硬化、腹水及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常因肝功能损害和上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 灾区群众如果出现以上疾病的症状,应尽快到业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并及时向相关卫生防疫部门报告。来自gyjslw.com
6. 什么是打摆子
打摆子的释义:〈方〉患疟疾。
打摆子
[ dǎ bǎi zi ]
详细解释
打摆子就是得了疟疾。疟疾是由一种疟原虫经蚊子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
公刘 《太阳的家乡》:“我对老百姓说,你们应该扑灭蚊虫,是蚊虫叫你们打摆子。”《人民日报》1981.6.15:“我们去四军仓库领回一批防治打摆子、拉肚子的药品和纱布等物品。”
拓展资料
造句
1. 疟疾,俗称“冷热病”、“打摆子”,是疟原虫通过蚊子(按蚊)传播的人类最严重的寄生原虫感染性疾病。
2. 疟疾,又称寒热病,就是民间所说的打摆子发高烧,它是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疾病,是经蚊虫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3. 据了解,疟疾俗称“打脾寒”、“打摆子”,为夏秋之季最常见寄生虫病。
4. 疟疾曾经让人束手无策,我国民间俗称之为打摆子、冷热病、疟子等,我国疟疾病例数曾经位居各种传染病的首位。
5. 据姑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高瑜璋介绍,疟疾俗称“打摆子”、“打脾寒”,是目前全球广泛关注的三大疾病之一,是我国法定传染病之一。来自gyjslw.com
7. 急急急 忽冷忽热是什么病状
你是中暑了,先吃霍香正气软胶囊。另外还要用手指去沿经络压心经、心包经。http://photos.i.cn.yahoo.com/make_zero/6b69/b4b1.jpg/#doc-bodyhttp://photos.i.cn.yahoo.com/make_zero/6b69/b4b1.jpg/#doc-body因为中暑会造成心包、心脏积水。用指手去压压心经、心包经可以去除积水。压的时候用力轻一点,但时间要长一点,沿经络一路压过去,你就会感到舒服了。来自gyjslw.com
8. 俗语!!!!!!!!!!
挨烙铁 安乐窝 熬曰子 八股调 八面风 八面光 巴不得 拔钉子 拔尖儿 白费劲
摆架子 摆擂台
摆摊子 摆阵势 半边天 半吊子 绊脚石 包饺子 保护伞 宝葫芦 暴发户 背包袱
背时鬼 比翼鸟
笔杆子 闭门羹 避风港 避风头 变口风 变色龙 变戏法 别难过 并蒂莲 不成器
不出息 不打眼
不大离 不倒翁 不二价 不服气 不服软 不公道 不够格 不开眼 不老实 不乐观
不留神 不露脸
不买账 不明白 不内行 不认账 不识相 不争气 不正派 不中用 操左卷 差不多
拆墙角 掺沙子
尝辣椒 唱反调 唱高调 唱老调 吵窝子 车轮战 扯后腿 撑门面 成气侯 吃包子
吃不开 吃不消
吃不准 吃得开 吃豆腐 吃独食 吃老本 吃排骨 吃甜头 吃现成 吃鸭蛋 抽懒筋
抽冷子 丑八怪
出岔子 出风头 出口气 出漏洞 出门子 出气筒 出外快 出洋相 触霉头 传声筒
串鼻子 吹风儿
吹鼓手 吹冷风 刺耳朵 催命鬼 搭碴儿 搭架子 打把式 打把势 打保票 打补丁
打地盘 打疙瘩
打官腔 打官司 打光棍 打哈哈 打饥荒 打江山 打交道 打烂仗 打擂台 打埋伏
打闷工 打闷雷
打秋风 打算盘 打天下 打先锋 打牙祭 打哑谜 打掩护 打游击 打圆场 打招呼
打嘴巴 大包单
大帽子 戴帽子 当后台 当门面 当枪头 当跳板 当尾巴 倒插门 倒胃口 导火线
等于零 地头蛇
点鬼火 垫脚石 掉份子 掉枪花 掉书袋 吊膀子 跌跟头 顶梁柱 定调子 丢包袱
丢饭碗 丢面子
东道主 动肝火 兜圈子 抖包袱 独角戏 堵漏洞 堵窝掏 端架子 对台戏 对胃口
耳边风 耳朵沉
耳朵软 二把刀 发神经 翻白眼 翻老账 犯牛劲 放大炮 放空气 放口风 放冷风
放冷箭 放冷炮
放脸色 放卫星 飞毛腿 费口舌 费手脚 风凉话 风声紧 干瞪眼 赶潮流 赶时髦
高帽子 高姿态
割尾巴 刮鼻子 刮地皮 刮阴风 拐弯子 怪不得 关系户 过电影 过河卒 过曰子
旱鸭子 喝倒彩
喝墨水 和稀泥 后遗症 虎着脸 护身符 花岗岩 花样多 划得来 话匣子 怀鬼胎
黄粱梦 回老家
回马枪 回头路 活教材 活字典 火药库 积口德 及时雨 急性病 假面具 假斯文
架子大 见风长
见高低 见面熟 见阎王 将一军 讲价钱 讲空话 交白卷 交红运 揭疮疤 揭盖子
揭老底 解疙瘩
借东风 金不换 金钥匙 紧箍咒 禁不住 近视眼 惊弓鸟 精灵鬼 经风雨 九重天
酒坛子 救世主
卷铺盖 卡脖子 开场白 开倒车 开后门 开快车 开绿灯 开门红 开天窗 开小差
开小会 开眼界
开洋荤 揩油水 看不出 看不开 看风头 看家狗 看行情 扛木梢 靠边站 靠得住
空城计 空欢喜
口头禅 苦肉计 夸海口 拉长脸 拉下马 拉一把 拦路虎 烂舌头 烂摊子 老鼻子
老掉牙 老夫子
老古董 老狐狸 老黄牛 老江湖 老来福 老来俏 老少符 老相识 老行家 老学究
老一套 老祖宗
冷板凳 冷面孔 冷热病 里程碑 立足地 连锅端 连轴转 连珠炮 连裆裤 脸皮薄
脸皮厚 两边倒
了不起 撂担子 撂挑子 留后路 留后手 留尾巴 流水账 流行病 露头角 露一手
驴打滚 乱弹琴
落水狗 落腰包 麻醉剂 马大哈 马后炮 马前卒 骂大街 买关节 卖关子 卖人情
满堂红 慢性病
冒尖儿 没本事 没出息 没关系 没过关 没门儿 没头脑 没心肝 美人计 门外汉
蒙汗药 迷魂汤
明摆着 摸不准 莫须有 木头人 拿不稳 拿不准 拿架子 闹别扭 捏把汗 牛脾气
扭秧歌 怕动弹
跑江湖 赔钱货 碰破头 碰头会 泼冷水 破天荒 千里马 千里眼 前奏曲 墙头草
敲门砖 桥头堡
翘尾巴 亲骨肉 轻骑兵 清一色 穷骨头 穷光棍 秋老虎 求菩萨 热心肠 认死理
肉中刺 孺子牛
入头清 软刀子 软骨头 散摊子 扫帚星 杀手锏 煞风景 伤和气 伤脑筋 伤元气
上刀山 上肝火
上轨道 上圈套 上西天 上贼船 烧把火 生意经 实打实 势利眼 收摊子 手头紧
手头松 梳辫子
输一着 书生气 耍把戏 耍笔杆 耍贫嘴 耍威风 耍无赖 顺风耳 顺口溜 说长短
说大话 说瞎话
说闲话 死对头 死胡同 随大流 随风倒 抬轿子 台柱子 探口气 掏腰包 踢皮球
替罪羊 剃光头
天晓得 天字号 挑刺儿 挑重担 铁饭碗 铁汉子 铁了心 铁算盘 头皮硬 土皇帝
拖后腿 拖油瓶
玩得转 万金油 伪君子 乌纱帽 无家教 西洋镜 吸血鬼 瞎操心 瞎指挥 下毒手
下脚料 下马威
下台阶 先行官 闲不住 现成饭 现世宝 现世报 想不开 想当初 小便宜 小插曲
小聪明 小动作
小儿科 小广播 小九九 小老样 小气鬼 小意思 卸包袱 新大陆 寻短见 压台戏
烟幕弹 眼中钉
演双簧 阳关道 腰杆粗 摇钱树 咬舌头 药罐子 要面子 野路子 一把手 一把抓
一刀切 一风吹
一锅粥 一路货 一面倒 一盘棋 一条龙 一条心 一窝蜂 一言堂 应声虫 硬骨头
硬碰硬 有板眼
有靠山 有来头 有路子 有眉目 有气派 有头脑 有文章 有戏唱 有油水 砸饭碗
榨干油 炸了酱
炸了窝 摘帽子 摘挑子 占便宜 占上风 站住脚 障眼法 找岔子 找饭碗 找靠山
遮羞布 争面子
直肠子 直心眼 纸老虎 主心骨 抓辫子 抓大头 抓破脸 装门面 装正经 捉刀人
捉迷藏 走钢丝
走过场 走黑运 走红运 走老路 走门路 走内线 走时气 走弯路 走着瞧 钻狗洞
钻空子 左右手
做参谋 做红娘 做手脚 做私房 做文章 坐火箭 坐江山 坐月子 座上宾 座右铭
呱呱叫 橄榄枝
蹩脚货来自gyjslw.com
9. 土话说的“打摆子”是什么意思?
释义:打摆子是疟疾的俗称,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性寄生虫病。中医也称“正疟”、温疟。网络流行语,意思是特无聊,在发呆。
注音:dǎ bǎi zi
造句:
1. 因此我们必须防止这种打摆子似的群众运动在我们中国重演。
2. 第三天早晨她几乎不能下床并一直持续到晚上,她开始打摆子并发高烧。
3. 我如同打摆子一样,从头到脚拼命的颤抖,腿软的几乎站不住,好几次差点摔倒。
4. 疟疾俗称“打摆子”、“发疟子”,是一种由疟原虫寄生人体、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5.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寄生虫所致,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危及生命。
6. 疟疾,俗称“冷热病”、“打摆子”,是疟原虫通过蚊子(按蚊)传播的人类最严重的寄生原虫感染性疾病。
7. 疟疾,又称寒热病,就是民间所说的打摆子发高烧,它是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疾病,是经蚊虫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8. 据了解,疟疾俗称“打脾寒”、“打摆子”,为夏秋之季最常见寄生虫病。来自gyjslw.com
10. 什么是冷热病,该如何治疗
建议:你好:疟疾
,俗称“冷热病”、“打摆子”,是疟原虫通过蚊子(按蚊)传播的人类最严重的寄生原虫感染性疾病。多在夏秋季发病,病人大都突然发冷、发抖,面色苍白,口唇与指甲发紫。建议具体结合临床医生治疗。来自gyjslw.com
11. 克服自身的弱点
你所说的现象有普遍性。这就是青少年中常见的“冷热病”。无论是对待学习或做其它事,常常是“五分钟热度”、“虎头蛇尾”。其实这是意志力不强,缺乏坚韧毅力的表现。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行动的心理过程,人们从事任何有意义的工作,都必须有不畏险阻,百折不挠的精神,这就是意志力。人有非凡的生存潜力,能接受生命的各种挑战,即使在重大打击之下,也可能表现出非凡的意志力。
公元前5世纪,一位希腊军人从马拉松到雅典一下子跑了40多公里,他把战败波斯人的消息带给同胞后却倒地身亡。在欧洲大陆的一次战役中,拿破伦手下的一名勇士催马飞奔,向拿破伦递呈重要信件时,在马上左右摇晃。主帅问:“您是不是受伤了?”勇士答:“我被打死了。”话音未落,坠落马鞍而死。
人没有意志力就不可能达到预定目标。研究表明,坚强的意志,对学习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良好的意志品质,如自觉、坚定、毅力、恒心、自制等会促进学习活动的开展。主要表现为,一是意志对行为的调节,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按计划调节学习行为;二是意志对心理状态的调节及对学习活动施加影响,提高学生努力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在学习活动中把学习成绩提高到最佳水平。波斯诗人萨迪认为:“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此话不无道理。
坚韧的毅力和其他被人们珍视的可贵品质一样,需要在生活的风雨中炼就,而不能企盼上苍的恩赐。如何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我,培养顽强的意志,改变学习或做事中“虎头蛇尾”的状况呢?
坚韧性的培养必须从明确行为的目的开始,首先要提高认知水平,正确评价行动的意义,培养良好的动机。雨果说:“只要目的正当,纵使走在摇撼的地上,步伐亦是坚定的。”许多心理学家指出:动机在学习中是个很有效的因素,如果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动机,势必造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具备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稳定愉快的情绪及优秀的意志品质。这就给完成学习任务带来一定的困难。
一般而言,人们的行为大多数都是有目的的,但有目的,不等到于目的一定很明确,也不等于对目的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明确行为的目的,常常伴有动机的选择和冲突。如有人爱赶时髦,今天看到别人热衷于公司,自己紧紧跟上,明天看到考公务员爆满,于是又挤向机关。有的人既想做个体、挣大钱,又想生活安定有规律。像这样朝秦暮楚,绪不安,没有明确的目的,就很难有虽历经挫折但却坚韧不拔的毅力。
“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而看一切太难,固然使人无成,但若看得太容易,也能使事情无结果。”鲁迅先生的一番话,对我们颇有教益。
其次面对失败、挫折的挑战,“发愤而起”。古今中外,无数成功者的足迹,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只有具备发奋向上的志向,才会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才会走向成功!心理学家发现,当一个人智力处于激发状态时,意志对行为的调节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人的智力充分地超常发挥,科学上称之为“智力激发”,这也许就是强者逆境成才的主要原因吧。由此,我们千万不要因为时运不济而郁郁寡欢。忍耐虽然痛苦,果实却最香甜,这是一条发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第三,认真分析自己,找出优势,总结点滴的成功经验,恢复自信。有些人因为曾下决心要做好一两件事,结果却因缺少毅力没有坚持到底,或因一两次考试失败而沮丧低沉。由此认为自己就是不行,做事不可能有恒心。其实缺少韧性决不是一个人的本性。这时你可以转移一下视线,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露一手,发挥自己的长处,体验一下成功的乐趣,重新认识自己。还可以尽量找一找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曾做得比较好的事情,尽量发现自己存在坚韧性的一面。改变“我学习做事就是不可能持之以恒”的错误偏见,增强坚持到底的自信心,将此转移到学习、做事中去,尝试取得成功,这亦是“注意转移法”。
第四,有意识给自己规定些天天必须做的事。韧性是一种心理耐力,意志的磨炼,必须在日常行为中进行。培养韧性,可考虑一些具体的方法。如每天背一句名言,或要求自己每天早上跑500米远的距离等等。将这些活动安排在每天同一时间进行,形成习惯,努力做到“今日事、今日毕”。记住莎士比亚的话:“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日做一事,不放弃每一次实际锻炼的机会,有助你培养持之以恒的作风。
第五,采取自我暗示、自我激励等方法提高意志力。如先让自己进入安静状态,用一些树立信心、鼓励自己的话语进行暗示,增强自制力。也可采用自我命令、自我监督、自我鼓励等方法,如在醒目的地方,写上相关的格言、警句,可时常督促、鼓励自己。林则徐为了克服自己爱发脾气的缺点,在住房里高悬着“制怒”二字的牌匾。这种利用某种外物提醒自己警惕和克服弱点的方法也是可以采用的。
另外,也可倡导“自我竞赛”,要相信“今天总比昨天好,明天会比今天更好!”要充分肯定自己细小的进步,及时勉励自己,常对自己说:“我能坚持,我行!”“试一试,再坚持一下!”这有利于增强自信,坚持到底,出色完成任务。
如果自控能力差的原因是由于生理、心理一时处于紧张状态,则可以通过放松训练等方法调节,改善自己的心身状态,做到持之以恒。来自gyjslw.com
12. 冷热病是一种什么病?
疟疾,俗称“冷热病”、“打摆子”,是疟原虫通过蚊子(按蚊)传播的人类最严重的寄生原虫感染性疾病。症状特点为间歇性发作的寒战、高热,继而大汗而缓解。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满意请来自gyjslw.com
13. 脱症是什么病?
即气厥病,又称阳厥.但是厥病与脱病可以兼并存在.要治疗最好到门的医院治疗,因为不容易治疗好.
以往所称“厥脱证(或病)”实质包括厥病类、脱病类两类性质不同的病变,“国标”已将其分化成30余种具体疾病。厥多因邪所致,病性偏实,以昏厥为主症,脱之病因病性为脏气衰绝,精血亡脱,以面白、气微、脉绝等为主要表现。厥病与脱病可以兼并存在,厥、脱且为辨证基本内容之一。
中医学对于厥、脱的概念,自古便常混于一起。如《诸病源候论*冷热病诸候》说:“夫厥者逆也,谓阴阳二气率有衰绝,逆于常度。”《景岳全书.厥逆》亦说:“气厥之证有二,以气虚气实皆能厥也;……血厥之证有二,以血脱血逆皆能厥也。”“今其气血并走于上,则阴虚及于下,而神气无根,是即阴阳之气相离之候,故致厥脱。”《医碥.厥逆》也说:“厥者尽也,逆者上冲也,言正气虚弱,上冲而欲脱也。”
现在许多著作仍将厥脱合为一个病证,或只言厥而对脱重视不够,或将脱归并于厥病之内。惟罗侃等主编的《中医急症学》指出,厥脱是厥证与脱证的综合;张笑平主编的《中医急症救治》认为,厥脱分之可为两证,合之则为一证;王永炎等主编的《临床中医内科学》在其急症部分始将厥证与脱证并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等主编的《中医急症研究》对厥脱的定义为:“病名称为厥脱证。是指邪毒内陷,或内伤脏气,或亡津失血所致的气血逆乱,正气耗脱的一类病证……而非单纯之厥证或脱证。”但终是言证者多而称病者少,更未明确为病类概念。
其实,厥、脱为性质不同的两类疾病,各自包括多个病种。兹辨析如下:
1 厥(闭)病类
“厥”,《释名》曰“逆气”。因此以往多称厥为厥逆,其疾病诊断称为厥病或厥证。
在中医学中,“厥”的含义广泛,命名复杂。厥,有逆、尽、蹶(昏厥、仆倒)等多义。厥之名有指症者(如厥冷),有指证者(如寒厥),有指病者(如蛔厥),有指病机者(如《素问.方盛衰论》“逆皆为厥”)。
厥病,主指诸种原因导致气机逆乱,升降乖戾,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表现以晕厥不识人为主症,或伴肢体厥冷的多种神志蒙闭病变,故为病类概念。
《内经》有《灵枢.厥病》、《素问.厥论》、《素问.气厥论》等篇,并散见于30多个篇章中。《伤寒论.厥阴病》篇指出:“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儒门事亲.论厥逆近世差元说》分为“有涎如曳锯,声在喉咽中为痰厥;手足搐搦者为风厥;因醉而得之为酒厥;暴怒而得之为气厥;骨痛爪枯为骨厥;两足指挛急,屈伸不得,爪甲枯结为臂厥;身强直如椽者为肝厥;喘而惋者,狂走攀登为阳明厥,皆气逆之所为也。”
从上可见,自《内经》始,中医学就极重视对“厥”的研究。但应指出,后世在对“厥”的认识上,多宗仲景而突出四肢厥冷之症是不妥的。因为“厥”的基本含义是气机逆乱,厥作为诊断名词主要应病的概念,而不是症,欲言其症则主要是神识昏乱,肢厥只是气机逆乱或有表现而已,肢厥作为症并无经典篇论述之必要,只有神昏这一危重症方有必要认真辨析。这正如《杂病广要.厥》所说:“轩岐之厥,甚少能演其义者。”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亦说:“厥凡三义:一谓逆也,下气逆而上也,诸凡言厥逆是也;一谓极至也,本篇之热 厥寒厥,盖言寒热之极也;一谓昏迷不省人事也。……世之云手足逆冷,不知人事为言,合之经旨,偏矣。”外感温热病过程中出现肢厥,仅是一般症状而并非主症,更非独立的疾病,因此应按疫病、热病(伤寒、温病)进行疾病诊断及辨证论治。
历代医籍中有关“厥”的名称很多,有以病因命名者,如食厥、酒厥、痰厥、色厥、风厥、冷厥、血厥、气厥、暑厥、怒厥、趺厥、跌厥、秽厥等;有以病性命名者,如阴厥、阳厥、实厥等;有以病之暴急危重而命名者,如暴厥、卒厥、卒中暴厥、大厥、薄厥、煎厥、尸厥等;有以病状而命名者,如寒厥、清厥、热厥、痿厥、躁厥、晕厥、手足厥冷等;有以病位而命名者,如体厥、脏厥、肢厥、四厥、维厥、脉厥、骨厥、踝厥、骭厥、臂厥、肝厥、肾厥等;有以经脉命名者,如巨阳厥、阳明厥、少阳厥、太阴厥、少阴厥、厥阴厥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以下简称“国标”)所概括的厥病类疾病,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指脏气衰败,清气不升,瘀痰湿浊内生,邪毒闭塞清窍,而神识昏蒙的病变,据其原发病脏器的不同,分为肺厥[肺性脑病]([ ]内所指为西医相关病种,下同)、肝厥[肝昏迷]、肾厥[尿毒症昏迷]、消渴厥[糠尿病昏迷]、心厥[心原性休克及晕厥]、尸厥[去大脑皮质状态]等,所谓“脏厥”的范畴。二是指各种外来刺激等,导致神昏肢厥的病变,据其因性的不同,而有气厥[癔病性晕厥]、风厥[过敏性休克]、痰厥[痰阻性晕厥]、脉厥[血管运动失调性休克]、冷厥[冻僵]、酒厥[急性酒精中毒]、饥厥[低血糖晕厥、倾倒综合征]、蛔厥[胆道蛔虫]、暑厥[高热昏迷]、中恶[神经精神性昏厥]等。此外,厥头痛[高血压脑病]、厥心痛[急性心肌梗塞]、煤气中毒、自缢、溺水、电击伤等,亦可归厥病类。这些都是独立的疾病。
中风、痫病、中毒、脑部外伤、疫病及温热病过程中虽常有神识昏厥的主症,但因其已另列为独立病种,故应与之加以鉴别,而不得统称厥病,亦不宜归于厥病类疾病之内。
2 脱(绝、衰)病类
脱(绝、衰)病类,系指脏气衰败,精血、阴液、阳气等消耗殆尽,阴阳相离,生命垂危的一类危重病变。其中脱,亡也,虚而脱也,主指阴津阳气等的亡夫;绝,竭也,衰而竭也,主指脏气衰竭。然脏气衰绝必阳气阴血消亡,阴血阳气消亡则脏气必败,故脱、绝、衰可以通称,实行于一类病变。
古代早有脱、衰、绝、竭之称,如《灵枢.决气》有精脱、气脱、津脱、液脱、血脱、脉脱等名,且《内经》、《伤寒论》等书在其论“厥”中已包含某些脱病,如《素问.缪刺论》所指尸厥,实脱病性质。《说文》:“绝,断丝也。”故“绝”有断绝、衰败等义。《脉经*诊五脏六腑气绝证侯》提出心绝、肾绝等十绝,并论及因气绝而死的表现,如“病人心绝,一日死。何以知之?肩息,回视,立死;……病人肺绝,三日死。何以知之?口张,但气出而不还。”《圣济总录》虽有“心衰则健忘”之语,但其所指显然于病机而非疾病。至《临证指南医案.脱》徐灵胎评曰:“脱之名,惟阳气骤越,阴阳相离,汗出如油,六脉垂绝,一时急迫之症,方名为脱。”方将“脱”作为独立的病种,甚至作为一类疾病对待。
古之所指脱(绝、衰)类疾病,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指精微正气亡脱,如气脱、血脱、脱阳、脱阴、阴阳俱脱、阳绝、阴绝、六阳气绝、阴竭阳脱、肉脱、肉绝、筋绝、脉脱、津脱、液脱、精脱;二指内脏气机衰绝,如心绝、肺绝、肝绝、脾绝、肾绝、胆绝、胃绝、小肠绝、大肠绝、三焦竭;三指某些危急重病,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所谓“五绝”,系指自缢、摧压、溺水、魇魅、冻死(或产乳、服毒)等五种疾病。此外尚有暴脱、暴绝、上脱、下脱、上下俱脱、面脱、中风脱、中风绝等名。
“国标”所列于脱(绝、衰)病炎的术语有:血脱[失血性休克]、液脱[脱水与失液性休克]、暑脱[热衰竭]、心衰[心力衰竭]、肺衰[呼吸衰竭]、肾衰[肾功能衰竭](急性肾衰[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慢性功能衰竭])等,皆为独立的疾病。
3 厥脱辨析
厥、脱皆为病类概念,均危重病变,但其病因、病机、病性、治法等有所不同。
厥(闭)病类疾病的病性偏实,多因邪气阴闭(气机滞闭、血瘀血逆、痰浊蒙闭、邪毒脑等)所致,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以昏厥不省人事为主症。故其治疗当以祛除邪气、调和阴阳、疏理气机、开窍醒神等为大法。
脱(绝、衰)病类疾病的病性偏虚,一般是因脏气衰竭、精血亡脱所致,以面色苍白、气微、脉绝等为主症,或有烦躁或神情淡漠,甚至神识昏厥的表现。故其治疗当以益气回阳、救阴固脱等为大法。
然而邪盛必然伤正,正衰可致邪留,故厥、脱病变又可以同存。如厥病之末可转变或合并脱病,且古之厥病已包括部分脱病在内(如《类经.厥逆》“忽为眩仆脱绝,是名为“厥”);而肾衰等某些衰脱疾病,因脏气微而邪气留,邪气蒙闭脑神亦可见神昏等厥的表现。正因为某些厥病与脱病可以同时存在,这恐怕是中医学以往常将厥、脱合称的原因所在。因此,在“国标”中则既列有肾厥、心厥、肺厥,又列有肾衰、心衰、肺衰,但其病性并不相同,并非同病异名。当临床上出现厥、脱的表现共存时,可对疾病作出复合诊断。
前人常将厥脱称为“证”,则说明厥、脱不仅是“病”的概念,并且是“证”的概念。这是因为亡、脱、绝、衰、厥、闭等,皆“病性”概念,而病性在辨病与辨证中都是应当重点明确的内容。在疾病诊断时,可用以归类而成为病类概念,而有前列种种厥、脱疾病;在辨证诊断时,双可将其作为辨证的基本内容之一,而有亡阳证、亡阴证、气脱证、血脱证、痰热内闭证、气闭神厥证、浊毒闭神证、痰迷心窍证等证名。临床治疗同样主要应针对病性,故对于厥、脱而言,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大法相同。来自gyjslw.com
14. 我的身体外面冷,里面热是什么回事?
你是不是男的啊 还有你是不是成年啦 如果是的话 那就是肾 你那苛尔蒙太多太旺了 如何发泄 运动 外面冷....你的脂肪是不是很厚啊 这是肥人的特征啊来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