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斩木()()”「斩木揭竿」

2023年10月21日成语大全100

成语“斩木揭竿”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zhǎn mù jiē gān
成语简拼:ZMJG
成语注音:ㄓㄢˇ ㄇㄨˋ ㄐ一ㄝ ㄍㄢ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成语用法:斩木揭竿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造反。
成语造句:臣闻田虎斩木揭竿之势,今已燎原,非猛将雄兵,难以剿灭。(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一回)

成语“斩木揭竿”的扩展资料

1. 抛开芥蒂什么意思?
抛开芥蒂拼音:pāo kāijiè dì释义:放弃心中的怨恨不快。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斩木揭竿属于哪个生肖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猜一个吧!
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木字旁的成语有哪些
村是木字旁 『包含有“村”字的成语』 “村”字开头的成语:(共10则) [c] 村夫俗子 村夫野老 村哥里妇 村歌社鼓 村歌社舞 村酒野蔬 村...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斩木揭竿》的原文及翻译
斩木揭竿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用来比喻武装起义。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上》:“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竿的成语有哪些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苞苴竿牍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竿头日进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竿头直上    比喻进步很快。    
更进一竿    更:再,又;竿:竹竿。又前进了一步。    
红日三竿    指天已大亮,时候不早。    
揭竿而起    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立竿见影    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来,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见到功效。    
日上三竿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斩木揭竿    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百尺竿头    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百丈竿头    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    
逢场竿木    比喻偶尔凑凑热闹的人。    
竿头日上    竿头:竹竿尖头;上:上升。比喻学业进步很快。    
竿头一步    比喻更进一步。    
鲇鱼上竿    比喻上升艰难。同“鲇鱼上竹竿”。    
鲇鱼上竹竿    俗说鲇鱼能上竹竿,但鲇鱼黏滑无鳞,爬竿毕竟困难。后以之比喻上升艰难。    
鲇鱼缘竹竿    比喻上升艰难。同“鮎鱼上竹竿”。    
日出三竿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日已三竿    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同“日上三竿”。    
上竿掇梯    犹上树拔梯。比喻引诱人上前而断绝他的退路。    
探竿影草    探竿、影草、都是渔民使鱼聚集后下网捕捞之法。佛教禅宗借以喻启发性的随宜施教。    
斩竿揭木    犹言斩木揭竿。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揭竿而起的成语
揭竿而起 相关的近义词逼上梁山 铤而走险 官逼民反揭竿而起_词语解释_词典内【拼音】:[jiē gā容n ér qǐ]【释义】: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意思
[成语解释]
兵:兵器;揭:举。砍来木棍当兵器,举起竹竿当旗帜。比喻武装起义
[典故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上》:“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近义词 ]
斩木揭竿、斩竿揭木
[常用程度]
生僻
[感情色彩]
褒义词
[语法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
复句式
[产生年代]
古代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斩木揭竿》的原文及翻译
斩木揭竿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用来比喻武装起义。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上》:“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成语 什么木吗
八公草木
2)被赭贯木
3)不祥之木
4)草木黄落
5)草木皆兵
6)草木俱朽
7)草木荣枯
8)草木同腐
9)草木萧疏
10)草木愚夫
11)草木知威
12)草衣木食
13)池鱼林木
14)触石决木
15)寸木岑楼
16)寸木难支
17)大兴土木
18)呆如木鸡
19)呆若木鸡
20)呆似木鸡
21)登木求鱼
22)独木不林
23)独木难支
24)断木掘地
25)蜚瓦拔木
26)诽谤之木
27)风木含悲
28)风木之悲
29)风木之思
30)逢场竿木
31)浮石沉木
32)浮石沈木
33)刚毅木讷
34)藁木死灰
35)古木参天
36)故家乔木
37)寒木春华
38)花移木接
39)画地刻木
40)火齐木难
41)谏鼓谤木
42)教猱升木
43)接木移花
44)金口木舌
45)金母木公
46)刻木为鹄
47)刻木为吏
48)枯木发荣
49)枯木逢春
50)枯木生花
51)枯木死灰
52)枯木朽株
53)枯木再生
54)枯株朽木
55)立木南门
56)连理之木
57)良禽择木
58)麻木不仁
59)鸣雁直木
60)鸣于乔木
61)木本水源
62)木本之谊
63)木雕泥塑
64)木干鸟栖
65)木梗之患
66)木公金母
67)木猴而冠
68)木坏山颓
69)木鸡养到
70)木兰从军
71)木落归本
72)木魅山鬼
73)木讷寡言
74)木牛流马
75)木人石心
76)木石前盟
77)木石心肠
78)木头木脑
79)木心石腹
80)木形灰心
81)木朽不雕
82)木朽蛀生
83)木雁之间
84)木已成舟
85)木直中绳
86)墓木拱矣
87)墓木已拱
88)泥塑木雕
89)盘木朽株
90)槃木朽株
91)蟠木朽株
92)千头木奴
93)迁于乔木
94)乔木世家
95)青黄沟木
96)罄山采木
97)穷猿失木
98)人非草木
99)人非木石
100)人非土木
101)入木三分
102)散木不材
103)山木自寇
104)山颓木坏
105)珊瑚木难
106)身非木石
107)身将就木
108)声振林木
109)绳锯木断
110)石心木肠
111)守株缘木
112)水木清华
113)水源木本
114)死灰藁木
115)泰山梁木
116)铁心木肠
117)投木报琼
118)土木形骸
119)土牛木马
120)亡猿祸木
121)亡猿灾木
122)无本之木
123)向阳花木
124)削木为吏
125)心非木石
126)心如藁木
127)心如木石
128)行将就木
129)形如藁木
130)朽木粪墙
131)朽木粪土
132)朽木难雕
133)朽木难雕
134)朽木生花
135)朽木死灰
136)朽木之才
137)朽株枯木
138)一草一木
139)一木难扶
140)一木难支
141)一木破天
142)依草附木
143)依丱附木
144)依乷附木
145)移花接木
146)倚草附木
147)异木奇花
148)盈把之木
149)榆木圪垯
150)榆木疙瘩
151)榆木脑袋
152)榆木脑壳
153)圆孔方木
154)圆木警枕
155)缘木求鱼
156)缘木希鱼
157)择木而处
158)择木而栖
159)斩竿揭木
160)斩木揭竿
161)杖头木偶
162)直木必伐
163)直木先伐
164)质木无文
165)冢木已拱
166)竹头木屑
167)铸木镂冰
168)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16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70)尺之木必有节目
171)独木不成林
172)蠹众木折,隙大墙坏
173)方寸之木,高于岑楼
174)风木叹
175)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176)腐木不可以为柱
177)拱木不生危
17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179)见木不见林
180)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181)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182)蚍蜉撼大木
183)山有木工则度之
184)善问者如攻坚木
185)上求材,臣残木
18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87)十围之木,始生如蘖
188)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189)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90)下乔木入幽谷
191)朽木不雕,粪墙不圬
192)朽木不可雕
193)一丝不线,单木不林
194)与草木俱腐
195)与草木俱灰
196)与草木同腐
197)与草木同朽
198)再实之木,其根必伤
199)再实之木根必伤
200)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0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0.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是什么意思?
(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后简化成了“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1. 斩首从容是成语么
  斩首从容 不是成语,斩 开头的成语如下:  斩草除根 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斩钉截铁 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斩将搴旗 搴:拔取。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  斩尽杀绝 全部杀光。比喻做事不留余地。  斩木揭竿 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斩头去尾 斩掉头部,除去尾部。指将整体分割。也指剩下中间部分。  斩钉切铁 比喻坚定不移或果断利落。亦比喻雄健有力。同“斩钉截铁”。  斩竿揭木 犹言斩木揭竿。  斩钢截铁 比喻干脆利落,坚决果断。  斩关夺隘 砍断门闩,攻破城门,夺取关隘。形容军队作战勇敢,势不可挡。  斩将夺旗 砍杀敌将,拔取敌旗。形容勇猛善战。同“斩将搴旗”。  斩将刈旗 砍杀敌将,拔取敌旗。形容勇猛善战。同“斩将搴旗”。  斩荆披棘 斩除荆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或创业过程中扫除障碍,克服困难。同“披荆斩棘”。  斩头沥血 形容为匡扶正义而不顾生死。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2. “斩”的读音是什么?
是:zhǎn
斩钉截铁[ zhǎn dīng jié tiě ]
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洪州云居道膺禅师》:“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
满门斩[ mǎn mén chāo zhǎn ]
投没财产,杀戮全家。
出处:鲁迅《呐喊·阿Q正传》
斩将搴旗[ zhǎn jiàng qiān qí ]
搴:拔取。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
出处:《吴子·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抗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
先斩后奏[ xiān zhǎn hòu zòu ]
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出处:南北朝·刘勰《刘子》:“申屠悔不先斩而后奏。故发愤而致死。”
斩草除根[ zhǎn cǎo chú gēn ]
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出处:《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斩尽杀绝[ zhǎn jìn shā jué ]
全部杀光。 比喻做事不留余地。
出处:元·高文秀《渑池会》第四折:“将秦国二将活挟将来了;将众兵斩尽杀绝也。”
斩草除根[ pī jīng zhǎn jí ]
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 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先斩后闻[ xiān zhǎn hòu wén ]
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出处:《汉书·申屠嘉传》:“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颜师古注:“言先斩而后奏。”北齐·刘昼《刘子·贵速》:“申屠悔不先斩而后奏,故发愤而致死。”
斩竿揭木[ zhǎn gān jiē mù ]
犹言斩木揭竿。
出处:清·褚人获《坚瓠补集·关社引》:“维兹六月,忽有斩竿揭木之事。”
快刀斩麻[ kuài dāo zhǎn má ]
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 同“快刀斩乱麻”。
出处:茅盾《腐蚀·十一月六日》:“此时局势,须要快刀斩麻,不能拖泥带水。”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3. 晁盖为何要揭竿而起?
《水浒传》中描写了以晁盖、宋江为首的一百单八将聚义梁山泊,树起反抗的大旗,一次次向北宋官府发动猛烈的攻击。这部小说正是北宋末年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的真实缩影。
徽宗统治时期,蔡京等人的把百姓逼上了绝路。先是在京东地区发生了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宣和元年(1119),宋江在山东一带率众起兵,从山东一直打到了江苏,然而遗憾的是这支起义军坚持了三年,最终兵败后却以被朝廷招安结束了此次起义,接着竟和官兵一起南下剿灭方腊。当方腊起义被镇压之后,宋江终于看清了官府的残暴,再度起兵,但终因势单力薄归于失败。
在宋江起义的第二年,也就是宣和二年(1120),方腊在东南一带揭竿而起。那时在东南一带设立了造作局、应奉局、花石纲,官府借此盘剥勒索百姓,致使民怨沸腾。方腊是浙江一个普通农民,他和千千万万的农民一样受尽了徽宗暴政的克剥,于是他便利用流传于当地的摩尼教聚起了万余名百姓。方腊形象地用家事来比喻国事,把皇帝比喻为父兄,把百姓比喻为子弟,他对百姓们说:“如果有这样一个家庭,子弟终年耕作,只能得到一点儿粮食,而父兄不劳动,却可以任意挥霍,还要去送给仇人,使仇人越来越富裕,反过来还要侵扰子弟。父兄又不去御敌,而让子弟去御敌,倘若子弟打不过敌人,父兄就要责罚子弟。子弟为父兄做了这么多事,结果却时常遭受虐待。你们能忍受这样的父兄吗?”众人齐声说:“不能!”方腊接着说:“如今我们的国家就是这样。我们老百姓终年劳苦,却遭受官府的克剥,难得温饱,而官府不仅自己挥霍,还要向西北二国送去数以百万计的银绢,这可都是我们东南百姓的血汗钱呢!西北二国有了这些银绢,更加富足,年年兴兵犯境,朝廷反倒对他们十分恭顺。而我们百姓呢,终年劳作,却落得冻饿而死,你们难道就愿意这样下去吗?”百姓们本来就对官府不满,方腊的这番话更使众人义愤填膺,接着方腊又向众人讲了他的宏伟计划,也就是先打下江南的一片江山,建立自己的政府,划江而守,而后轻徭薄赋,以吸引四方百姓。照此下去,十年之内,必能统一中国。众人被方腊描绘的这个宏伟蓝图鼓舞,一起跟着方腊斩木揭竿,挑起了起义的大旗。四方百姓闻风响应,十数日间竟有数万人加入到了起义的队伍。方腊组建了自己的政府,自称“圣公”。在起义后的三个月间,起义军势如破竹,攻陷了六州六十多个县。
这一边起义军轰轰烈烈地攻城杀官,而朝廷那边还在歌舞升平,宰相王黼始终没有上报方腊起义的事,使得起义军势力越发强大,直到起义军占领杭州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向徽宗报告。徽宗在震惊之余,听从朝臣建议,急忙调动京城中准备联金攻辽的十五万西北劲兵,由童贯率领讨伐方腊。
方腊在攻占杭州后,在战略上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当时曾有人建议方腊应直捣金陵(今江苏南京)。遗憾的是,方腊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因为方腊从起义一开始,就认定宋军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集结起大规模的兵力。那么,在这半年时间里,足够他对付东南这些武器装备薄弱的郡县了。他的战略是要逐个占领东南的郡县,与宋政府隔江对峙。因此他放弃了抢占金陵这个战略要地的方案,而是沿着杭州向北依次夺取郡县。当然,方腊对宋政府的判断不是没有道理,假如真的给他半年的时间,他的逐个击破的计划估计也能实现。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朝廷那边正有现成的十五万精兵,这支军队迅速南下,打了个方腊措手不及。
宣和三年(1121),童贯领兵南下,他一方面大幅度地提高捕获起义军将领的赏格,另一方面下令关闭应奉局、造作局等,并禁止再收买花石,这一举动解救了东南数百万百姓,赢得了人心。接着,童贯兵分两路进攻起义军,童贯率领的军队毕竟是训练有素的军队,而且装备又好,而单凭英勇无畏的起义军岂是这种正规军的对手,三个多月的时间,起义军占领的郡县又接连陷落,主力退回了起义的出发点——清溪(今浙江省淳安西北)西北的帮源洞。童贯等人包围了帮源洞,起义军二十余万人拒险固守,与官军血战一日,终因腹背受敌,伤亡惨重。方腊被俘后遭杀害。
虽然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之火只经过半年时间便被扑灭了,但这场使东南震动的起义却足应使宋朝廷有所改观,遗憾的是宋朝廷的腐败却依然故我,童贯因在平方腊时下令停止了花石纲,而被强迫退了休。此后应奉局等又全面恢复,百姓的苦难更为深重。
方腊、宋江起义失败后,河北、京东也屡屡爆发农民起义,他们占州县,杀官僚,北宋王朝已处在了风雨飘摇之中。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4. 揭竿而起 什么意思
【成语】:揭竿而起
【读音】:jiē gān ér qǐ
【释义】: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亦指人民起义。
【出处】:①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②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近义词】:斩木揭竿,逼上梁山
【反义词】:逆来顺受,忍辱偷生
【示例】:①清·范文《沈华阳传》:“张献忠屡出没于楚、蜀之交,所在残破,揭竿而起者,不可制。”
②《清史稿·戴鸿慈传》:“俄灭波兰而用严法以禁其语言,今揭竿而起要求力者,即波兰人也。”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75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