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直”字的成语「犯言直谏」

2023年11月04日成语大全103

成语“犯言直谏”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犯言直諫
成语读音:fàn yán zhǐ jiǎn
成语简拼:FYZJ
成语注音:ㄈㄢˋ 一ㄢˊ ㄓˇ ㄐ一ㄢ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成语出处: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摘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
成语用法:犯言直谏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英文翻译:voice one's outspoken criticisms before the monarch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consequence

成语“犯言直谏”的扩展资料

1. 虞愿犯颜直谏 全文翻译
虞愿字士恭,是会稽余姚人;他祖父虞赉,担任给事中,被封为监利侯。父亲名望之,去世很早。祖父家院子里的橘树冬天果实成熟后,子孙们竞相来摘取。虞愿年龄好几岁了,只有他不来摘取,祖父以及家里的其他人对虞愿不这么做都觉得很奇怪。皇帝在故居修建湘宫寺,花费极为奢侈。因为孝武帝修建的庄严刹高七层,皇帝想建十层。(因为太高)建不起来,就分建成两刹,每刹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在郡里任职期满返回京城,去朝见皇帝,皇帝对他说:“你到湘宫寺去看了没有?我建造这座寺,是件大功德。”虞愿在旁边说:“陛下建造这座寺,都是百姓卖儿卖女抵押妻子的钱,佛如果有知,一定会为百姓的痛苦悲伤怜悯,(你这样做)罪过比佛塔还要高,有什么功德?”尚书令袁粲在一旁陪坐,被虞愿的话吓得变了脸色。皇帝于是很是恼怒,命人把虞愿赶出大殿。虞愿沉着离去,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因为虞愿和皇帝有老交情,所以没过多少日子,又被重新召回京师任职。皇帝爱下围棋,但棋艺很差,(每次下棋)都要去掉七八道棋格。大臣们暗中商议欺骗皇帝说他的棋艺相当于第三品。有一次皇帝与第一品棋手王抗下围棋,大家按品级赌输赢。王抗每次都借故谦让输给皇帝,说:“皇帝落子如飞,我无法判断皇帝的棋路。”皇帝始终没有觉察,以为自己的棋艺确实像人们说的那样高超,就更加爱好下围棋了。虞愿又说:“尧曾经用下围棋教诲丹朱,说这玩意不是国君所应当爱好的。”虽然虞愿屡次忤逆圣意,但承蒙皇上赏赐,结果还是和别人不同。(后来)虞愿被调出京城担任晋平太守,他在郡里不经营家产。前任官吏与百姓打交道发生纠葛,拿人家的妻儿做抵押。虞愿派人在路上夺回人质把他们送回去。他在郡里办学校兴教育。晋平郡的野外出产蚺蛇,蛇胆可为药。有人给虞愿赠送一条蚺蛇,虞愿不忍杀,把它放进二十里外的山中,过了一夜蛇又回到了虞愿的床下,虞愿又把它送到四十里外的山中放生,过了一宿,蛇又回到了老地方。这回,虞愿放生更远,蛇才不再返回了,人们都认为是虞愿的仁心所致。晋平的海边有座越王石,常隐藏于云雾之中,相传:“清廉太守才能看见。”虞愿前去观看,越王石清楚极了毫无遮蔽。后来琅邪王治理晋平郡,写信给朝廷中的人说:“晋平郡承蒙虞公治理之后,善政还一直保存着,流传下来的好风尚很容易遵守,政事没有什么差错。”虞愿因为母亲年老而自动解职。褚渊常常去拜见虞愿,他总是不在。褚渊见虞愿睡觉的床上堆积着尘埃,上面有几卷书。褚渊叹息说:“虞君清廉的性情,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啊。”命人扫地拂床而离去。摘自gyjslw.com
2. 急中生智 喜笑颜开 至理名言 犯言直谏都带有赞成、爱好的感情色采?
喜笑颜开至理名言犯言直谏都带有赞成、爱好的感情色彩?摘自gyjslw.com
3. 狄仁杰公正护法 独幕剧 三个小故事分别是:1、犯颜直谏,保将军。 2、刚正不阿,惩恶人。 3、明察善断,保
  狄仁杰犯颜直谏救将军
  时间:公元676年的秋天
  人物:唐高宗 卫士(4位)
  狄仁杰 大臣(5位)
  善才
  地点:皇宫后花园
  唐高宗:(眉开眼笑)你看这菊花多喜人啊!(转身见一棵柏树被砍倒,勃然大怒)这是谁干的?
  大臣甲:回皇上,是一个叫善才的将军砍倒的。
  唐高宗:(怒)胆大包天,竟敢砍昭陵的柏树,速招善才进宫。
  大臣乙:(拖长声)传--善-才
  (善才失急慌忙到)
  善才: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跪下)
  唐高宗:(指着倒下的柏树)大胆善才,你可知罪?
  善才:回皇上,臣罪该万死。这柏树是臣在园中习武时误砍了的。。。。。。。
  唐高宗:(不容解释,大手一挥)你砍了昭陵的柏树就是陷朕于不孝,罪不可恕,拖出去斩了!
  (卫士七手八脚把善才拖走了)
  善才:陛下,陛下,臣冤枉啊…………(狄仁杰走上前)
  狄仁杰:陛下,陛下,臣以为此人罪不当死啊!按律令应该免去善才的职务,而不应处死!
  唐高宗:(余怒未消)免职的处罚太轻了,应立即处死!
  狄仁杰:(再上前一步)哪有所犯的并非死罪,却被判死刑呢?
  皇上:(怒气腾腾,未语)
  众大臣:(向狄仁杰使眼色)
  狄仁杰:(置之不理)如果刑法要是这样没常规,岂不是让天下百姓手足无措么?现在陛下为了昭陵的一棵柏树而杀死一位将军,千年以后,人们会把陛下看成什么样的皇帝呢?臣不能陷陛下于无道啊!
  唐高宗:(沉思良久)狄爱卿说的甚是,朕立刻收回成命!
  狄仁杰:吾皇英明!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大臣:(随声附和)吾皇英明,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落幕摘自gyjslw.com
4. 犯颜直谏什么意思
基本信息
  【汉语文字】犯颜直谏
  【汉语拼音】fàn yán zhí jiàn
  【词语解释】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极力相劝。
  【字词解释】
  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
  直谏:直言规谏。
  【成语性质】褒义词
  【成语用法】含有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近义词】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摘自gyjslw.com
5. 犯颜直谏的反义词是什么
并不是所有的词都有反义词的,一般来说只有形容词和动词才有。。你这个哪有,如果必须有,那么大概是 逢迎献媚或欺君罔上。摘自gyjslw.com
6. 犯字开头成语大全
犯而不校、犯而勿校、犯颜直谏、犯关排闼、犯言直谏、犯颜极谏、犯上作乱、犯颜苦谏摘自gyjslw.com
7. 历史上有哪些犯颜直谏的大臣?
比较有名的有商朝的比干。唐朝的魏征,明朝的于谦。摘自gyjslw.com
8. 敢于犯言直谏,说出皇上的错. 例如魏征 这种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性格抗直,无所屈挠,素有胆智,处变不惊摘自gyjslw.com
9. 历史上敢于直谏的贤臣事例
1、伍子胥自尽身死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伍子胥对他的儿子说:“我多次规劝大王,大王不我的意见,我现在已看到吴国的末日了。你与吴国一起灭亡,没有好处啊!”
于是将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就返回吴国向夫差汇报。伯嚭乘机进谗言,诬陷伍子胥有谋反之心。公元前484年,夫差便赐死伍子胥,赠剑令他自尽。
伍子胥仰天长叹说:“唉!奸臣伯嚭作乱,大王反而杀我。我使你的父亲称霸诸侯。在你还未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几位公子都争立为太子,我与先王冒死力争,差点不能被立为太子。你被立为太子后,想将吴国分一半给我,但我并不敢有这种奢望。可是如今你竟听信奸佞小人的谗言而杀害长辈。”
伍子胥在愤恨之余,留下遗言,要家人于他死后把他的眼睛挖出,挂在东城门上,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灭掉吴国。吴王夫差极怒,五月初五把伍子胥的尸首用鸱夷革裹着抛弃于钱塘江中,吴人哀怜他,为其在江上立祠,命名为胥山。
后来吴国果然被越王勾践所灭,夫差羞于在阴间见到伍子胥,用白布蒙住双眼后才举剑自尽。
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厉王姬胡是周朝的第十代国王,当政时国力已出现衰象。这时候,外族入侵、诸侯作乱、贡赋减少,王朝的国库空虚。偏偏新登基的周厉王又奢侈荒淫,走上桀、纣的路子,使周王室的财政很快出现了危机。
周厉王为了决定增加赋税,维持过那种花天酒地的生活。要该收的税都收了,怎样再立名目设立新税呢?什么名目来征税呢?他想不出来,该收的税都收了。这时,手下一个叫荣夷公的大臣给厉王出了一个点子,让他对一些重要物产征收“利税”。
不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他们采药、砍柴,捕鱼虾、射鸟兽,都必须纳税;甚至喝水、走路也得缴纳钱物。这个办法,遭到老百姓的强烈反对,就连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吏也觉得很不妥当。很多大臣也纷纷向厉王避忠言。
老百姓们对周厉王充满了怨恨情绪,都纷纷咒骂他。大臣召公虎看到形势危急,就劝告周厉王说:“王上,百姓们实在受不了了,‘利’法再不废除,难得不发生动乱!”可厉王根本听不进去。他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老百姓,如果发现有人谈论“利”,咒骂厉王,就抓来杀头。
从此,人们虽然牢骚满腹只好往肚子里咽,谁也不敢再说出来了。熟人在路上遇到也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成语道路以目由此而来。整个镐京,顿时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厉王却以为自己的残暴统治产生了效果,沾沾自喜对召公虎说:“你看,还有谁在说什么吗?”
召公虎听了,对厉王说:“百姓们的嘴虽被勉强堵住,但使他们的抱怨变成怨气了。正如把水堵住,一旦决口,伤人更多;而应采用疏通河道的治水方法,治民也是这个道理,应该广开言路。如今大王以严刑苛法,堵塞言路,不是很危险吗?”
厉王对召公的话置之不理,反而更加残酷地实行残暴的统治。有压迫就有反抗,国人实在忍受不下去了!国都里的小贵族、小商人、手工业者聚集起来,冲向王宫,去找厉王算账。起初厉王还想把民众镇压下去,可调来的军队中的兵士原来全是平民出身,他们见国人造反,很多人也参加进去了。
周厉王眼看大势已去,只好带了一些随从,偷偷溜出了王宫。厉王临走前把太子姬静托付给了召虎,然后就逃奔到了今山西霍县。
3、魏徵犯颜直谏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徵询问得失,魏徵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长乐公主李丽质因长孙皇后所生,李世民对她特别钟爱,将她许配给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
贞观六年(旧唐书魏徵传为贞观五年)开始准备嫁妆,唐李世民对众臣说“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今将出降,礼数欲有所加”。大臣纷纷表示“陛下所爱,欲少加之”,于是进言请求双倍于永嘉长公主,李世民欣然同意。然而魏徵对此表示反对。
因为永嘉公主乃是长乐公主的姑姑。此举逾越了礼制。李世民回宫把此事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得知此事后感叹魏徵能“引礼义抑人主之情”,并对他大加赞赏。特地派人前去赏赐给魏徵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传口讯说:“听闻你正直,现在见识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变”。
在李世民并未有所表示的时候,长孙皇后直接对魏徵加以赏赐,并暗示自己会给予支持,可谓给魏徵注入了强心剂。也正是因为有长孙皇后这样的靠山,魏徵的正义直谏才会这般顺利。  不久魏徵晋升爵位为郡公。
4、曹刿直谏
曹刿是周文王儿子曹叔振铎的后人。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不顾刚就任主政大夫的管仲的竭力劝阻,派高傒、鲍叔牙、公子雍率大军伐鲁。此前,齐、鲁几次交战,鲁国都被打败。闻听齐大军压境,鲁庄公和群臣大惊失色,不知所措。
这时,曹刿求见庄公,主动提出为抵抗齐军出力。他的同乡人说:“那些每天都吃肉的人在那里谋划,你又去参与什么!”曹刿说:“吃肉的人鄙陋不灵活,不能作长远考虑。”于是入宫进见庄公。曹刿问庄公:“凭什么来作战?”庄公说:“有吃有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周遍,百姓不会服从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不敢擅自增加,祝史的祷告一定反映真实情况。”曹刿回答说:“一点诚心也不能代表一切,神明不会降福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完全探明底细,但必定合情合理去办。”
曹刿回答说:“这是为百姓尽力的一种表现,凭这个可以打一下。打起来,请让我跟着去。”
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兵车,与齐军在长勺展开战斗,庄公准备击鼓。曹刿说:“还不行。”齐国人打了三通鼓。曹刿说:“可以了。”齐军大败,庄公准备追上去。曹刿说:“还不行。”下车,细看齐军的车辙,然后登上车前横木远望,说:“行了。”就追击齐军。战胜以后,庄公问曹刿取胜的缘故。
曹刿回答说:“作战全凭勇气。第一通鼓振奋勇气,第二通鼓勇气就少了一些,第三通鼓勇气就没有了。他们的勇气没有了,而我们的勇气刚刚振奋,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的情况难于捉摸,还恐怕有埋伏。我细看他们的车辙已经乱了,远望他们的旗子已经倒下,所以才追逐他们。”
5、比干劝谏不成反被杀
商朝前期继承制度是嫡子兄死弟继制,经盘庚迁殷后,改为父死嫡子继位制,盖因比干和微子、箕子三人由于是庶出并,故没有继承。在帝辛时期国家领土迅速扩张,各新归纳的民众得到巩固团结。后来,帝辛决定攻打一个徐夷的大国,经过几年的战争打败了徐夷,但是国内军事实力削弱的严重。
少师比干等谏休养生息,而后再兴征伐,帝辛不听。周反,帝辛闻讯大怒,欲带朝歌城内东夷各族俘虏伐周。比干再固守朝歌,以待王师东归。帝辛不纳,诛比干以慢军之罪。帝辛伐周,商周大军对峙于牧野。由于收编的俘虏临阵倒戈,商军大败,帝辛到摘星楼自焚身亡。摘自gyjslw.com
10. 犯言直谏的意思
犯颜直谏:你向皇上建言时,皇上听到一些事已经发怒时,你还要说这件事及有关的事,不怕杀头,不怕丢官。摘自gyjslw.com
11. 犯字的四字成语
明知故犯、
一干人犯、
犯而不校、
风流罪犯、
犯而勿校、
逆指犯颜、
逆天犯顺、
知法犯法、
犯言直谏、
纤毫无犯、
犯颜直谏、
犯上作乱、
作奸犯罪、
毫毛不犯、
犯关排闼、
真赃实犯、
作奸犯科、
秋毫勿犯、
真凶实犯、
东窗事犯、
有犯无隐、
作乱犯上、
众怒难犯、
秋毫不犯、
违条犯法、
邪不犯正、摘自gyjslw.com
12. 乌合之众和犯颜直谏意思
  乌合之众 wūhézhīzhòng  乌鸦聚合,受惊易散。比喻勉强拼凑组合在一起的松散群体,心不齐,无素养。  一般用来形容一时聚集,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东观汉记·公孙述传》:“今东帝无尺土之柄,驱乌合之众,跨马陷敌,所向辄平。”《周书·贺拔岳传》:“ 岳 报曰:‘王家跨据三方,士马殷盛, 高欢 乌合之众,岂能为敌?’” 宋 李纲 《乞差发军马札子》:“惟是军马单弱,不足为一路防守之具,自非朝廷应副,则新招乌合之众,何足倚仗?” 李大钊 《大哀篇》:“彼等见夫共和国有所谓政党者矣,于是集乌合之众,各竖一帜。”  犯颜直谏  fàn yán zhí jiàn  [释义] 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极力相劝。  [语出]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例句] 封建社会尚有忠臣~;当代中国更应发扬此风气。摘自gyjslw.com
13. 魏征直谏的故事
唐太宗与魏征既是君臣,又是朋友。没有唐太宗的贤明大度,就不会有魏征的忠直;而没有魏征的忠直,唐太宗就少了一面文治武功的镜鉴。二人相互衬托,相辅相成。 当初,魏征是唐太宗对手的部下,是唐太宗的爱材之心,才使魏征有了发挥才干的平台。他不仅帮唐太宗制定了“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治国方针,也时时刻刻修正着唐太宗的谬误。他为唐太宗讲解了“民可载舟,又可覆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治国道理,也常常犯颜直谏。从贞观初到贞观十七年魏征病故为止,17年间魏征谏奏的事,有史藉可考的达200多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和皇帝私生活等等,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时竟让唐太宗下不了台。 当然,皇帝也是人,有时唐太宗回宫后发火,声言恨不得杀了这个乡下佬,但他又不愧一代贤明君主,火气过后又为有这样忠谏之臣感到欣慰,就一次次原谅魏征的犯颜直谏。 以致在魏征死后,唐太宗极为伤感地对众臣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详细的:86 86 长乐公主将要出嫁长孙仲,太宗以公主是皇后亲生,特别疼爱,敕令有关部门所给陪送比皇姑永嘉长公主多一倍。魏徵劝谏说:“过去汉明帝想要分封皇子采邑,说:‘我的儿子怎么能和先帝的儿子相比呢?’均令分给楚王、淮阳王封地的一半。如今公主的陪送,比长公主多一倍,岂不是与汉明帝的意思相差太远吗?”魏征曾请假上坟,回来对皇上说:“人们说您打算到南山,出外的行装都已准备完毕,竟没有出发,是什么缘故呢?”皇上笑着说:“当初实有这个意思,就是怕你嗔怪,所以中止了。”皇上得一只好鹞鹰,亲自架在手臂上,老远看见魏征来了,赶紧藏在怀里,魏征奏禀公事,故意没完没了,结果鹞鹰死在皇上的怀中。摘自gyjslw.com
14. 犯言直谏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犯颜直谏【汉语拼音】fànyánzhíjiàn【词语解释】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极力相劝。【字词解释】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直谏:直言规谏。【成语性质】褒义词【成语用法】含有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近义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摘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80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