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指”字的成语「发上指冠」

2023年11月11日成语大全95

成语“发上指冠”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fā shàng zhǐ guàn
成语简拼:FSZG
成语注音:ㄈㄚ ㄕㄤˋ ㄓˇ ㄍㄨㄢ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发上冲冠、怒发冲冠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盗跖闻之,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摘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
成语用法:发上指冠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极端愤怒。
成语造句:清·刘大櫆《<马湘灵诗集>序》:“湘灵命酒连举十余觞,大醉欢呼,发上指冠,已复悲歌出涕。”
英文翻译:blow one's lid

成语“发上指冠”的扩展资料

1. 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怎么翻译
  一、【原句】
  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二、【文言文翻译】
  头发也竖起来。荆轲乘车而去,始终没有回头。
  三、【原文】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 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秦武阳 一作:秦舞阳)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 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摘自gyjslw.com
2.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原文)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翻译)士兵们都瞪着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好像要冲起帽子瞋 chēn睁大眼睛瞪人:瞋目叱之。
摘自gyjslw.com
3. 发尽上指冠,与一个成语的意思相仿,这个成语是什么?
一、发尽上指冠的成语:发上指冠 。与一个成语的意思相仿,成语如下:怒发冲冠。
二、成语解释:
1、怒发冲冠 [nù fà chōng guān]  
2、含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3、出 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4、例 句:战士们看到班长牺牲了,一个个怒发冲冠,发誓为班长报仇。
5、近反义词:
1)近义词:发上指冠
2)反义词:喜不自胜摘自gyjslw.com
4. 发上指冠 的 出处 是
发上指冠(fā shànɡ zhǐ ɡuān)【释义】: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极度愤怒。【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事例】:湘灵命酒连举十余觞,大醉欢呼,~,已复悲歌出涕。 ★清·刘大櫆《<马湘灵诗集>序》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战国策·燕策三》【近义词】:发上冲冠、发怒冲冠
摘自gyjslw.com
5. 求学霸 发尽上指冠 读音
发4 尽4 上4 指3 冠1 指怒发冲冠
摘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8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