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果潘郎的意思、详解、出处、反义词

2023年11月11日成语大全76

成语“掷果潘郎”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zhì guǒ pān láng
成语简拼:ZGPL
成语注音:ㄓˋ ㄍㄨㄛˇ ㄆㄢ ㄌㄤ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复杂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掷果潘安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摘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见“掷果潘安”。
成语用法:掷果潘郎作宾语、定语;用于女性。
成语造句:掷果潘郎谁不慕,朱门别见红妆露。唐·司空图《冯燕歌》

成语“掷果潘郎”的扩展资料

1. 潘安子建西子文君分别是什么人
1、潘安
潘安(247-300),本名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美姿仪,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少以才名闻世,性轻躁,趋世利。
2、子建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3、西子
西施(生卒年不详,一说卒于前473年),一作先施 ,本名施夷光,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一般称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句无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
4、文君
卓文君,原名文后,西汉时期蜀郡临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人,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扩展资料
人物结局:
1、潘安
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夺成功,遂抓捕潘安,并灭了他的三族。一个好端端,文才俱佳的美男子,由于“性轻躁,趋世利”而卷入一场夺阴谋中;不但自己丢了性命,还连累三族被诛 。
2、曹植
太和三年(229年),38岁的曹植徙封东阿,其间潜心著作,研究儒典。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陈王,11月曹植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遵照遗愿,将其葬于东阿鱼山。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3、西施
越王勾践曾说:“亡吴之功,西施当也。”传说勾践认为吴国的灭亡源于夫差沉湎于西施的美色,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过来殃及越国,他恩将仇报,赐西施沉江而死。这种说法和“被吴人沉江说”、“被范蠡沉湖说”是异曲同工,都把西施看成了“红颜祸水”。
4、卓文君
卓王孙不得已,只好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文君就同相如回到成都,买了田地房屋,成为富有的人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潘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卓文君摘自gyjslw.com
2. 潘安“是何许人也?
潘岳(公元247年—300年),字安仁,俗称潘安,西晋文学家,祖籍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县),潘岳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美男子,潘岳非常复杂,是个矛盾集合体,历来对他评价有正负两面。从正面看,他很英俊很有才气,是西晋顶尖的文学家;政治方面也有一定才能;家庭生活注重伦理道德,孝母有名,对妻子情,对亲朋感情真挚,人情味很浓。从负面看,他“性轻躁,趋势利”,在政治势方面欲望过于强烈,有时赤裸裸地不择手段,当然这也是有他的时代背景的。
这是一个显得肃静的墓地,圆形坟头上生着繁茂的茅草,墓后是一小片树林,墓前立有汉白玉的香炉和一整块不规则的石头做成的墓碑,墓碑上“潘安墓”三个黑漆大字显得静穆、哀戚,碑的背面是潘安的生平简介:潘安,字安仁,生于曹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卒于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祖籍中牟县大潘庄人,是西晋时期文学家……
这就是中牟县城关镇政府在1996年投资600多万元兴建的“潘安故里游乐园”。
游乐园开业时很隆重,令人惊奇的是开业的第二天,潘家古坟上的五棵棠梨树,未到开花时节却突然开出满树白花,引得游人每日高达上万。游乐园的工作人员将此宣传为“花神”显灵,对今人纪念潘安之举表示感激之情。其实这只不过是棠梨树反季节开花,纯巧合而已。潘安真正让人纪念的,该是他那出众的才华和俊美的相貌。
掷果盈车夏穿冬衣
潘安,名潘岳,字安仁,世称潘安,我国晋代著名文学家,中牟县大潘庄人。祖父名瑾,曾为安平太守。他的父亲名芘,曾为琅琊内史。所以他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学熏陶,少年时以才颖见称乡里,十二岁即能行文作诗。“总角辨惠,口藻清艳”,被乡里称为“奇童”。二十岁就写出著名的《藉田赋》,是晋代“太康文学”的代表人物。他善缀词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讲究形式完美,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地位,代表作有《悼亡诗》、《寡妇赋》、《哀永逝文》等。
由于潘安丰姿秀美、相貌出众,被誉为中国第一美男子,有“潘安街头来,宋玉墙边走”之说,所以也就蔓生了他很多的典故。传说潘安少年居京都洛阳时,每乘车出游,总有一些女子携手拦住他的车不让走。晋代民风古朴,女人并没有那么多束缚思想感情的清规戒律,所以她们见到潘安,就绕着车唱歌跳舞,投花掷果,以示爱慕之意。后人也就用“掷果盈车”来形容潘安的美。
男人美了也麻烦。潘安曾在宫廷派系斗争中,辛辣地题书道词,得罪了当时的“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等人。山涛就在皇上面前说:“潘安之美,并不是真美,化装术而已,以小计即可识破。”然后给皇上献计,让皇上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宣潘安穿冬衣上朝。潘安觉得事出蹊跷,预感到有祸事临头,就急匆匆换上冬天的朝服,顶着烈日来到殿外,等旨面君。可等了很久皇上才召见,这时的潘安汗流浃背,朝服早已湿漉漉了。脸面经过汗水的冲刷,不但没有半点粉脂痕迹,而且愈加肌肤凝脂,玉面粉色。龙颜大悦,称赞潘安的美是空前绝世,名副其实。
潘安的美没有给他带来仕途上的一帆风顺。这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才子,在司马炎建晋后,却因为吹捧司马炎所作《藉田赋》招致忌恨,滞官不迁达十年之久。
咸宁四年(公元278),贾充召潘安为太尉掾。后出为河阳县(今河南孟县)令,四年后迁怀县(今河南武陟)令。勤政爱民,政绩显著,擢升尚书度支郎,又迁升廷尉评(掌管朝廷司法),不久被免职。永熙元年(公元290),杨骏辅政,召潘安为太傅府主簿。杨骏被诛后,他被免职,不久又选为长安令。元康六年(公元296),由长安召入京都洛阳为博士,未拜职,因母有病,辞官奉亲。居洛阳城南洛河旁,养花植柳,结庐闲居,驾车奉母悠游,不但博得孝名,还在此期间写下了《闲居赋》。回顾自己三十年的官场沉浮,真是“历尽坎坷路,少有顺畅时”。其后又历任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在这一时间,他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是其中的首要人物。
政勤廉明文赛陆机
潘安可不是一绣花枕头,在政绩上是政勤廉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河阳做县令时,常常行走在百姓之间,调查民情、民意,根据当地河流纵横、山川遍布的自然优势,号召百姓广种桃李,不但绿化了荒山,而且造福了后代。
潘安出生书香门第,官宦之家,自幼爱美成性,在治理山水时,还引领百姓在道路两旁、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等地方,也栽上桃李和花卉。几年后,每逢春至,河阳县境内成了鲜花的世界、绿色的海洋,春天花香四溢,秋天硕果累累,为当地的百姓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潘安也被百姓们戏称为“花县令”。
在整治民风上,潘安也是因势利导,以德育人。传说有两家邻居,为一墙之地闹起了纠纷,大打出手,闹上公堂。潘安没有各打五十大板,而是给两人一只尖底水桶,一根扁担,一条井绳,让他们给自己的花园浇花。起初两人别别扭扭,磕磕绊绊,极不配合。但衙役如狼似虎地在一旁呵斥,他们也只得闷声闷气地互相协作。二人一人汲水,一人穿杠,同一上肩,一致行动。两个小时后,两个人配合默契,终于把花园浇完。这时两人气也消了,火也熄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满面愧色。跟随衙役到大堂复命,潘安问:“你们的官司还要本县裁断吗?”二人连忙磕头如捣蒜般地回答:“小的明白了,这官司不打了。”
潘安给两人讲了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的邻里和睦的重要性,又根据事因恰如其分地划分责任,做了公正的裁决,二人口服心服地携手回家去了。
在长安为官时,长安曾是难以治理的府地。潘安到任后,谦己以安百姓,敦惠以致人和,公字当头,德字当先。他认为治国与治病是相通的,惟方法得当,才能事半功倍。在他在任时,把长安城治理得井井有条。
在文学史上,潘安的地位也不亚于同时代的文学家陆机。
西晋太康、元康时期,文坛上出现很多作家。潘安就是众多作家中的佼佼者。
潘安与陆机齐名,古语云“陆材如海,潘才如江”。其艺术表现的特点之一是词采华艳,所以孙绰说“潘文烂若披锦”。特别是他诗词间的真挚感情,比陆诗要高一筹,这点在他的名作《悼亡诗》三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潘安12岁与其妻杨氏定亲,婚后共同生活二十余年,夫妻情深。其妻不幸早亡后,潘安对其念念不忘,在他的许多诗作里面寄托了他对亡妻的无限哀思。真挚而浓烈的感情抒发总是能打动人心的。“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渑免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帷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兄如或存,周遑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折。春风缘隙来,晨留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写得凄美动人,读来有断肠之感。后人写哀念亡妻的诗也都用“悼亡”为题,全是因为他的影响。
潘安又“善为哀诔之文”。他的《怀旧赋》、《寡妇赋》、《哀永逝文》等都以善叙哀情著称。如《哀永逝文》说:“昔同涂兮今异世,忆旧欢兮增新悲。谓原隰兮无畔,谓川流兮无岸。望山兮寥廓,临水兮浩瀚。视天日兮苍茫,面邑里兮萧散。匪外物兮或改,固欢哀兮情换。”写丧失了亲人之后,觉得周围一切都变得空旷萧条,表现哀情曲折而深入,读来缠绵悱恻。
潘安没有兄弟姐妹,对母亲极其孝敬,对妻子情深意切。潘安相貌上本是一空前绝后之妙人儿,又少年有才,可这样的一个“万人迷”却用情至至纯,当为现代那些薄幸男儿的借鉴。
提起他的“哀诔之文”,不能不提他的《马口督诔之并序》。此文作于元康七年。当时氐人齐万年起兵,朝廷派夏侯骏、周处率兵征讨。由于周处为人刚直,执法不避宠戚,得罪了贵。梁王彤和夏侯骏伺机报复,使周处孤军陷阵,力竭而亡。储有粮草数百万石的口城危在旦夕。在这紧急关头,“位末名卑”的口督马敦奋勇而起,才使口城得以保全。可恨的是马敦又被诬而死。潘安和马敦并无任何交往,出于义愤,挥笔而就了《马口督诔》一文。此文一反潘安的凄婉风格,笔力刚健,明快有力,表现了潘安对“功存口城,身死口狱”的马敦的敬佩及同情。张溥在《潘黄门集》题词中说:“余读潘安仁《马口督诔》,恻然思古义士,犹班孟坚之传苏之卿也。”对潘安此文评价甚高。
潘安的赋也多有名篇,如《射雉赋》、《秋兴赋》等,造句工整,用典浅近,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明人张溥编辑的《潘黄门集》,比较全面地收录了潘安的作品。
杀身灭门千年余恨
公元296年,潘安转在京都做官,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活动。贾谧依仗贾后的势,独断行。贾谧很欣赏潘安的才华,上朝的文辞多出自于潘安之手。潘安追随贾谧,谋无遗计,举不失策。贾谧也视潘安为心腹。贾谧的宠信,使潘安为其效力达到了忘我的地步。一介文人在宫廷政争夺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贾后、贾谧为达到长期左右朝政大的目的,策划了一起谋害太子的计划。潘安参与了这起密谋。潘安奉贾后之旨,仿造太子逾的口气作书,如太子醉酒后所作。其中说与谢妃(太子的生母),共约害帝之事。贾后设计将太子骗入宫中灌醉,然后授以纸笔,照着潘安拟好之文麻木地了一遍。贾后随即将太子手书呈送给惠帝面前。盛怒之下,惠帝立刻下诏书废太子为庶民,关在金庸城中,不久,又将太子迁往许昌,以防后患。
玩火者必自焚。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赵王伦、梁王彤矫诏废贾后为庶民,贾谧被杀了头。潘安依靠的贾氏集团彻底崩溃。
潘安作为文臣才子、知名人士,本该免除一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潘安站错了队伍。况且潘安是吃谁家饭,拿谁家钱,谋谁家事,这也是人之常情。不巧的是赵王伦手下有个叫孙秀的亲信,是新上任的中书令,与潘安有过节。早年潘安随其父在山东琅琊时,孙秀在潘父手下为一小吏,门服侍潘安的日常生活。潘安厌恶其人虚伪狡诈,当面叫朋友,背后使家伙,为此潘安曾多次鞑辱过他。
潘安为免一死,就找到孙秀试探:“孙书令还计较过去不愉快的事情吗?”孙秀引用了两句《诗经》回答:“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潘安听后知道无回旋余地,朗声说到:“大丈夫砍头也不过碗大伤疤而已,愿杀愿剐,潘某恭候!”拂袖而去。
孙秀向赵王伦诬告潘安辱骂相国,但赵王伦珍惜潘安是个难得的人才,没有做答,想留做他用。
心胸狭窄的孙秀岂会罢休?不久,就又诬告潘安及石崇、欧阳建等人,阴谋奉淮南王允等人作乱。赵王伦信以为真,没有核实,下令将潘安、石崇株死,三族斩。当时潘安在《金谷集诗》中的最后两句“投身寄石友,白首同所归”竟成了现实!可叹潘安一世的英名,落了个“杀身灭门”的结局。
这次“杀身灭门”之祸,潘安一家老小被杀十余口,只有潘安哥哥潘释之子伯武幸免于难。潘安的侄子潘尼因回老家扫墓没在京都而逃脱。潘安的弟弟潘燕的孙子,在刑场上与母亲相抱大哭,惨不忍睹,惠帝降诏免其母子不死。潘家的此场劫难,逃出者仅4人。
害人害己,孙秀也因为陷害国家英才、文学领袖潘安等人而触犯众怒,在宫廷政治斗争中,授人以把柄,遭到官兵乱刀砍死的下场……
2004年6月中旬,记者来到潘安的故里。潘安故里游乐园当时红火已经不再,代之以冷清、幽静。本来是想着“潘安故里游乐园”应该有许多关于潘安的资料,没想到为找潘安的史料,中牟城关镇的工作人员带着我们跑了一大圈,都没有找到,只在“潘安故里游乐园”的看管人潘大爷那儿,看到了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张国强写的一点资料,也多是编撰的。
记者问起潘大爷知道潘安的哪些典故,六十多岁只上过几天学的潘大爷,不仅能讲许多潘安的故事,竟然还能背诵潘安的《悼亡诗》,着实让记者吃惊了一把。
现在的“潘安故里游乐园”已经承包给了村民周东林,承包期是6年,门票一张一元。就这一元门票,“潘安故里游乐园”曾经一天门票收入达到一万多,而现在星期日才有一百多人,平时就更少了。
工作人员把“潘安故里游乐园”的冷清归结为潘家墓地是新建的,里面没有潘安的遗物。潘安墓在上世纪30年代后期还存在,沉陷在绕大潘庄西南的小清河里,孩子们到小清河洗澡玩耍时,要站到墓的顶上,手拿两米长的芦苇高高举起,才能看见潘安墓的位置。1938年国民党决开花园口黄河大堤,潘安墓从此埋没在历史的泥沙中。后经几次挖掘寻找,但都无果而返,潘安墓到底淹没在何处,无人知晓了。
但路过潘安故居的文人墨客,都会到“潘安故里游乐园”走一走,祭奠一下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大作家李准到“潘安故里游乐园”后,亲自题词:“借鉴历史,开拓中牟。”
潘安的一生,像他的作品一样清绮哀艳,他的文学成就,翻过思绪的千山万水,划过时代的沟壑,从远古走来,从中牟的大潘庄走来,像一首隽永的诗,带着潘安独特的魅力走向未来……摘自gyjslw.com
3. 什么掷什么什么教成语
掷地赋声
掷地金声
掷地有声
掷地之材
掷地作金石声
掷果潘安
掷果潘郎
掷果盈车
掷鼠忌器
掷杖成龙
鳌掷鲸呿
鳌掷鲸吞
虎掷龙拿
虚掷年华
一掷百万
一掷巨万
一掷千金
一掷乾坤
金声掷地
麻姑掷豆
麻姑掷米
赌彩一掷
孤注一掷
鲸呿鳌掷
龙拏虎掷
龙拿虎掷
龙腾虎掷
千金一掷
乾坤一掷
点开上述成语显示详细解释、典故出处等内容,简略示例如下:
【成语词目】:掷地赋声
【成语拼音】:zhì


shēng
【拼音代码】:zdfs
【成语解释】:形容辞章优美。同’掷地金声’。摘自gyjslw.com
4. 古代的潘安真的狠帅,?怎么个美法额,?
潘安,据记载,他坐牛车上街时,街上的少女少妇都向他的车里仍水果和花。上街时经常被少女们联手拦住去路...你可以想象一下...潘安的悼亡诗写的尤其好,书法也是当时的名家不过却应为卷入西晋宫廷争斗中被杀摘自gyjslw.com
5. 潘安“是何许人也?
潘岳(公元247年—300年),字安仁,俗称潘安,西晋文学家,祖籍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县),潘岳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美男子,潘岳非常复杂,是个矛盾集合体,历来对他评价有正负两面。从正面看,他很英俊很有才气,是西晋顶尖的文学家;政治方面也有一定才能;家庭生活注重伦理道德,孝母有名,对妻子情,对亲朋感情真挚,人情味很浓。从负面看,他“性轻躁,趋势利”,在政治势方面欲望过于强烈,有时赤裸裸地不择手段,当然这也是有他的时代背景的。
这是一个显得肃静的墓地,圆形坟头上生着繁茂的茅草,墓后是一小片树林,墓前立有汉白玉的香炉和一整块不规则的石头做成的墓碑,墓碑上“潘安墓”三个黑漆大字显得静穆、哀戚,碑的背面是潘安的生平简介:潘安,字安仁,生于曹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卒于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祖籍中牟县大潘庄人,是西晋时期文学家……
这就是中牟县城关镇政府在1996年投资600多万元兴建的“潘安故里游乐园”。
游乐园开业时很隆重,令人惊奇的是开业的第二天,潘家古坟上的五棵棠梨树,未到开花时节却突然开出满树白花,引得游人每日高达上万。游乐园的工作人员将此宣传为“花神”显灵,对今人纪念潘安之举表示感激之情。其实这只不过是棠梨树反季节开花,纯巧合而已。潘安真正让人纪念的,该是他那出众的才华和俊美的相貌。
掷果盈车夏穿冬衣
潘安,名潘岳,字安仁,世称潘安,我国晋代著名文学家,中牟县大潘庄人。祖父名瑾,曾为安平太守。他的父亲名芘,曾为琅琊内史。所以他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学熏陶,少年时以才颖见称乡里,十二岁即能行文作诗。“总角辨惠,口藻清艳”,被乡里称为“奇童”。二十岁就写出著名的《藉田赋》,是晋代“太康文学”的代表人物。他善缀词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讲究形式完美,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地位,代表作有《悼亡诗》、《寡妇赋》、《哀永逝文》等。
由于潘安丰姿秀美、相貌出众,被誉为中国第一美男子,有“潘安街头来,宋玉墙边走”之说,所以也就蔓生了他很多的典故。传说潘安少年居京都洛阳时,每乘车出游,总有一些女子携手拦住他的车不让走。晋代民风古朴,女人并没有那么多束缚思想感情的清规戒律,所以她们见到潘安,就绕着车唱歌跳舞,投花掷果,以示爱慕之意。后人也就用“掷果盈车”来形容潘安的美。
男人美了也麻烦。潘安曾在宫廷派系斗争中,辛辣地题书道词,得罪了当时的“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等人。山涛就在皇上面前说:“潘安之美,并不是真美,化装术而已,以小计即可识破。”然后给皇上献计,让皇上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宣潘安穿冬衣上朝。潘安觉得事出蹊跷,预感到有祸事临头,就急匆匆换上冬天的朝服,顶着烈日来到殿外,等旨面君。可等了很久皇上才召见,这时的潘安汗流浃背,朝服早已湿漉漉了。脸面经过汗水的冲刷,不但没有半点粉脂痕迹,而且愈加肌肤凝脂,玉面粉色。龙颜大悦,称赞潘安的美是空前绝世,名副其实。
潘安的美没有给他带来仕途上的一帆风顺。这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才子,在司马炎建晋后,却因为吹捧司马炎所作《藉田赋》招致忌恨,滞官不迁达十年之久。
咸宁四年(公元278),贾充召潘安为太尉掾。后出为河阳县(今河南孟县)令,四年后迁怀县(今河南武陟)令。勤政爱民,政绩显著,擢升尚书度支郎,又迁升廷尉评(掌管朝廷司法),不久被免职。永熙元年(公元290),杨骏辅政,召潘安为太傅府主簿。杨骏被诛后,他被免职,不久又选为长安令。元康六年(公元296),由长安召入京都洛阳为博士,未拜职,因母有病,辞官奉亲。居洛阳城南洛河旁,养花植柳,结庐闲居,驾车奉母悠游,不但博得孝名,还在此期间写下了《闲居赋》。回顾自己三十年的官场沉浮,真是“历尽坎坷路,少有顺畅时”。其后又历任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在这一时间,他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是其中的首要人物。
政勤廉明文赛陆机
潘安可不是一绣花枕头,在政绩上是政勤廉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河阳做县令时,常常行走在百姓之间,调查民情、民意,根据当地河流纵横、山川遍布的自然优势,号召百姓广种桃李,不但绿化了荒山,而且造福了后代。
潘安出生书香门第,官宦之家,自幼爱美成性,在治理山水时,还引领百姓在道路两旁、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等地方,也栽上桃李和花卉。几年后,每逢春至,河阳县境内成了鲜花的世界、绿色的海洋,春天花香四溢,秋天硕果累累,为当地的百姓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潘安也被百姓们戏称为“花县令”。
在整治民风上,潘安也是因势利导,以德育人。传说有两家邻居,为一墙之地闹起了纠纷,大打出手,闹上公堂。潘安没有各打五十大板,而是给两人一只尖底水桶,一根扁担,一条井绳,让他们给自己的花园浇花。起初两人别别扭扭,磕磕绊绊,极不配合。但衙役如狼似虎地在一旁呵斥,他们也只得闷声闷气地互相协作。二人一人汲水,一人穿杠,同一上肩,一致行动。两个小时后,两个人配合默契,终于把花园浇完。这时两人气也消了,火也熄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满面愧色。跟随衙役到大堂复命,潘安问:“你们的官司还要本县裁断吗?”二人连忙磕头如捣蒜般地回答:“小的明白了,这官司不打了。”
潘安给两人讲了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的邻里和睦的重要性,又根据事因恰如其分地划分责任,做了公正的裁决,二人口服心服地携手回家去了。
在长安为官时,长安曾是难以治理的府地。潘安到任后,谦己以安百姓,敦惠以致人和,公字当头,德字当先。他认为治国与治病是相通的,惟方法得当,才能事半功倍。在他在任时,把长安城治理得井井有条。
在文学史上,潘安的地位也不亚于同时代的文学家陆机。
西晋太康、元康时期,文坛上出现很多作家。潘安就是众多作家中的佼佼者。
潘安与陆机齐名,古语云“陆材如海,潘才如江”。其艺术表现的特点之一是词采华艳,所以孙绰说“潘文烂若披锦”。特别是他诗词间的真挚感情,比陆诗要高一筹,这点在他的名作《悼亡诗》三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潘安12岁与其妻杨氏定亲,婚后共同生活二十余年,夫妻情深。其妻不幸早亡后,潘安对其念念不忘,在他的许多诗作里面寄托了他对亡妻的无限哀思。真挚而浓烈的感情抒发总是能打动人心的。“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渑免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帷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兄如或存,周遑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折。春风缘隙来,晨留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写得凄美动人,读来有断肠之感。后人写哀念亡妻的诗也都用“悼亡”为题,全是因为他的影响。
潘安又“善为哀诔之文”。他的《怀旧赋》、《寡妇赋》、《哀永逝文》等都以善叙哀情著称。如《哀永逝文》说:“昔同涂兮今异世,忆旧欢兮增新悲。谓原隰兮无畔,谓川流兮无岸。望山兮寥廓,临水兮浩瀚。视天日兮苍茫,面邑里兮萧散。匪外物兮或改,固欢哀兮情换。”写丧失了亲人之后,觉得周围一切都变得空旷萧条,表现哀情曲折而深入,读来缠绵悱恻。
潘安没有兄弟姐妹,对母亲极其孝敬,对妻子情深意切。潘安相貌上本是一空前绝后之妙人儿,又少年有才,可这样的一个“万人迷”却用情至至纯,当为现代那些薄幸男儿的借鉴。
提起他的“哀诔之文”,不能不提他的《马口督诔之并序》。此文作于元康七年。当时氐人齐万年起兵,朝廷派夏侯骏、周处率兵征讨。由于周处为人刚直,执法不避宠戚,得罪了贵。梁王彤和夏侯骏伺机报复,使周处孤军陷阵,力竭而亡。储有粮草数百万石的口城危在旦夕。在这紧急关头,“位末名卑”的口督马敦奋勇而起,才使口城得以保全。可恨的是马敦又被诬而死。潘安和马敦并无任何交往,出于义愤,挥笔而就了《马口督诔》一文。此文一反潘安的凄婉风格,笔力刚健,明快有力,表现了潘安对“功存口城,身死口狱”的马敦的敬佩及同情。张溥在《潘黄门集》题词中说:“余读潘安仁《马口督诔》,恻然思古义士,犹班孟坚之传苏之卿也。”对潘安此文评价甚高。
潘安的赋也多有名篇,如《射雉赋》、《秋兴赋》等,造句工整,用典浅近,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明人张溥编辑的《潘黄门集》,比较全面地收录了潘安的作品。
杀身灭门千年余恨
公元296年,潘安转在京都做官,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活动。贾谧依仗贾后的势,独断行。贾谧很欣赏潘安的才华,上朝的文辞多出自于潘安之手。潘安追随贾谧,谋无遗计,举不失策。贾谧也视潘安为心腹。贾谧的宠信,使潘安为其效力达到了忘我的地步。一介文人在宫廷政争夺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贾后、贾谧为达到长期左右朝政大的目的,策划了一起谋害太子的计划。潘安参与了这起密谋。潘安奉贾后之旨,仿造太子逾的口气作书,如太子醉酒后所作。其中说与谢妃(太子的生母),共约害帝之事。贾后设计将太子骗入宫中灌醉,然后授以纸笔,照着潘安拟好之文麻木地了一遍。贾后随即将太子手书呈送给惠帝面前。盛怒之下,惠帝立刻下诏书废太子为庶民,关在金庸城中,不久,又将太子迁往许昌,以防后患。
玩火者必自焚。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赵王伦、梁王彤矫诏废贾后为庶民,贾谧被杀了头。潘安依靠的贾氏集团彻底崩溃。
潘安作为文臣才子、知名人士,本该免除一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潘安站错了队伍。况且潘安是吃谁家饭,拿谁家钱,谋谁家事,这也是人之常情。不巧的是赵王伦手下有个叫孙秀的亲信,是新上任的中书令,与潘安有过节。早年潘安随其父在山东琅琊时,孙秀在潘父手下为一小吏,门服侍潘安的日常生活。潘安厌恶其人虚伪狡诈,当面叫朋友,背后使家伙,为此潘安曾多次鞑辱过他。
潘安为免一死,就找到孙秀试探:“孙书令还计较过去不愉快的事情吗?”孙秀引用了两句《诗经》回答:“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潘安听后知道无回旋余地,朗声说到:“大丈夫砍头也不过碗大伤疤而已,愿杀愿剐,潘某恭候!”拂袖而去。
孙秀向赵王伦诬告潘安辱骂相国,但赵王伦珍惜潘安是个难得的人才,没有做答,想留做他用。
心胸狭窄的孙秀岂会罢休?不久,就又诬告潘安及石崇、欧阳建等人,阴谋奉淮南王允等人作乱。赵王伦信以为真,没有核实,下令将潘安、石崇株死,三族斩。当时潘安在《金谷集诗》中的最后两句“投身寄石友,白首同所归”竟成了现实!可叹潘安一世的英名,落了个“杀身灭门”的结局。
这次“杀身灭门”之祸,潘安一家老小被杀十余口,只有潘安哥哥潘释之子伯武幸免于难。潘安的侄子潘尼因回老家扫墓没在京都而逃脱。潘安的弟弟潘燕的孙子,在刑场上与母亲相抱大哭,惨不忍睹,惠帝降诏免其母子不死。潘家的此场劫难,逃出者仅4人。
害人害己,孙秀也因为陷害国家英才、文学领袖潘安等人而触犯众怒,在宫廷政治斗争中,授人以把柄,遭到官兵乱刀砍死的下场……
2004年6月中旬,记者来到潘安的故里。潘安故里游乐园当时红火已经不再,代之以冷清、幽静。本来是想着“潘安故里游乐园”应该有许多关于潘安的资料,没想到为找潘安的史料,中牟城关镇的工作人员带着我们跑了一大圈,都没有找到,只在“潘安故里游乐园”的看管人潘大爷那儿,看到了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张国强写的一点资料,也多是编撰的。
记者问起潘大爷知道潘安的哪些典故,六十多岁只上过几天学的潘大爷,不仅能讲许多潘安的故事,竟然还能背诵潘安的《悼亡诗》,着实让记者吃惊了一把。
现在的“潘安故里游乐园”已经承包给了村民周东林,承包期是6年,门票一张一元。就这一元门票,“潘安故里游乐园”曾经一天门票收入达到一万多,而现在星期日才有一百多人,平时就更少了。
工作人员把“潘安故里游乐园”的冷清归结为潘家墓地是新建的,里面没有潘安的遗物。潘安墓在上世纪30年代后期还存在,沉陷在绕大潘庄西南的小清河里,孩子们到小清河洗澡玩耍时,要站到墓的顶上,手拿两米长的芦苇高高举起,才能看见潘安墓的位置。1938年国民党决开花园口黄河大堤,潘安墓从此埋没在历史的泥沙中。后经几次挖掘寻找,但都无果而返,潘安墓到底淹没在何处,无人知晓了。
但路过潘安故居的文人墨客,都会到“潘安故里游乐园”走一走,祭奠一下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大作家李准到“潘安故里游乐园”后,亲自题词:“借鉴历史,开拓中牟。”
潘安的一生,像他的作品一样清绮哀艳,他的文学成就,翻过思绪的千山万水,划过时代的沟壑,从远古走来,从中牟的大潘庄走来,像一首隽永的诗,带着潘安独特的魅力走向未来……摘自gyjslw.com
6. 潘安“是何许人也?
潘岳(公元247年—300年),字安仁,俗称潘安,西晋文学家,祖籍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县),潘岳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美男子,潘岳非常复杂,是个矛盾集合体,历来对他评价有正负两面。从正面看,他很英俊很有才气,是西晋顶尖的文学家;政治方面也有一定才能;家庭生活注重伦理道德,孝母有名,对妻子情,对亲朋感情真挚,人情味很浓。从负面看,他“性轻躁,趋势利”,在政治势方面欲望过于强烈,有时赤裸裸地不择手段,当然这也是有他的时代背景的。
这是一个显得肃静的墓地,圆形坟头上生着繁茂的茅草,墓后是一小片树林,墓前立有汉白玉的香炉和一整块不规则的石头做成的墓碑,墓碑上“潘安墓”三个黑漆大字显得静穆、哀戚,碑的背面是潘安的生平简介:潘安,字安仁,生于曹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卒于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祖籍中牟县大潘庄人,是西晋时期文学家……
这就是中牟县城关镇政府在1996年投资600多万元兴建的“潘安故里游乐园”。
游乐园开业时很隆重,令人惊奇的是开业的第二天,潘家古坟上的五棵棠梨树,未到开花时节却突然开出满树白花,引得游人每日高达上万。游乐园的工作人员将此宣传为“花神”显灵,对今人纪念潘安之举表示感激之情。其实这只不过是棠梨树反季节开花,纯巧合而已。潘安真正让人纪念的,该是他那出众的才华和俊美的相貌。
掷果盈车夏穿冬衣
潘安,名潘岳,字安仁,世称潘安,我国晋代著名文学家,中牟县大潘庄人。祖父名瑾,曾为安平太守。他的父亲名芘,曾为琅琊内史。所以他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学熏陶,少年时以才颖见称乡里,十二岁即能行文作诗。“总角辨惠,口藻清艳”,被乡里称为“奇童”。二十岁就写出著名的《藉田赋》,是晋代“太康文学”的代表人物。他善缀词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讲究形式完美,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地位,代表作有《悼亡诗》、《寡妇赋》、《哀永逝文》等。
由于潘安丰姿秀美、相貌出众,被誉为中国第一美男子,有“潘安街头来,宋玉墙边走”之说,所以也就蔓生了他很多的典故。传说潘安少年居京都洛阳时,每乘车出游,总有一些女子携手拦住他的车不让走。晋代民风古朴,女人并没有那么多束缚思想感情的清规戒律,所以她们见到潘安,就绕着车唱歌跳舞,投花掷果,以示爱慕之意。后人也就用“掷果盈车”来形容潘安的美。
男人美了也麻烦。潘安曾在宫廷派系斗争中,辛辣地题书道词,得罪了当时的“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等人。山涛就在皇上面前说:“潘安之美,并不是真美,化装术而已,以小计即可识破。”然后给皇上献计,让皇上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宣潘安穿冬衣上朝。潘安觉得事出蹊跷,预感到有祸事临头,就急匆匆换上冬天的朝服,顶着烈日来到殿外,等旨面君。可等了很久皇上才召见,这时的潘安汗流浃背,朝服早已湿漉漉了。脸面经过汗水的冲刷,不但没有半点粉脂痕迹,而且愈加肌肤凝脂,玉面粉色。龙颜大悦,称赞潘安的美是空前绝世,名副其实。
潘安的美没有给他带来仕途上的一帆风顺。这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才子,在司马炎建晋后,却因为吹捧司马炎所作《藉田赋》招致忌恨,滞官不迁达十年之久。
咸宁四年(公元278),贾充召潘安为太尉掾。后出为河阳县(今河南孟县)令,四年后迁怀县(今河南武陟)令。勤政爱民,政绩显著,擢升尚书度支郎,又迁升廷尉评(掌管朝廷司法),不久被免职。永熙元年(公元290),杨骏辅政,召潘安为太傅府主簿。杨骏被诛后,他被免职,不久又选为长安令。元康六年(公元296),由长安召入京都洛阳为博士,未拜职,因母有病,辞官奉亲。居洛阳城南洛河旁,养花植柳,结庐闲居,驾车奉母悠游,不但博得孝名,还在此期间写下了《闲居赋》。回顾自己三十年的官场沉浮,真是“历尽坎坷路,少有顺畅时”。其后又历任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在这一时间,他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是其中的首要人物。
政勤廉明文赛陆机
潘安可不是一绣花枕头,在政绩上是政勤廉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河阳做县令时,常常行走在百姓之间,调查民情、民意,根据当地河流纵横、山川遍布的自然优势,号召百姓广种桃李,不但绿化了荒山,而且造福了后代。
潘安出生书香门第,官宦之家,自幼爱美成性,在治理山水时,还引领百姓在道路两旁、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等地方,也栽上桃李和花卉。几年后,每逢春至,河阳县境内成了鲜花的世界、绿色的海洋,春天花香四溢,秋天硕果累累,为当地的百姓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潘安也被百姓们戏称为“花县令”。
在整治民风上,潘安也是因势利导,以德育人。传说有两家邻居,为一墙之地闹起了纠纷,大打出手,闹上公堂。潘安没有各打五十大板,而是给两人一只尖底水桶,一根扁担,一条井绳,让他们给自己的花园浇花。起初两人别别扭扭,磕磕绊绊,极不配合。但衙役如狼似虎地在一旁呵斥,他们也只得闷声闷气地互相协作。二人一人汲水,一人穿杠,同一上肩,一致行动。两个小时后,两个人配合默契,终于把花园浇完。这时两人气也消了,火也熄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满面愧色。跟随衙役到大堂复命,潘安问:“你们的官司还要本县裁断吗?”二人连忙磕头如捣蒜般地回答:“小的明白了,这官司不打了。”
潘安给两人讲了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的邻里和睦的重要性,又根据事因恰如其分地划分责任,做了公正的裁决,二人口服心服地携手回家去了。
在长安为官时,长安曾是难以治理的府地。潘安到任后,谦己以安百姓,敦惠以致人和,公字当头,德字当先。他认为治国与治病是相通的,惟方法得当,才能事半功倍。在他在任时,把长安城治理得井井有条。
在文学史上,潘安的地位也不亚于同时代的文学家陆机。
西晋太康、元康时期,文坛上出现很多作家。潘安就是众多作家中的佼佼者。
潘安与陆机齐名,古语云“陆材如海,潘才如江”。其艺术表现的特点之一是词采华艳,所以孙绰说“潘文烂若披锦”。特别是他诗词间的真挚感情,比陆诗要高一筹,这点在他的名作《悼亡诗》三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潘安12岁与其妻杨氏定亲,婚后共同生活二十余年,夫妻情深。其妻不幸早亡后,潘安对其念念不忘,在他的许多诗作里面寄托了他对亡妻的无限哀思。真挚而浓烈的感情抒发总是能打动人心的。“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渑免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帷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兄如或存,周遑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折。春风缘隙来,晨留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写得凄美动人,读来有断肠之感。后人写哀念亡妻的诗也都用“悼亡”为题,全是因为他的影响。
潘安又“善为哀诔之文”。他的《怀旧赋》、《寡妇赋》、《哀永逝文》等都以善叙哀情著称。如《哀永逝文》说:“昔同涂兮今异世,忆旧欢兮增新悲。谓原隰兮无畔,谓川流兮无岸。望山兮寥廓,临水兮浩瀚。视天日兮苍茫,面邑里兮萧散。匪外物兮或改,固欢哀兮情换。”写丧失了亲人之后,觉得周围一切都变得空旷萧条,表现哀情曲折而深入,读来缠绵悱恻。
潘安没有兄弟姐妹,对母亲极其孝敬,对妻子情深意切。潘安相貌上本是一空前绝后之妙人儿,又少年有才,可这样的一个“万人迷”却用情至至纯,当为现代那些薄幸男儿的借鉴。
提起他的“哀诔之文”,不能不提他的《马口督诔之并序》。此文作于元康七年。当时氐人齐万年起兵,朝廷派夏侯骏、周处率兵征讨。由于周处为人刚直,执法不避宠戚,得罪了贵。梁王彤和夏侯骏伺机报复,使周处孤军陷阵,力竭而亡。储有粮草数百万石的口城危在旦夕。在这紧急关头,“位末名卑”的口督马敦奋勇而起,才使口城得以保全。可恨的是马敦又被诬而死。潘安和马敦并无任何交往,出于义愤,挥笔而就了《马口督诔》一文。此文一反潘安的凄婉风格,笔力刚健,明快有力,表现了潘安对“功存口城,身死口狱”的马敦的敬佩及同情。张溥在《潘黄门集》题词中说:“余读潘安仁《马口督诔》,恻然思古义士,犹班孟坚之传苏之卿也。”对潘安此文评价甚高。
潘安的赋也多有名篇,如《射雉赋》、《秋兴赋》等,造句工整,用典浅近,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明人张溥编辑的《潘黄门集》,比较全面地收录了潘安的作品。
杀身灭门千年余恨
公元296年,潘安转在京都做官,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活动。贾谧依仗贾后的势,独断行。贾谧很欣赏潘安的才华,上朝的文辞多出自于潘安之手。潘安追随贾谧,谋无遗计,举不失策。贾谧也视潘安为心腹。贾谧的宠信,使潘安为其效力达到了忘我的地步。一介文人在宫廷政争夺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贾后、贾谧为达到长期左右朝政大的目的,策划了一起谋害太子的计划。潘安参与了这起密谋。潘安奉贾后之旨,仿造太子逾的口气作书,如太子醉酒后所作。其中说与谢妃(太子的生母),共约害帝之事。贾后设计将太子骗入宫中灌醉,然后授以纸笔,照着潘安拟好之文麻木地了一遍。贾后随即将太子手书呈送给惠帝面前。盛怒之下,惠帝立刻下诏书废太子为庶民,关在金庸城中,不久,又将太子迁往许昌,以防后患。
玩火者必自焚。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赵王伦、梁王彤矫诏废贾后为庶民,贾谧被杀了头。潘安依靠的贾氏集团彻底崩溃。
潘安作为文臣才子、知名人士,本该免除一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潘安站错了队伍。况且潘安是吃谁家饭,拿谁家钱,谋谁家事,这也是人之常情。不巧的是赵王伦手下有个叫孙秀的亲信,是新上任的中书令,与潘安有过节。早年潘安随其父在山东琅琊时,孙秀在潘父手下为一小吏,门服侍潘安的日常生活。潘安厌恶其人虚伪狡诈,当面叫朋友,背后使家伙,为此潘安曾多次鞑辱过他。
潘安为免一死,就找到孙秀试探:“孙书令还计较过去不愉快的事情吗?”孙秀引用了两句《诗经》回答:“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潘安听后知道无回旋余地,朗声说到:“大丈夫砍头也不过碗大伤疤而已,愿杀愿剐,潘某恭候!”拂袖而去。
孙秀向赵王伦诬告潘安辱骂相国,但赵王伦珍惜潘安是个难得的人才,没有做答,想留做他用。
心胸狭窄的孙秀岂会罢休?不久,就又诬告潘安及石崇、欧阳建等人,阴谋奉淮南王允等人作乱。赵王伦信以为真,没有核实,下令将潘安、石崇株死,三族斩。当时潘安在《金谷集诗》中的最后两句“投身寄石友,白首同所归”竟成了现实!可叹潘安一世的英名,落了个“杀身灭门”的结局。
这次“杀身灭门”之祸,潘安一家老小被杀十余口,只有潘安哥哥潘释之子伯武幸免于难。潘安的侄子潘尼因回老家扫墓没在京都而逃脱。潘安的弟弟潘燕的孙子,在刑场上与母亲相抱大哭,惨不忍睹,惠帝降诏免其母子不死。潘家的此场劫难,逃出者仅4人。
害人害己,孙秀也因为陷害国家英才、文学领袖潘安等人而触犯众怒,在宫廷政治斗争中,授人以把柄,遭到官兵乱刀砍死的下场……
2004年6月中旬,记者来到潘安的故里。潘安故里游乐园当时红火已经不再,代之以冷清、幽静。本来是想着“潘安故里游乐园”应该有许多关于潘安的资料,没想到为找潘安的史料,中牟城关镇的工作人员带着我们跑了一大圈,都没有找到,只在“潘安故里游乐园”的看管人潘大爷那儿,看到了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张国强写的一点资料,也多是编撰的。
记者问起潘大爷知道潘安的哪些典故,六十多岁只上过几天学的潘大爷,不仅能讲许多潘安的故事,竟然还能背诵潘安的《悼亡诗》,着实让记者吃惊了一把。
现在的“潘安故里游乐园”已经承包给了村民周东林,承包期是6年,门票一张一元。就这一元门票,“潘安故里游乐园”曾经一天门票收入达到一万多,而现在星期日才有一百多人,平时就更少了。
工作人员把“潘安故里游乐园”的冷清归结为潘家墓地是新建的,里面没有潘安的遗物。潘安墓在上世纪30年代后期还存在,沉陷在绕大潘庄西南的小清河里,孩子们到小清河洗澡玩耍时,要站到墓的顶上,手拿两米长的芦苇高高举起,才能看见潘安墓的位置。1938年国民党决开花园口黄河大堤,潘安墓从此埋没在历史的泥沙中。后经几次挖掘寻找,但都无果而返,潘安墓到底淹没在何处,无人知晓了。
但路过潘安故居的文人墨客,都会到“潘安故里游乐园”走一走,祭奠一下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大作家李准到“潘安故里游乐园”后,亲自题词:“借鉴历史,开拓中牟。”
潘安的一生,像他的作品一样清绮哀艳,他的文学成就,翻过思绪的千山万水,划过时代的沟壑,从远古走来,从中牟的大潘庄走来,像一首隽永的诗,带着潘安独特的魅力走向未来……摘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83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