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竹头木屑」

2023年11月14日成语故事89

“竹头木屑”的成语故事:

  陶侃,字士行,东晋鄱阳人,后来迁居庐江浔阳,是晋末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曾祖父。由于他为西晋统治者“一贯尽忠”,从县吏一直做到荆、江二州刺史,并掌管其他六州军事,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人物。但他戎马生涯四十余年,却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还经常勉励部下珍惜一草一木,为国为民多做贡献。   陶侃少时家境贫寒,父亲病后,全家只靠母亲一人纺线织布维持生活。为了培养他,母亲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他十六岁时,在县里谋到一个小吏的职位,负责管理鱼池。刚上任不久,他就给母亲弄回去一坛腌鱼,这是当时人们喜欢吃的东西。但他母亲很生气,把腌鱼封存不吃,并且责备他说:“你拿公家的东西送我,不但不能使我高兴,反而让我替你难过!”母亲的话使陶侃十分羞愧,从那以后再也没有拿过公家的东西。   有一年,在荆州刺史的任上,因战备需要造一批战船,陶侃常去现场视察督导,发现大量的剩竹头和木屑扔得到处都是,觉得很可惜。这些东西本来都算是废物了,陶侃却叫人全部登记收藏起来。别人见他这样做,心中都暗自好笑。后来,一次新春集会,恰逢雪后初晴,厅前泥泞难走,陶侃便叫人把木屑拿出来铺在地上。这时,微不足道的木屑发挥了作用。   有一次,东


关于竹子品质的贬义成语
罔知所措【读音】:wǎng zhī suǒ cuò【解释】:面临窘危,茫然无所适从。形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出处】:唐·白行简《李娃传》:“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什么木屑的成语
什么木屑的成语 :
竹头木屑、
竹钉木屑
竹头木屑 [zhú tóu mù xiè]
基本释义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褒义
出 处
宋·郑樵《上宰相书》:“竹头木屑之积,亦云多矣,将欲一旦而用之可也。”
例 句
时节相存问,缓急相周致,虽~亦有以应吾之须者,笃吾妹之分义于我也。
竹钉木屑 [zhú dīng mù xiè ]
基本释义
屑:碎末。制造竹木器物剩下的废料。比喻细微的事物。也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出 处
唐·顾况《宛陵公署记》:“略五千架,圬墁赭垩,烛乎一川,竹钉木屑,皆适所用,前镇未之有也。”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竹头木屑”是由什么故事得来的
东晋时候,武昌太守陶侃对下官吏要求十 分严格,不允许胡作非为,也不允许浪费资财。一 天,陶侃到郊外送一位朋友,看见一个士兵手里捏 着一个小稻穗。他奇怪地
问道
:“你拿它做什么 用啊?”
士兵说:“没有用处,我路过水稻田,随手扯着 玩的。”
陶侃骂道:“稻子没熟你就扯下来,你不种田, 还这样糟蹋粮食,该打三十鞭!”
另有一回,陶侃监督木工造船。他看见有许 多竹片、木屑和锯末撒在地上,便命令兵士说:“快 把这些东西捡起贮存起来,以后会有用的!”
士兵们议论起来:“这些竹头木屑有啥用?真 是小气鬼!”
转眼来到元宵佳节,府衙内举行庆典。可连 日下雪,厅堂里泥泞不堪,这时陶侃说:“把造船剩 下的那堆木屑拿来垫在路上!”
府吏们笑道:“大人真是有先见之明呀!”
后来,朝廷赶造作战用的江船,缺少钉子,陶 侃又拿出那些竹片,做成竹钉,用在了船上,大家 也都理解了陶侃的想法,没有不佩服他的。
成语“竹头木屑”即由此产生。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带竹押韵的成语要有气势
『包含有“竹”字的成语』“竹”字开头的成语:(共8则) [z] 竹报平安 竹苞松茂 竹柏异心 竹篮打水 竹篱茅舍 竹马之交 竹马之友 竹头木屑 第二个字是“竹”的成语:(共18则) [c] 吹竹弹丝 翠竹黄花 尺竹伍符 成竹在胸 [h] 豪竹哀丝 [j] 急竹繁丝 [n] 弄竹弹丝 [p] 品竹调弦 破竹建瓴 品竹弹丝 品竹调丝 破竹之势 [q] 青竹丹枫 敲竹杠 磬竹难书 罄竹难书 [s] 丝竹管弦 [x] 朽竹篙舟 第三个字是“竹”的成语:(共11则) [c] 垂名竹帛 [d] 刀过竹解 东南竹箭 [j] 鸠车竹马 [l] 柳门竹巷 [m] 名垂竹帛 芒鞋竹笠 [q] 青梅竹马 [s] 松茂竹苞 [y] 永垂竹帛 [z] 著于竹帛 “竹”字结尾的成语:(共14则) [a] 哀丝豪竹 [d] 调弦品竹 [j] 金石丝竹 [m] 茂林修竹 [n] 鲇鱼上竹 [p] 曝书见竹 [s] 势如劈竹 势如破竹 [t] 弹丝品竹 调丝品竹 [w] 武昌剩竹 [x] 胸无成竹 胸有成竹 [y]易如破竹 “竹”字在其他位置的成语:(共2则) [n] 鲇鱼上竹竿 鲇鱼缘竹竿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急需:寓含传统文化意象梅、兰、竹、菊、荷、柳、松柏、芭蕉、梧桐、紫燕、鸿雁、杜鹃、哀猿等的成语典故
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它冒着凛冽的寒风,傲雪凌霜;它在冰中育蕾,雪中开花;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梅花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意志,历来被人们当作崇高品格和高洁气质的象征。摽梅之年 (biào mén zhī nián) 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望梅止渴 (wàng méi zhǐ kě)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驿寄梅花 (yì jì méi huā) 请邮差寄送梅花。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兰花为“美好”、“高洁”、“纯朴”、“贤德”、“贤贞”、“俊雅”之类的象征,因为兰花品质高洁,又有“花中君子”之美称。 玉树芝兰 〖解释〗玉树:用玉做的树;芝兰:香草。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沅芷湘兰 见“沅芷澧兰”。 沅芷澧兰 《楚辞·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王逸注:“言沅水之中有盛茂之芷,澧水之内有芬芳之兰,异于众草”。芷,一本作“茝”。澧,一本作“醴”。本指生于沅澧两岸的芳草,后用以比喻高洁的人或事物。 沅茝醴兰 见“沅芷澧兰”。 义结金兰 结交很投合的朋友。 谢兰燕桂 谢兰,系“谢庭兰玉”之省称;燕桂,《宋史·窦仪传》载:“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冯道与禹钧(窦仪父)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缙绅多讽诵之。”时称窦氏兄弟为燕山五龙。后遂以“谢兰燕桂”比喻能光耀门庭的子侄 迁兰变鲍 语本《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后以“迁兰变鲍”比喻潜移默化。 契合金兰 契合:投合。金兰:指朋友间相处信诚。形容朋友间意气相投,感情深厚。亦作“契若金兰”。 兰芷之室 兰、芷:两种香草。比喻良好的环境。亦作“芝兰之室”。 兰质熏心 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 兰熏桂馥 比喻恩泽长留,历久不衰。 空谷幽兰 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金兰之友 指亲密的朋友。 金兰之交 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 桂子兰孙 对人子孙的美称。 桂折兰摧 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摧兰折玉 摧:摧残,毁掉。毁坏兰花,折断美玉。比喻摧残和伤害女子。 吹气如兰 见“吹气胜兰”。 采兰赠芍 兰:兰花,花味清香;芍:芍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 芝兰之室 比喻良好的环境。 沅茞澧兰 沅、澧:都是水名;茞、兰:都是香草。比喻高洁的人品或高尚的事物。 芝兰玉树 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谢庭兰玉 比喻能光耀门庭的子侄。 絮果兰因 兰因:比喻美好的结合;絮果:比喻离散的结局。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最终离异。 披榛采兰 披:拔开;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采摘兰草。比喻选拔人才。 契若金兰 比喻朋友交情深厚。 兰艾同焚 兰花跟艾草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 兰心蕙性 比喻人品高尚,举止文雅。 兰艾难分 好人、坏人难于分清。 兰桂齐芳 兰桂:对他人儿孙的美称;芳:比喻美德、美声。旧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 澧兰沅芷 沅、澧:都是水名;兰、芷:都是香草。比喻高洁的人品或高尚的事物。 兰因絮果 兰因:比喻美好的结合;絮果:比喻离散的结局。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最终离异。 兰芝常生 兰芝:兰草和灵芝草。比喻高尚的美德长在。 兰摧玉折 旧时多用于哀悼人不幸早死。 兰质蕙心 形容美丽而聪明。 兰薰桂馥 原比喻恩泽长留,历久不衰。后用来称人子肖孙贤。 金兰之契 金:比喻坚;兰:比喻香;契:投合。指交情投合的朋友。 蕙心兰质 蕙、兰:都是香草名。蕙草样的心地,兰花似的本质。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格高雅。 桂馥兰香 桂、兰:两种散发芳香的花;馥:香。形容气味芳香。 桂殿兰宫 建筑气派,设备华美的宫殿。 芳兰竟体 芳兰:兰草的香气;竟体:满身。香气满身。比喻举止闲雅,风采极佳。 春兰秋菊 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吹气胜兰 气息象兰花那样香。形容美女的呼吸。 采兰赠药 兰:兰花,花味清香;药:芍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 兰质薰心 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 竹,虽处北方凛冽酷寒之地,却也是几株劲节清高,洒风弄月,不无轻筠幽篁之致,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满图皆节,仅数片叶,坚劲挺拔,气势冲霄,很具节操和傲岸,深谙了竹之坚贞高洁的象征意味。著于竹帛 〖解释〗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 竹柏异心 〖解释〗比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 鲇鱼缘竹竿 〖解释〗比喻上升艰难。同“鮎鱼上竹竿”。 鲇鱼上竹竿 〖解释〗俗说鲇鱼能上竹竿,但鲇鱼黏滑无鳞,爬竿毕竟困难。后以之比喻上升艰难。 弹丝品竹 〖解释〗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竹马之交 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竹篱茅舍 用竹子围的篱笆,茅草盖顶的房屋。形容住房简陋或浓郁的田园风光。 着于竹帛 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亦作“着乎竹帛”、“着之竹帛”。 永垂竹帛 竹帛: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因借指典籍。指人的姓名、事迹、功名记载于史书上,永远传于后世。 易如破竹 像劈竹子那样容易。形容办事顺利,毫无阻碍。 朽竹篙舟 烂竹竿作篙推舟。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条件不佳,难能成就。 胸无成竹 谓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武昌剩竹 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 松茂竹苞 《诗·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后遂以“松茂竹苞”比喻兴盛繁荣。 势如劈竹 见“势如破竹”。 青竹丹枫 青竹生南方,丹枫长北地。因以“青竹丹枫”借指南北。 曝书见竹 谓睹物思人。 破竹建瓴 势如破竹,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所向无敌。 品竹调弦 亦作“品竹调丝”。泛指吹弹管弦乐器。 品竹调丝 见“品竹调弦”。 弄竹弹丝 吹奏管弦乐器。 名垂竹帛 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芒鞋竹笠 芒鞋:草鞋。竹笠:用竹子编成的斗笠。穿草鞋,戴斗笠是古人外出漫游的工具。指到处漫游。 柳门竹巷 指幽静俭朴的住宅。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急竹繁丝 见“急管繁弦”。 豪竹哀丝 指管弦乐。 东南竹箭 《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后因以“东南竹箭”比喻优秀人才。 调弦品竹 吹奏乐器。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只听的调弦品竹,甚的是论道经邦。”亦作“调丝品竹”、“调丝弄竹”、“调弦弄管”。 调丝品竹 吹弹乐器。 吹竹弹丝 吹奏管乐器,弹拨弦乐器。 垂名竹帛 垂名:传名。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名字 尺竹伍符 本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亦借指军队。 胸有成竹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青梅竹马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罄竹难书 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竹苞松茂 苞:茂盛。松竹繁茂。比喻家门兴盛。也用于祝人新屋落成。 竹报平安 比喻平安家信。 竹马之友 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竹篮打水 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竹头木屑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丝竹管弦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势如破竹 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磬竹难书 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敲竹杠 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 品竹弹丝 品:吹弄乐器;竹:指箫笛之类管乐器;丝:指琵琶、二胡之类弦乐器。指吹弹乐器。 破竹之势 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茂林修竹 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鲇鱼上竹 比喻本想前进反而后退。 金石丝竹 金:指金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刀过竹解 刀一劈下去,竹子立即分开。形容事情顺利解决。 翠竹黄花 指眼前境物。 成竹在胸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哀丝豪竹 丝、竹:弦乐、管乐的通称;豪竹:粗大的竹管制成的乐器。形容管弦乐声的悲壮动人。 鸠车竹马 鸠车、竹马:儿童玩具。借指童年 傲霜的菊花,要数陶渊明的偏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哉其乐。然而,我想陶渊明所采的那菊,定不是花钱雇用花匠所植,而是普通的野菊罢了;淡泊清华,凌霜自得,自蕴情致而已,自然是现代的赏菊家所不屑于顾的。 菊老荷枯 菊花凋零,荷花枯萎。比喻女子容颜衰老。 春兰秋菊 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荷花的寓意,出淤泥而不染。佛家称之为莲花,是圣洁、清净的象征。投袂荷戈 〖解释〗振起衣袖,拿起武器。表示为国效命。 以荷析薪 《左传·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原谓父亲劈柴,儿子不能承受担当。后以“以荷析薪”比喻继承父业。 两肩荷口 犹言两个肩膀扛张嘴,比喻只会吃饭不会干事。 菊老荷枯 菊花凋零,荷花枯萎。比喻女子容颜衰老。 父析子荷 父劈柴,子担柴。比喻子孙继承父辈的未竟之业。 荷枪实弹 荷:扛。扛着枪,上了子弹。形容全副武装,准备投入战斗。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竹什么于什么
第一个字是竹的成语:竹苞松茂 苞:茂盛。松竹繁茂。比喻家门兴盛。也用于祝人新屋落成。 竹篮打水 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竹报平安 比喻平安家信。 竹马之友 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竹头木屑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竹柏异心 比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 竹篱茅舍 常指乡村中因陋就简的屋舍。 竹马之交 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竹头木屑文言文翻译
楼主是厦外的`? 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竹头木屑文言文翻译
竹头木屑zhú tóu mù xiè【解释】:比喻可利用的废物。【出处】:《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示例】:时节相存问,缓急相周致,虽~亦有以应吾之须者,笃吾妹之分义于我也。 ◎宋·陈亮《祭妹夫周英伯》【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指小东西。【反义词】:鸡毛蒜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陶公性俭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後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後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后以“竹头木屑”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故事东晋时期江西官吏陶侃秉公执法,诚恳待人,在担任武昌太守期间,处处以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十分注重节约,把造船剩下的木屑用作冬天铺在雪上垫路之用,把剩下的竹头做成战船的竹钉,把“废物”都变成了有用的东西;陶侃还曾经征发过竹篙,有一个官员很会办事,为了弄够竹篙的长度,把竹子都连根挖出,陶侃看他会办事,把他官升两级。人民纷纷称赞他是个能够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人。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竹头木屑的成语故事
陶侃,字士行,东晋鄱阳人,后来迁居庐江浔阳,是晋末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曾祖父。由于他为西晋统治者“一贯尽忠”,从县吏一直做到荆、江二州刺史,并掌管其他六州军事,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人物。但他戎马生涯四十余年,却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还经常勉励部下珍惜一草一木,为国为民多做贡献。  陶侃少时家境贫寒,父亲病后,全家只靠母亲一人纺线织布维持生活。为了培养他,母亲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他十六岁时,在县里谋到一个小吏的职位,负责管理鱼池。刚上任不久,他就给母亲弄回去一坛腌鱼,这是当时人们喜欢吃的东西。但他母亲很生气,把腌鱼封存不吃,并且责备他说:“你拿公家的东西送我,不但不能使我高兴,反而让我替你难过!”母亲的话使陶侃十分羞愧,从那以后再也没有拿过公家的东西。  有一年,在荆州刺史的任上,因战备需要造一批战船,陶侃常去现场视察督导,发现大量的剩竹头和木屑扔得到处都是,觉得很可惜。这些东西本来都算是废物了,陶侃却叫人全部登记收藏起来。别人见他这样做,心中都暗自好笑。后来,一次新春集会,恰逢雪后初晴,厅前泥泞难走,陶侃便叫人把木屑拿出来铺在地上。这时,微不足道的木屑发挥了作用。  有一次,东晋大将桓温要去讨伐蜀地,事先需要赶造不少船只,船板锯好了,但缺少竹钉,没法把船身装起来,陶侃便叫人把藏着的竹头取出来送给桓温,削成竹钉,船便装起来了。陶侃不但提倡节俭,而且非常反感那些毫不珍惜财物的人。一次,他去郊区,看见一个人拿着一把没有成熟的青稻穗,就问他为什么这样,那人说没什么,随手采的。陶侃很生气,训斥道:“你自己不种庄稼,还去糟蹋别人的!”当即把那个人抓起来教训了一通。  公元315年,陶侃率兵击败杜弢的反晋武装,又攻克长沙,声威很大,臣王敦因猜忌他,解除了他的兵,陶侃被贬为广州刺史。因为公务少,陶侃一下子成了无事可做的闲人。但他并没有放纵自己,每天早晨把一百块砖搬到书房外面,晚上又搬进书房,天天来回地搬进搬出,常常累得满头大汗,谁也不知道他是什么用意。有人不解,甚至笑他,他却正色道,“我正当壮年,总有一天要平定中原,报效国家,生活悠闲不但会变懒,还会败坏身体,以后如何担当重任?”人们听了不禁肃然起敬。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竹头木屑”扩展:

成语出处:宋 郑樵《上宰相书》:“竹头木屑之积,亦云多矣,将欲一旦而用之可也。”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造句:时节相存问,缓急相周致,虽竹头木屑亦有以应吾之须者,笃吾妹之分义于我也。(宋 陈亮《祭妹夫周英伯》)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近义词:木屑竹头
成语解释: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简拼:ZTMX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竹头木屑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注音:ㄓㄨˊ ㄊㄡˊ ㄇㄨˋ ㄒ一ㄝˋ
成语读音:zhú tóu mù xiè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84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