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德”的成语「仁义道德」

2023年11月19日成语大全107

成语“仁义道德”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仁義道惪
成语读音:rén yì dào dé
成语简拼:RYDD
成语注音:ㄖㄣˊ 一ˋ ㄉㄠˋ ㄉㄜ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成语用法:仁义道德作宾语、定语;指旧道德标准。
成语造句:你说凡是一口仁义道德的人,都是些伪君子,真是一点也不错。(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英文翻译:justice and virtue
俄文翻译:гуманность и добродетель

成语“仁义道德”的扩展资料

1. 讲什么仁义道德
基本解释: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词语分开解释:  仁义 : ①仁爱和正义:仁义道德。 ②指和蔼善良:他人挺仁义的。  道德 : 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贯串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社会公德、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等。它通过确立一定的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并与法一起对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起保障作用。有时指道德品质或道德行为。  出处: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结合 大道废 有仁义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简述老子的仁义道德观
老子认为:“道”和“德”两者各有其意,却能相合相融。打个比喻,好比两个君子朋友,和而不同。《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写道:“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从道得道,从德得德。 老子的道德观与孔子的道德观有明显差异。 老子先敬天道,后重仁德,认为符合无为天道的“德”才是大德,是真正的德,而违反天道之无为精神的“德”,是小德,甚至是假德。 而在重知识学问、守人间道德礼义的孔子那里,天道是没有的,人间只有“德”。德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于社会秩序的方方面面,与天道规律无关,所以,他的道德就是凡间道德。孔子及其追随者的凡间道德就是:仁、义、礼、智、信。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有一句话是关于鲁迅的,什么 满纸 仁义道德 却看出“吃人”什么的。求完整的
完整的是:“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出自鲁迅《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扩展资料:
《狂人日记》的创作背景: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在中国“五四运动”结束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
1917年8月9日,鲁迅应钱玄同之邀,答应其为《新青年》写文章,并在1918年4月完成《狂人日记》的创作。在创作《狂人日记》之前,鲁迅曾经看过大约百多篇外国文学作品。
《狂人日记》是鲁迅在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作品中融入了他多年来的愤怒、怨恨、不满、焦虑,以及希望、祈求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也必然地体现了作者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创作的“总序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狂人日记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仁义道德”这个成语怎样解释??
  基本解释: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词语分开解释:  仁义 : ①仁爱和正义:仁义道德。 ②指和蔼善良:他人挺仁义的。  道德 : 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贯串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社会公德、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等。它通过确立一定的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并与法一起对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起保障作用。有时指道德品质或道德行为。  出处: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为什么鲁迅反抗仁义道德
这个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1840年以后,清政府被外国列强打得落花流水,签订了很多条约,到处割地赔款,从此“中央之国”便被警醒,发现了自己其实很落后,于是开始思考是什么导致了中国的落后,并想办法加强中国的实力,以抵御外侮。最初认为是武器不行,于是买了很多西方的洋枪大炮,并且建厂搞实业,这就是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说明即使中国有先进的武器,还是打不过人家,因为当时中国的舰队实力比日本的要强。他们发现光有先进的武器,光靠器械是不够的。接着又从制度上开始反思,认为是中国的制度出了问题。于是有了维新派的戊戌变法,还有后来的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了封建统治,建立了共和制。从制度上讲应该算是很彻底了。但中国并没有因此而强大起来,依然处在任人宰割的状态,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中国却没利收回被战败国占领的土地。最后,从西方留学回来的知识分子,发现是中国的“人”出了问题,发现中国人有很多陋习,甚至认为这是民族的劣根性。这方面,林语堂、鲁迅等人都有论述,包括后来台湾柏杨写的《丑陋的中国人》都是这个看法。于是继续挖掘,是什么导致了中国人的这种劣根性呢?他们认为是中国的传统封建文化,而中国的封建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之类的。于是他们向封建文化开炮,鲁迅的《狂人日记》说封建礼教吃人,《祥林嫂》抨击中国的夫制度、《孔乙己》否定科举制度等等,他的小说很多都是这个思路。除了否定中国传统的文化,他们还积极宣传介绍西方的文化,甚至激进的,当时还有人主张中国实行拉丁文字,废除汉字。搞清楚了这个大的发展脉络,就很容易理解鲁迅为什么要抨击仁义道德,以及近代每位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的观点和立场。任何人都逃离不了他所处的时代,鲁迅虽然攻击封建礼教,但其自身也处在一个悖论中,就是他遵守孝道,听从母亲的命令,娶了朱安。这也成为后来周作人攻击他的一个把柄。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结合 大道废 有仁义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简述老子的仁义道德观
老子认为:“道”和“德”两者各有其意,却能相合相融。打个比喻,好比两个君子朋友,和而不同。《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写道:“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从道得道,从德得德。 老子的道德观与孔子的道德观有明显差异。 老子先敬天道,后重仁德,认为符合无为天道的“德”才是大德,是真正的德,而违反天道之无为精神的“德”,是小德,甚至是假德。 而在重知识学问、守人间道德礼义的孔子那里,天道是没有的,人间只有“德”。德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于社会秩序的方方面面,与天道规律无关,所以,他的道德就是凡间道德。孔子及其追随者的凡间道德就是:仁、义、礼、智、信。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满嘴仁义道德是什么意思?
满嘴的大道理,大是大非就是说这个人就是一张嘴,说说而已,很虚伪!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仁义道德是不是成语
仁义道德是成语仁义道德[rényìdàodé][释义]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出处]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满口仁义道德者,往往是大奸大盗之徒原句出自哪儿
“满口仁义道德者,往往是大奸大盗之徒”的原句的出自韩非子的《说难》,原句是“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1、这句话的意思是:张口闭口讲的就是大是大非,道德正义的人,这类人做起坏事来往往是罪大恶极的大坏事。2、这句话出自韩非子的《说难》,《韩非子·说难》选自战国时代法家学派著作《韩非子》,是 《韩非子》55篇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说shuì,游说的意思;难nán,困难,说难,即游说的困难,指出为了游说的成功,一要研究人主对于宣传游说的种种逆反心理,二要注意仰承人主的爱憎厚薄。3、这篇文章 的作者韩非子是战国晚期韩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世称“韩非子”。他善于写作,且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集法家思想大成。韩非多次上书韩王变法图强秦王政慕其名,遗书韩王强邀其出使秦国。韩非的思想被秦始皇所重用。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制的中央集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0. 鲁迅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出自哪部小说
你说的是有人这么说鲁迅,还是说鲁迅说过这句话?不过好像没见过有什么小说里有这么说鲁迅的,而鲁迅的文章小说里好像也没有说过这句话,这句话只是一句民间谚语。但是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里倒是写过这么一段跟上句类似的话语:“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1. 道教为何不让人仁义道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 ,是以无德。道家追求的是淳朴自然,绝仁弃义,恒使民无知无欲,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德也,保持淳朴是最好的,天下人失去淳朴之心,变的机诈,混沌被凿出七窍反而死了,朴散则为器,淳朴一散就完了。 简单补充一点:在道家看来温良恭俭让这些东西是低层次的,道家追求更高的境界——天人合一的境界。自然无为的境界不需要什么道德。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2. “仁义道德”是什么意思?
泛指儒家的一整套道德规范。仁义:仁爱和正义。
仁义道德,读音 :[rén yì dào dé]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旧道德标准
造句:
1、他满口的仁义道德,却干坏事。
2、有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人,其实是伪君子
”仁义道德“出自韩愈的《原道》,该书是韩愈的一篇著名哲学论文,主题是反对道家与佛教,提倡儒学。从古至今大凡论述儒学者好将儒学之道解释得深奥莫测,借以表示学问的高深。韩愈则深入而浅出,只从衣、食、住说起,去透析仁义道德,令人不甚费劲却已理解。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86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