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一不知其二怎么翻译
成语“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zhī qí yī bù zhī qí èr成语简拼:ZQYBZQE
成语注音:ㄓ ㄑ一ˊ 一 ㄅㄨˋ ㄓ ㄑ一ˊ ㄦ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七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反义词:知根知底
成语出处:宋 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比来士大夫好轻议旧法,皆未习事之人,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它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成语用法:知其一不知其二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
成语造句: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说只有一点,叫知其一不知其二。”
英文翻译:know only one aspect of a thing
俄文翻译:не иметь полного представления
成语“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扩展资料
1.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啥意思怎么理解?成语解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1]成语典故《庄子·天地》:“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八戒道:“哥哥,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七回词语辨析【近义词】:一知半解【反义词】:了如指掌
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小故事50字
1、《战国策·赵策三》:秦国在长平大破赵军,率兵回国后,派人向赵国索取六座城邑并讲和。赵国没有拿定主意,孝成王向刚从秦国来的楼缓征求意见,楼缓主张给秦城。虞卿听说后,入宫向孝成王讲了不给秦城的理由,指出秦国是虎狼之国,他的贪欲没有止境,赵国国土有限,结果必然灭赵。楼缓说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2、《阅微草堂笔记》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佩服(它)是正确的道理。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掉在坑穴里.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知其一不知其二相反的俗语
同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反义:举一反三举一反三的意思是: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首先从我们的生活说,如果我们看到枯叶从树上落下,从而类推得出秋天到了,天气会转凉,早晚要加衣服之类的一个过程就算是举一反三。然后再看看举一反三的典故,我想你差不多就明白了: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方面,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要可以灵活地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河中石兽中说的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 其一的具体内容...
但知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
不知其二是指还需要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
《河中石兽》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文言小说。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
全文层次分明,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情节简单、语言简练,读来却耐人寻味。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纪昀晚年,也即乾隆五十四年(1789)到嘉庆三年(1798)期间,开始收集民间狐鬼神怪故事,包括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整理并写成了《阅微草堂笔记》,此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此文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却是耐人寻味的。它说明天下的事物虽有其共同规律,但更有其特殊性。而事物的特殊性,又是和它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它更是发展变化的。现实中的许多生活经验,其实都能证明这一点。这也就是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文章结尾揭示了主旨:“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凭主观猜测而下判断欤!”像和尚和道学家那样“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的情况是很多的,在日常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
作者对此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文章寓理于事,给了人们非常深刻的启示。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致知其一不知其二是不是成语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答案如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满意请。
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联系原文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二与其一具体指什么
但知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
不知其二是指还需要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
《河中石兽》【作者】纪昀 【朝代】清代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白话释义: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狂(的做法)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
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
如果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然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几里外寻到了石兽。&l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文言文小故事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典故) 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洛阳城外有个穷书生叫吕蒙正。因为穷得上无片瓦,地无一垅。只好住在破窑里。 他虽贫穷,却日夜不忘刻苦攻读。那一日,他遇见陕西华阴来的书生寇准,二人一见如故,结伴进城,来到东大街一家门前看见许多人仰着脸儿朝一座悬灯结彩的台上看。仔细—打听,原来这是万贯家财的刘员外要为女儿抛球择婿,凭天匹配。他俩不敢妄想,只是停住脚儿想看看热闹。 没有多大功夫,只见几个丫环,簇拥着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女走上台来。她抬起眼皮向四下望了望,接过丫环递给她的绣球,嘴里不知咕哝了句什么,把绣球向台下一抛,那绣球便像风吹似地在人群里滚来滚去。台下的人,像发了疯似地你挤我拥,都想把那绣球抢到手。岂知这球落下来,正好投在吕蒙正的怀里。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吕蒙正连忙撩起他的破青衫,裹住那绣球。不多时,刘员外的家人来了,一直把吕蒙正请到刘府的客厅。刘员外一见是个衣服破烂的穷书生,对他上下左右端详了一阵,渐渐皱起眉头,回身对女儿月娥说:“多少官宦人家子弟、富室儿郎你不打,怎么打中一个叫化子似的人?不如给他点银子,打发他走吧!’ 不曾想,女儿月娥低着头,轻声地说:“爹爹的话有欠思量。绣球招婿,全凭天意,怎能讲贫贱?既然他接一球,想到我命该如此,任凭受苦受罪,女儿我情愿嫁他。” 刘员外听了女儿的话,不觉动了心思,假意发怒道:“你这丫头,真个不识好歹,既然不怕一文钱也不给,你要不后悔,就立时随他走!” 刘月娥也不含糊,一听他爹这么说,立即摘下头上的金银首饰,脱下身上的绸缎衣服,不论娘和哥嫂怎样劝告,头也不回地随着吕蒙正离家出城去了。 这天晚上,她和吕蒙正在寒窑里草草成了亲,只有寇准和几个穷苦乡邻来贺喜。吕蒙正过去一个人吃饭好对付,如今成了家,就不那么简单了,左思右想,没有主意。后来,想了个拙计,每天到城里帮人写信,或者写挣几个钱。挣了钱,就买些米面捎回去,叫妻子掺些野菜做饭吃。他自己一天两顿饭,却要到龙门寺里去赶斋。 有一天,他听到龙门寺饭钟打响,赶到庙里时,和尚们却都开过了饭。老和尚说:“秀才呀!说句不好听的话,和尚是吃十八方的,你可是吃十九方呀!庙里有句老话,‘满堂僧不厌,一个俗人多’。你可不是出家人哪!” 吕蒙正听了满脸通红,张口结舌,说不出一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